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凤宫在凤皇山下岛美路头后街。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和凤社)。
怀德宫在石埕街头。祀天后、吴真人二神(即怀德社)(以上「县志」)。
水仙宫在望高石下。明建;祀大禹、伍大夫、屈大夫、西楚霸王、鲁公输子,闽俗称水神。乾隆三十年,里人捐一千五百金重修;董事叶德芳、陈斐章、秦靖国、郑国珍、王振珪、杨朝佐、陈鸿士、叶高攀、周高光、许名扬、陈时佐、石日晖、黄名香(「县志」)。
东岳庙在北门外,坐带溪、面仙洞。崇祀东帝并十殿阎罗。明太常寺卿池浴德舍施建造。
土地庙在万寿宫巷。祀福德神,为厦岛诸街市土地神之始(俗呼土地公祖)。
雷音殿在后崎尾小屿中。有木桥数十丈通其际,今易以石。祀五行神。
凤仪宫在火烧街头。亦祀天妃、真人之神。
天长二妈宫在霞溪上。所祀神同凤仪〔官〕。
圆山宫在厦门港。祀天后、吴真人。朔、望读法于此。
鳌山宫在后莲乡蟹仔屿渡上。祀吴真人。明时为官府往来打饘所,颜曰「鳌山第一」(以上俱「鹭江志」)。
养元宫在户部衙边。祀天后、吴真人(以下俱补采)。
养真宫在内关帝庙边。祀天后、吴真人。
迎祥宫在黄厝保。祀天后、吴真人。明天顺间,黄家舍地,故俗名黄厝宫;有崇祯间碑记。求医于真人,甚灵验。
福海宫在厦门港。祀天后。
三官宫在东门外。祀三官大帝。宫后有石,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如斗,颜体,极佳。
相公宫在庙仔溪尾。祁唐忠烈乐官雷海青之神(唐肃宗追封太常寺卿、宋高宗追封大元帅。见莆田「庙碑」)。婴孩生疮毒,祈祷屡效。上元前后,香火甚盛。
灵惠宫在斗涵。祀天后、吴真人。
观音亭在南门外。祀观音大士(俗称桥亭)。戒行僧文远焚修坐化之所,塑像佛座旁。一在魁星河;无庙名,俗称「阿弥陀佛」。
福茂宫在内柴市,祀清水祖师。
普佑殿在后路头。亦祀清水祖师。
通津亭在外关帝庙前。祀观世音。
凤山宫在外清。祀天后、吴真人。庙亦古。
青龙宫在马柱。祀吴真人。
龙泉宫在草仔埯海滨。祀天后。官府渡台,于此迎送。
前园宫在大担山后。天后祖庙也。杯筊甚灵。
南寿宫在城内。祀天后、吴真人。两旁有四大将军;其站西下首者最灵,男妇祈祷,络绎不绝。
西庵宫在西城内。祀天后、吴真人。
洞源宫在道署前。祀天后、吴真人。
洞贤宫在溪岸,坐海、朝山。祀天后、吴真人(俗名真宫)。
炫妙宫在桥仔头。祀吴真人。尝为人治病,有奇效;酬以祀田若干顷。
武昭殿在后路头。祀元武之神。居高可以远眺。
北帝庙在北城内。祀元武之神。高据城巅,俯瞰全城。
武当分镇在望高石后。祀元武之神。
潮源宫在寮仔后海滨。祀天后。
丹霞宫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左边。祀天后、吴真人。
慈济宫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右边。宫天后、祀真人。
药王祠在碧山岩内。祀药王。
内水仙宫在菜妈街后,背城、面海。端节,龙舟必先至此,演剧鼓棹;名曰「请水」。
三和宫在鼓浪屿三丘田。祀天后。
济寿宫在深田内。祀汉北地王之神。
平台宫在先锋营。祀天后。
寿山宫在火仔埯。祀天后。
寿山宫在吴厝巷。祀吴真人(以上三宫,近年新造)。
贞烈义娘祠在碧山岩内。义娘为厦人,故厦门有祠(后人塑子孙娘娘于祠中,遂忘其祠之所自始)。
按各乡社俱有社神祠,若澳溪社之会灵宫、东边社之高明宫、尾头社之美仁宫、西边社之豪士宫、鼓浪屿岩仔脚之兴贤宫、内厝澳之种德宫,皆祀天后、吴真人之神,不及备载。又有灵应殿、西应殿、宝月殿、威灵殿,祀所谓池王爷者,语无可据,不载。厦门迎神赛会,动费多金,穷极奢靡;各庙必以时出巡,甚至有贯刃于腮、蟠〈拖,虫代扌〉于颈以为胜。经道、厅出示禁止,少息。又乡各祀一神、家各祀一神,有病则以肩舆抬之,向药肆取药,颠簸而行,神长不过尺许,皆属不经;虽官禁,不止。病不延医而诣神,死而无悔,亦闽俗最愚之恶习也。
坊表
「进士」坊在厦门城南门内;为明嘉靖己丑进士杨逢春立。今圯(「鹭江志」)。
「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立(「县志」、「鹭江志」)。
「大中丞」坊在厦门城;为明傅镇江立。今圯(「县志」)。
「天宫名卿」坊在厦门城;为明嘉靖乙丑进士池浴德立。今圯(「县志」)。
「功敷海表泽普天南」坊在镇南关;为靖海将军施琅立。
「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在崎岭;为靖海侯施琅、水师提督施世骠父子立。
「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在崎岭;为威略将军吴英立(以上俱「县志」、「鹭江志」)。
「钦赐祭葬」坊在白鹤岭深田内;为大鹏营参将杨起麟立(采补)。
「钦赐祭葬」坊在紫云岩后;为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立。
「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在玉沙坡接官亭前。乾隆三十九年,厦防同知蒋元枢建(采补)。
「节孝」坊在道署之左;为明池宗宝妻郑氏立。今圯,坊碑犹存(「县志」)。
「节孝」坊在西边社;为池源珍妻杨氏立(「县志」)。
「节孝」坊在户部衙;为黄国楷妻陈氏立。
「节孝」坊在演武亭右;为许志正妻庄氏立。
「节孝」坊在麻灶埔;为方宗汉妻涂氏立。
「节孝」坊在将军祠前;为黄明观妻叶氏立(以上补采)。
坟墓
唐处士陈黯墓在东山社前(「县志」)。山顶镌「场老山」三大字,下镌「白云岩」三字(「鹭江志」)。
唐侍御薛令之墓在下张社。前有神道碑,书「有唐侍御薛公之墓」(「鹭江志」)。
宋知县薛舜俞墓在庵兜社内(「鹭江志」)。
宋叶元邻墓在古楼径旁。石勒「官荣」二字;相传宋丞相陆秀夫所赠。元邻为宋丞相叶禺之侄;才能科(?),又诗『百年骸骨表荣名』之句(「鹭江志」)。
明御史傅珙墓在西门外(采补)。
明都堂傅镇墓在金榜山吴村(「县志」)。
明知州林天梁墓在高崎(采补)。
明封太常卿池宗宝墓在北门外魁星石下左三百步(即孙举人显兖墓)(「县志」、「鹭江志」)。
明封太常卿池杨墓在阳台山(「县志」、「鹭江志」)。
明太常卿池浴德墓在水仙宫后凤皇山下。今湮(「县志」。太常墓为庶孙池法卖与张凤诏盖屋;凤诏将墓堆划平为屋,其子生员廷仪登时中恶病死。乾隆三十六年,经太常嫡孙进士光远、举人继善赴巡道白瀛呈控,法与凤诏惧罪,诬指光远、继善为冒认宗支,中止。嘉庆十年,太常孙光润复赴巡道王绍兰呈控,亲诣宝山典铺内履勘,因店屋
(附)义冢
(附)育婴堂
义冢
旧义冢二十九处:靖山头、庙仔溪尾、半山堂、深田内、白鹤岭、仙洞脚、狮山、尾头山、水鸡腿、外清箭道、禅师公岭、万善亭、鲎壳石、石烛山、芙蓉山、镇南关、太师墓、育婴堂、打石字、虎头山、麒麟山、风柜石、草仔埯、火仔埯、先锋营、后崎尾、澳仔岭、演武亭边、沙坡尾炮台。
——以上皆前任各官所置,给贫民埋葬;无碑记可考。
一、镇南关下:乾隆三十年,厦防同知黄彬置设义冢(有碑记)。
一、南普陀左钟山下:嘉庆二年,厦防同知裘增寿会同水〔师〕中营参将李得胜捐埋台、澎戍卒积存棺骸及厦地荒山无主骸,编立「安土敦仁」四字小碑为记。前设墓门,四围缭以短垣。中设大冢,埋杂姓散骸礶。
一、碧山岩左侧米仓后:嘉庆十六年,厦防同知叶绍棻捐埋海蜃寺积骸礶及厦地无主骸,编「前因净释极乐同登」八字,立小碑为记。
一、南普陀右鼓山麓嘉庆二十三年,厦防同知叶绍棻捐埋海蜃寺积骸礶及厦地无主骸,编「山川锺秀灵爽式凭」八字为碑记。
一、南普陀右侧嘉庆二十五年,署厦防同知咸成捐埋台运棺骸及厦地无主骸礶,编「佳城祥衍仁宅绥安」八字为碑记。
一、白鹤岭仙洞下紫云岩南普陀旁嘉庆二十五年,厦门大疫,署厦防同知咸成、兴泉永道倪琇置地,给贫民埋葬,并施棺木。
一、南普陀右侧道光元年,署厦防同知麦祥捐埋台运棺骸及厦地无主骸礶,立碑标记。
一、南普陀左东边乡之狗湾圈山道光元年,海蜃寺僧置买;按年瘗埋台运棺骸,立有碑记。
一、将军祠前后坂内道光七年,都司马大宾置。
一、将军祠前后坂内尾头社边、新漈尾二处道光九年,署道王耀辰置。
一、半山堂道光十一年,厦防同知许原清置。
一、将军祠前鬼仔巷道光十二年,中书吴廷材置。
海蜃寺棺厂在厦门港打石字海边。乾隆十四年,虎溪僧佛敏建。乾隆二十七年,台湾县夏瑚详设太平船,专运流寓兵民棺骸,于海蜃寺内设棺厂收贮。由厦防同知移知原籍厅、县招各亲属认领,以一年为限;逾限,即就厦地埋葬。运载船户,一年正、五月两次免配兵谷。其经费,台湾一厅、四县,每岁各捐银十两。三十七年,增捐各十五两,共七十五两,存台湾县库;给寺僧香灯祀孤银二十四两,余为埋葬之用(每棺一具,给抬工、灰土银一两二钱五分;每礶四身抵棺一具,给银一两二钱二分)。三十七年,增寺僧银六两。后因捐解不齐,骸骨堆积过多。嘉庆元年以后,厦防同知裘增寿、叶绍棻、咸成、麦祥先后捐资买地掩埋。道光元年,布政司孙尔准详定;以是年为始,藩司及台湾道、府、三厅、四县每年各捐十五两,共一百五十两(给寺僧香灯银三十两、修厂费二十两,余百两为到厦掩埋之费);由台湾饷内就司库划扣,海蜃寺僧赍厦防厅照赴司承领,以一年所到棺骸数目具报。如有赢余,留补下年不足(今寺僧仅领银七十五两)。太平船额式两号:一由厦防厅招募,一由台湾县招募。
施棺义厂嘉庆二十五年,因疫疠时行,巡道倪琇、水师中营参将杨继勋、厦防同知咸成劝捐洋银四千一百七十五圆,随时施棺瘗埋。道光九年,谕董事凌翰、凌永屏于海岸街建盖义厂(董事自行捐造);历任提督、道、厅各有捐施。十二年春,复大疫。绅士郭炯出其父郭权遗资八百圆、子宗濂捐银二百金为倡,共捐银三千二百三十六圆;施舍棺木一千零五十六具外,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八月止,实存一千九百零七圆(内置店屋本银一千七百四十一圆,每年息银二百余圆)。董事凌翰、凌永屏、杨士仪、苏学浩掌理。
置典吴赛店屋相连一座,在张厝前保五崎脚第二间。
陈安放店屋一座,在和凤后保桂州墓口局口街。
曾翁氏店屋一间,在张厝前保五崎脚。
曾裕店二间,在五崎脚江厝巷口第一间、第二间。又一间,在大使宫后隘门脚第二间。
买白福生等家器一付,在鱼仔市〈车加〉辘街;金德泉酒米铺承税。
按厦岛地窄人稠,多四方羁旅之客,一时不得归榇,又有戍台班兵积骸;海蜃寺北邙累累者,重迭以葬。时为马豕诸畜所蹂蹈,骸胔暴露,疫疠恒作。官斯土者宜出示禁止,令董事劝捐随时掩瘗,亦「掩骼埋胔」之政也。
育婴堂
育婴堂原在紫阳祠侧。厦防同知李暲以学舍数间改造,名注生祠,为育婴之所。雇乳妇数人,月给衣食。岁久而废。后厦防同知杨愚扩清学舍,仍归义学。署巡道宫兆麟买镇南关下旧军装废局,建为注生祠,旁为乳妇住宅。经理初定,即升任去。巡道蔡琛复集捐公费,多雇乳妇,每月给银一两,收养贫民幼孩;遣人挑箱巡视,遇有弃孩,辄收养之。内外之禁,立法甚严。又兼行善举,改名普济堂。以监生林椿董其事(「鹭江志」火仔埯,坐西,向东)。
普济堂在镇南关(「县志」。巡道蔡琛有碑记)。
今按:育婴堂在厦门港火仔埯,坐西、向东。大小房屋二十间。乾隆三十一年,巡道蔡琛就注生祠改为普济堂;官雇乳妇,收哺女孩,经费由兴泉永各属捐银五千圆,除用及续捐共存典生息三千六百四十八两,年得息银七百两零。遴本地公正绅士董其事。嘉庆九年,同知徐汝澜捐修屋宇。后归其责于厅胥林芬;乃虚报物故、鬻作娼婢,百弊丛生。经厦防同知薛凝度斥革;复捐集公费,择绅士八人,每月以二人分董其事,收孩、领孩。设堂总一人,专司簿册;设门役一人,专司出入。复名育婴堂。嘉庆二十四年,署同知咸成捐银四百五十两零。道光六年,署同知张仪盛捐修屋宇。道光八年,署同知黄宅中捐银一百五十九两六钱。现存典银二千八百七十四两四钱,每年二分行息;又存库银九百三十三两二钱四分,发典具领生息。现共存银三千八百零八两六钱。
又按向例:乳妇哺孩一口,每日口粮银五分五厘三毫三丝,大建月给银一两六钱六分、小建月给银一两六钱零四厘,名曰承哺。堂内房屋不敷居住,将女孩分寄贫妇家哺养;比在堂承哺者,口粮银减半,名曰兼哺。婴孩至二十五月已能谷食者为干孩,月给口粮银六钱六分,仍归所哺之妇抚养;听良家具领,或为女、或为苗媳,毋许为婢转卖,取具保邻甘结,由董事查禀,候厦防厅批准给领。每领孩一口,缴花礼银两圆;除半圆赏给所哺乳妇外,余存堂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