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人曰:夫學真仙白日飛升之道,皆以齋戒為立德之本矣。靈寶經有大法,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是歲六齋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名為月十齋。長齋久思,以期凌虛之道也。故靈寶無上齋,皇老天尊大聖,常奉修不倦,而況道士仙人,可不翹慕之乎。由來仙道之上,要請奉太上,教敷齋戒威儀節度口訣。此經幽妙,子靜心諦聽焉。
太極真人曰:入齋堂,東向。向香鑪祝曰:太上靈寶老君,當召真官功曹使者、左右龍虎直符捧香使者,關啟無上
三天玄元大道,臣等正爾入靜,燒香朝真,願得太上十方正氣,來入臣等身中,所啟時聞,逕御真一玉皇几前。
次長跪,鳴天鼓二十四通。
謹出臣等身中五體真官功曹吏、出臣等身中無上三天執法開化陰陽功曹、度道消灾散禍解厄君吏,各十二人。出臣身治職君吏、治中建節監功大將軍、前部效功後部效殺驛庭令、驛庭丞、四部監功謁者。臣等身中仙靈、直使、正一功曹、治病功曹、左右官使者、陰陽神决吏、科車赤符吏、剛風騎置吏、驛馬上章吏、飛龍騎吏等,各二人出。出者嚴裝顯服,冠帶垂纓,整其威儀。直使功曹戴通天之冠,衣皂紈單衣。正一功曹冠朱陽之幘,絳章單衣。使者冠九德之冠,五色壽命單衣,腰帶虎符,齊執玉板。直使功曹住立四方,正一功曹住立中央,治病功曹營衛臣等身。左官使者建節在前,右官使者持幢在後,陽神决吏立左,陰神决吏立右,上部功曹遠望上天,中部功曹遠瞻八方,促氣功曹催促十方都官使者,匝繞臣等身。郎吏、虎賁、察姦鉤騎都官僕射、天騶甲卒、天丁力士、收氣食氣吏、收神食神吏、收鬼食鬼吏、收邪食邪吏、收精****吏、收毒食毒吏、誅符破廟吏、科車赤符吏、剛風騎置吏、驛馬上章吏,飛龍騎吏,屯住臣等前後左右。功曹使者嚴裝事竟,羅列鹵簿,關啟靈寶官屬,領仙監齋諸君將吏。天師所布下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崑崙等,上宮三萬六千神、日月星宿、璇璣玉衡、天地五帝、三界官屬君將吏等,及道上二玄三元四始四面方位風氣注氣、甲子諸官君吏、考召君、東九夷胡老君、南八蠻越老君、西六戎氏老君、北五狄羌老君、中央三秦傖老君、五嶽四瀆丘沼君、諸廟神祇所在山川溪谷山林孟長十二溪女,根源本始土地之主社稷將吏,一時嚴裝,與臣等身中功曹使者、飛龍騎吏,上啟太上無極大道、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太上丈人、無上玄老,十方無極大道、道德眾聖天尊、至真大帝、天帝、天師君、靈寶監齋大法師、諸官君。臣等生長魔俗,沉淪季葉,翫樂榮華,宿命因緣,忽見啟拔,得奉大道。不以下愚好樂至真昇仙之道,而宿罪深積,結縛不解。今相率共修靈寶無上齋,請燒香轉經,以求所願,功曹使者、飛龍騎吏,分別關奏,以時上達。關啟事竟,各還臣等身中,復於宮室。須召又到,一如故事。因鳴天鼓三通畢。
仙公曰:此謂初建齋啟事儀。其日夕六時燒香,唯向香鑪祝耳,便禮拜。
妙向香鑪祝曰:
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當令靖室齋堂之所,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靈交會,在此香火鑪前,使臣等得道,遂獲神仙,舉家蒙福,天下受恩。十方仙童玉女,侍衛香煙,傳奏臣等所言,徑御太上金闕玉皇几前。
次一時持齋者長跪,齋主自稱:某治祭酒某先生,臣某甲等今燒香。因捻香燒之,祝願。皆三燒香,三祝願。
第一燒香願曰:
臣等燒香,歸身歸神歸命大道。臣等首體投地,歸命太上三尊。願以是功德,歸流七世父母,乞兔離十苦八難,上登天堂,衣食自然,常居無為。今故燒香,自歸依師尊大聖眾至真之德。得道之後,昇入無形,與道合真。
夫三尊者,道尊、經尊、真人尊也。三一之尊,通乎人身。
第二燒香祝願曰:
臣等燒香,歸身歸神歸命大道。臣等首體投地,歸命太上三尊,願以是功德,歸流帝王國主君臣。臣等受道法師,父母同學,諸道士賢者,願免離十苦八難,各保福祚,終入無為。今故燒香,自歸依師尊大聖眾至真之德。得道之後,昇入無形,與道合真。
第三燒香祝願曰:
臣等燒香,歸身歸神歸命大道。臣等首體投地,歸命太上三尊,願以是功德,歸流臣等身,令得仙度,昇入無為,與四大合德。天下民人,蝖飛蠕動,一切眾生,免離十苦八難,五毒水火,賊疫鬼害眾厄,各保福祿,安居無為。今故燒香,自歸依師尊大聖眾至真之德。得道之後,昇入無形,與道合真。
此一時燒香,以次人人上香,選高德一人為齋主,名曰法師。祝願不須人人祝願也。
燒香祝願畢,於是白燒香已訖,齋人一時向東拜,自陳言:
臣等今歸命東方無極太上靈寶天尊,賜所願隨心,求欲剋得。
次向南方,次向西方,次向北方,次向東方,次向東南,次向西南,次向西北,次向上方,次向下方。是謂十方願念,如先法,各方三拜,亦可一拜。畢。
正西向再拜言:
臣等今歸命西方已得道大聖眾至真諸君丈人,賜所願者合。
次北向,次東向,次南向。面向經,三過祝願如初。畢。此皆回向香鑪,取其方面之正也。是為靈寶齋禮十方,太上大法妙賾矣。皆當安徐雅步,審整庠序,男女不得參雜,令威儀合於天典,則為鬼神之所具瞻,飛仙之所嗟歎,三界之所軌範也。仙人修此齋,亦無已時,況凡賢者乎。拜既竟,齋人以次左行,旋繞香鑪三匝畢,是時亦當口詠步虛躡無披空洞章。所以旋繞香者,上法玄根無上玉洞之天,大羅天上太上大道君所治七寶自然之臺,無上諸真人持齋誦詠,旋繞太上七寶之臺,今法之焉。
又三洞弟子諸修齋法,皆當燒香歌誦,以上象真人大聖眾,繞太上道君臺時也。故求無上正真大道者,亦可繞高座上清靈寶經。所以繞香鑪者,直今世學者多浮淺,不能受至經。故示齋法,以委心香煙耳。行道心至,所願尋香煙,已御太上。太上道眼恒洞觀諸天下人善惡,亦無毫遺也,可不戰戰慎之哉。
仙公曰:常想見太上真人在高座上,轉經而說法也。
轉經法
安小牀,向東轉經傳,案靈寶法,牀高五尺,廣長亦五尺。又法:牀高四尺五寸,廣長五尺。靜舍促可就容雅屋,此謂齋日權時行道耳。若欲長齋,久思求仙道,當別立齋堂,必令靜潔肅整,羅列經案香鑪,施安高座於其中也。次向高座禮經,都三拜。言:
臣等今歸命太上無極大道至真,無上三十六部尊經寶符,太上三尊。今燒香轉經,希仰太上濟度之恩,乞七世父母,以及帝王民人,一切眾生,臣等身及家門大小,願得赦除前世今世生死重罪惡過。或弒君父,或不孝二親,或背師欺友,或廢真就偽,或為劫賊、攻伐家國,或伐他國,或殺害眾生,以為快樂,或淫犯他妻,門族交通,或離母子,奪人所愛,或殺賢人道士,或為君無道,或為臣不忠,誷上威下,酷虐百姓,己取榮名,或六親相殘,或敗靖舍靈壇,或竊經書,或燒敗經書,或汙穢聖文,或評論道德以為虛誕,或笑人作善,自言我是,或嫉賢妬能,不欲勝己,或不崇有道,不敬老人,不念六疾,或呵風罵雨,及天地日月星辰、帝王國主、師父道士,輕慢四大,或罵鬼神,呼謂無知,或口是心非,自欺形影。諸如此等,莫大之罪,不可憶識,積世結固,纏綿不解,冤對不已。乞今燒香行道,以自度脫,於是改悔,伏從禁戒,不敢又犯。亦任意所首謝,皆一時頭腦頓地,心中欣欣。如是聖人必得解脫諸苦八難,咸就無為道場矣。
太極真人曰:靈寶齋法,然十燈火,以法十方。十是數之至,故人十月而生也。夾門然燈。七世父母然七燈於堂前,靖舍常然一燈,夾門然二燈,及符著門戶者,鬼神擊人,豈當不從門戶入耶。天常下六部使者,周行天下,伺人善惡,鬼神見符燈,皆曰善人之門,不可枉濫也。以此致分別,生死受福故也。日月星宿,病人行年本命,各然一燈。齋時,日夕各三時燒香悔過,唯一心聽受經法妙賾之義。故轉經說法,象古真人教化時也。聖人傳授經教,教化於後世,使未聞者聞,未知者知。欲以此法橋,普度一切人也。行道之時,故不可得亂語,論及世務,唯當請問法師經義禁戒,師當為解說真要。人能使內外夷然,敬受經一句,司命加十筭。若內外躁競,毀經一句,司命奪十筭。故真人不言,言必有中。言皆令作法,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之謂也。
仙公曰:以大齋法合得洞真,所以七祖致去地獄,昇天堂也。
齋人若妄言綺語,論及私鄙,罰香一斤,油五升,朱三兩。送齋主宣示百姓,然後供公家用也。夫齋直求道之本,莫不由斯成矣。此功德巍巍,無能比者。上可昇仙得道,中可安居寧國,延年益壽,保於福祿,得無為之道;下除宿罪,赦見世過,救危難,消灾治病,解脫死人憂苦,度一切物,亦莫有不宜矣。行道千日,心盡於玄,必能降真人,見聖得道也。
晝夜六時禮拜,三時中講,三時思身中神。
太極真人曰:賢人有灾疾,道士當為立靈寶齋,轉經燒香,悔罪請命,日數隨意。主人當盡心,內外信向,奉師香油、朱紙少許,以效精誠之至,示之不聊也。若是浮華之人,不得妄施此大法。大法微遠,非淺薄者所為也。自志無大雅好幽識妙賾,莫能宗矣。
太極真人曰:靈寶齋時也,太上真人、十方大聖、諸天帝王、飛仙仙人,如千億萬眾,不可稱數,千乘萬騎,寶蓋煒燁,飛華雪灑,香煙雲散,十絕靈旛,隨風飄諷,嘯歌邕邕,飛鳳和鳴,萬龍齊駕,洋洋浮空而來,看聽行道也。天人懽悅,鬼神稱善,魔王叉手作禮,欣暢大法,三界大千眾聖,同所嗟歎,所在神靈侍衛門戶,皆令護人,無敢行惡逆者也。讀經章句,咸當一心稱善哉善哉。魔王當有宣令言曰:此無為賢人道士,功德巍巍,大聖所敬,我等各各當營護之,削其太山三官死名也。致白日昇天,七祖受慶,反胎生天堂,兆身永保歷劫之利貞也。
太極真人曰:夫王侯皆受前世宿福,致富貴,才智精明,功德滿足,乃當復好道,此皆宿罪已盡。宿罪已盡者,其人必自篤好齋戒,學大經大法,則去仙近矣。若學持戒而不怠,剋得上仙也。道士樂齋者,悉是宿罪盡。宿罪未盡,終亦不好之矣。此去仙聖猶遠。學仙道欲長生久視,享無期之年劫,安宗廟,興門族,度七世父母苦厄,昇天堂,後世出賢明子孫,當受靈寶真文。行是齋,自得此大福。大福度人為先,所以先人後己,倚伏兼忘,忘其所忘,志與玄同。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若存若亡,下士大笑道矣。
太極真人曰:夫感天地,致羣神,通仙道,洞至真,解積世罪,滅凶咎,卻冤家,修盛德,治疾病,濟一切物,莫近乎齋靜轉經者也。古聞其言,今希見其人矣。
太極真人曰:賢者欲修無為之大法,是經可轉,及諸真人經傳亦善也。唯道德五千文,至尊無上正真之大經也。大無不包,細無不入,道德之大宗矣。歷觀夫已得道真人,莫不學五千文者也。尹喜、松羨之徒是也。所謂大乘之經矣。又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不得人間誦之。所以爾者,是真道幽昇之經也。諸天帝王下迎,散香花,六天大魔王官屬侍衛稱慶,皆來稽首受事,山海神靈莫不從己役使者也。詠之一句,諸天為設禮,况鬼神乎。故不可人間妄施行矣。靈寶經是道家之至經,大乘之玄宗,有俯仰之品。十方已得道真人,恒為之作禮,燒香散華,眾道之本真矣。道士奉仰靈寶,朝拜齋戒,案法修之,皆使得道,豈有不然耶。此經若不能令至向獲長生,昇仙度世,故墮於塵壤者,天地無有仙人也。要在外想冥絕,內注玄真,然後景漢可凌也,長生可保矣。五千文感會眾妙,大歸等耳,勝得世間行也。諸齋法皆上宗於靈寶本齋矣。
仙公曰:此大齋上仙之道,所以七祖解脫羅綱,飛昇太玄宮,身當先得五芝如芙蓉者也。五芝亦自生矣。
太極真人曰:五千文,仙人傳授之科,素與靈寶同限。高才至士好諷誦,求自然飛仙之道者,具法信紋繒五千尺#2,與靈寶一時,於名山峰受之。師南向立,弟子北向之三拜,分金環各半,佩身受經畢。弟子方各一拜,從北始,周十方。讀經亦先拜十方,如此法。太玄都舊典也,子今自明識之,子孫按法傳之於後世賢人。太上口訣,宜當祕之。子應常思虛無真人、高上大法王、大千乘賢、世號老子者也。老子,玄中大法師矣。其以道眼觀諸天人善惡,子弘此道,恐必飛仙。得妙之日,當知是經之不虛也。煥乎洞寂之文,大道之旨,盡於此矣。
仙公曰:世有高德人,欲諷誦期昇仙者,當與靈寶同時受之。法信效奉經之盟也。故曰:不出戶牖,以知天道,此之謂也。世將希有其人矣。若欲談虛無,持高於時者,不須依此法受之也。真人直以教學仙耳。道士學之求仙,不師受者,即道不行。
太極真人曰:真人體道虛無,無所畏忌也。俗間有汙穢者,直聖人為世人魂神憂故耳。人經汙穢,不以香湯沐浴,多病害人,欲示民知清濁故也。夫鬼神之道,倍多汙穢也,汙便不行矣。但金尚不可穢耗,何况至道乎。大法真道,無所汙穢明矣。
太極真人曰:世人經汙,不問大小,應即解。解畢使燒香行道,本無日限也。
太極真人曰:飯賢福食,各有人數。外來之客,先亦同食。正一真人三天法師臨昇天,以百姓貧弊,為復滅損,作福或十人饌。忽過十人他賓集,無以供之,既不盡周,一人不遍,猶是不普。故制法悉事畢,餘廚施一切人及眾生輩,為主人祈福矣。後世不知之,故以相示也。酒不可都斷使之有數,隨人多少,不必令盡限也。故世教言:唯酒無量不及亂,斯之謂矣。酒多濁亂正氣,三真亡宮,故不可過量,考官司之,宜慎之。
太極真人曰:有人不學道者,聞道士論至經幽賾,妙義弘遠之旨,心不信用,而誣毀聖文,謂之虛誕,經教妄作耳,不足學也。己既不信,便嫉諸人經學,及導養之道,皆言不然。此人宿命前世時,不與仙聖作緣,賢人結因,今生無大智慧,故不得預賢聖之蘊韻矣。不信至道經教,而好學巫術雜書不真之事。其會同之日,唯酒肉為先,口是心非,詭黠相攻,淫慾縱橫,放心所為,嗜物無厭。或復為師,初無教善之懷,.強弱相凌,恒欲肆其虐意,意中貪妬譖害,淫盜詐偽,凶悖亂逆,此人身常有十惡。何以知其人有如是之行,不遭罹罪網,見世安穩者。有人從來不履非法,動遵經教,而更嬰憂苦者。夫人死身爛壞,魂神不朽,隨生時之行善惡,皆有對。是以世人為惡顛倒,弒犯君父,酷逆無比,而不即被考者,由受先世宿福,福盡罪至。生或為陽官所治,死入地獄,覆諸茶毒,楚痛難言也。若善人今不效者,是其宿世惡罪未盡,盡便福至。或見世當貴,或死得生王侯之家,或生天上,或作鬼神。惡惡相緣,善善相因,是曰命根。學道者亦宜知此也。夫學道而至死不獲者,功德未備,宿無重緣,因緣微薄故也。後世無不藉此功,以得仙度也。若復學道數年,便望昇仙,未剋之間,忽然中怠。或墮情慾,還隨流俗,身沒名滅,輪轉死道,更諸苦惱。或失人身,忽去人道,未有還期也。有挺世聰明,而不教化於人,後生頑癡也。奴婢亦無種,皆由前生時欺取人物,今以力償之。六畜以肉飴之。世人不信道經,狐疑正教,當受斯酷,豈不悲哉。道士若履善遇惡,能忍撼軻,守玆法戒者,保不失今之功矣。窮而不越道,道士也,死生王侯家。子於此得道,得道自當見宿命之根,由前世大布施,學道不倦,所以得仙矣。
左仙公曰:子其勉焉,歷代未有不學而得仙者也。學仙要在方寸盡,方寸不盡,是以學而不獲矣。聖人不誤人也。
太極真人曰:夫祭酒當奉行老君百八十大戒,此可言祭酒也。故曰不受大戒,不得當百姓及弟子禮拜也。受此戒者,心念奉行,今為祭酒之人矣。祭酒當斷念,捨眾惡,推行戒法,當如是也。黃老道妙,檢種人之法,非不真者,所參萬中有一多矣。
太極真人曰:學士若能棄世累,有遠遊山水之志,宗極法輪,稱先生。常坐高座讀經,教化愚賢,開度一切學人也。假令本命寅卯,屬東方二辰,稱東嶽先生。四方效此。辰戌、丑未生,稱中嶽先生。若復清真至德,能通玄妙義者,隨行弟子同學,為稱某先生。某人鉤深致遠,才學玄洞,志在大乘,當稱玄稱先生,或遊玄先生,或遠遊先生,或宣道先生,或暢玄先生。略言其比,不可逆載。須世有其人,學者稱焉,大都法如是耳。言名上清,清齋七日。先生位重,不可妄稱,鬼神不承奉,以天考考人。夫先生者,道士也。於此學仙道成曰真人,體道大法,謂之真人矣。
太極真人曰:觀世為道,希有欲齋戒轉經,尋明師受讀,請問義理,信用奉行之者。多是浮華淺薄之人,聲色在心,志無大雅,好學小乘法。或有一人,欲齋戒學道,復無明師共相勸進。其志在仙道,圖濟一切人民,人民更非笑之。皆曰:彼不要之事,我未見人多學其法者,經書多虛妄語也。故不如我輩,並能消灾散禍也。夫聾者不聞韶武,瞽者不覩白黑,豈言已病哉。遂令大道不行,正法不興,真經寢頓,精邪日滋,各稱三宮女郎,妖亂並作,百姓將捨真追偽矣。悉由師不勤學,以勸弟子學正經、學正法。正真居其心,則魔魅遠矣。不知上經大義,無以持檢其心,邪魔鬼氣入心中動作,其意無所不至。猶抱石濟長津,豈不然哉。
太極真人曰:莊周者,太上南華仙人也。其前世學道時,願言:我得道成仙,才智洞達,當出世化生人中,敷演道德經五千文,宣暢道意。惠子是其弟子,爾時亦言:先生若得道,能出處自在,弟子願侍從,唱讚微言,通達玄旨,洞觀道源,以解世羅也。檢俗人華競之心,導之以自然法門,故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後並得所願,著書皆通道意。世人于今不知是仙真上人,以莊子所造多寓言。大鵬、大樁、冥靈,皆實錄語也,非虛發矣。夫大處則生此大物,今閬苑、崑崙、蓬萊、北海中,悉有是神物。小處則生小物。若欲皆眼見為有,不見為無,天下之所無多矣。道家經譬喻法中,說劫數久遠,有石乃如崑崙山芥子,四十里中,天人羅衣,百年一度,拂盡此石,取此芥子一枚,譬如一劫之終。若是之久,誰當信斯者矣。
太極真人曰:靈寶經者,眾經之宗,難以言宣。五千文微妙,眾經大歸義一也。洞真三十九篇,三十九真人說之者,蓋無生之文矣。此真人傳出之耳。其人道德真氣,混化自然成真人,老子之儔矣。經歷無窮之劫,非學道之人也。世人非宿恩至功德滿足,得洞真經者,莫能知此義。所道者皆是無上三天自然宮室,萬物山川。其山川萬物,名有世上同者,非世之山川萬物也,皆自然物,可聞難辯。洞真玉清經略解其義,不能覼縷,豈可思議也。奉之致大福,身得長生,宗廟安寧,誦之成真人之王,其道無上。昔之得上仙至真之道,皆是奉靈寶經者也。
三天稱仙,梵天稱道。天地有終始,故有大小劫,諸經亦隨之滅盡也。後代聖人更出法,唯道德五千文、大洞真經、靈寶不滅不盡,傳告無窮矣。故曰無生之篇,眾經之王也。故代代教化應成仙道者,世世莫知其源。巍巍至尊,非鬼神所見,唯六天大魔王來奉承經師爾,上三天司直仙官監察之矣。亦非下仙之所聞也,真人乃能學之耳。世人不知道是仙人,又言仙非道,皆是其宿對未盡故也。對盡自得玄解大智慧,朗然知之,知之得道矣。五千文至難知,有知之人皆知之。故曰當解無上大慧也。
太極真人曰:建靈寶齋法,舉高德玄解經義者為法師。次才智精明,能通妙理,聞見法度為都講。次監齋,彈罰非法。次侍經,次侍香,次侍燈,次第坐處。先受此經為上,後受為下。家一人受經,餘人有好齋者,聽齋。若時有黃赤太一祭酒,好見齋法者,聽齋,觀大法化,但不得同牀而坐。縱復至德,人間名望於世,悉當在後行,以其治籙為次第也。燒香同爾。所以爾者,其人宿有微緣,故今得預之矣。
太極真人曰:齋時皆心注玄真,永無外想。想念在經師,先思三一在宮室,安居分明,具三魂七魄,太一鎮泥丸中,如迴風帝一法。然後與兆俱齋聽經,口受心存,則三尸亡走,邪氣滅去,內外受真,如此近仙矣。傍吐納導引和液,行上諸妙道,天真恐必降子也。上士得道於室內矣。雖處巖穴,而外想一毫不絕,亦徒勞損力爾。學道唯心盡,心盡,仙人當下觀試之也。子善詳察之焉。
太極真人曰:道士遠絕人跡,靜棲名山,修是長齋,獨處幽谷,則不復選法師,唯心與口談矣。人間修是齋,道士服食五穀,斷無所餌則已,若服藥物,正中服之也。過中聽飲,清飲而絕食,平旦飲粥,日中菜食。齋限竟,解齋,如設大廚狀,唯宜潔淨爾。菓隨時珍,當先行香祝願也,願齋主昇仙度世。
太極真人曰:修齋之道,常行十善念:
第一為道念四大,令得七世父母免脫憂苦,上昇天堂,衣食自然。
第二念帝王國主道化興隆,庠序濟濟,皇教恢弘,威儀翼翼,普天所瞻,民稱太平,六夷賓伏,妖惡日滅,賢聖日生。
第三念法師功德大建,教化明達,俱獲飛仙。
第四念同志學人,早得仙道,更相開度。
第五念親屬和睦,好尚仁義,貴道賤財,行為物範。
第六念損身布施道士及飢寒者,天下民人,各得其所。
第七念蠕動蚑行,一切眾生,咸蒙成就。
第八念首謝前世今世生死罪對,立功補過。
第九念家門隆盛,宗廟有人,世生賢才。
第十念尊受師經,無敢中怠,平等一心,廣度一切,我身昇仙,白日登天,拜見太上,永成真人,服五色靈液,與道合同。
鄭先生曰:登山受經時,亦不須拜章,口啟之爾。
頌曰:
道以齋為先,勤行登金闕。故設大法橋,普度諸人物。宿世恩德報,道心超然發。身飛升玄都,七祖咸解脫。
受竟,必頌此文。
南嶽先生鄭君曰:吾先師仙公,常祕此書,非至真不傳也,萬金不足珍矣。仙人相授於口,今故書之。仙公言:書一通封還名山,一通傳弟子,一通付家門子孫,世世錄傳,知道者也。與靈寶本經俱授之,道家要妙也。
抱朴子曰:洪意謂大齋日數多者,或是貴人,或是道士,體素贏弱不堪,日夕六時禮拜。愚欲晝三時燒香禮拜,夜可闕也。為當講法義而已,能六時燒香者,自當全法爾。恐人未得道,氣力極弱,但欲一日一夜齋此,可六時行道也。學者其善詳用焉。
建齋極,可食乾棗、鹿脯腊,是生鮮之物,一不得享也。
若非山學道士,居家修經者,豈能長齋久思哉。要當應齋,少可十日、九日、七日、三日、一日行道矣。斯功德弘普,學道之上法,七祖離苦毒,上昇福堂,此可謂至孝之道也。孝悌之至,通於神明,遠延七玄,何但祖考乎。故上仙祕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