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随着康熙隐含怒气的质问,顿时紧张了起来。众阿哥们都知道自己这位皇阿玛生平读书最勤。早在还是皇子之时,就有累到咳血仍然坚持读书,以至于后来达到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光辉事迹。因此他也就更看不惯旁人荒废学业的行径,对众阿哥课业要求颇为严格。这胤禌哥几个没想到今儿刚稍稍打趣松懈一下,就被康熙应声赶来抓了个现行儿,这下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没了主意,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既然康熙已经开口问了话,自己等人吞吞吐吐回答的不利落,怕是更要倒霉。可是这出了头的橼子先烂,绝对不能自己先上。没奈何,众兄弟们都拿余光睥睨着二阿哥胤礽,谁让他是半君,是太子来着。这节骨眼上说不定也只有他,能仗着康熙的宠爱能免于这顿责罚了。
见众兄弟们都低头数蚂蚁,没有一个吭气的,太子胤礽只好强顶着康熙的冷眼,期期艾艾道:“皇阿玛息怒,儿臣们知错了,求皇阿玛恕儿臣等一时惫懒无状之罪。儿臣们只是一时乏了,才解个闷子而已。”
胤礽这边痛痛快快地就认下了,康熙那心里头更是怒气翻腾。可又看胤礽战战兢兢地那副鹌鹑样子,想起因生他而难产故去的仁孝皇后临终前的嘱托。康熙暗自神伤,只得长叹道:“罢了,罢了,都起来吧,你等方才说只是一时倦乏,那朕今天就仔细考较考较你们平时的功课。是真是假朕一验便知,都起来吧。”撂下这句话后,康熙也不等胤礽再作辩解,就自行踱步进了上书房。
几位阿哥听到这话,脸都青了,却又没胆子向康熙辩解这事情都是由胤禌一个人引起的,没奈何只能低声应诺。可是那心里却把胤禌不知给埋怨了多少遍。胤禌心里也委屈,这绝对是再明显不过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顶多是因为自己这条扑腾太欢了,才引过来的,究其根源却并不在自己身上。
胤禌瞧着众位阿哥那脸色,就知道今天这事还要遭。查功课不要紧,但若这几位阿哥中有个表现不佳,抄书责罚什么的挂落下来,那怨气可就都堆到了自己头上了。万一再要是个心眼小点儿的,这就直接是给自己埋下了仇怨啊。不行,等会儿得找个由头,缓和一下。转着一肚子的心思,胤禌随众人一同重新见礼后,肃立一旁。
“你们当中,可有谁觉得学问长进了,自告奋勇啊。。。”康熙坐在椅子上品了品香茗,舒缓了语气道。话音刚落,大阿哥胤褆便要站出来。这时,太子胤礽快了一步,上前不紧不慢地回道:“启禀皇阿玛,十一弟前不久刚进学启蒙。这头彩,不如就由十一弟先来吧。”
康熙见太子提到了胤禌,想起上书房的库勒纳好像也是说起过什么,自己当时也没有在意。现在被这么一串心里头也好奇了。胤禌这小家伙究竟是学得怎么样了?康熙望了两眼胤禌,试探地问道。“哦?也好,胤禌啊,你进学这些日子可有所得啊?”
胤禌一听胤礽让自己先来,心中微恼。虽然自己是想找由头缓和气氛,可你直接就把我推出来是几个意思?不就是被挨了几句训嘛,一点也没有做太子的气度。众阿哥谁不知道自己这两天完全是在放羊,想认字了就过来溜溜,嫌累了就直接回宫。根本没怎么正经上过课,这是故意想看自己笑话呢吧?
胤禌瞥见胤礽那一副阴阳怪气的笑脸,强忍着怒气对康熙拱手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虽然年幼,蒙学也未完成。不过也是有所得的。不单是识得好多的字,也明白了好些大道理了呢。”康熙见胤禌小小年纪并不怯场,又听这有礼有节的回答,心里头反而愈发期待起来,微笑鼓励道:“那小十一,就给皇阿玛说道说道吧。”
胤禌心里头憋着气也不啰嗦,取过自己桌上的书就开口清声诵读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全文共千字整,因为有些繁体字不大熟悉地缘故,胤禌算是有些磕磕绊绊地读完了。可即便如此,其他哥几个的嘴也早已惊得合不拢,眼珠子都险些掉到地上。这小十一平日里根本没正经上过课啊,他是怎么读出这么一大段来的?难道之前都是晃我们不成?可这也不对啊,在这事情上藏拙并没什么用啊?不理会众阿哥的诧异神色,康熙倒是很满意胤禌的这番表现,笑着又问道:“小十一汉文识得如此,不知这国书(满文)进度又如何啊?”
胤禌这下子卡壳了,他潜意识里还认为汉字才是国家的通行文字,再加之满文写法相当复杂,曲里拐弯的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他对这满文还真是兴趣缺缺,在学的时候基本没放在心上,净抱着千字文啃了。胤禌一时间呐呐无言,突然灵光一动,狡黠笑道:“回皇阿玛的话,这儿臣认得国书,国书却不识得孩儿。孩儿正在努力和它交朋友呢。”
康熙见胤禌不说话了,心中也开始回忆起库勒纳好像是提到过胤禌偏爱汉文的这回子事情。心中刚压下去的火又有点往上蹿的迹象,这事情虽然不大,可是苗头却很不好。后来又听胤禌把满文没认熟的事情说得十分风趣,才又消散了怒意,故意虎着脸道:“你这惫懒猴儿,我看这上书房的懈怠风气就是你带的,之前也未见你这些哥哥学习时倦乏过。方才你说明白了道理。难不成尽是这歪理不成?还不快讲明白。”旁边的太子胤礽和十阿哥胤俄,听见康熙指责是胤禌带坏了上书房风气,心里简直要跳起来了。对,对,就是他。皇阿玛您猜的一点没错。一时颇有真相揭晓的畅快。
幸好我早有准备,胤禌得意地笑了笑,将后世只要和书有关的地方必有的那句“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这一理念提出来,恭声回答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所说确实是孩儿的心里话,这国语(满语)儿臣会讲,自当算得是儿臣识得国书。那孩儿不会写这国书,便自然是国书不认得孩儿的缘故。读书在儿臣看来就好像是在交朋友,这书是人写的,那孩儿在看的时候,就相当是在和那写书的人在交谈啊。”
康熙听完胤禌说的话,不禁失笑。果真还是个稚童啊。这读书之事向来劳苦,岂有简单轻松的道理,读书百遍,其意方显。那书又不会主动说话。先贤注释的语义,后人又岂能尽知。可把胤禌这话仔细思量了一下,康熙又觉得有那么几分书读进去了的味道,也就用手指虚点了点胤禌,语重心长地劝勉道:“算你有几分道理,看你懵懂稚子,待书如此之诚。甫一入学,能有如此领悟已是不易,今次就让你过关。只是你需记得国书乃我大清之本也,需得勤加识习,不敢或忘。”
其余几位阿哥心里却挺不是个滋味。这祸事是胤禌惹出来的,可眼瞧着他一通儿歪理侃下来,反倒是因祸得福了?你瞧这和皇阿玛有说有笑的。刚进来那会儿,可不是这样啊。胤禌管不了众人心里的那么多想法,眼见康熙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不禁暗松一口气,看来终于是雨过天晴了,待会儿应该也不会大开杀戒了。口中忙不迭道:“孩儿谨遵皇阿玛教诲。必定勤加学习,不负皇阿玛的期望。”
“唔,既然是从小十一开始了,那接下来就按着年齿来吧。胤俄?你可有所得啊?”康熙考较完胤禌后,转过头对十阿哥胤俄问道。
“啊?啊,回皇阿玛的话。儿臣,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