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一比丘少欲知足。一長者終身供養。日日送飯。又一長者。將一子來求出家。比丘觀是子。能持淨戒。度為沙彌。其前長者舉家赴會親。唯留一女守舍。忘却送食。比丘念日已過午。尚未送食。乃遣沙彌取食。唯見少女應門。作諸媚態。沙彌自念。此女將無毀我淨行。乃堅攝威儀。女即五體投地。曰。此舍珍寶充滿。卿可為主。我願充婢給使。沙彌心念。寧捨身命。不毀淨戒。遂以刀刎死。其女欲心尋息。悲惱悶絕。其父適還。女方甦醒。具述所以。時國王聞之贊嘆。地積眾香。闍維供養。
論。夫畵瓶貯穢。本無可欣。
【箋】比丘分衛經。佛言。若覩女人。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畵瓶。中滿不淨。
而老象溺泥。尠能自拔。
【箋】大莊嚴經。此處難越。不能自出。猶如老象溺彼深泥。
向刀舐蜜。無辭截舌之傷。
【箋】四十二章經。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飡之美。然有截舌之患。
把炬當風。罔慮焚身之慘。
【箋】雜寶藏經。婬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爇熾炬。愚見不放。必見燒害之苦。
至於身已在道。寧容魔網高張(見前禪秘要經)使福果由此而消。善法因滋而盡。類世空劫火。無有遺餘。
【箋】大莊嚴經。滅諸善法。無有遺餘。猶如劫火。焚燒一切。
等斧創多羅。永殲萌蘖。
【箋】文殊儀規經。女色壞人。如截多羅樹頭。芽永不生。智種亦然。女刀截故。善牙不發。
豈不痛哉。是以乾草畏火。遠避宜急。
【箋】四十二章經。人為道故。當捨****。如彼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故必當遠之。
浮囊渡海。塵許堪珍。
【箋】永明錄。覺禪師直保護浮囊。方渡業海。如大涅槃經。海中羅剎等喻。故知微細須持。方全戒體。若乞微塵許。終壞浮囊。豈能全半。
道琳以沒齒為期。誓母親面。
【箋】唐高僧傳。道琳。以女人生染之本。一生不親面。不為說。法。不從受食。不令入房。
妙顏。方童稚之日。却止抱持(詳見上文)。外杜譏嫌。內嚴防簡。持身之要。莫善於茲。然心之難制。勢同奔馬。故有不見可欲歘然而起。不可鞚馭者。要在道心猛利。妄念自然不生幾見喬松所覆茂蕃餘草。若白刃見逼。莫回山向之心。
【箋】阿難變現經。阿難。與兩比丘到阿育國。化作阿育王。往告山向比丘曰。我今欲與議事。從我者生。不從者死。山曰。夫王欲議何事。王曰我有責女欲配汝。山曰我奉佛戒豈貪王女。恥辱佛道寧就死也。王使人將山向赴市斬之。山乃禮佛就死。阿難復還本形。謂山向曰。汝道成矣。我故試耳。
天女相挑。難奪僧嵬之志。
【箋】高僧傳。晉慧嵬。戒行澄潔。有天女來意欲局就。嵬曰。我心若死灰。何勞以革囊見試。女乃凌雲而上嘆曰海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其志堅貞。
皦然瑩徹。此潔秋霜。應思難陀時方剃髮。而忉利天宮殿隨成。纔欲罷道。而泥犁獄沸鑊已具。
【箋】雜寶藏經。佛為難陀剃髮。難陀便欲還家。佛問汝念婦耶。答言。實爾。佛將難陀至忉利天。見一宮殿。無有天子。問諸天女。女曰。難陀以出家功德。當為天子。復將至地獄。見一沸鑊。無有罪人。問諸獄卒。卒曰。難陀罷道。炊此以待。難陀恐怖。佛為說法。一七日中。成阿羅漢。
以此自惕。毛豎骨寒。當令塵情。應時頓盡。
四曰不妄語
【箋】華嚴。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
楞嚴。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若不斷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虗假。云何是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
維摩經註。所言誠諦。不妄語也。妄語者。虗誑不實也。忍昧。猶知之天。稱凡作聖。使初學彷徨失守。迷亂不前。正謂欺凡罔聖。迴惑人心。上干諸佛。下誤眾生。
梵網。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智論偈。實語第一戒。實語升天悌實語小如大。妄語入地獄。
正報頌。妄語誑人巧。地獄受罪拙燄鋸解其形。熱鐵耕其舌。灌之以洋銅。磨之以剛鐵。悲痛碎骨髓。呻吟常嗚咽。
習報頌。妄語入三塗。三塗罪已決。餘業生人道。被謗常憂結。還為他所誑。恨心如火熱。智者勿尤人。驗果因須滅。
業報差別經偈。麤言觸煩惱。好發他陰私。剛強難調伏。生燄口餓鬼。
宗鏡。四不妄語者。法門有未得謂得。凡夫癡人於下苦中。橫生樂想。竪我慢幢。打自大鼓。執有與無諍。執無與有諍。起六十二見。破慧眼。不見於真實。備口四過。三十三天黃葉生死。謂是真金。非想自他。謬計涅槃。此非妄語。誰是妄語耶。二乘競執瓦礫歡喜持出。生滅度想。生實未盡。寧得滅度。生安樂想。所作未辦。寧得安隱。其實未得。一切解脫。未得謂得。豈非妄語耶。佛為別教人四門說實相。執於一有。隔礙三門。乃至執非有非無。不融有無。夫實相者。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云何以字。字於無字。云何以數。數於無數。豈非妄語耶。圓人如實無觀。如實而說。如實觀者。非內觀。乃至非離內外。而亦不以無觀。得是智慧。如實說者。一切實。乃至觀實非不實等。如是皆名諸法實經云。諸佛皆實語。即是以佛道聲。令一切聞。圓人亦有妄語。法門無車說車。誘戲童子。無樂說樂。止彼啼兒。若有眾生。因虗妄說。得利益者。佛亦妄說。又言我是貪欲尸利等。我是天是人。實非天人將虗以出虗。令得不虗耳。
解曰。妄語有四。一者。妄言。謂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虗妄不實等。
【箋】言乃心聲也。心正則言正。心邪則言邪。疏直出為言。由己意發而為言。宣述為語。由述見聞。而為語也。故如來之語。無非利益眾生。故有真語。實語。正語。眾生之語。無非損害眾生。故有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之語。妄語有小大。治罪有輕重。
燈錄。法昌遇云。靈山會上。還曾見。有無行業底佛麼。還有妄語底祖師麼。大似牛尿比旃檀。有甚交涉。
二者。綺語謂粧飾浮言靡語。
【箋】綺語者。華美無實。文過飾非之語也。維摩經。言必饒益。不綺語報。言雖實非時。而說。亦綺語也。百丈曰。說不應時。亦名綺語。論語。辭達而已矣。辭取達意。不以富麗為工乃見孔子亦戒綺語。
艶曲情詞。導欲增悲蕩人心志等。
【箋】古樂府之作。聲韻正雅。無如漢魏。後之效體。漸人艶麗。至唐玄宗酷愛法曲。選妓三百人教於梨園。今謳曲者。稱梨園本此。纂要。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艶。淫歌曰哇。情詞聲韻。宛轉以盡意之所思。詞與曲。不無移商換徵。隨時小異。大約漢唐尚樂府。宋元尚歌曲。此皆騷人詞客所為。非學者之可涉躐也。謂情艶詞曲。乃宣迷入愛之結使。導欲增悲之渠魁也。筆飡。李伯時。善畵馬。秀鐵面呵曰。汝士大夫以畵名。矧又畵馬。期一人誇妙。妙入馬腹中。亦足懼。伯遂罷筆。師勸畵觀音贖過。黃魯直工艶辭。師亦詆呵之。黃笑曰。又當置吾馬腹中耶。師曰。艶語動天下人淫心。不止馬腹。正恐生泥犁耳。黃悚然悔謝。遂勵精進。
三者。惡口。謂麤惡罵詈人等。
【箋】麤惡罵詈者。其聲甚於梟鳥。故善人所不忍聞。而豈忍出之口。當知緘默自全。讒毒之聲自已。
維摩。常以軟言。不惡口故。珠林。嗔是失諸善法之根本。墮諸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善心之大賊。惡口腑臟福慧之刀斧。
凡夫毒熾。恚火常然。逢緣起障。觸境生瞋。所以發言一怒。衝口燒心。損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薩之善心。違如來之慈訓。
四者。兩舌。謂向此說彼。向彼說此。離間恩義挑唆鬥爭等。
【箋】維摩注。眷屬不離。善和爭訟。不兩舌報。兩舌者。傳宣彼此。無實語故。中間鬥遘兩家。師資恩喪。朋友義絕。乃至敗國亡家之害也。
乃至前譽後毀。面是背非。
【箋】譽者。揚善之樞也。毀者。宣惡之機也。楊子淵蹇篇。妄譽。仁之賊也。妄毀義之賊也。賊仁近鄉原。賊意近鄉訕。意林。王孫子云。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好面譽人者。亦好背毀之也。
證入人罪。發宣人短。
【箋】聞人之過。如聞父名。但可聞之於耳。不可出之於口。
皆妄語之類也。
【箋】律攝。佛家之弟子。言常說實。不應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設被誣謗。亦不應作誓。修行道地經。其口言柔軟。而心懷毒害。視人甚歡喜。相隨如可親口言而柔軟。其心內含毒。如樹花色鮮。其實苦若毒。
若凡夫自言證聖。
【箋】自言證聖者。如楞嚴譬如平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阿離野番聖。亦云出苦。言證聖。豈易稱哉。昔商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與曰。丘博聞強記。非聖也。曰。三皇聖者與曰。三皇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曰。五帝聖者與。曰。五帝善用仁義聖非丘所知。太宰駭然曰。然則孰為聖乎。孔子有間。動容對曰。西方有聖者焉。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亂。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
如言已得須陀洹果。
【箋】此翻預流。此位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見真諦故。名為見道。又名聖位。預入聖道法流。金剛云入流。或翻逆流。逆生死流。不受三途業債故。
斯陀含果。
【箋】此翻一來。此位斷欲界九品思惑。中斷前六品盡。後三品猶在。故更一來。
阿那含果。
【箋】此翻不來。謂此位斷欲界後三品惑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故。
阿羅漢果。
【箋】此翻無學。謂此位斷****。無色界。思惑盡。四智已圓。已出三界。已證涅槃。無法可學故。
名大妄語。其罪極重。
【箋】未證四果。妄言已證。未得四禪。妄言已得。未悟道。妄言悟道。及妄言天來。龍來鬼神來等。虗而不實。誑惑世人。名大妄語。若工夫稍得力。不知法相。謂正果等。名增上慢。本無欺誑之心。故不失戒。然須請問明師先達。正出決擇是非。殷勤悔過。捨其所有得心。精求真要。方免沉墜。若本欲妄語或說不了了未領。或中止不說。並犯方便中可悔罪。
餘妄語。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
【箋】昔有獵者逐兔。兔走避佛座下。少頃獵至佛所問。見兔否。佛曰。不見。獵乃去。後弟子問兔見在佛座下。云何見言不見。佛曰。為救兔故。世尊之言。曲中有直。故其言雖不直。而有濟物之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其子證父攘羊。其言雖直。直而無禮。故得不孝之罪。
古人謂行己之要。自不妄語始。況學出世之道乎。
【箋】劉忠定公。問司馬溫公曰。盡心行己之要。終身行之者。可得聞乎。溫曰。其誠乎。又問行之以何為始。溫曰。行己之要。自不妄語始。二公者。宋之鴻儒。詳載金湯佛法。彼紅塵之士。以道學為己任。尚論言行。出世之學豈得言行乖違耶。常聞先德有一生無不可行之言。亦無不可言之行。一日三復思之。寧不愧汗。自今以先德誠言為式。亦如嬰兒學慈母之言。以自警云。箴。言者載道。器行者德之本。失言道即喪。失行德亦損。履言而踐行。君子當思忖。母為鬼神呵。母為天地蠢。一句亘古今。一事成劒刃。言行未發時。慎之切須謹。寶訓靈源曰。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經載(賢愚報恩二經也)。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羅漢。因教沙彌急懺。僅免地獄。猶墮狗身。惡言一句。為害至此。
【箋】報恩經。猶惡言一句。五百世墮狗身。最後身為商人狗。因盜肉笞棄。悲號無從。舍利弗神通往濟。命終生婆羅門家。七歲度為沙彌。名均提。復聞法要。獲證無學。念報師恩。永為給侍 輕笑一言。而墮狗身者。果不昧因也。如當時沙彌。贊嘆老比丘讀經如佛聲者。而此沙彌必定成佛。
故經云(法句言語經)。夫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噫。可不戒歟。
【箋】說苑談叢。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難追。
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法苑高僧傳。兵者。不祥之器。不獲己用之。言者。不竝之物。不獲己而陳之。
論。摶黍雖堪適口。不因茲以棄連城之珍。帝位縱可悅心。詎緣是以博斷喉之痛。乃虗詞以營利養。利養幾何。而泥洹之望已絕。是無異持摶黍與千金之璧以示嬰兒。嬰兒取黍而捐璧也(呂氏春秋異寶篇詳載)。飾說以獵名聞。名聞或倖致。而三途之釁已開。是無異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自刎其喉也若扇提蘿。先世與五人互相稱說以妄語故。歷諸惡趣還充婢使而鞭撻交加。
【箋】未曾有因緣經。佛言過去無數劫裴扇闍國。女人名提韋。供養五比丘甚慇。而五比丘。欲求覓錢財。更相易代。遊諸聚落。語人云。彼四比丘。證無漏業。諸人聞已。種種供養。後五比丘墮地獄。八千億劫。受餓鬼形。八千劫受六畜形。八千世畜生罪畢。雖獲人身。無男女根。八千世中。常以筋力報償。提韋者。末利夫人是。五比丘者。今扇提羅等。四人擔輿。一人宮中修治廁溷。夫人曰。汝五人自今永解隨意東西。五人涕淚。不欲離去。佛言。扇提羅等。償債未畢。因緣繫縛。不能得去。償因緣畢。自當得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