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怀若出去游学!”老人不咸不淡的说道。
“游学?”沈秀被自己老父弄得愣了下,儿子才多少岁,就去游学,这不是开玩笑么。不过沈秀知道父亲是不会无的放矢的,因此也没拍什么桌子之类的,哭笑不得的沈秀只能敷衍道:“父亲,怀若今年才11岁吧,虽然快满12岁了,但现在出去游学,恐怕还太小了吧,而且,他还没学完父亲的所教,这时候根本不适合去游学吧。要知道现在我们嘉乐郡乃至整个嘉州也都不太安生啊。怀若这么一个毛都还没长气的小子,一出去,还不连骨头都没剩啦?”本想说死无葬身之地的,突然想到这是自己儿子,不过骨头都没了,也不是什么好话吧,关心则乱啊。
蜀国虽不是大国,整个国家才五个州,但那是与那些几十乃至上百个州,听说有神仙出没的大国相比。单看蜀国五州,那在沈秀眼里已经是很大很广的了,寻常人物没个三年两载就连蜀国都走不完,而曾经去过达州游学的沈秀,更是深知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危险,放任一个小孩出门,这简直就是。。。
没想到儿子这么不给自己面子,沈追咳嗽了两声:“我的意思是先让他考入县学,取得童生资格,再由你去和田海说说,学几手防身的功夫,这样在县学时,就县里游学,等考得秀才功名进入郡学就可以在郡县游学了,你看?”沈追显然是已经想好了,既不想埋没了孙子,又不想他的安危出现问题。
听得沈追的意思是这样,沈秀不由放下了心,不过他还是有点想不通:“父亲大人今日怎会有这个决议了?”
“呵呵,你还不知道吧,这小子已经把我学光了,再呆在家里面也是浪费时间了,而且从小我就教过他一套长拳,这些年练下来,筋骨还行,也该是到了学两手防身招式的年纪了。以前你不让他学,也就罢了,现在已经快12岁了,再不学两手就迟了。呵呵,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事,你的儿子不甘心当潜龙,有凌云壮志啊。”
说到长拳功夫,沈秀就有点腹诽了,当初见到老爷子说要交给沈怀若一套功夫,沈秀就很郁闷,心想自己是不是你的孩子啊,只传孙子不理儿子了。前去和老爷子交涉一番后,没想到说自己不适合,只让自己每天早晚摆几个姿势。好在那以后自己睡觉作息要好多了。也就不作他想了。只不过在沈秀心里,其实他不希望儿子学那些假把式耽搁时间,他一直希望的是儿子凭着道德文章考取功名,一雪自己只考取秀才的“耻辱”。
“额,父亲,这怀若的凌云壮志从何说起啊?”沈秀觉得老爷子今天有点不正常,好像冲动了啊。
“臭小子,别自己在那里使劲的扒饭,自己和你爹爹说。”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在这里小心翼翼的和儿子说话,而那儿子的儿子就晓得在那里扒饭,贼眼还一直盯着,心中就有点童心未泯了,嘿,你爷爷不管了。
“啊?”没想到被爷爷出卖了,沈怀若心中砰砰直跳。不过好在听父亲的口气也不是那么僵硬,酝酿了一下:“父亲,孩儿如今已经完成了父亲交给孩儿的学业,书房的书文也已经倒背如流,今天这个爷爷已经考校确认过了。孩儿想的是读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的至理在我看来,实在是生硬的很,若不与事实结合,孩儿怎么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再者,孩儿不想做那羽翼下被呵护的雏鸟,孩儿想自己展翅,游学天下成为一代大儒。”知道自己的父亲有一颗功名的心,沈怀若索性先画个大饼。大儒确实是沈怀若所敬佩景仰的,可是心中更向往的却是那些一朝悟道白日飞升的圣人先哲,仗剑匡扶正义的英年少侠。说到底,还是一颗孩子的心在作祟啊。
沈秀显然也被狠狠的震惊了一把,看来平时自己对儿子的了解还太少了啊,从私塾回来两年就成长成这样了,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有些失职。想到这些,一颗心就怎么也硬不起来了,但离家求学,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虽然进的是县城,也会在自己的照看下,可是去学武了,当是要吃大苦头的。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出了事情,到时候哭都没法子,更对不起泉下有知的妻子啊。
“怀若,你当真想出去游学?想做大儒?”要说沈怀若哪句话让沈秀心中一动,当是那句成为一代大儒。那可是他沈秀曾经的终极梦想啊。
当今天下各派学说风云际会,虽然不复几百年前百家争鸣的盛况,不过却也还有比较出名的儒学,法学,玄学,礼学等为争正统而活跃着。儒家以仁义治天下,法学依法御国,玄学无为而治,礼学以礼治国。。。在蜀国,儒家是正统学术,儒家讲究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入人心。自然,在儒家中,大儒的地位就是极其之高,可以说是精神领袖了。但想要成为大儒何其之难啊,要整个国家的人,天下的人都信服谈何容易?从儒学兴起到如今的昌盛,两百年来也就只出过一个大儒。这人当初也是一个游学列国的学子,游遍周围十几个国家,传道授业,著书立传,门人弟子无数,最终在稷下学宫讲学,无人可摄其锋芒,终成一代大儒。连带着当时的蜀国政治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为当时周边国家的中心,颇有“万国来朝”的盛况。甚至影响了临近几个国家都把治国理念,那也是蜀国最为强盛辉煌的时代,所有蜀国人试图复现的时代。可惜,后人不争气,此后再也没有大儒出现,虽然还是以儒学为主,但其他几脉学说也不甘示弱。因此,沈秀听到儿子立志要成为大儒,虽然觉得很遥远,但是却很宽慰。毕竟成为大儒,这两百年来也不知道多少读书人为之而倾倒,这是他想做却都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啊。
“是的,父亲,孩儿认为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见,只有与学识更高的人交流才能提高水平,只有和品德更加高尚的人交往才能是自己更加圆满,一个人光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沈秀和沈追两对视一眼,眼里有宽慰,也有惊讶,想必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有如此见识,很让人为难。不过转眼一想,曾经典故上的陈秋拜相的时候也不过才13岁,又觉得儿子还不够啊。在这种矛盾心理下,沈秀似乎有所决断了:“这样吧,明年三月就是一年一度的童生考试。怀若当去参加,取得童生资格进入县学,我想这个没问题吧?”沈秀还是有所不放心,不由确认再三!
一般考童生都是十五六岁,这还是大户人家有条件的情况下。小家庭没那条件还要迟个一两年。
“绝对没有问题!”沈怀若现在是信心充足,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就算是去考举人,进入州学都可以。这却又是太小看天下英才了,以至于后来的考场失意,让沈怀若收敛自我重新做学问。
“那好,只要你考取了童生功名,进入县学那为父就承诺你可以在贺林县到处走;以后考取秀才就入郡学,然后再郡里游学;考取了举人就进州学,游学我们嘉州;要是考起了贡士,进入了太学,你就有资格在整个蜀国游学了;然后你参加殿试,考取进士功名,呵呵,当然你要是有本事成为庶吉士,那父亲就是死也瞑目了啊!”庶吉士是取参加殿试后最优秀的12个人,而其中最优秀的三个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探花。
在蜀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是唯一的出路。童生县试是每一年考一次,秀才两年一次,举人三年,贡士四年,同年会举行殿试。因此有些学子没赶上时间的,考到白头也还是个童生,秀才。而沈秀如今三十多了还是个秀才,且永远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了,为什么?因为去当掌柜养家糊口去了。
再说每三年一次的举人考试,每州至少都会贡献几百个举人出来,加起来近两千多优秀学子,但是其中能成为贡士的却只有那么一两百个,十不存一。而进士就更稀奇了,同年取得贡士功名的人以及太学中推荐的前五十位才有资格参加殿试,但最后只取前四十九位赐予进士功名,从此有了为官资格。如此就可知想要出头难度有多大了。
“父亲,不要乱说,既然孩儿立志大儒,那么考上庶吉士,是必然的。”小孩子心态,初生牛犊不怕虎,满腔的无所畏惧心态。
“那好,现在到明年三月还有五个月了。你一边准备,一边随我去向田海教头学习武艺,先把自己锻炼下,不然以后游学都没力气。。。呵呵!”沈秀很高兴,生有如此一个儿子,不枉然啊。
沈怀若一听可以学武了,差点就要蹦起来了,哪个孩子没有想飞檐走壁,英雄救美,惩恶扬善的幻想。只是沈秀当初考虑到孩子生母早逝,没有母亲照顾,小时身体又不好,因此没有让这孩子过早的伤身体。不过若是要出门游学,那必须把武技给练好。想想哪个游子没有点武艺,当初那个大儒可还是个剑中高手,曾有人形容他的剑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只是后来学有所成,也不必真格的动剑了。但是剑乃兵器中的君子,象征正直,因此基本上是游学子都会带一把剑,也都会有两手使剑的功夫。
“那好,你好好吃饭吧,今天好生休息,和爷爷好好说会话,明天随我一起进城乘热打铁。呵呵,你可要吃得起苦啊,如果吃不起苦,以后休要再提这些事。”沈秀也很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受的了习武的苦。
“是,父亲,我一定不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