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19300000025

第25章

若须菩提下二问若惬同悲田乃可取食。所以作此问者。若知圣法即是圣人可是敬田。既不知无作四谛圣法即非真圣人。唯知凡鄙之法即是悲田。当依取食。此文难见。旧解无当。有云若分别佛法是正外法是邪。是则心有分别非解空第一。邪正一相始是会空乃可取食。一往似通教意。恐经旨不尔。有师云善吉是声闻人。不能反出同彼外道。净名呵折令同六师。始是菩萨乃可取食意亦不尔。今明净名问善吉惬是魔外即是悲田乃可取食。此有二问。一问惬同邪人乃可取食。二问惬有邪法乃可取食。何者既非圣人即须惬同邪人。成就凡鄙之法。既有见爱岂非魔外。何意不惬同于悲田而取食耶。经意若此岂同诸师。初问为三。一约不见佛不闻法问。二约同六师问。三结令取食初问者。夫众生不定邪正在缘。善吉既不见法身之佛不闻无作谛法。即是不见佛不闻法。是则昔所见闻岂非见于外道闻其法也。如三藏教明。若不见王宫丈六之佛不闻生灭四谛之法。别有师受者虽有禅定神通智慧皆是外道。今善吉既不见大乘三身三德之佛。不闻衍教三种四谛之法。即是不见佛不闻法。但昔见老比丘佛闻生灭谛法。则不见真佛不闻真法。故金刚般若论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如华严寂场初成正觉说圆满顿教。声闻在座如聋如哑。即是不见佛不闻法。又如法华。穷子止宿草庵但见执除粪器。不见尊特之身。其既不遇正缘不见正道。堕在二乘类同外道不见真理。俱非圣人悉悲田也

彼外道至出家二约六师问。所以问者既不见佛不闻法从谁受学。神通智慧应是从彼六师受学。何以知然。六师前生善吉后习。既不见佛闻法其外更无师轨之处。若如是者其师既邪弟子岂正。何故不同悲田受食。富兰那是名迦叶是姓。所说诸法皆不生不灭。末伽梨是名。呴赊梨母也。说于众生虽有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删阇夜是名毗罗胝母也。说于众生任运时熟得道如缕丸所投极则停住。又言八万劫满自然得道。阿耆多翅舍是名钦婆罗粗衣也。说于众生应受苦报今以苦行拔发熏鼻粗衣代之。谓后受涅槃乐也。迦罗鸠驮是名迦旃延姓也。说于众生亦有亦无。尼揵陀是出家外道通名若提母也。所说皆由业作定不可改无逃避处。今大士以少分折之如骂人为驴未必即有四足髦尾。三藏未极与邪相似。取此而呵言相似者。三藏有四门入理六师亦有四门邪计。如富兰那所见无因无果无生无灭。无生即不有无灭即不无。即是非有非无门。末伽梨说一切自然无有造者。此即破因不破果如庄周所计自然。此似空门。删阇夜计邪因无因未详。迦旃延计有无门。余二所计皆是有门。故知六师亦有四执。声闻教中明过去佛出世时人寿长短得道皆有定数。后弥勒出世人寿八万岁时得道。余时不得故佛不出大论所弹。此与删阇夜何异。此教又明剃发染衣粪扫苦行与钦婆罗何异。又明施重毗尼作摈及诸遮道之罪妨于圣道。与若提子何异。亦云相似故用为弹又外道有三种。一一切智.二神通.三韦陀。于四句中各有所习。精思彻入者见心分明。各于其门辨说无尽难不可屈。即一切智外道虽有此智若未得禅定则无神力。水火山壁触处有碍。若得禅定因发神通能停河在耳变释为羊。手握三光口含四海。如此之力与圣不殊。是为神通外道。虽复智慧神变未能通达四韦陀论。是则星文地理医方咒术。触事不知多为屈滞。此则有慧无闻。若能读四韦陀者于其道中最为上首。一切世间无不师之。******国敬之如佛。将此三种以约六师。一师有三三六十八外道师也。三藏亦有三种罗汉初修三种念处谓性共缘。是故得果成三罗汉。谓慧俱无碍。若约四门则有十二罗汉。一切智神通韦陀事亦相似。所以引此邪人而为折者。将恐善吉自谓我是罗汉。见真断结得一切智。又得三明六通又精通三藏为大罗汉。岂比外道。故大士取三种六师为折。若外道三种是邪汝三岂正。心行理外。自此之前皆名邪见。非无作故。大士知其心有伏难。故回转结过展转呵之。令无所对。如此进退难责。与彼何殊。汝既同彼即因其出家。以从受学一切智等

彼师至取食三明结成悲田可取食也。彼师所堕者即邪见六师。汝亦随堕者。汝既师之。彼堕生死。汝亦随堕。虽分二种生死之殊皆不见性。堕落义同。若惬俱堕同是悲田。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下二问惬同邪法不。所以更此问者。当是情犹未惬。我虽不见真佛闻无作正法。而是罗汉三义具足。岂同六师是其弟子悲田取食。大士知意因重问之。汝谓是罗汉三义具足。不同六师及弟子者。何以犹具见思鄙恶之法。若有此法者即不具三义。岂是罗汉而不惬同悲田取食。文为三。一约杀贼呵.二约应供呵.三约不生呵。一约杀贼呵者。若谓是罗汉理应杀贼。何得具有见思之惑。文为二。一呵有见惑而入八难。二呵有思惟离清净法。具此二惑何名杀贼

若须菩提至无难初呵见惑。言邪见者是何等见。若合中道为二谛。真谛合俗还是有见。若作三谛别无见摄。故大经云。凡夫者有。二乘者无。菩萨之人不有不无。何者凡夫不见中道起六十二见。流转二十五有摄属有见。二乘不见中道断六十二见。入空属无见摄。空对生死还是二边。皆不入中。若与为论许度三界见惑彼岸。夺而为语正是界外见惑。岂到见之彼岸。迷中故空见不动。不修无作道品。云何能到别见彼岸。故非杀贼

住于八难不得无难者。八难正障见道。声闻若有此难则不得入。菩萨不定自有为难所障。自有虽住八难巧用正观即得无难。见于佛性。此即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善吉虽离界内八难住于界外八难。岂得到无作见道彼岸。故须分别二种八难。一者凡夫住事八难。二者二乘住理八难。俱不得无难。善吉具二岂得无难。唯圆菩萨修中道观。住事八难。皆得无难。故于八难自他无滞。事八难者界内八难障偏圆见道。事数如前列。今明理八难。唯障圆真。初三恶为三。有师用三空为三恶道。此未必然。菩萨亦修三空而非二乘恶道。今用三藏见修无学为三恶道。无为正位不能发心名堕恶道。乃至无学亦复如是。若入无余永乖佛道。岂非三恶道难。菩萨不畏五逆三恶。但畏生二乘心。如大论明。大树堕枝不宿怨鸟。四北郁单越定寿难者。四谛中灭以对北方。声闻证灭如彼定寿。五长寿天。二乘名为净天。若入无余归第一义天。岂可化也。有言二乘无余是大灭定。经七百阿僧祇劫于其有缘佛放光照。方乃出之。始为说法。若依大论明出三界已受法性身。如是等异沈钝难化。同长寿天。六佛前佛后二乘入观见真。出观缘俗不见中理。即佛前佛后。七世智辨聪。外道不见真理而发见慧名世智辨聪。二乘未见中道发无漏慧是为世智辨聪。八盲聋喑哑。二乘之人无菩萨根。虽得六通不见十界之色如盲。不闻十界之声如聋。不能以一音随类得解如哑。如此八难甚于事难。善吉既不能住事理之难得于无难自他无滞。而住此理难障见中道。何犹得到见之彼岸。同于烦恼离清净法。二呵犹有思惟。然烦恼名通上已属见。今宜属思。善吉具有变易烦恼心与此合。故言同于烦恼。如大论明。结使有二。一共二乘断二不共断。不共断者迦叶等所不能断。故闻迦罗女琴不能自安。离清净法者离于自性清净心法。凡夫具惑遇缘犹能求清净法。二乘执证毕竟不求迷心中理。即是永离清净法也。是则思惑犹存云何自谓为杀贼耶

汝得至恶道二呵非应供。善吉谓得无诤三昧是良福田。一切众生亦得是定何以言非应供良福田。根本禅定四无量心无诤等定众生久劫亦经得之。故大经云凡夫皆有初地味禅。问善吉既修观练薰修得无诤定。众生无此云何说言亦得此定。答观练薰修皆因根本。今乃一往以此征之且言皆得。复次诸六师等皆得深禅并有慈心。从禅定起。香涂刀割心无异念。此与善吉无诤何殊。其施汝者不名福田者。众生亦得是定。有见思砂卤不名福田。汝还得是定亦具见思砂卤。何得施汝独是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者。供养小乘人天报竟。过缘还发小乘之业。入见修无学三恶道中又云供养小乘。后纵发心不信于大。多生诽谤。堕三恶道。如胜意执小谤大生身而堕经劫受苦。此乃罪因何谓应供

为与至取食。三呵非不生。众魔者乐生死。若与魔同即同生死何谓不生。为与等者有二义。一约自行二约化他。自行者魔与善吉俱乐生死。虽有为无为不同俱不见性。如作物相似。故言一手。二化他者。如大品说。菩萨行般若时魔来教云。汝何不学须陀洹乃至支佛。今谓二乘亦教众生修行己法。引接义同故言一手。侣谓伴侣志友为义。劳者俱有尘劳润业事同。又解劳者坚也。俱染生死执因难转故言劳侣。汝与等者魔具八万四千尘劳。汝亦具有故言等也。又具界外八万四千。于一切至怨心者如犯王法。有力不救怨之大也。二乘自免不济众生。恣其轮回怨之大矣。又如群贼阉人。二乘亦尔。坏人善根断佛种子。故言而有怨心。又害众生法身慧命及善法眷属。所谓害智度母善权父法喜妻善心男慈悲女。岂非善法之大怨也。谤诸佛者。谤有二义。一增二损。佛无生死病恼等患。而言有者即增谤也。佛身常住功德智慧湛然具足。而言无者即损谤也。如下文呵阿难云勿谤如来。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永尽众善普会。何疾何恼。毁于法者若定说有作之法即毁无作法也。又法即法性不可说示。若言有者即是毁损。金刚般若云若言有所说者则为谤佛。不解我说故。真谛三藏明四谤。即是小乘四门四句说法。为说谤大乘法也。若于众生有怨谤佛毁法名大恶业。别惑能润受变易生。生死浩然何名不生。不入众数者若有此障即不入圆教贤圣之数。此教铁轮六根互用。二乘所无宁得在数。终不得灭度者。计有小乘灭度终不能得常乐涅槃。即是变易生死未灭何名灭度。故法华云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佛说是人未得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汝今执证终不能得大涅槃灭。即非不生那得自谓是不生也。则无罗汉三义与彼魔外有何等异。何得不惬同于悲田而取食也。世人不深得经意多疑此解。至法华方显。故四大声闻自叹云。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应受供养。此方悟昔净名弹斥。时我至其舍。三善吉置钵。自惬不知圣法又非圣人。又我实断三界惑尽岂得顿同魔外。进退思惟俱不能作悲敬取食。迷闷失厝不知何答。便弃钵而去

时我世尊闻此忙然者。自述迷惑惊疑不解。何者三藏唯说生灭拙度未曾闻佛无作四谛。无智不解是故忙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者。不识所说皆诠圆理。不知佛法权实开遮。是故不知以何答也。便置钵欲出其舍者。既不成敬不惬同悲。离此二途更无取法。所以置钵出舍而去

维摩诘下四净名安慰。善吉自恃解空无所畏难。故因乞食欲观其神智利用。若何彼问忙然莫知自处。然净名诘问。本欲折其滞空示未闻法。非为惜食故以恼之。所以安慰令其取钵。文为三。一慰问二善吉答三重慰解释。初言取钵勿惧者既不顿同六师但有滞空之过。何得心惊自鄙迷闷若斯。言佛所作化人以是事诘者。即是法身起应而以此诘。岂得有惧。化事即空。既解空第一空中无人。何得为惧

我言不也二善吉答。以解空之心闻如化之说。心小醒悟怖畏稍除故言不也

维摩诘下三重慰解释文为三。一正安慰。二解释。三重辨。初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此用通教幻化安慰令不惧。故善吉折法空观入则无忧。出闻异说。心便动变故用幻化即空安慰。所以至所惧二解释者。上来言说同一切法。幻化即空。若得即空文字不着则心无惊惧。何以至法也三重辨文字性离。不在自他四句。即字是性。性本不有故言性离。则是不思议解脱。何得于解脱中而生惊惧

维摩至眼净五明时众得益。法眼净者悟即空理入于见道名法眼净。须用通教解释意在此也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四结辞不堪。彼其两问穷斥忙然不知。岂敢传旨诣彼问疾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上古幻想旅行师

    上古幻想旅行师

    他是个青年,神一般的青年,他掉落在了一个村落,村落里有他最爱的姑娘,这是一个小孩恋爱的内心纠纷,小故事。青涩的恋爱,我将他描绘成画卷。成长的爱情,飞翔的像云彩,这是瑛与凰的传说。
  • 仙末时代

    仙末时代

    始源之地,一株通天古树强夺天地造化,生生截断了所有后来者的修炼之路,就此拉开了仙末时代的序幕。若干年后,一枚古蛋因缘际会横空出世,在这武道衰落的时代悄然孵化……
  • 白凤玦之人仙恋

    白凤玦之人仙恋

    一块玉玦牵连着记忆的枷锁,暗夜的幽光、不寻常的举止,失忆的公主能否重回凤族?半心的美男、潇洒的侠客与桀骜的邪魅君王,她又该如何抉择?情牵两世的爱恋,她能否在红尘俗世里领悟爱的真谛?“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而我的选择只有你!”
  • 阴阳先生:源世纪

    阴阳先生:源世纪

    不问,一个小小的清瓷茶碗,装下的是多少缘分的深浅...不问,一支小小的淡香春桃,又会探到谁的窗前...那一世的邂逅,是妙处难于君言,其实我和你,错过的只是一段狭隘的时间...此后,我品尝我的清欢,你绽放你的笑颜...
  • 千年诺圣妃缘

    千年诺圣妃缘

    当为父母报仇迫不得已成为杀手的她穿越成以武为尊,天玄大陆,天黎国容貌倾城,天赋很高,舞曲惊鸿的她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冰血的誓言,紫发蓝眸的秘密,身世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千年的誓言,时间逼近,当强敌降临,面对她的是千年前的夙愿!而他们,她们,它们,永永远远都站在她的那一边,哪怕天塌下来,没关系!有他/她/它们!有你们…真好!千年前冰云宗的覆灭,如今,她不会再失去!当四大神兽,四大圣兽,十大神剑祭天而出,他们又会有怎样的经历!敬我者,我敬之!害我者,我灭之!本文不按常理出牌,我把五行属性和六界都改了,改成十属性和十界!冒险言情解迷为主!还有宗门圣境,水底王国,精灵之境等等,也有很多逆天职业哦!
  • 只是在追剧啊

    只是在追剧啊

    具有肥宅王之名的赵昭青机在缘巧合之下,来到这里,碰见不可思议的人,撞见莫名其妙的事。她不过就想追剧而已,但连剧都不放过她...
  • 前世今生500年的等待

    前世今生500年的等待

    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女人,意外穿越,却引得各路英雄尽折腰,他,冰山一样的人物,却让我的热情融化。他,高高在上的皇上,却愿意放下身段和别人一起分享我的爱情。他,一个别国优秀的男人,却心甘情愿的为我放弃一切。爱情究竟在何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凌天神主

    凌天神主

    一截剑尖,并起神魔乱世;一扇天门,封灭万古岁月!数万年前,一个时代悄然终结,诸神陨落,妖魔匿迹,残存势力将天地割据,立下九霄神庭。数万年后,万域衍生,内斗四起,沉寂于大地深处的黑暗之眼逐渐复苏,血染天下,蚕食四方。乱世之中,少年从寒禁之地崛起,冲破桎梏,踏临巅峰,再造天地!世间,早已不见神的诞生,直到他横空出世……
  • 风影残雪

    风影残雪

    突破自我,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善良是建立在实力上的,卑微的善良只是同情,而我是有资格对世界上所有人、事、物表达善良。
  • 穿越之景妃爱吃鱼

    穿越之景妃爱吃鱼

    不知何时开始,苏倾城就出现在这虚空的一方天地,漫无目的的游荡,无边无际的空间,没有声音,没有生气,什么都没有就只有自己。不知飘荡多久,再次睁眼的苏倾城忽然在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方向,不知从何而起,不知从何从何而来“嗯?这是……路?”面前突然出现一条白玉石板的小路,放眼望去,没有尽头,看着让人心里无端产生了些许不安。“踏上人间这条不归路,可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