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氣行
黃帝問於岐伯#1曰: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勗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昂至尾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藏#2。
是故平日一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別於目銳毗,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問外側。其散者,別於目銳毗,下足少陽,注小指次指之問。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3之問。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注足陽明,以下行至駙上,入五指之問。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問,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4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氣行三#5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氣行於身十二周在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6陽盡於陰,陰受氣矣。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藏一周與十分藏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陰陽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7與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外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
黃帝曰: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8,候氣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此言氣存亡之時,以候虛實而刺之。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三陽,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五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六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七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八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九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一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二刻,人氣在陰分。水下十三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四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五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六刻,人氣在陰分。水下十七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八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九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一十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二十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從房至畢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迴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人氣在太陽,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常如是無已,天與地同紀,紛紛盼盼,終而復始,日一夜水下百刻而盡矣。
【音釋】 盼普巴切。
九宮八風
合八風虛實邪正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吁墊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12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吁墊之官,日冬至矣。太一日遊,以冬至之日,居吁墊之官,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反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旱#13。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占在相;太一在中官之日有變,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占在將;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占在#14百姓。所謂有變者,太一居五官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貴賤,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是故太一入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占吉凶也。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風從西南方來,名日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為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日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風從東北方來,名日凶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風從束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身濕。風從束南方來,名日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仆偏枯矣。
九針論
黃帝曰: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矣,余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鍾數焉,以針應數也。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藏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圓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痛#15病者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寫熱出血,而癥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癱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騖,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一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勝理之問,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探邪遠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問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其#16為之治針,令尖#17如挺,其鋒微圓,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
黃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岐伯曰:一日鏡針者,取法於巾針,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主熱在頭身也。二日員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卯其鋒,長一寸六分,主治分問氣。三曰緹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四日鋒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癱熱出血。五日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癱膿,兩熱爭者也。六日圓利針,取法於鼇針,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探內也,長一寸六分,主取癱痹者也。七日毫針,取法於毫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八日長針,取法於蔡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九日大針,取法於鋒針,其鋒微圓,長四寸,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也。針形畢矣,此九針大小長短法也。
黃帝曰:願聞身形應九野奈何?岐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18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屍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六府膈下三藏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癱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喝,治之以甘藥。.形數驚恐,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釀藥。是謂形#19 。
五藏氣: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語,脾主吞,腎主欠。
六府氣:膽為怒,胃為氣逆、穢,大腸小腸為泄,膀胱不約為遺溺,下焦溢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淡入胃,是謂五味。
五并:精氣并肝則憂,并心則喜,并肺則悲,并腎則恐,并脾則畏,是謂五精之氣并於藏也。五惡: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腎惡燥,脾惡濕,此五藏氣所惡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五勞:久視傷血,久外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五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以味發於氣,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
五邪:邪入於陽,則為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痹;邪入於陽,轉則為癲疾;邪入於陰,轉則為瘡;陽入之於陰,病靜;陰出之於陽,病喜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
五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腎主骨。
陽明多血多氣,太陽多血少氣,少陽多氣多#20血,太陰多血少氣,厥陰多血少氣,少陰多氣少血。故曰: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血惡氣,刺厥陰出血惡氣,刺少陰出氣惡血也。
足陽明太陰為表裏,少陽厥陰為表裏,太陽少陰為表裏,是謂足之陰陽也;手陽明太陰為表裏,少陽心主為表裏,太陽少陰為表裏,是謂手之陰陽也。
【音釋】
筒音同。緹音低。巾針一本作『布針』。五走音賡。五裁《素問》作『五禁』。
#1岐伯:《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作『伯高」。
#2藏:原作『歲J,據《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改。
#3小指:《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指』下有『次指』二字。
#4氣行:《甲乙經》卷一第九r行」下有r於身』二字。
#5三:原作『二』,據《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改。
#6二:原作『四』,據《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改。
#7二:原作『四』,據《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改。
#8不以期:《甲乙經》卷一第九作『無己其』。『其』字屬下讀。
#9病:原脫,據《太素》卷十二《衛五十周》補。
#10一:原作『二』,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11日行半度:《甲乙經》卷一第九作『閒日之度也』,此下並有『從昂至心,亦十四合,水下五十刻,終日之度也』十八字。
#12上天:原作『天官』,據《太素》卷二十八《九宮八風》政。
#13旱:原作『汗』,據《太素》卷二十八《九宮八風》改。
#14在;原作『有』,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15癥:原作『瘤』,據《甲乙經》卷五第二改。
#16其:趙府居敬堂本作『故』。
#17尖:原作『小大』二字,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18手:原作『毛』,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19形:《甲乙經》卷六第二作『五形志也』。
#20多:趙府居敬堂本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