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者有数头肿痛。亦灸之无妨。
竹马灸四十九
丹溪曰。诸项灸法皆好。惟骑竹马灸法尤为切要。此消患于未形也。先令病患以肘凭几臂腕。腰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纹尽处。男左女右。贴肉量起。直至中指尖尽处为则。不量指甲。却用竹杠一条。令病患脱衣骑定。令身正直。前后二人扛起。令脚不着地。又令二人扶定。勿令僵仆。却将所量臂腕。篦从竹扛坐处尾 骨尽处。直竖竹上贴脊背。量至篾尽为则。用墨点。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另用薄篾。量病患中指节。相去两横为则。男左女右。截为一则。就前所点记处两边。各量开尽处。即是灸穴。两穴各灸五壮或七壮。不可多灸。不问痈在何处及乳痈。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愈者。一云。疽发于左。灸左。发于右。灸右。甚则左右皆灸。盖此二穴。心脉所过处。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云。心主血。心气滞则血不行。故逆于肉理而生痈。灸此穴使心火调畅。血脉流通。即能奏效。起死回生。
论灸刺分经络五十
河间谓灸刺疮疡。须分经络部分。气血多少。俞穴远近。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选用、(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委中。(在胸中央约绞中动脉。
)从鬓出者。当从少阳五穴、选用窍阴、(在足小指之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夹溪、(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陷中。)临泣、(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从髭出者。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厉兑、(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叶。)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陷谷、(在足大指间。本节后陷中。)冲阳、(在足跌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解溪。(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从脑出者。则以绝骨一穴。(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一说。痈疽初发。必先当头灸之。以开其户。次看所发分野属何经脉。即内用所属经脉之药。引经以发其表。外用所属经脉之俞穴针灸。以泄其邪。内外交治。邪无容矣。
针法总论五十一
经曰。冬则闭脏。用药多而少针石。少针石者。非谓痈疽也。痈疽不得顷时回。回者远(远顷时而不写。则烂筋骨穿脏腑矣。)又曰。痈疽之生。脓血之成。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愚者遭其已成也。已成脓者。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疮疡一科。用针为贵。用之之际。须视其溃之浅深。审其肉之浓薄。若皮薄针深。反伤。益增其溃。肉浓针浅。脓毒不出。反益其痛。至于附骨疽、气毒、流注。及有经久不消。
内溃不痛。宜燔针开之。若治咽喉。当用三棱针。若丹瘤及痈疽。四畔赤 。疼痛如灼。宜砭石砭之。去血以泄其毒。重者减。轻者消。
一妇患腹痈。脓胀闷瞀。卧针。脓出即苏。
一人囊痈脓熟肿胀。小便不利。几殆。急针。脓水大泄。气通而愈。
大抵用针迎而夺之。顺而取之。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成。治未成。正此意也之患者。或畏针而不用。医者又徇患者之意而不针。遂或脓成而不得溃。或得溃而所伤已深矣。卒之夭枉。十常八九。悲夫。
精要谓痈如椒眼十数头。或如蜂窠连房。脓血不出者。用针横直裂之。如无椒眼之类。
只消直入取脓。不必裂之。(一法)当椒眼上各各灸之。亦佳。不必裂也。
小儿疮疖。先当温衣覆盖。令其凝泣壅滞。血脉温和。则出血立已。不如此。血脉凝便针。则邪毒不泄。反伤良肉。又益其疮势也。
精要曰。痈者皮薄肿高。多有椒眼十数粒。疽者皮肤顽硬。状如牛颈之皮。○痈成脓则。针宜用马衔铁为之。形如薤叶样。两面皆利。可以横直裂开五六分许。攻去毒血。须先灸而后裂。○疽成脓则宜烙。可用银篦。大二寸。长六寸。火上烧令赤。急于毒上熨烙。得脓利为效。
又曰。一妇病痈在背之左。高硕而熟。未破。医云可烙。傍有老成者曰。凡背之上。五穴之所系。膈膜之所近。烙不得法。必致伤人。医曰。但宜浅而不宜深。宜横而不宜直入。
(恐伤膈膜。)宜下而不宜上。(恐贮脓血。)谓此诀尽无妨也。于是烧铁箸烙之。肉破脓出。自此而愈。当时直惊人非刽子手者。不又曰。方其已熟未溃之时。用铁箸一烙。极是快意。方扇火欲着时。诚是惊人。予尝用临时犹且颤悸。况未曾经历者乎。烙后脓水流通。百无所忌。名曰熟疮。其疮突者。针口宜向下。然须是熟于用烙者。识浅深。知穴道。审生熟。非其时则所出皆生血。当其时则出黄脓瘀肉。用尖针烙者不得法。尖针头细。其口易合。惟用平员头者为妙。盖要孔穴通透。
或恐疮口再合。用细牛膝根。如疮口之大小。略割去粗皮。插入疮口。外留半寸许。即用嫩橘树叶、地锦草各一握。研成膏敷之。牛膝能使恶肉常流。二草温凉止痛。随干随换。此十全之功也。
火烙针。其针圆如箸。大如纬挺。头员平。长六七寸。一样二枚。捻蘸香油。于炭火中。于疮头近下烙之。宜斜入向软处。一烙不透再烙。必得脓。疮口烙者。名曰熟疮。脓水常流。不假按抑。仍须 之。勿令口合。
论蜞针五十二
蜞针吮出血。可施于轻小症候。若积毒在脏腑。徒竭其血干外无益。一儿二岁赤轸。取大蜞数条吮其血。轸消。予曰。非治也。三日大热而死。盖血去。气不能独居故也。
论金银花酒五十三
金银花生取藤叶一把。瓷器内烂研。入白酒少许。调和稀稠得宜。涂敷四围。中心留泄毒瓦斯。(又法)取藤五两。木杵槌碎。生甘草节一两。二味以水二碗用砂瓶文武火煎至一碗。入无灰酒一碗。再熬十数沸。去渣。分温三服。渣敷患处。一日夜吃尽。病势重。日夜两剂。服至大小便通利。药力到矣。或用干者。终不及生者力大效速。或只用藤五六两。捣烂热酒一钟。绞取汁。酒温服。渣罨患处。四五服而平。此藤延蔓附树。或园圃墙垣之上。藤方而紫。叶似薜荔而青。三月间花微香。蒂带黄色。花初开色白。经一二日色黄。故又名金银花。又名鹭鸶藤。又名金钗股。又名老翁须。因藤左缠。又名左缠。凌冬不凋。又名忍冬。在处有之。治痈疽发背乳痈。初发盒饭服此。不问疽何处。皆有奇效。兼麦饭石膏、神异膏贴之。尤效。
论槐花酒五十四
槐花酒 槐花四五两。炒微黄。乘热入酒二钟。煎十余滚。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一二服。一人髀 患毒痛甚。服消毒药不减。饮槐花酒一服。劳随大退。再服托里消毒药而愈。一人发背十余日。势危脉大。先饮槐花酒二服杀其势。退再服败毒散二剂。托里药数剂。渐溃。又用桑柴烧灸患处。每日灸良久。仍以膏药贴之。灸至数次。脓溃腐脱。以托里药白术、陈皮。月余而愈。一人肩疽脉数。用槐花酒一服。势顿退。更与金银花、黄 、甘草十余服而平。
大抵肿毒。非用蒜灸及饮槐花酒先去其毒。虽服托里诸药。其效未必甚速。槐花治湿热之功最为神速。但胃寒人不宜过剂。
八味丸治验五十五
一人年逾三十。素怯弱不能食冷。臂痈愈后。饮食少思。或作胀。或吞酸。日渐羸瘦。
参苓等药不应。右尺脉弱。此命门火衰。不能生土。遂以八味丸补土之原。食进而愈。
一人病脾胃。服补剂及针灸脾俞等穴不应。几殆。服八味丸三料而平。一人脾虚发肿。
服此丸不半年而康。
一人貌丰气弱。遇风则眩。劳则口舌生疮。胸常有痰。目常赤涩。服此而安。一人患脾。服此将验。而庸医阻之。反用寒药。遂致不救。
尝验人有不耐劳。不能食冷。或饮食作胀。大便不实。或口舌常破如疮。服凉药愈盛。
不止。小便频数。腰腿无力。或咽津。或呼吸觉冷气入腹。或****湿痒。或手足冷。或面白。或黧黑。或畏寒短气。以上诸症皆属肾。非用附子不可。
治验数条。见前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