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名精
明州
味甘,寒,無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蟲,去痺,除胸中結熱,止煩渴,逐水大吐下。久服輕身,耐老。一名麥句薑,一名蝦蟆藍,一名豕首,一名天門精,一名玉門精。一名彘顱,一名蟾蜍蘭,一名覲。生平原川澤,五月採。垣衣為之使。
《圖經》曰:天名精,生平原川澤,今江湖間皆有之。夏秋抽條,頗如薄荷,花紫白色,葉如菘菜而小,故南人謂之地菘。香氣似蘭,故名蟾蜍蘭。狀如藍,故名蛤蟆藍。其味甘、辛,故名麥句薑,一名豕首。《爾雅》所謂茢薽,豕首是也。江東人用以熬炒蠶蛹。五月採此草。既名地菘,下品又有地菘。
《藥性論》云:麥句薑,使,味辛。治瘡,止血及鼻衄不止。
陶隱居云:即今人呼為豨薟,亦名豨首。夏月搗汁服之,除熱病。味至苦,而云甘,恐或非是。
陳藏器云:天名精,《本經》一名麥句薑。蘇云:鹿活草也。《爾雅》云:大鞠,蘧麥。注云:麥句薑,蘧麥,即今之瞿麥,然終非麥句薑,《爾雅》注錯如此。陶公注鈎樟條云:有一草,似狼牙,氣辛臭,名為地菘,人呼為劉燼草,主金瘡,言劉燼昔曾用之。《異苑》云:青州劉燼,宋元嘉中,射獐,剖五臟,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燼怪之拔草,便倒,如此三度。燼密錄此草種之,主傷折多愈,因以名焉。既有活鹿之名,雅與獐事相會。陶、蘇兩說俱是地菘,功狀既同,定非二物。
《唐本》注云:鹿活草是也。《別錄》一名天蔓菁,南人名為地菘,味甘、辛,故有薑稱;狀如藍,故名蛤蟆藍,香氣似蘭,故名蟾蜍蘭。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殺三蟲,除諸毒腫,丁瘡,瘻痔,金瘡內射。身癢,癮疹不止者,揩之立已,其豨薟苦而臭,名精乃辛而香,全不相類。
《爾雅》云:茢薽,豕首。釋曰:藥名也。一名麥秋薑。郭云:江東豨首,可以炒蠶蛹者。《三蒼》云:炒,熬也。
決明子
眉州 滁州
味鹹、苦、甘,平、微寒,無毒。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泪出,療唇口青。久服益精光,輕身。生龍門川澤。石決明生豫章。十月十日採,陰乾百日。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
《圖經》曰:決明子,生龍門川澤,今處處有之,人家園圃所蒔。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許,根帶紫色。葉似苜蓿而大。七月有花,黃白花。其子作穗,如青綠豆而銳,十月十日採,陰乾百日。
《藥性論》云:決明,臣。利五臟,常可作菜食之。又除肝家熱,朝朝取一匙,挼令淨,空心吞之,百日夜見光。
陶隱居云:龍門乃在長安北。今處處有之。葉如茳芏,子形似馬蹄,呼為馬蹄決明。用之當搗細。又別有草決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
《日華子》云:馬蹄決明,助肝氣,益精。水調末塗消腫毒。協太陽穴治頭痛。又貼腦心止鼻洪。作枕勝黑豆,治頭風,明目也。
禹錫云:按《唐本》云:石決明,是蚌蛤類,形似紫貝,附見別出在魚獸條中,皆主明目,故并有決明之名。俗方惟以療眼也,道術時須。
《蜀本圖經》云:葉似苜蓿而闊大,夏花,秋生子作角,實似馬蹄,俗名馬蹄決明。今出廣州、桂州,十月採子,陰乾。
《外臺秘要方》:治積年失明不識人。決明子二升杵散,食後以粥飲服方寸匕。
《衍義》曰:決明子,苗高四五尺,春亦為蔬。秋深結角,其子生角中如羊腎。今湖南、北人家園圃所種甚多,或在村野或成段種。《蜀本圖經》曰:葉似苜蓿而闊大,甚為允當。
丹參
隨州
味苦,微寒,無毒。主心腹邪氣,腸嗚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一名郄蟬草,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採根,暴乾。畏鹹水,反藜蘆。
《圖經》曰:丹參,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今陝西、河東州郡及隨州亦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簳方稜,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餘,一苗數根。五月採,暴乾。又云:冬月採者良,夏月採者虛惡。
《藥性論》云:丹參,臣,平。能治腳弱疼痺,主中惡,治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能定精神。
陶隱居云:桐柏山,在義陽,非江東臨海之桐柏也。今近道處處有。莖方有毛,紫花,時人呼為逐馬。酒漬飲之療風痺。道家時有用處,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云微寒,恐為謬矣。
《日華子》云: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又名山參。
蕭炳云:酒浸服之,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曾用有效。
《聖惠方》:治寒疾,小腹及陰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丹參二兩,杵為散。每服熱酒調下二錢匕。
《千金方》:治落胎,身下有血。丹參十二兩,以酒五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溫三服。
《梅師方》:治中熱油及火燒,除外痛。丹參八兩,細剉,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傅瘡上。《肘後方》同。
茜根
味苦,寒,無毒。主寒濕風痺,黃疸,補中,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蠱毒。久服益精氣,輕身。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鬼,一名倩。生喬山川谷。二月、三月採根,暴乾。畏鼠姑。
《圖經》曰:陸機《草木疏》云:茹藘,茅鬼,倩草也。齊人謂之茜,徐州人謂之牛蔓。二三月採根,暴乾。
《藥性論》云:茜根,味甘。主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用之。
陶隱居云:此則今染絳茜草也。東間諸處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俗道、經方不堪服用。此當以其為療少而豐賤故也。《詩》云茹藘在坂者是。
陳藏器云:茜根,主蠱,煮汁服之。今之染緋者,字亦作倩。《周禮˙庶氏掌》除蠱毒,以嘉草攻之。嘉草、蘘荷與茜,主蠱為最也。
《日華子》云:味醶。止鼻洪,帶下,產後血運,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瘻,排膿,治瘡癤,****,尿血,撲損,瘀血,酒煎服。殺蠱毒,入藥剉、炒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柳草根,真似茜根,只是味酸澀,不入藥中用,若服,能令人患內障眼,速服甘草水解之,即毒氣散。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染緋草,葉似棗葉,頭尖下闊,莖葉俱澀,四五葉對生節間,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令所在有,八月採根。
《簡要濟眾方》:治吐血。茜草一兩,生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放冷,食後服。
《傷寒類要方》:治中蠱毒,或吐下血如爛肝。茜草根、襄荷葉根各三兩切,以水四升,煮取一服去滓,適寒溫,頓服即愈。
五味子
號州 越州
味酸,溫,無毒。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一名會及,一名玄及。生齊山山谷及代郡。八月採實,陰乾。蓯蓉為之使,惡萎蕤,勝烏頭。
《圖經》曰:今河東、陝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間亦有。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其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類小蓮花。七月成實,如豌豆許大,生青熟紅紫。《爾雅》云:菋,荎蕏。注云:五味也。蔓生,子叢莖端。疏云:一名菋,一名荎蕏。今有數種,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為佳。
《藥性論》云:五味子,君。能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諸虛勞,令人體悅澤,除熱氣,病人虛而有氣兼嗽,加用之。
陶隱居云:今第一出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過酸,其核并似豬腎。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藥多膏潤,烈日暴之,乃可搗篩,道方亦須用。
《唐本》注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
《日華子》云:明目,暖水臟,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筋,痃癖,賁豚,冷氣,消水腫,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
雷公云:凡小顆皮皺治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味酸、鹹、苦、辛、甘,味全者真也。
《抱朴子》云: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衍義》曰:五味子,今華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紅熟時,採得蒸爛,研濾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貯,作湯。肺虛寒人可化為湯,時時服。作果,可以寄遠。《本經》言溫,令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云謂暖水臟,又日除煩熱。後學至此多惑。今既用之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
旋花
池州
味甘,溫,無毒。主益氣,去面皯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熱邪氣,利小便。久服不饑,輕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澤。五月採,陰乾。
《圖經》曰:南人皆呼為續筋根。苗作叢蔓,葉似山芋而狹長。花白,夏秋間遍田野。根無毛節,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採花,陰乾。二月、八月採根,日乾。花今不見用者,下品有旋復花,與此殊別。
陶隱居云:東人呼為山薑,南人呼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薑。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之,辟穀止饑。近有人從南還,遂用此術與人斷穀,皆得半年、百日不饑不瘦。但志淺嗜深,不能久服爾。其葉似薑,花赤色,味辛美,子狀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東甚多。
陳藏器云: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饑。又取根、苗搗絞汁服之,主丹毒,小兒毒熱。根,主續筋骨,合金瘡。陶注誤,而唐注是也。
《唐本》注云:此即生平澤,旋葍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徐兗反花,陶所證真山薑爾。陶復於下品旋葍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國來,根似芎藭,惟膏中用。今復道似高良薑,二說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薑味辛,都非此類。其旋葍膏療風逐水,止用花,言根亦無妨,然不可以杜若亂之也。又將旋葍花名金沸,作此別名,非也。《別錄》云:根,主續筋也。
《救急方》:續斷筋法:取旋葍草根,淨洗去土,搗量瘡大小傅之,日一二易之,乃瘧止。一名肫腸草,俗謂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種旋花,粗莖,大葉,無花,不作蔓,恐別是一物也。
《衍義》曰:旋花,蔓生,今之河北、京西、關陝田野中甚多,最難鋤艾,治之又生。世人謂之鼓子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開花,亦有多葉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頻灌溉,方涉旬,苗已生。《蜀本圖經》是矣。
蛇牀子
南州
味苦、辛、甘,平,無毒。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痺氣,利關節,癲癇,惡瘡,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藏熱,男子陰強。久服輕身,好顏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米,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繩毒,一名棗棘,一名墻蘼。生臨淄川谷及田野。五月採實,陰乾。惡牡丹、巴豆、貝母。
《圖經》曰:蛇床子,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葉青碎作叢似蒿枝,每枝上有花頭百餘,結同一窠似馬芹類。四五月開白花,又似散水。子黃褐色如黍米,至輕虛。五月採實,陰乾。
《藥性論》云:蛇床子,君。有小毒。治男子、婦人虛,濕痺,毒風瘡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女陰,去風冷,大益陽事。主大風身癢,煎湯浴之差。療齒痛及小兒驚癇。
陶隱居云:近道田野墟落間甚多。花、葉正似蘼蕪。《唐本》注云:《爾雅》一名盱。
《日華子》云:治暴冷,暖丈夫陽氣,助女人陰氣,撲損瘀血,腰跨疼,陰汗,濕癬,四肢頑痺,赤白帶下,縮小便。凡合藥取食,即挼去皮殼,取仁微炒殺毒,即不辣。作湯洗病則生使。
雷公云:凡使,須用濃藍汁,并百部草根自然汁,二味同浸二伏時,漉出日乾。卻用生地黃汁相拌蒸,從午至亥,日乾。用此藥只令陽氣盛數,號曰鬼考也。
禹錫等按:《蜀本圖經》云:似小葉芎藭,花白,子如黍粒,黃白色。生下濕地,今所在皆有,出揚州、襄州者良。採子暴乾。
《千金方》:治產後陰下脫。蛇床子絹袋盛,蒸熨之。又方:治小兒癬瘡。蛇床子末,和豬脂塗之。
《金匱方》:溫中坐藥蛇床子散方:蛇床子仁為末,以****少許和令勻相得,如棗大,綿裹內之,自然溫矣。
地膚子
蜀州 密州
味苦,寒,無毒。主膀胱熱,利小便,補中益精氣,去皮膚中熱氣,散惡瘡疝瘕,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使人潤澤。一名地葵,一名地麥。生荊州平澤及田野。八月、十月採實,陰乾。
《圖經》曰:地膚子,生荊州平澤及田野,今蜀川、關中近地皆有之。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莖赤葉青,大似荊芥。三月開黃白花,八月、九月採實,陰乾用。陶隱居謂莖苗可為掃帚者。蘇恭云:苗極弱、不能勝舉。二說不同,而今醫家便以為獨掃是也。故蘇注云其葉味苦,寒,無毒。主大腸泄瀉,止赤白痢,和氣,澀腸胃,解惡瘡毒。三四月、五月採。
《藥性論》云:地膚子,君。一名益明。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補氣益力,治陰卵囗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
陶隱居云:今田野間亦多,皆取莖苗為掃帚。子微細,入補丸散用,《仙經》不堪用。
《唐本》注云:地膚子,田野人名為地麥草,葉細莖赤,多出熟田中。苗極弱,不能勝舉。今云堪為掃帚,恐人未識之。《別錄》云:搗絞取汁,主赤痢,洗目去熱,暗雀盲。苗灰,主痢亦善。北人亦名涎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