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19300000003

第3章

次明入文大为五意。一明经度不尽。二略分文。三辨佛国义。四释品。五正入文。初意者前后五译不同。今释什本寻经文义。西土犹多。何以知之。如命十弟子。如是五百乃至八千各辞不堪。不堪之言并不来此。推此而论经卷不少。又文殊入室传如来旨。殷勤无量兼八千菩萨各说入门。此诸言谈何止半卷。爰至出室诣庵罗园对扬如来辨佛国义。当时敷演高论往复。岂容止有数纸经文意谓。振旦生民神根狭劣。不堪具足读诵受持。删彼富文采其纲格流传兹土。略存义焉。问此经西土文言浩大。将不是大论明佛所说不思议经有十万偈耶。答有云即是今谓不尔。大论所明不思议经是华严别名。故论云般若有二种一共二乘说。二不共二乘说。不共说者如不思议经。故华严云此经不入二乘人手。共说者即是摩诃般若及诸方等。问华严岂得名不思议。此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何故反谓非耶。答此经既有两名岂独华严更无别称。然细寻大论前后所引不思议经。悉是华严如说。讴舍那优婆夷。为须达那菩萨说度众生数量。乃是华严明善才入法界所闻之事。若引此经即云毗摩罗诘所说。二分文为二。先出古今次明一家。先明诸师者什生及古诸师悉不开科段。直帖文解释。而肇师云始于净土终法供养。其间所明虽殊不思议一也。是则宝积发问已前为序。嘱累一品以为流通。其间并是正说也。次灵味小亮云此经题既云净名所说。从方便品皆是正说。次开善师分为四。一序讫菩萨品。二正即室内六品。三证成即菩萨行阿閦佛两品。四流通即法供养嘱累两品。若庄严光宅同用初四品为序。入室六品为正。后四品为流通。晚三论师亦同此释。北地论师用佛国一品为序。方便品讫见阿閦佛品十一品为正。后两品为流通。但古今不同互有分别。承习之者各有宗门。诸禅师见此分别多延纷诤。不开科节但约观门直明入道。次明今家者。若不开科段则不识起尽佛教承蹑。若开科段执诤纷然。于解脱之法横生系累。今寻经意趣傍经开科而非固执。夫佛说法虽复殊源而初中后善文必备矣。今约此三对序等三。仍为三意。一正开经。二约观心。三异众家。一正分经者经无大小例有三段。谓序正流通。序者大圣将欲说法必先现瑞表发以为由藉。如欲说大品即放支节杂色之光。表欲说般若以导诸行。欲说法华放眉间光。表欲说中道实相。今经合盖现土。表欲说佛国因果。既由藉不同。正表教门。赴机有异。发起物情使咸信慕归宗有在。故曰序也。二正说者四众睹瑞悉皆忻仰堪闻圣旨。大圣知时赴机设教。时众闻经咸沾法利。故名正说也。三流通者流譬水之下霔。通则无滞无壅。如来大慈平等说法。非止但为现在亦欲远被正像末代有缘。使咸沾法润。是则法水流霔无穷。并沾斯泽故名流通也。今开为三。一从如是我闻讫七言偈。具通别二序。此于正说由藉义足名为序分。二从宝积请问佛国因果已去讫阿閦佛。有十一品半。皆明不思议解脱佛国因果。皆是赴机之教。现在沾益。并为正说。三从法供养讫嘱累。明天帝发誓弘经。如来印可劝发嘱累宣通未来。使流传不绝。此并嘱流通也。问此经题称维摩诘所说。今何得从佛国为正。答净名承佛威神助佛扬化。化道有功故从其受称。譬如国王敕臣布政。布政有功而臣受赏。正命之主归于国王。受功之名而臣受称。不可谓臣受赏而臣为正。君垂正命而翻为傍。净名得佛印定方乃为正。故名维摩诘所说经。二约观心者即约三观以为三分。二观方便即是序义。得入中道即是正义。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即流通义。三简异者。问何不依什师及诸禅师不分科段。答若论观行实不繁开。今欲令学者知文起尽。识圣善巧言不孤。致必有承蹑。若于文无壅帖释。观行转觉分明。问何不全用肇师注意。答法供养属正义不然也。问何不依灵味。答佛国为序义不应然。何者佛为法王道王。三千有所宣说。岂非正也。但宝积所请佛所酬答。赴此机缘明佛国因果。时众闻经获大小益。岂折为序。又且净名助佛阐扬。正是奖成佛教。岂可弟子助说为正大师说者翻为序乎。问何不同开善。答经无大小例有三段。何得此经独开为四。问何以不同庄严光宅及三论师。答佛国为序其妨同前。又用菩萨行阿閦佛以属流通。恐此不然。何者净名掌擎大众。还庵罗园对佛印定。室内所说方得成经。又佛还对净名。辨佛国因果撮经终始。宗旨分明大众蒙益。过乎室内。此是正说。岂谓流通。问何不依北地大乘师。答佛国为序其妨同前。三释佛国义者。此明长者子宝积问佛国因果。世尊具答。身子生疑佛以神力现净土相。时诸大众得大乘益。还复秽土求声闻。众得小乘道。约此标名故云佛国。此经既以佛国为宗。必须明识佛国之义。今略为八重。一总明佛国二别明佛国三明修佛国因四明见佛国不同五明往生六明说教七约观心八用佛国义通释此经。一总明佛国者。前说普集及诸方等多明正报。今因宝积厌盖如来合盖现土即表欲说依报。何者正报既显须广明依。如说王民必须知土治正事业。言佛国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国。譬如王国虽臣民共住。而从王受称名某王国。今佛虽与有缘共居而从佛受名名某佛国。佛身所依名为佛土。佛住界分名佛世界。佛所居止万境不同亦名为刹。然国有事理。事即应身之域。理则极智所照之境。而至理虚寂本无境智之殊。岂有能所之别。但以随机应物说有真应故明理事也。然非本无以垂迹故有应形应土非迹无以显本。故引物同归法身真国。故文云虽知诸佛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则应同凡圣。现有封疆。凡圣果报高下殊别。所现净秽亦复如是。故璎珞云起一切众生应一切国土应。或有释言应国者是众生集业所感。故文云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圣人慈悲来此现生。故法华云而生三果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有云诸佛法身。犹如明镜一切色像悉现其中。是则一切国土皆从法身本国应现。国由佛身故云佛国。故法华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今详斯语若云应国从法身现。即是自生。若从众生即是他生。众生对佛即是共生。若离生离佛即是无因而有土也。皆堕性义。此即须破。当知国土若净若秽皆不可说。有因缘故而可说者。悉檀赴机皆得说也。二别明佛国者。诸佛利物差别之相无量无边。今略为四。一染净国凡圣共居。二有余方便人住。三果报纯法身居。即因陀罗网无障碍土也。四常寂光即妙觉所居也。前二是应即应佛所居。第三亦应亦报即报佛所居。后一但是真净非应非报。即法身所居。言染净者九道杂共。何者六道鄙秽故名为染。三乘见真故名为净。三六共居故名染净。亦名凡圣同居国也。就染净土凡圣各二。凡居二者一恶众生。即四恶趣也。二善众生即人天也。圣居二者一实二权。实圣者四果及支佛。通教六地别十住圆十信后心。通惑虽断报身犹在。二权圣者方便有余三乘人。受偏真法性身。为利有缘愿生同居。若实报及寂光法身大士及妙觉佛。为利有缘应生同居。皆是权也。是等圣人与凡共住故云凡圣同居。四恶趣共住故云秽土。二明同居净土者。无量寿国虽果报殊胜难可比喻。然亦染净凡圣同居。何者虽无四趣而有人天。何以知之。生彼土者未必悉是得道之人。故经云犯重罪者临终之时忏悔念佛业障便转即得往生。若但圣生凡夫何得愿生彼土。故知虽具惑染愿力持心亦得居也。圣生权实类前可知。但以无四恶趣故名为净。举此往类。同居之国优劣非一。虽复秽净多种。如法华经授弟子记所住国土。束而明之并属凡圣同居土也。问染净国名出何经论。答思益论云。日月光佛命梵天来此土云。汝当用十法游彼世界。娑婆之土名染净世界。染即是凡净即是圣。问秽土十恶所感四趣依正。皆秽可然。但十善果净土因同何得依正顿殊别耶。答二处修因善名虽同。净土修善精微胜故。故彼凡圣所得依正不同秽土。二明有余土者。二乘三种菩萨证方便道之所居也。何者若修二观断通惑尽。恒沙别惑无明未断舍分段身。而生界外受法性身。即有变易所居之土名为有余。亦名方便方便行人之所居也。故摄大乘七种生死。此即第四方便生死。问有余国名出何经论。答法华云。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即其义也。大论云二乘入灭虽不生三界界外有净土。于彼受法性之身。三明果报土者。即因陀罗网是华藏世界纯诸法身菩萨所居。以其观一实谛破无明显法性。得真实果报。而无明未尽润无漏业受法性报身。报身所居依报净国名果报国也。以观实相发真无漏所得果报。故名为实。修因无定色心无碍亦名实报无障碍土。言无障碍者谓一世界摄一切世界。一切世界亦如是。此名世界海。亦名世界无尽藏。别教初地入此世界有七种净义。一同体净。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二自在净。一切国土平等清净。三庄严净。一切佛土神通庄严。四受用净。离一切惑成清净道。五住处净。大智众生悉满其处。六因净。入佛土妙平等境界。七果净。随物所宜而为示现。前五是体满。有体相用。六是因圆。七是果满。初住生彼悉成就此七净义。问出何经论。答仁王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当知即是果报为土也。法华云娑婆世界坦然平正。其诸菩萨咸处其中。大论云法性身佛为法身菩萨说法。其国无声闻支佛之名。华严明因陀罗网世界。摄大乘明华王世界。皆明果报土无障碍相。四明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寂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故涅槃云。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此经云若知无明性即是明。如此皆是常寂光义。不思议极智所居故云寂光。亦名法性土。但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说身土。离身无土离土无身。其名土者一法二义。故金刚般若论云。智集唯识通。如是取净土。非形第一体非庄严庄严。问出何经论。答仁王云。唯佛一人居净土。此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心净之极极于佛也。普贤观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问经论散明可如向说。不见四土一处出之。答经论度此本自不多。寻读之者又不备悉。四****出何必无文。正如此经答长者子。即是其意。文云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若对四土宛然相似。名目既异。佛意难量。在下对文别当解释。问此经未明开权显实。何得明二乘生有余土。答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何妨二乘通教菩萨并得横解。别圆两教横竖无碍。问华严明十种佛土。此四摄尽以不。答何但摄十。乃至有人言经明二十七品佛土。无量寿土止是第六。见文对四摄无不尽。问若尔何不依十及二十七。答一往有文欲对四教。厝意难见。三明修佛国因者。此经非但约正报果明依报国。亦约正因明于依因。依因者即佛国因。故佛答宝积横约十七正因以明依因。竖约十三正因以明依因。国既有四须明四因。一往明四教菩萨愿行之因感四佛果依因感于四土。子细穷核非无小妨今还约四义分别一者菩萨修三权一实愿行之因。成就众生。若四种众生未断界内缘集。若断未尽菩萨界内成佛之时。四种众生来生同居之土。修于四种愿行之因。二者菩萨修于权实四行成四众生。四种众生方便观成界内结尽。菩萨于有余土成佛之时。四种众生同生其国。修于别圆两教之因。三者菩萨修于别圆教愿行之因。成就二种众生。二种众生能断无明。菩萨报国成佛之时别圆众生成于实相无漏之因。来生其国同修圆因。四者修于圆断愿行之因。因极果满成妙觉位居常寂光。禀圆众生若修圆因愿行圆极。亦栖寂光。十方诸佛湛。若虚空无有增减。为成众生起四土因。引四众生同栖佛国。修愿行因成菩提果同居寂光。尽未来际如法华寿量品之所明也。四明见佛国不同者。此经云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至论佛土皆如虚空。岂有不同之见耶。若不见相而可见者。具有十番下释饭色。当分别也。问经言诸天同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此为是一质异见。异质一见。答应作四句。一异质异见。如娑婆极乐。此土见秽彼土见净。二异质一见。如娑婆极乐。垢净质异。别圆菩萨用天眼见但一有余。三一质异见。如身子螺髻所见。于一有余见同居土净秽之异。四一质一见。谓罗汉支佛三种意生。此五种人界内结尽同生有余。所见无异。问那约有余明一质耶。答三乘同以无言说道发真无漏。所感国土一法相同。故言一也。问此经譬如诸天同宝器食见饭色异。为是无障碍色有障碍见。有障碍色有障碍见而有异耶。答应作四句。一有障碍色有障碍见。即染净有余两土不同。二有障碍色无障碍见。即法身菩萨无碍天眼见染净有余。悉无障碍。三无障碍色有障碍见。即因陀罗网染净有余二种众生见有障碍。四无障碍色无障碍见。即三贤十圣住果报土见无障碍也。问此经言。同宝器食见饭色异。为有质见异无质见异。答亦应四句。一染净有余实报悉是有质见异。二有质碍色见无质碍。即是菩萨依佛慧见三土皆寂光也。三无质碍色见有质碍。即三土众生于常寂光见有异质。四无质碍色见无质碍。即是诸佛心净土净。见于如如******界常寂光土。无形无质略出十二不同。委推无量。虽有无量皆如虚空。故净名空室表十方佛土悉皆空也。五明往生者为二。一总二别。一总约四土明往来者。亦云来生。具如大品。从此至彼名为往生。从彼来此名为来生。二土亦然。但横竖异耳。常寂光土绝于生名无往来也。应来三土无应往也。二别约四土明往生者为四。一染净土明往生者有秽有净。若秽土受生以见思惑惑润恶业生四恶趣惑润善业则生人天。若明三乘圣人往生。初果断见未断欲思九品润生人天七反。二果三品润生欲一往来。三果二界思推惑润往生二界。通六地来及别十住。并圆五品乃至入信通惑未尽并类三界。可知皆是实来生同居土。若权来生者三乘圣人界内惑尽或从方便土愿来。或从果报寂光应来。次明净土凡夫实生者无四恶趣。但以见思润善来生人天。圣权实生类前可知。二有余土往生者。三藏二乘通教三乘。别教十行圆信后心长别三界皆实往生。故胜鬘云。变易生死者二乘及大力菩萨三种意生所不能断。故生有余受法性身。问何等是三种意生身。答一三昧正受。此恐是通教同入真空寂定之乐。故涅槃云。声闻定力多故不见佛性。二觉法自性。此恐是别教菩萨。虽证偏真而觉知有中道法性。三无作。此恐是圆教菩萨。观于中道无作四谛。圆伏无明。皆言意者未发真修。犹是作意。无明为缘无漏业为因。即此彼土受法性身。问如楞伽明三种意生。悉是十地应生报土。那云有余。答约别十地判三意生。即生报土。约通十地判。正与向解三教菩萨界内惑尽。则同生有余意同。若实报寂光破无明显法身。则应生有余。三果报土明来生者。若于同居有余侵除无明。别圆地住皆得往生。四常寂光土。若究竟寂光即是不生。不生岂为往来生也。若分明寂光下寂灭忍十地二生。中寂灭忍等觉一生。或云圆教初住分破无明。见佛性理亦得分生。乃至等觉皆有此义。但有无明变易生死果报所拘。故云住果报也。妙觉永尽故言一人居净土。前四十一地若约果报名生果报。若分见真理名常寂光。问分段同居要见思尽。舍身方生有余。有余亦应别见思尽舍变易身方生报土耶。答不然分段质碍烦恼虽尽必须舍报。若有余土随破别惑因移果易即名实报。问实报受生寂光生不。答既云常寂岂得受生。生即流动何名常寂。问上何得云生常寂光。答若果报土有边论生发慧见真真即不生。即是不生生也。问若不生生亦应云不常常。答亦如所并。何者究竟常寂不生不生。四十一地分居常寂即不生生。不常常也。六明四土说教不同即为四。一染净土说教不同者凡圣同居。既有净秽。秽者五浊障重而根有利钝。利感顿教。譬如日出前照高山。钝根障重即开三藏。方等大品方便调伏。于法华涅槃始闻圆教。见于佛性开秘密藏。净者如华光土。虽非恶世愿说三乘。此亦得有顿渐之教。问净土亦得开渐教者香积菩萨何故惊怪。答本愿说故。二有余土说教不同者。断通结尽皆得往生。不无利钝藏通二乘皆钝。故大论明罗汉法性身钝。以于佛道而纡回故。通别圆教迭判利钝可知。如来于彼但说一乘。虽无开三而于一乘不无权别赴两机缘。若明开显虽无藏通而开别权显圆之实。故法华明罗汉生彼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三明果报土说教不同者既皆破无明。其往生者同一根性。行大直道无复纡回。佛于彼土但说一圆也。四常寂光国说教不同者。若究竟寂光无说无示而言说者。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若约果报明常寂光。分别二种说法不同者。说无作四谛即果报土。说一实谛即常寂光。下两土类此可知。七约观心明四国者心性本来毕竟空寂。而众生多颠倒少不颠倒。无明因缘而起善恶。即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中是因缘善恶之境。即凡圣同居。何者所观善恶即净秽土。了因缘虚假折体入空。空境即是有余土也。知空非空不以为证。知中非因非果而因而果。若了因果无障碍者。即是果报无障碍土。虽复空假入出之殊。而无明心源即是佛性。若知无明性即是明。即常寂光。故文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大集云欲净佛国当净汝心。华严云无量诸世界悉从心缘起。一切诸法界皆入一毛道。八用佛国义释此经者为三。一通序分。二通正说。三释流通。一通序分者合盖现土。此瑞正表欲说佛国。故宝积述叹云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宝积深知欲说净土。故称叹竟即问佛国因果。叙述现瑞正意。表于欲说佛国。二通正说者为三。一室外二室内三出室。一通室外者有三品半文。宝积请说佛国因果。如来具答。故足指案地现于净土。令诸众生得大乘益。复土如故。求声闻人得小乘益。若迷佛国依报之义。岂识此品之玄旨也。次通方便品者。为国王长者说折体两观。劝求佛果正因。若成依因则具界内结业未断。生同居净。结业若断即生有余。若成佛时则二种众生来生其国。次通弟子品诃诸声闻。意在令断界外缘集。若至法华进断别惑生果报土。后成佛时三种众生来生其国。次通菩萨品。呵诸菩萨令断无明则生寂光。后成妙觉之时一种众生来生其国。二通室内六品者。文殊问疾入毗耶离。净名即现空室。云十方诸佛国土皆空。故现室空也。此岂非正表显佛国义。扶成如来说佛国也。次通不思议品。现须弥入芥等不思议事皆显佛国依报自在。次通观众生品。天女住室十有二年。即同净名在常寂国。正是助显佛国之义。故云十方佛土常现此室。次通佛道品。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即是于不净国显现净国。故偈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次通入不二法门品。诸大菩萨各说入门。欲破前二土无明入果报土住常寂光。次通香积品。此室现众香之净国对娑婆之秽土。即是证成室内五品扶成佛说净秽两国。三通出室两品者。菩萨行品净名掌擎大众还庵罗园。佛对阿难说种种土复宗明义。若不精解此品经文何由可别。次通阿閦佛品。即是室外现土证成如来说种种土。其义分明。闻经得道倍于前也。三用佛国释流通两品者。法供养品天帝发誓弘经。如来印可。正为流通不思议解脱之体佛国因果之宗。嘱累品付嘱弥勒及阿难等。流通不思议解脱法门及上所明佛国因果。使不断绝。四释品者品以品类为义。义类同者聚为一段故称品也。但此品题应云序品。言佛国者从正当名。问既有序正何得用正以标初品。答此问非也。设用序当名复应问云何不用正。今解不无其例如摩诃般若。初半品是序。从告舍利弗后半品是正。而用序标品复有何妨。若不许此经序受正名者。亦应不许彼经正用序标品也。问若尔定应用序标题。答金光明序正同品亦应为妨。此既晚人安品厝意不同。非佛所制亦非阿难。不足定执。此经虽不标序品为初而序义宛然。事须玄释。序义众多略用三意。一略释序。二明通别。三约观心。一略释者有三义。一以次序为义。二以由藉为义。三以序述为义。一次序者夫著文初文之为序。今如是六义是经之首故名为序。二由藉者大圣说教必须由藉。是以现瑞表发生物喜心。故云道从欢喜生也。如此为由故得说教。三序述者既生忻慕而圣意难量。时众归心莫知所趣。所以须假高位弟子或化佛菩萨预先称述。众疑既息归心有在。方可致教故云序述。今经初六义即是次序。合盖现土即是由藉。宝积述叹即是序述。问诸经悉具三序以不。答有具不具。或二或一皆为序分也。问序训不同何得俱用次序会通众义。答字书虽尔经意含三共。用次序之字亦应无妨。依义不依语也。二明通别者还束前三以为通别。如是六义即是通序。现瑞序述合为别序。诸经通以六义为首。故名通序。众经之初现瑞不同序述各异。有所表发故云别序。今因别名则有别序有别言教。若因通名则有通序。行理通别因此而有两序。问若以两序从两名立者。立名则前别后通为序。何得前通后别。答立名之便应前别后通。为序之便应前通后别。复次一途亦前别后通。何者如现瑞由藉。是说经之前如是等六乃是如来将入涅槃方说此语。故知在后。经前序正为发起现在弟子信心。经后序为令未来弟子生信。若尔佛在世时经初无序不名经耶。答别序之前虽无六义。佛说法时已有其事故得名经。三约观心者心即是通观。即是别因此观心成就一切佛法。即是入道之门。即由藉也。问若以观心为两序者岂不颠倒。答立名之便故言观心。修行之便即是心观。类前事义其理显然。问玄义处处多明观心。已恐不可入文复尔。将不坏乱经教耶。答说经本为入道。若怀道之贤触处观行。岂有寻求圣典而不观行者乎。但巧说得宜非止不损文义兼得观慧分明分别法门。非观何逮岂有坏乱之咎也

同类推荐
  • 假谲

    假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孙多耶致经

    佛说孙多耶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环谷集

    环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送李山人还玉溪

    送李山人还玉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降横财三个亿

    天降横财三个亿

    机缘巧合获得一笔巨款后,一家人会怎样面对今后的生活选择?这是个问题,有家人是这样做得……
  •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本书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宗庆后的创业之路,从他的童年讲起,分析他的成功性格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的;叙述了他在创业之前的沉淀,在漫长岁月中受到了怎样的洗礼,才养成了他不服输、有干劲儿的精神;分析宗庆后在创业之路上的艰辛、策略和领悟,他在茫茫伤害中成功的秘诀,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 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咦,她不就救了个公主,竟然封她当郡主,古代的回报真是太太太丰厚了。什么?要她嫁给东平侯?额,他是她老板啊!什么,就是因为是她老板才让她嫁,不是吧!原来你们让我去当间谍,这不是坑爹吗?!好吧,只要男人靠的住,她还是有机会当双重间谍的!
  • 快穿女主闪一边

    快穿女主闪一边

    这本书没有简介,因为还没有想好。胡乱编的,不喜勿喷。
  • 顶包新娘,总裁求放过

    顶包新娘,总裁求放过

    他在酒吧买醉认错了人,两人各取所需签下了契约。“喂,你的手放在哪里?”宋茜红着脸说道。“你现在是我老婆,所以我这样是享受权利的。”男人一本正经的说着。宋茜闷声说“可我们那是假的。”“你没听过假戏真做吗?”男人说完便把宋茜扑倒。可是等他们真的打算假戏真做迈进婚姻殿堂的时候,正主却回来了,还——怀着他的孩子。
  • 二度穿越:小兽娘的魔兽生存指南

    二度穿越:小兽娘的魔兽生存指南

    第一次穿越,她成为了古代玄幻世界的灵族圣女,每日辛辛苦苦修练,以上古神兽作宠物,强大如她,却终是挡不过老天的玩笑,再度穿越,她成为了神族最强的公主,醒来不过二十分钟,她却被人施咒,变作了魔兽,灵力消耗完的情况下,她忍住身上巨大的伤痛去了人间,从此她便成为了一只有人性会说人话的魔宠。因为好奇“捡到”一块古怪的石头,从此背负上了为那个神秘人寻找身体的旅途…谁说魔、神两族不能通婚?本公主就要反其道而为之,乃们谁打得过我就上啊!
  • 一世青春一座城

    一世青春一座城

    “我曾想要过去追寻所有的不平凡,可当我迈出脚的那一刻,我却害怕失去了想要平凡的你;如果允许我有一个心愿,我只想站在数得清脚步的距离里,看着你和这座城市慢慢老去......”此书共分为《大学时光》、《初出茅庐》、《终成眷属》三卷,敬请期待!!!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这部作品!!!谨以此书,献给将要逝去的青春!!!!!!
  • 霸道总裁之我的男友

    霸道总裁之我的男友

    天宇本是天子辈继承人,可是他却是个人傻钱多的败家子,从小被母亲宠爱,家族成员都想暗杀他篡夺继承人之位,某天晚上天宇错把安眠药当糖吃被送进了医院,混沌大帝的灵魂进入了他的体内,开挂般的人生让天宇一飞冲天,欢迎各位大大和男主一起开启逆袭人生之旅吧!
  • 乙型肝炎临床学

    乙型肝炎临床学

    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药物疗法为辅。应避免饮酒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肝炎患者用药宜简不宜繁。目前国内的问题是各种治疗肝炎的药物泛滥,大多未经严格的疗效考核,甚至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夸大宣传,国家应重视这方面的管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