除了头顶上的一抹碧蓝,眼睛再也看不到其他的颜色。满目黄沙,一望无际,沙丘连绵起伏,东西南北方向的景致也并无任何分别,零星的植物上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只有奇形怪状的枯枝,像一只只向前探出的求生的手。
寂寞的大风呜咽着吹过,滚起黄沙一片,烟尘浩荡,蓝天高远,大地雄浑,万物枯寂。在夕阳下,黄沙被落日染成一片血红,凄艳且苍凉,似乎没有什么生的气息可寻。
因为这里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它在地球上已经静静地蛰伏了至少250万年,堪与人类的历史比肩。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很直截了当,就是“大荒漠”的意思。它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长达5600千米,宽约1600千米,总面积超过了美国本土,占据了世界沙漠总面积的1/3,同时也占据了非洲总面积的1/3.它还是非洲大陆自然气候的分水岭——南部雨水充沛、植物繁茂,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意思是“沙漠之边”;北部却降水极少,植被稀疏,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的名字是“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炎热、干燥的程度超乎常人想象,绝对最高气温达45℃以上,地表温度可达70℃。降水量极少。有的地区常年艳阳高照,滴雨不见,风沙却一年四季都在盛行,沙暴频繁,狂风咆哮,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沙海茫茫辨不清方向,一切都被黄沙吞噬。
撒哈拉面积辽阔,地貌也多种多样,虽然统称“沙漠”,但细分起来又包括石漠、砾漠和沙海。风暴把黄沙和碎石吹走,只余下裸露着岩石的地表,并将岩石雕凿成各种形态,如巨人苍凉的胸膛,称之为“风雕”,便成了石漠。石漠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区,是整个撒哈拉最荒凉的部分。若只是沙粒被风刮走,留下石块,便是砾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戈壁滩,多分布在利比亚的石质地区。当地面上只余下沙子沉积,便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海。沙海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高地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黄沙漫漫,看的人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唯一明显的变化便是那一个个起伏的大小沙丘,纵横排列,形态复杂多样。大漠偏南,靠近草原和大西洋沿岸的地带,坐落着高大的固定沙丘,沉稳地矗立着,忍受着狂风摇撼,岿然不动。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则是流沙区。流动沙丘个头矮小,根基不稳,只能顺着风向不断移动,难以停下漂流的脚步。撒哈拉沙漠里,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流沙滚滚,四处扩张,昔日的良田被沙海取代,仅仅1个世纪里,撒哈拉的范围就扩大了将近1/10,甚至有大量的沙子被卷到大西洋底沉积起来,形成了近6万平方千米的海底撒哈拉。
浩瀚无垠的沙海里,也有人间天堂,就是沙漠里的绿洲——有地下水上涌或溪流灌注的地方。这里水流纵横,棕榈苍郁,景色旖旎,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撒哈拉的深处,就有一座被称为“威尼斯”的渔都——莫普提,算得上撒哈拉深处第一大水陆码头。这座小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与支流汇合的小岛上,被一圈青青草原环抱着,不远处就是沙丘密布的大漠。它却丝毫不受风沙影响,鱼肥水美,如大漠仙境。
早在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就是人类无法穿越的障碍,成为商业贸易的盲区。尽管后来的岁月中,人类努力地沿着沙漠边缘徘徊,探索着征服沙漠的途径,但是始终无法深入沙漠腹地,直到阿拉伯人为这里带来了骆驼。“沙漠之舟”使得贸易往来终于可以随意通行沙漠,马匹与工艺品,黄金和盐,成了南北方交易的主要商品,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商业中心,被北方地中海沿岸的酋长们控制在手中。
人类的文明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飞速发展,很快,帆船出现了。欧洲殖民者开始选择海路,绕过环境恶劣的撒哈拉去掠取非洲的资源。撒哈拉渐渐被忽略了。贪婪的殖民者当时却没有留意,失去商业价值的撒哈拉,其实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石油天然气,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其他还有铀、铁、锰等。
从古至今,撒哈拉一直顽固地拒绝人类的喧扰,成了人们永远无法彻底征服的禁地。但谁又能想得到这片极端干旱缺水、炎热险恶的荒漠,竟然也曾经开出过远古文明惊艳的花朵。
1850年,来这里考察的德国探险家无意中发现了岩壁上刻着动物和人类的画像。1933年,法国的骑兵队又在这里发现了长达数千米的壁画群,全部绘制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撒哈拉曾闪现的文明之花终于完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以前。画上的动物有水牛、马匹、骆驼、犀牛、鳄鱼……形象众多,五颜六色,栩栩如生,色彩柔和。画里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撒哈拉居民的生活:用弓箭狩猎,进行农牧业生产,划着独木舟在河中捕猎河马……除了让我们了解到远古人的生活情景,还透露出在那个时代,撒哈拉也曾有过水流滔滔的江河——至少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远非现在这不毛之地的样子,自然条件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孕育出了璀璨繁盛的古代文明。这些壁画绵延近3万幅,创作技艺十分高超,可以与同时代任何其他国家地区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只是,撒哈拉文明至今也未走出历史的迷雾,一切都还是未知的,等待人们的发掘。
撒哈拉植物稀少,地广人稀,但却有近300多种沙生动物寄居于此,羚羊、沙狐、沙鼠、鸵鸟、蜥蜴……这险恶的沙漠,是它们生存的乐园,它们以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告诉世人,这里并非生命的绝境,在沙漠严酷的性情下,却依然能涌动着多彩的生机。
三毛的小说《撒哈拉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撒哈拉,让我们知道了这里不仅有黄沙,还有柔情和浪漫,这里特有的风土人情、生活点滴,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在我们面前点点展开。谁说沙漠的残酷无关风月,我们看到了别样的情趣。撒哈拉这个遥远神秘的大漠,成全了人心底对自由与洒脱最真实的梦想——至于身在沙漠还是海滩,那就要视你的心胸而定了。
经历过撒哈拉的风沙,人生必定会增加一些凝重的沉淀。但撒哈拉却不会为人的喜怒哀乐动容,在它的怀抱里,人类与沙砾,渺小得并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