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咽痛。日晡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此凭症也。)一人乳蛾肿痛。饮食不入。疮色白。其脓已成。针之脓出。即安。(此凭症也。)一人咽喉肿痛。予欲针之。以泄其毒。彼畏针。只服药。然药既熟。已不能下矣。始急针患处。出毒血。更以清咽消毒药而愈。
一患者其气已绝。心头尚温。急针患处。出黑血即苏。如鲍符卿、乔侍郎素有此症。每患。针去血即愈。
大抵咽喉之症。皆因火为患。其害甚速。须分缓急。及脓成否。若肿闭及壅塞者。死如。宜用密钥匙吹患处。吐出痰涎。气得流通则苏。若吐后仍闭。乃是恶血或脓毒。须急针患处。否则不治。前人云。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治喉之方固多。惟用针有回生之功。
学人不可不察。
一妇咽间作痛。两月后。始溃。突而不敛。遍身筋骨作痛。诸药不应。先以萆 汤数剂而敛。更以四物汤(九)倍用萆 、黄 二十余剂。诸症悉退。(此凭症也。)一弥月小儿。先于口内患之。后延于身。年余不愈。以萆 为末。乳汁调服。母以白汤调服。月余而愈。(此凭症也。)一人咽间先患。及于身。服轻粉之剂稍愈。已而复发。仍服之。亦稍愈。后大发。上。与鼻相通。臂腿数枚。其状如桃。大溃。年余不敛。神思倦怠。饮食少思。虚症悉具。投以萆汤为主。以健脾胃之剂兼服之。月余而安。(此凭症也。)一妇患之。脸鼻俱蚀。筋骨作痛。脚面与膝各肿一块。三月而溃。脓水淋漓。半载不敛。治以前药。亦愈。(此凭症也。)一人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先以清咽消毒散(六五)二服。更以玄参升麻汤而愈。(此凭一人咽喉作痛。午后尤甚。以四物加酒炒知母、黄柏、桔梗治之而愈。(此凭症也。)一人喉闭。服防风通圣散。肿不能咽。此症惟针乃可。牙关已闭。刺少商出血。口即开。以胆矾吹患处。吐痰二碗许。仍投前药而愈。尝见此疾畏针不刺。多毙。(此凭症也。)一人喉闭。肿痛寒热。脉洪数。此少阴心火。少阳相火。二脏为病。其症最恶。惟刺患血为上。彼畏针。以凉膈散(二六)服之。药从鼻出。急乃愿针。则牙关已紧。遂刺少商二穴。以手勒出黑血。口即开。仍刺喉间。治以前药。及密钥匙(四八)吹之顿退。又以人参败毒散(****)加芩、连、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
经曰。火郁发之出血。亦发汗之一端。河间曰。治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怠。尝闭不去血。喉风不去痰。以致不救者多矣每治喉咽肿痛。或生疮毒。以荆防败毒加芩连。重者用防风通圣散。并效。
一人患此。劳则愈盛。以补中益气加玄参、酒炒黄柏、知母而愈。(此凭症也。)一人口舌常破。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服清咽利膈散愈盛。治以理中汤而愈。(此因治不应而更方也。)精要曰。凡痈疽失于治疗。致令热毒冲心。咽咙口舌生疮。甚至生红黑菌。难于治疗。
宜琥珀犀角膏。
生犀角屑 真琥珀(研) 辰砂(研) 茯神(去皮木) 酸枣仁(去壳研) 人参 各一钱(研一字)上为细末。入乳钵研匀。炼蜜搜为膏。瓷器盛贮。疾作。每服一弹子大。浓煎麦门冬汤化下。一日连进五服。或先服犀角散以解之。生犀角屑、玄参、(去芦)升麻、生黄、赤芍药、麦门冬、生甘草、当归(各一两)、大黄(微炒二两)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诸哽一百二十四
诸骨哽。用象牙末吹患处。或取犬涎。徐徐咽下。立效。用苎根捣烂。丸如弹子大。
就将所鲠物煎汤化下。
又方。食橄榄。用核为末。含之亦效。
谷麦芒在咽不出。取鸡鹅延含之。立消。
误吞金银等物。多食诸般肥肉膏滑。自从大便出。
误吞铜钱。用炭末白汤调服。多食蜜食饴糖。自从大便出。或多食荸荠。或胡桃肉。钱误吞针。用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钻一孔。用线穿。含之。针自口出。
伤损脉法一百二十五
(附破伤风)经云。肝脉转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转。因血在胁下。令人呕逆。
金匮云。寸口脉浮。微而涩。当亡血。若汗出者。当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脉经云。金疮出血太多。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斫刺出血不止者。脉来大者。七日死。滑细者生。
从高颠仆。内有瘀血。腹胀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破伤有瘀血在内。脉坚强实则生。虚小弱者死。皆为脉病不相应故也。
一妇臀痈。疮将愈。患破伤风。发热搐搦。脉浮数。治以当归地黄汤。不信。乃服发散败毒药。果甚。始信而服之。至数剂而痊。
脉浮数而发表。今用发表而病重。可见脉之浮数。亦有主阴虚者、必兼症参之为稳。认作阴虚。由臀痈后也。
夫破伤风症。须分表里。别虚实。不可一概治之。原病式云。破伤中风之由。因疮热甚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怫热因之遍体。故多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难通泄。热甚则生风也。
不已。则表传于里矣。但有风热微甚兼化。故殊异耳。
大法。破伤中风。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时或恶寒筋畅而播。脉浮数而弦者。宜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而犹伤寒。表热怫郁。而以麻黄汤。
辛热发散者同也。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宜以寒药佐之则良。免致药虽中病。而风热转甚也。如治伤寒发热。用麻黄、桂皮、加黄芩、知母、石膏之类足也。若世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若表不已。渐伤入里。里又未大。甚而脉在肌肉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微加治风辛热亦得。犹伤寒在半表半里。以小柴胡和解之意也。若里热已甚。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涎唾涸枯。胸腹满塞。而或便溺秘结。或时汗出。脉洪数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风热郁甚于里。而表热稍罢。则腠理疏泄。而心火热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风散结寒药下之。后以退风热开郁滞之寒药调之。而热退结散。则风自愈矣。凡治此。亦宜按摩导引。及以箸斡开牙关。勿令口噤。使粥药得下也。
病机云。破伤风者。有因卒暴损伤。风袭之间。传播经络。致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张。
不开。甚者邪气入脏。有因诸疮不瘥荣卫俱虚。肌肉不生。疮眼不合。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疾。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着灸为上。是为熟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传变。不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而搐。或角弓反张。口噤目斜。亦有破伤不灸。而病此者。因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故阳热易为郁结。热甚则生风也。徐用诚云。此论所因有四。一者因疮口入风。似属外因。一者因灸逐热。似属不内外因。一者因疮口闭塞。内热生风似属内因也。又云。破伤风症。古方药论甚少。岂非以此疾与中风同论。故不另立条目也。唯河间论。与伤寒表里中三法同治。用药甚详。其言病因。有因外伤于风。有因灸及内热所作者。然与中风相似也。但中风之人。尚可淹涎岁月。而破伤风者。犯之多致不救。盖中风有在经、在脏、在腑之异。独入脏者最难治。破伤风或始而出血过多。或疮早闭合。瘀血停滞。俱是血受病。属阴五脏之所主。故此风所伤。始虽在表。随则必传入里脏。故多死也。此病或疮口袒露。不避风寒。而有所伤。或疮口闭合。密被风邪而及。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内气虚而有郁热者得之。若内气不虚而无郁热者。虽伤而无所害也。
跌仆一百二十六
一人坠马。两胁作痛。以复元活血汤二剂顿止。更以小柴胡加当归、桃仁二剂而安。(此凭症也。)一老坠马。腹作痛。以复元通气散。用童便调进二服少愈。更以四物加柴胡、桃仁、红花四剂而安。(此凭症也。)一人跌仆。皮肤不破。两胁作疼发热。口干。自汗。须先饮童便一瓯。烦渴顿止。随进复血汤。倍用柴胡、青皮一剂。胀痛悉愈。又剂而安发明经曰。从高坠下。血流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圣人俱作风中肝血。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自有汗。但人汗出。皆为风症。诸痛皆属于肝木一人青肿作痛。以萝卜汁调栀予末敷之。以四物汤加柴胡、黄芩、天花粉、穿山甲。二剂少愈。更以托里散、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
杖疮血热作痛一百二十七
胸膈胀满宜行血。老弱者宜行气活血。更饮童便酒。肠痛者宜下血。血去多而烦躁者补血。如不应。独参汤。(四五)瘀肉不溃。或溃而不敛。宜大补气血。
一人杖疮。瘀肉不腐。乃大补之。渐腐。更以托里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一人风入杖疮。牙关紧急。以玉真散一服少愈。再服而安。
一官谏南巡受杖。瘀血已散。坏肉不溃。用托里药稍溃。脓清。此血气虚也。非大剂参、不能补彼恐腹满。予强之。饮食稍思。遂加大补。肉溃脓稠而愈。(此凭症也。)一尝治。被杖数人。皆先散。其瘀血渐用排脓托里之药。俱愈。 夫叫号伤气。忍痛气血虚明矣。况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血一冰则肌肉不生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
非参、术、归、 之类培养脾土。则肌肉何由而生。 又须分人虚实。及有无瘀血。盖打扑坠堕。皮肉不破。肚腹作疼者。必有瘀血在内。宜复元活血汤(三三)攻之。老弱者。加桃仁、红花、穿山甲。补而行之。 若血去多而或烦躁。此血虚也。宜独参汤补之。(四五) 有打扑坠堕稍轻。别无瘀血等症。但只痛不止者。惟和气血。调经脉。其痛自止。更以养气血健脾胃。无有不效。 亦有痛伤胃气作呕。或不饮食。以四君子加藿香、砂仁、当归治之。
若有瘀血。不先消散。而加补剂。则成实实之祸。设无瘀血。妄行攻利。则致虚虚之祸矣。
一人因杖臀膝俱溃。脓瘀未出。时发昏愦。此脓毒内作也。急开之。昏愦愈盛。此虚也八珍汤(十四)一服少可。数服死肉自溃。顿取之。用猪蹄汤洗净。以神效当归膏涂贴。再服十全大补汤。两月而愈。若更投破血之剂。危矣。(此凭症也。)大抵杖疮。皆瘀血为患。宜速治疗。浅者砭之。深者刺之。更以活血流气药治之。内溃之。有腐肉取之。以壮胃生血药托之。可保无危。 有伤筋骨而作痛者。以没药降圣丹治之。若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者。以玉真散治之。并效。
杖疮热血作痛。凉血去瘀血为先。须下鸡鸣散之类。 黄柏 生地黄 紫金皮皆要药。
膏药 紫金皮 生地黄 黄柏 乳香 没药 大黄之类 又方 大黄 黄柏为末。生地汁调敷。干则易。
又方 野苎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伤重多用盐。效。
尝见覆车压伤者。七人仆地呻吟。一人未苏。俱令以热童便灌之。皆得无事。又曾被重伤。瞀闷。良久复苏。胸满如筑。气息不通。随饮热童便一碗。胸宽气利。惟小腹作痛。与复元活血汤(三三)一剂。便血数升许。痛肿悉退。更服养血气药而痊。
大凡损伤。不问壮弱。有无瘀血。俱宜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 若胁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取效。但有无瘀血。
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血气。闻操军或坠马伤者。服之亦佳。又凡肿痛。或伤损者。以葱捣烂热罨之。尤妙。本草云。葱治伤损。
一人坠马伤头并臂。取葱捣烂。炒热罨患处。以热手熨之。服没药降圣丹(百六)而愈。
一人误伤去小指一节。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人事不知。用玉真散、(百二三)青州白丸(百八)各一服。未应。此亦药力不能及也。急用蒜捣烂裹患指。以艾灸之。良久觉痛。仍以白丸子一服。及托里散数服而愈。
夫四肢受患。风邪所袭。遏绝经络者。古人所制淋渍贴 镰刺等法。正为通经络。导引
火疮一百二十八
一人火疮。骤用凉药敷贴。更加腹胀不食。予以人参败毒散。(四六)加木通、山栀。外用柏叶。炒为末。麻油调搽。渐愈。
尝用煮大汁上浮脂调银朱。更效。若用凉药逼火毒入内。多致不救。 汤火疮以淋了第二次灰渣敷患处。
又方 以腊月猪胆涂黄柏。炙干为末。敷。
热油汤火伤皮烂肉大痛冷霜散 牡蛎(囗)寒水石(生) 明朴硝 青黛(各一两) 轻粉(一钱)。掺上新水。或油调湿则干贴。痛立止。
漆疮一百二十九
一人漆疮作呕。由中气弱。漆毒侵之。以六君子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药。彼不为然。
服连翘消毒散。呕果盛。复邀治。以前药。外以香油调铁锈末涂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