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83500000002

第2章 建置河渠

建置第一沿革圩寨坊市疆域

天文里甲

王家营之为镇也,其在上世,盖《禹贡》“徐州”之南裔,益南则与扬土中分淮渎。其间广削夷险之数,无能详焉。两汉置县,有厹犹、临淮郡。淮浦,下邳国。并临大淮,而土宇交错,乃莫能定所属。秦之淮阴,背淮而县,兹镇非其竟。晋广陵郡跨淮而治,淮北有淮浦,无厹犹。及东晋播越,兖、豫为戎,寿春、淮阴之间,列镇相望。然苻秦数窥边,而卒未能有淮汭。宋明帝初,薛安都以徐州降魏,魏遣镇东将军尉元以兵迎之,而张永、沈攸之之军挫败屡闻,宋退屯淮阴,由是失淮北地焉。时则泰始之三年也。自后东魏称帝,历北齐、后周以讫隋氏混一之始,俱隶北朝,疆索不改。唐兴,天下为一,武德四年,初分涟州置金城县。咸丰《县志》谓:今县东北得其地,与安东分壤,安东今涟水县。今镇盖金城属也。后二年省入涟水。宋高宗南渡,奉表割地以与金和,约以淮水中流为界,而镇入于金。绍兴十一年。金以金城隶涟水。又三十四年,元灭金,金遗民来归。咸淳九年,始置清河县,治大清口,得今县河北地。镇密近县治,不及十里。元泰定中,河决,徙治淮阴故城。旧县居民恋土成聚,凡数百家,大河口镇由是起。后少陵替,卒骎骎散去,其存者独今之小营云。而王家营之名犹未立。

洎明设兵卫于各行省,阨塞岩疆,碉垒棋布,战功世袭者,居其地而不迁。邑境为大河卫,受成于中军都督府,为营者十数。以方志证之,王营而外有訾家营、鲍家营、薛家营、骆家营,今盐河以北又有苏家营、陶家营,凡六所,疑尚不止此。王家营之名盖自此始也。说参鲁一同《邳州志》。嘉靖、万历之世,黄流失叙,廷议分河,镇滨河而处,乃数见于史,要为今镇以西之地。万历十九年夏,淮水暴涨,王家营初以河决告。康熙《淮安府志》:是年,宿、沭以下平地水丈许。自后讫于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阅年百三,而告决者十有二。详“河渠”。康熙六年之决,民居没于水者数百家,镇东迁,分东、西营,衰落过半。本乾隆《县志》,咸丰《志》疑其误,而改系九年。然证以六年徐越《请分黄疏》谓:王家营现在冲决,每岁如此,今年尤甚云云,则仍以系之六年为是。又乾隆《志》“祥祲”记王家营初决亦在六年。二十七年秋,水大至,坊市崩于河,知县管钜请于淮扬道,捐俸买山阳朱生地,东迁里许,期月而民复聚。里人杨穆有碑记,见“古迹”。按,杨碑有云:五十年间已三迁矣!知前此迁镇之事不自康熙六年始。又查嗣瑮《王家营》诗:“五年三到三移渡,心折惊涛打岸声。莫笑客行无定向,主人身世亦浮萍。”亦足以见其变迁之屡。三十二年,复水。咸丰《志》作三十三年,今从乾隆府、县《志》。钜请于总河,伐近堤官柳九千而迁焉。不三月,市廛尽复,是为王家营新镇。值海道未通,南船北马,众庶走集,财赂大赡,直至咸丰兰仪之决,斯地并以冲要显当时。而大河口自明季已离为上庄、中庄、下庄诸聚落。乾隆《县志》:大河口旧镇原为县治所,治迁后骎骎鸟散,仅存小庄数处,星缀河干而已。按:雍正三年,清河县《示禁衙蠹违例殃民碑文》载:全邑额征流寓丁银数目,大河口有上庄、中庄、下庄诸名称。近下庄者称稠聚,曰北王家营。据乾隆《县志》载康熙乙亥《志》图。咸丰初,贼毁其泰半。乱既定,置重卫王家营,而分偏师戍其地焉。则小营之地所自始也。按乾隆《县志》:斗姥阁一名八角亭,在王营镇。今此亭尚在小营之北,可知王营封域之广。

镇初未有圩寨之防,穆宗同治元年,捻贼南犯自沭阳,漕运总督吴棠檄诸乡镇筑圩自保,镇民尤兢兢,东起草湾,西暨减水[坝]下游之地,南及太平、洪福诸庄,北至于马家大圩,输财与力者相随属。及圩成而贼大至,然不得逞去之,得无扰。是时河北筑圩者以十数。后数年,参将袁世功以部校左营兵复增筑焉。大抵南北因河堤之旧,不更筑;东西则各掘堑为长垣以相绵接,凡周回六百丈有奇。辟门五,各题以字,南曰“清淮管钥”,省称小南门,今圯。其右曰“物阜民康”,北曰“恩光北至”,东曰“海岱屏藩”,今圯。西曰“万宝庆成”。又为炮台六、圩四隅及南北门之东偏各一。涵洞二。东西门之南偏各一。光绪二十一年,圩工敝,里人杜学浔、孙乃煊、费瑶、徐垣更募民夫以修复之,规制如前筑,而于“物阜民康”门之右辟水门焉。从形家言也。募建者里人何淇泉。二十七年,参将郎桂林又以武卫军漕标中营新兵营重修,且缮其埤堄,至于今不改。

坊市之著者,自西而东,有西街、粮食街、堂子街、古堂子街自城隍庙西偏抵北圩根,因旧有李家浴堂得名,今公安局编为城隍庙街,而以粮食街北半为堂子街。骡马街,而北门外为小街,在小营者亦有西街,皆纵行。小营昔有东西二街,东街毁于捻,独西街在。其横行者,则有大巷口、今公安局编为南横街。增新酱园巷、今曰太平桥巷。润生酱园巷、今曰东横街。香油巷、在增新酱园巷南。永宁巷,一名馋劳巷,有坊,嘉庆十七年建,光绪二十八年重修。而西街又有胡老爷巷、相传巷北通涧桥司署得名。黄巷。旧无巷名,民国十九年以纪念保卫团长黄世英而名。

其疆域,往者王营西接大河口,今西坝杨家马头以西属之,其东则称王营西坊。东直草湾,与山阳析入之寿宁乡接,按:徐越《疏》以王家营系山阳,知昔时境绝广衍。南以淮水界清江浦,乾隆《县志》:昔与清江浦分界,后以北岸土沙,黄河冲刷,北徙数里,遂启山邑奸人侵夺之谋,屡经控理,至今犹多被占。咸丰《县志》:后河北徙,山阳来争地,今并为一家,争乃熄。北抵盐河岸之土地祠。小营古未有限断,大都自盐河遥堤以南达土地祠,隶金庄镇。其北则浪石六丘之地,其东以横堤与四丘为界。威夷总十里许。自垣墉既肇,畦畛泮然,于是西不兼西坝,东亦不能及草湾,境乃缩。昔者金庄跨盐河而镇,今则分入王营若小营,为境乃少溢于旧。准今立限以定疆域,则南界旧黄河,渡河与一区东滩乡接,又南至于淮阴县城五里。东则出郭为外北乡界,又东至于草湾十里。西界旧卡房,又西至于西坝镇一里。盐河北为小营,东以陈氏窑界二丘,堤北以横堤界四丘。又东至于朱家集十五里。北界月光庵,又北至于丁集十八里。西界大洪厓,又西至于袁家集十二里。南去江苏省城三百九十五里,西南去京城五百三十五里。

其于天文,昔在降、娄之次,今隶中原时区。依英京格林维基天文台测算,王家营当东经一百十九度一分而缩,北纬二十三度三十七分而缩。其节候蚤莫,率如县治。

[其]于里甲,明时属吴城乡。清时,王家营属吴六图,大河口属吴七图。康熙二十六年,知县管钜勘丈通邑田亩,王营分二丘,头丘即在王营,二丘为今之西坝。大河口分五丘,浪石分七丘。清末仿行自治,属第三区。民国革命,镇属第三市。十八年,复为第三区。自余区域,则随县以定所属,例不能详也。

河渠第二河水淮水盐河鲍营河营河

文渠沟各项工程

王家营之兴也,其在河、淮交骛之际乎!无河、淮,是无王家营也,吾是以先述夫河、淮。盖今之旧黄河,古之淮水也。昔者禹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注于海。泗之受沂也,在今邳县之域,古沂口在古邳治西,今沂口在邳、宿之交。例不当详。其南流以注淮,实当王家营北大河口之墟。其水亦称大清河,而会淮之口曰大清口。亦称清泗口。宋咸淳九年置清河县于此,后为大河口镇。自宋之后,黄河累决滑、郓间,东南夺泗以注淮,淮乃涨。

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东注梁山泊,南北分流,南流者益夺泗,出大清口。元至正中,贾鲁筑塞白茅决口,汇泗合淮。明孝宗弘治七年,命刘大夏筑太行堤,断绝黄陵冈支渠,于是全河毕泻,河、淮为一,实三百年灾害之原也。河故强水,挟沙俱下,水道由之填淤。嘉靖之初,桃源三义口塞,河行小清口以会淮。称小清河。今按:即旧县以南之黄河槽。嗣是,或上溃崔镇,或下决草湾。万历四年,督漕侍郎吴桂芳奏开草湾新河,而上流涨未已,于是廷议浚海口,或谓当筑崔镇,而开复老黄河,嘉靖以后,河出小清口,故称大清口旧道为“老黄河”。并下河臣议。时桂芳已卒,诏以潘季驯兼理河、漕。季驯言:海口非人力可复,惟当缮治堤防,俾无旁决,则水由地中,沙随水去。于是条上六事,其四曰:塞决,筑堤,止浚海口,寝开老黄河。诏悉如议。自是河、淮力合,数年无水患。十九年夏六月,大风雨,黄、淮泛涨,淮、徐、凤、泗皆为巨浸,祖陵数被水,于是河初决王家营。给事中张贞观言:泄淮不如杀黄,而杀黄于淮流之既合,不若杀于未合;至于广入海之途,则自鲍家营、王家营至渔沟、金城左右,地势颇下,皆可因势利导。又言:分于上复合于下,则冲海之力专,塞鲍家口、王家营二决,则不致散溢无归。帝悉从其请。虽不果行,然分黄之策定于此时矣。明年,潘季驯放归。二十二年,黄水大涨,清口沙垫,淮嗌不得下,祖陵受水甚。诏工部诸臣定画一之计,总河尚书杨一魁主分黄纵淮,海口别疏之。议定报可。二十四年,一魁乃大举,役夫二十万人,开新河,起黄家嘴,在桃源县东十里,旧县上十五里。经渔沟、浪石,至安东下五港,注于灌口,长三百余里,以抑黄强。辟清口沙,建武家墩闸及高良涧诸减水坝,分由射阳、广洋诸湖入海。支流下芒稻河入江,以疏淮涨。十月工成,水患平。然不久辄淤浅,而正流深阔如常,惟上流亦相继告决。并见《明史河渠志》。而王家营乃偪仄两河之间,讫于明亡,可耕者几靡尺土。麟庆《河口图说》:清河境内废田二千三百余顷,延袤八九十里。故河道之一大变已。

清兴,河复入淮,顺治元年。而上流自大梁以下,溃决者犹相望。康熙元年夏六月,河决王家营。自明季分黄,水缓而流滞,淮由高家堰南泄,河蹑清口入湖,湖、淮嗌不下而河益饱。又每水发,河臣辄加堤,而河身日益高,季驯之遗意亦失。王营地势下,遂每涨必决以为常。王家营之决见于各志书者,康熙元年以后,四年五月、六年七月、九年五月、十二年三月、十四年、十五年、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凡十一决。由是洪涛所趋,高庳易形,坊市易位,而镇益东。十六年,罢(县)[总]河王光裕,以靳辅代。辅治水之策,独宗季驯,主均剂黄、淮,不使偏强,以杜遏蹑之患。既受事,首塞诸决口。明年,奏建三减水坝于王家营,泄黄河盛涨,北穿鲍营河入海。大石坝长一百丈,上造浮桥,下通水道名鸡心孔,百有三道。其东为中坝,又东为东坝,各宽十二丈六尺。见乾隆府、县《志》及咸丰《志》引《河防杂说》。据乾隆《志》:坝在蒋家场、王家营之间,今失所在,而东西坝之名犹存。浊流既减,清水畅出,故《志》称:竟辅之身,两河常无患。三十二年,河决,移居民,建埽工。乾隆《志》所谓“旧埽工”。三十八年,帝南巡,开王营引河。未详所在,当在减坝内也。又二年,初修减水坝。本咸丰《志》。《行水金鉴》谓:王家营旧坝,四十年重建土坝,口宽三十丈。乾隆《府志》:王营迤西旧减水坝一座,康熙十九年建,二十七年筑坝堵塞,二十九年复开,四十四年修。所纪较详,惟年岁略有歧互耳。四十五年,移建于旧坝西。乾隆《志》:在旧坝西八十丈。康熙四十五年筑,口宽五十丈,坝下引河一道,与旧坝泄下之水同行。按:此亦石坝也,今西坝茂盛街西有其遗迹。五十年,建大坝埽工。载乾隆《志》。雍正间闭,乾隆间复出。有越堤,嘉庆九年筑。五十八年,开镇东引河,长八百二十丈。乾隆《志》:今两头俱淤,止存百余丈。咸丰《志》:分溜北趋,以保南岸老坝车路口险工也。嘉庆二十年堵闭减坝,挑浚正河,于老坝对岸取直,则此河见在大河身内矣。治法大备。雍正五年,王家营堤工敝,更补筑之。其七年,复加高焉。十余年中,大都因成法,补苴无弊而已。高宗乾隆五年,镇人筑东格堤以障黄水。又筑王营减坝引河堤。并见乾隆《志》。八年,修包滩埽工,于时减坝引河久淤塞。三十三年,总河白钟山请浚治运盐柴,不报。而上流仍岁南溃,正河转浅,恒倒灌清口以啮运。于是始开王营减坝,泄异涨。自二年至于三十八年,放坝者九。乾隆二年、七年、十年、十一年、十八年、二十年、三十三年、三十六年、三十八年。更筑越堤其北。三十七年。三十八年四月,坝口跌塘桩石朽坏,总督高晋、总河吴嗣爵奏移于旧坝下。口宽三十丈。先是黄水倒漾,引河不及疏,河臣有献木龙之策者。乾隆五年高斌。初建于清口,用以护岸刷沙,清水渐畅注。乾隆十二年,建木龙于王家营对岸。然河势讫未北趋,每暴涨,倒漾仍不免。四十四年,放减坝。四十六年四月,总督萨载、总河李奉翰又移下改建之。以前坝止离黄河二十余丈,坝底过高,启放之时,溜势直下跌塘,至是奏移下八十五丈别建,口宽三十丈,坝底落低四尺。是岁河溢祥符,又大决仪封青龙冈,流连数载,下游垫益高,河益仄。是时,王营河甚狭,一苇可杭。见“杂记”引周广业《冬集纪程》。五十年八月,黄水倒灌,清口淤平,始议借黄济运。是年,开减坝,自后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五十四年、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凡六开。筑烟墩埽工。明年,烟墩水溢。嘉庆元年,黄、淮并涨,上游决丰上汛六堡,开减坝以泄清水。十一年六月,复开减坝,水夺溜北穿盐河,刷遥堤,冲四铺民堰,入张家河,由六塘出灌口归海。坝底为水冲塌。于是戴均元、铁保、徐端以改道入告,且称溜迅而槽直,新口远胜旧口。原奏:旧道自王营至海口计九百四十八里,新河至灌口计三百七十里,旧海口低于王营五丈八尺,新海口低王营七丈二尺,且新河掣溜已及九分。帝悦,制《黄河改道记》传示中外。然新河浅仄,水势弥漫纵横于龙窝五图间,河、沂兼病无所归,又卒卒难为堤筑。明年,遂塞减坝浚海口,归故道,而改道议寝。束清之量亦微,乃壹意借黄矣。十三年,运河溢,铁保、吴璥请复建减坝,定改建于旧坝西八十五丈苗工之处,工未举。十六年五月,河水溃减坝,由东北旧河形入海。总督百龄言:河病不在海口,仍以修浚正河为便。八月,自邑境至于海口,要工并举。十一月,遂塞减坝诸漫口。明年故道全复。又明年,新减坝成。凡石滚坝二座,金门各宽三十丈,坝底升高一丈,两边各筑束水堤,西长百五十六丈,东百三十丈五尺。又两坝坝尾至束水堤各筑土堰,共长二百六十五丈。又于坝下四十丈,添筑二坝,长百三十三丈五尺,以为重门保障。今按:其地名西闸,遗址宛然。二十四年,放减坝。道光四年,黄水大涨,淮决十三堡,湖大耗竭,黄水高清丈有三尺。六年冬,挑减坝迤下正黄河。是岁,总督琦善与副总河潘锡恩议,以放坝浚河入告。六月,锡恩筑新格堤九千丈,自减坝以至六塘。八月己巳,放减坝,正溜掣动,冲为大泓,遍地水深数尺。于是鲍营河及浪石以东之便民河淤。鲍营河见下。便民河起旧县经浪石老虎荡,间至永兴镇,注于鲍营河。明年正月,正河成,乃塞之。合龙为三月初三日。塞三日而黄河复涨,运道胶浅,不可方槽,急堵清口御坝,行灌塘法,淮乃绝河南骛。河、淮二渎,自此离矣。七年五月,谕曰:琦善等定启放王营减坝之议,朕不惜帑金悉照所议办理。乃始因湖水异涨,大启闸坝,迨宣泄不畅,赶开减坝,以为迅启御坝畅泄湖涨之计,致下游田庐淹浸,居民荡析,已属办理不善。本年堵闭减坝而黄水仍未消落,运道仍旧不通,并将下游挑工前功尽弃,该督扪心自问,尚有何颜对数百万灾黎耶?琦善著即开缺,降为二品顶带,另候任用。十二年八月,奸民决桃源堤,全黄入湖,是年,王家营渡河处打桨径渡,不用风帆,从来未有。语见彭蕴章《诒榖老人年谱》。逾年乃塞。二十九年,河大涨,犀刂吴城六堡大堤泄黄入湖。明年,总督陆建瀛奏筑滚水石坝于减坝之缕堤。金门宽二十丈。并于新坝迤上筑柴土圈堰以备启放。今按:滚水坝一名前闸,以保盐河北堤也。然未久河徙,实未尝用。咸丰初,河累决丰工。五年,又有兰仪县铜瓦箱(今作厢)之决。卒乃北穿山东张秋镇之运河,走大清河,由利津入海。自是河势不复南行。

此皆大河夺淮之往事也。今故道犹存,人尽以黄河名之,若无复知有淮者矣。当其盛也,版筑之役、封堠之戍,无日以息。或秋水大至,堤上官役千百,灯火相望,彻夜鸣噪,其长波之所荡,浮天而拟海,行子变色,诧为畏途,今何如哉?盖尝考之于史,验之于势,以为淤者决之原,决者徙之渐也。自黄流倒灌,湖高于清,黄又高于湖,通塞易形,高下异位,虽有圣智,其能搏而跃之,激而行之哉?河之复行滑、郓,与淮之大去其国,势也天也。文宗咸丰五年,河既北行,王家营渡口遂成平陆,自非异涨,罕用舟楫。张正谦《渡河》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急流迅驶如奔雷。我经耳熟默悬揣,险途未涉先徘徊。阳侯徙宅忽飘瞥,怜我书生心胆怯。渡河不用千金壶,策马一呼代舟楫。白沙贴地平如掌,路上行人日来往。自惭忠信逊古人,却幸波涛变平壤。嗟乎!世间夷险无终穷,敢以利济贪神功。君不见邻国山东已为壑,嗷嗷百万鸣哀鸿。居者含愁行者喜,平地焉知大波起。海上桑田屡变迁,古者万事皆如此。”乃大汰河官,置淮扬镇总兵,受漕运总督节制,设左营守备于王家营。详“职官”。修防工事悉寝。其堤工之在闲旷者,居民间犁为田。埽工渐次朽败,惟坝工存。同治三年,清江浦兴筑城之役,将甃石为基,总漕吴棠以王营石坝无关修守,疏请拆用,报可。于是坝工存者亦希。见咸丰《县志》“附编”。又二年,淮决高邮清水潭,山阳布衣丁显初著论复淮故道,实同治五年也。先是黄流北去,淮水出清口者微,南出者恃礼字河为通道,由白马诸湖以入江。自吴城六堡决后,道光二十九年。洪湖高垫,不足以翕纳诸水。故盛涨必旁骛以害运,下游之民恒惴惴焉。清水潭之决,独灾之著名而已。其次年,显乃以复淮请于总督曾国藩,规画工费银百四十六万余两。国藩入告。九年,将设导淮局,俄卒于官。光绪五年,总督沈葆桢檄司道筹议,佥主先疏旧槽之说。时总漕张之万有疏浚之举。嗣是,大吏多踵为之,然未久辄移官,又苟且濡(须)[需],罕能奋敏,故绩终不就。淮益难治,间岁辄灾,扬土忧栗。三十二年,通州张謇乃言于总督端方,开局测量,为导淮(地)[计],未竟举而清亡。光复后,导淮之议复起,而绌于费,仅测量粗有成绩。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设工务处于清江浦,其所规画,大要不越乎江海分疏。然费绌如昔,欲竟全功,尚有待也。

黄流既徙,其支庶独盐河为今之通川。先是明代漕舟北行,出新庄口折而东至大清口,乃溯黄河,逆挽而上。嘉靖以后改由小清口。抵宿迁,乃出黄而入于泇河,计行浊流中者二百里,水势奔悍,覆败时有。自靳辅受命治河,始于康熙二十六年开中河,自仲庄至于宿迁,仲庄今杨庄镇。而运干成。又以一河受泗、沂之涨,其量易盈,乃别疏下中河,自运口分中河水,出王营、小营之间,穿官道而东,经安东北壤,入五丈河而注之海。自北盐改道,西坝当毂,盐舸上下,恒必由之。故今不曰下中河,曰盐河也。河成以来,累有挑浚。雍正九年大挑盐河。载乾隆《志》。然源仄波恬,无漭瀁之观,冬春水弱,又必壅坝以保运,虽灾患不闻,被利固鲜焉。自顷光、宣之交,雨水不时,盐河为众浍之壑,北岸积潦委它来泻,往往涯崩蹊绝,行者却步。夫欲顺其势而蠲其害,则疏浚鲍营旧河不可缓也。

鲍家营旧河者,一名张家河,分黄之支津也。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命开引河以杀黄流。四十五年,总河张鹏翮益疏通之,导源大坝,经娘子庄东湾,由戴范河入安东硕项湖,达五丈河而注之海。乾隆八年,尝一修浚,寻以堤溃妨农,河遂永闭。乾隆《志》。自道光放坝,娘子庄以南旧迹全淤。其支流有通鲍河者,数十年来,宰官绅耆颇复兴挑,一时顿可宣泄。独是土性松弱,常患填淤,虽有良吏,其泽不永焉。通鲍河亦称利农沟,其河形自小营东趋入四丘,有三支渠并行至朱家集迤南合流,入涟水注于盐河。光绪十一年,知县许(佑)[佐]廷徇绅民孙步云等之请,浚通鲍河二千余丈。二十七年,知县洪槃重加修浚。民国十八年,建设局倡挑利农沟,由村长吴鹏飞、左秉权、郑礼陶、朱海波负责挑浚,计三支渠总长六千二百丈。

营河者,乾隆府、县《志》俱载之,谓在治东北十里胡贤口北,按:谓旧治。其左右皆军营田,故名。康熙十年,河决七里沟,三汊下流沙淀,漕艘回空者,由新河入营河,南经半边店出西营溯于淮,即此。

又市中有文渠沟,不知所自始。光绪中,参将郎桂林尝疏浚之。其源自参署东南石桥起,受十字街心之水,其西来者,自西涵洞穿渠来会,缘西街之后,直北流,阻于圩,复折而东,出清真寺前,会粮食街及骡马街北来之水,益东,分支绕马王庙一匝,合流而南,又屡折而东,遂行太阳宫后,又东南过字纸库前,出东涵洞,合鲍家大汪之水,东北出石涵洞,由引水小河,见下。而注于盐河。民国十年,镇人王炳升大治沟渠,市中积水畅注涵洞,至今赖之。

河防已废,遗迹未堙。乾隆《志》有引水小河,长二百二十一丈,建涵洞二座。东撑堤,一名东格堤,长二百三十八丈,乾隆五年民筑,内设木洞一座,泄民田积水。咸丰九年,镇人杨廷模改建石洞,民国十年,镇人王炳升修。包滩埽工。乾隆八年修。咸丰《志》有北越堤,长四百八十丈,乾隆三十七年筑。烟墩埽工,在今南门一带,乾隆五十年修,光绪中,工艺局修建马路拆用埽石。俱在今境,载之为便。其沮泽所浸,若西郭外之荷花汪,一名荷花塘,同治十年,知府章仪林丈除积水废田二十五亩四分八厘。东郭之外鲍家大汪,一名道士汪,修广为荷花汪之亚。则初由河营发土治堤,久乃成泽者也。

同类推荐
  • 杭州志

    杭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艺纲目

    六艺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even Discourses on Art

    Seven Discourses on 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嗜卧门

    嗜卧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时伏气外感篇

    三时伏气外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的完美女友

    我的完美女友

    穿越千年,只为寻找那让她一世的依恋;爱在梦与现实之间,一直左右摇摆,而显得令人回味,用最真挚的语言,留下一段你未曾看过的故事。
  • 诛神之弼马温

    诛神之弼马温

    纷飞的战火,轮回的牵绊。是谁,横戟诛神,在星相中迷失,在异界,等待自己的归宿。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星相师纵横,九大日星挡不住赤兔破虚的脚步。满腔的热血,时空的穿越,只为在那,沙场的回眸一笑。
  • 道之修行

    道之修行

    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
  • 玄明修仙录

    玄明修仙录

    玄明一叶白云间,繁华落尽尘世烟。万载往事几篇录,碧影剑,黄书卷,独饮千红梦真仙。当时少年初相见,盈盈月下舞联翩。似水韶华流连何,日魂牵,夜无眠,花开茶糜思千年。
  • 冰王之人间黎明

    冰王之人间黎明

    天地异象,王者苏醒。人族与妖族纷争不休,于暴雪中归来的王者,是否再引发一场掩盖世界不堪的大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巨星女特工

    巨星女特工

    T市十大明星企业楚氏集团的接班人,任性、高傲的他,与她处处相碰,冤家,他们绝对是冤家!全国人气最旺的偶像派影星,因为过去的种种,将自己的心冰封起来。但她却一点点的将他的心融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白雨

    黑白雨

    他遇见了她,可是佳人最终离去,他重新踏上征途,为了成为强者的少年看遍世间冷暖,最终亦魔亦人,谁人惹我,我便化身为魔,看我十步杀一人。不论成魔成仙,只是为了一人,她若安好,我死亦何妨。
  • 穿越之斗魔大陆

    穿越之斗魔大陆

    一个平凡少年穿越成为贵族的奇妙冒险故事。
  • 夜色谲婳

    夜色谲婳

    一处处黑暗笼罩的叛决;抵抗将是你命运的终结点;没有什么人能够违背我。深夜的井口,一抹身影坠落,随即消失的无影无踪,无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顷刻间,便消失在一个满是冷血生物的世界,她到底该选择进,亦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