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妈妈吩咐小语把桶里的脏衣服一件一件地递给她,小语按照妈妈的吩咐去做了,而且做得非常认真。接着,妈妈就把水和洗涤剂放进洗衣机里,一边放一边对小语说着自己在做什么,小语眨着眼睛,感觉洗衣机好神奇。洗衣机“嗡嗡”地响着,妈妈见小语好奇地在洗衣机周围转悠,就拉着小语的手说:“小语,你刚才看见了什么?”小语说:“妈妈,洗衣机为什么响?哪里在响?”妈妈说:“是洗衣机里面的机器转动的响声,等一会儿衣服洗干净了,你和妈妈一起清理衣服泡沫,你可以帮妈妈用水瓢舀水。”小语说:“那我可以玩一会儿泡泡吗?”妈妈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注意不要把身上的衣服浸在水里了,要是弄湿了衣服,小语就不能帮妈妈洗衣服了。”小语笑着点点头。
后来,小语按照妈妈说的话一步步地做,帮妈妈清洗完衣服以后,又和妈妈一起擦家里的地板,有时小语还笑眯眯地在地板上打个滚,看妈妈正准备要说自己时,就对妈妈说:“妈妈,我逗你玩呢!”妈妈便开心地笑了。
看完故事,也许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小语后来会那么听妈妈的话,与妈妈合作洗衣服,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小语的妈妈懂得了怎样去满足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并用孩子喜欢的方法与孩子合作。
人们常说“孩子是甜蜜的负担”。甜蜜,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给父母带去一份快乐和喜悦;负担,是因为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给父母带来烦恼和困惑,这样的烦恼多了,就让人感到是一种负担。
因此,当父母面对给自己惹麻烦的孩子时,不妨换一种方式,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你关注的”。当孩子得到这种信息后,会慢慢接受父母给予的建议,接着你再邀请孩子与你合作,相信他会更乐意接受。
爱心指导给孩子安排一些事
1如果孩子有帮助父母做事的意愿或行为,父母应该尽量鼓励和帮助孩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递个东西之类。这样既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又可以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促进孩子与父母合作。
2当父母提出请求,孩子不乐意时,父母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然后给予孩子选择。当然,所给的选择必须达到父母预期的要求,保证所给予选择项都不超过预期的范围。例如,“你是吃饭还是吃馒头?”“你是画画还是去做手工?”这样孩子就会按照他的选择去做一些事,也就不会给父母制造麻烦了。
3当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件事,并听从父母的安排时,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相应的指导,教孩子该如何去做,当孩子懂得如何做了,再让孩子动手。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会让孩子认为与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4有时家长还可以采用提供时间的方法,给孩子安排一些事。例如,“你再玩5分钟睡觉,还是再玩10分钟睡觉?”而不是要规定孩子必须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配合父母,做自己愿意的事,而不会给父母找麻烦。
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合作时,并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他们总是希望在提出要求后,孩子能立刻执行,配合父母,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如果此时孩子情绪非常低落,或正沉浸在游戏当中,很有可能听不进去父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求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时,会使孩子心中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而且父母的态度越强烈,孩子的排斥心理就会越强烈,有了这样的情绪,孩子往往会变得很被动,不愿意合作。
所以,父母不妨根据孩子情绪的具体情况,将孩子的要求视为优先,哪怕父母很想让孩子与自己配合,也最好能表现得平淡一点,可有可无一点,最起码要让孩子放下心里的抗拒和排斥,然后再想一些比较有趣的办法来邀请孩子进行合作,这样孩子才乐意接受。
小云今年7岁,非常喜欢画画。一天,小云正在客厅里非常开心地画画,妈妈让小云画完画后把客厅清扫干净,小云答应了。画完后,她便认真地清扫客厅,这让妈妈很高兴,只是,画完画的小云没把彩笔的笔帽盖好,这种马马虎虎的习惯很不好。
当妈妈第一次发现这件事之后,提醒小云,说:“小云,彩笔没有戴好帽子,会感冒的。”小云说:“我知道了,等一会儿再戴。”妈妈看见小云当时正在专心地洗抹布,心想孩子正在专心做家务,如果这时硬把孩子揪来盖笔帽,反而会打扰到她,孩子脾气一上来没准连家务都不想干了,所以妈妈就没有再说什么。
后来,当小云擦地板的时候,那些没有收拾好的彩笔其实是有点妨碍她的清洁工作,于是,妈妈对小云说:“擦完地以后,我们给彩笔戴上帽子收拾起来,好吗?”小云答应了。
等到地板擦好之后,小云好像有点累了,不停地打着哈欠,但是妈妈不希望彩笔的事情不了了之,就对小云说:“我们来合作吧!一起给彩笔戴上帽子,一人两个,我戴两个,你戴两个。”小云提了提精神,说:“好啊,你要哪个颜色?”妈妈说:“你给我哪个,我就要哪个。”这时,小云已经主动去捡彩笔。接着,小云拿着彩笔走到妈妈身边,问道:“给你橙色和黄色的吧!这两个颜色比较像。”
当时,妈妈正在洗手间洗手,妈妈回头看着小云,说:“可以,那你要红色和绿色吧。”然后,小云自己在客厅里静悄悄的。过了一会儿,妈妈洗完手,走到客厅,发现孩子正在收拾彩笔,于是对小云说:“你怎么没等妈妈,就开始给彩笔戴帽子了?”小云并没有回答妈妈的问题,而是转过脸,看着妈妈说:“妈妈,我能要你的彩笔吗?”
妈妈想了想,估计孩子已经把红色和绿色的彩笔都盖上帽儿了,但是还想继续,所以才来问可不可以要自己的彩笔。实际上,妈妈当时是想直接答应小云的,但是感觉既然已经有了分工,就应该各司其职,所以就对小云说:“我们可以交换!”
小云听了这话,赶忙问:“我可以都要吗?”妈妈说:“那我怎么办?你都要了,我就没有了。”小云调皮地笑了一下,说:“那你就明天吧。”这时,妈妈知道其实小云已经是完全自愿地收拾完彩笔了,但是还是对小云说:“今天,妈妈也想,可是,没有了,那我就等到明天吧,明天我能给八个彩笔戴帽子吗?”小云说:“可以啊,我也要给彩笔戴八个帽子。”妈妈说:“好啊!那明天咱们继续合作吧!”
当妈妈同意了小云的要求之后,小云就开始为橙色和黄色的彩笔去戴笔帽,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注意到,小云一直哼着不知什么调子的歌,心情很快活。
收拾彩笔这件事儿,小云从开始拒绝到后来同意合作,直到最后的积极主动,这与她妈妈认真地观察女儿的情绪变化是分不开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因此,当父母与孩子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中,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当孩子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以后,那么父母再想获得孩子的合作,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因为这时他们的情绪是健康和开朗的。
爱心指导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
1当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时,父母可以邀请孩子与自己合作,同时充分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与别人合作的精神。
2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不应该勉强孩子与自己合作,而应该安静地坐在孩子身边,安慰孩子,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与自己合作。
3当父母要求孩子配合自己做某事,但是孩子需要思考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催促孩子,催促只会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父母应该认真地观察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并适当地限定思考的时间,例如,“那好,妈妈给你5分钟的思考时间,5分钟后你要告诉妈妈答案。”等孩子做出表态后,你再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主动与你合作。
别让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
对于现代人来说,“讨价还价”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无论在商场还是在市场中,随处可见一些人为了买到既经济又实惠的物品,用巧妙的方法与售货员商讨价格。虽然这种做法可以让购买者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但是如果这种做法被孩子运用于与父母的合作中,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小鹏今年6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小鹏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更多的民主。但是自从改变教育方式后,她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凡事都喜欢与大人讨价还价,有时甚至弄得父母要向孩子妥协,这让妈妈很是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