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就在宝玉忙活着秦业的葬礼之时,贾府却喜庆非凡。
原来大观园业已经过贾政、贾珍等人乃至老太太的亲自斟酌,点缀妥当,贾政上了题本,奏请元妃省亲。而上面也颁布了圣旨,贾府奉旨于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
转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便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
之后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带了许多小太监来,各处关防挡围幙,指示贾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
距正月十五没几日,贾府便张灯结彩,整顿一番,恍然一新准备着迎接元妃了。贾赦等人监督匠人扎花灯烟火之类,至十四日俱已停妥。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唯有宝玉一如往日,练武,睡觉。
至十五方五鼓,宝玉便见贾府内人来人往,众丫鬟小厮老妈子们忙个不停,自老太太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妆。大观园内,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奢华非凡,不可言表。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静等元妃到来。
宝玉无奈,也只得随着贾府众人如此。
半日,只见不时太监来来去去,气虚喘喘忙个不停,不多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隐隐鼓乐之声。之后宝玉但见一对对凤翣龙旌,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其后更有许多,非宝玉可识别之物,可识别之礼,可识别之人.......最后方才见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贾府众人等连忙跪下。俄而只见宫里一众丫鬟等引着元妃下舆。
宝玉远远望见,但觉那元妃气质非凡,贵不可言,在与老太太、贾政寒暄了几句后,复又上舆进园去了。
宝玉跟随老太太众人也尾随着元妃,不知多久,那元妃入室更衣,复又在一众太监宫女的指引下了舆来。却是让贾政等人引领着去了大观园。
于是,老太太方才吩咐众人暂时散了,宝玉也自个回了住处。
不说宝玉回到住处如何,且说元妃省亲,在贾政、贾珍等人的带领下游览大观园。中间大观园园景自不用说,非言语下笔可以描述。
那元妃见园中景色绝然,唯题匾或有或无,故问贾政缘由。
原来,贾政知道元妃自小带着宝玉长大,与其虽是姐弟,实同母子,宝玉自小由元妃启蒙,识字读书皆是元春手把手教出,故那日贾政携宝玉游园之时,宝玉所题之文辞,均被采用,贾政欲使元妃见之,知其爱弟所为,以博其欢心。只是那日未提完之处,贾政不敢造次,只待元妃亲自题来。
元妃一听园内题匾对联均出自宝玉之手,倍感欣慰,之后又与贾政等人游览一番方毕。
出园之时,元妃乃命笔砚伺候,亲拂罗笺,择其喜者赐名。因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至于园内其他一应题匾,或题,或改,且不多说。
元妃出园,宝玉又随着老太太一众人等在园外恭候,元妃见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等贾府一众弟妹齐聚一堂,一个个龙驹凤雏,仪表不凡,其心甚慰。乃命众弟妹题诗试才。
宝玉因早有准备,自是一挥而就,元妃见之大喜,又将宝玉之诗与黛玉、宝钗、迎春等人比看了一回,更在众人之上,一发之下对宝玉期待颇多了。唤来宝玉,竟又要让宝玉临景赋诗一首。
宝玉微微沉吟,灵机一动,却颇有意味的吟诵道: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正是《红楼梦》中贾元春的判词。
果然,此诗一出,贾政、老太太、乃至黛玉、宝钗等人纷纷侧目,不知宝玉何故不避忌讳。
那元妃听罢,只是微微蹙眉,凝视着宝玉,思绪阵阵。俄而方才道:“弟今日所为,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我心甚慰,只望弟兢兢业业孝顺双亲,服侍老太太,以后凡事深思而后行,万不可恃才傲物,妄自尊大,逞一时之快,以至追悔莫及。望弟切记,切记!”遂命将琼酪金脍等物赐与了宝玉,随后由老太太、太太一众人等恭奉着去看戏了。
元妃刚走,贾政恶狠狠瞥了宝玉一眼,也跟随元妃去了。至此,黛玉、宝钗众人也尾随而去。迎春、探春、惜春等众妹妹一个一个纳闷的来问候宝玉,关心不已,以为宝玉心里有事,所以才不避忌讳。宝钗经过宝玉之时,意味颇深的望了宝玉一眼,却无他话,反倒是黛玉经过宝玉时,主动握起宝玉的手儿,小声嘀咕了一句,“呆子!”方才去了。
众人种种举动,让得宝玉很是无语,哥好心提点你们,你们竟还不领情,真是狗眼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呐。好人,是做不得的啊!
只此之后,元妃省亲期间再没提到宝玉,老太太以为宝玉闹小性子,也没叫人让宝玉出来,至于贾政,他在元妃看戏之时,立马派人责罚了宝玉,一并将宝玉给监禁了,再不让他靠近元妃。
宝玉乐的如此,反倒是在自个院子中教起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一众美婢丫鬟们学起美女拳法来。
至晚,元妃回宫,在回宫之时,与老太太、太太一众人等哭哭啼啼一番之后,又私语贾政道:
“宝玉,确是可造之材,只是现今锋芒毕露,恃才傲物,不可骄纵,现今义忠亲王出事,京都颇乱,父亲可严加约束,使其少生是非。”又道:“大观园景致怏然,不可颓废,可令宝玉及一众贾府姊妹居住其中,或可怡其情,养其性,使其少出贾府,少生事端。”
贾政自是诺诺称是,唯元妃之命是从。至此,元妃方才宽心回宫。
于是,不几日,宝玉、黛玉、宝钗等一众人等搬入大观园。园内由李执领头。宝玉入居“怡红院”,黛玉入居“潇湘馆”,宝钗入居“蘅芜苑”,李执入居“稻香村”,迎春入居“缀锦楼”,探春入居“秋爽斋”,惜春入居“蓼风轩”
……
话说元妃大幸大观园回宫之后,贾府众人又将大观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三日方完。唯有贾蔷率领的十二个女孩子并行头等不得安置,另又有一班的十二个沙弥并十二个道士,贾政想打发到各庙去分住。
宝玉一听这事儿,立即打起了主意,打发了茗烟告知凤姐,想让贾蔷私去安置了他们。
凤姐想了几句话,便回了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小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应承的。倘或散了,若再用时,可又费事。依我的主意:不如让我叫个人都送到家庙铁槛寺约束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是了。说声用,走去叫一声就来,一点儿不费事。”
王夫人听了,便商之于贾政。贾政不务俗事,见凤姐要担当,自然无不应允。
于是,贾蔷在王夫人的指示下,将十二个女孩子分配给了贾府各房,按宝玉的吩咐特别的照顾了赵姨娘母子,将龄官,芳官分给了赵姨娘她们母子。却引着十二个沙弥并十二个道士,去了郊区庄园,将这些人按宝玉的吩咐都交给了李贵。李贵却是不断洗脑,日夜训练他们,将这些人发展为了庄园的私家护卫。
宝玉却又让贾蔷、金荣两人负责了那十二个女孩子,一一将她们化为了自己的耳目,自此,贾府上下内外事无大小,宝玉皆知,特别的赵姨娘母子的一举一动皆在宝玉掌握之中了。
(ps:话说,这章很多来自《红楼梦》,⊙﹏⊙b汗,小生认为元妃省亲,这章是必须的,不然也不会出现‘大观园’三字了,没有了大观园那《红楼梦》,就不是《红楼梦》了。⊙﹏⊙b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