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方麻疹升发剂中。多用升麻。曷知升麻性升。能升动阳气。每致邪热上浮而作喘逆。当以紫苏、葱白代用。非特升麻当慎。即桔梗初起亦须酌用。恐其载引浊气于上也。盖麻疹宜凉宜润。
一切辛燥之味。咸为禁剂。用药之机。可不为之慎重乎。
透表 麻疹无问尖大细小。必得透表。
可无后患。其有一种匾阔 赤成块。块上复有小粒平塌不起者。亦有一片如风毒。偏高红肿。但头粒不尖。二者虽透。其中必有热邪留伏。防有他变。并宜竹叶石膏汤去半夏以滋化之。纵有余热。从此涣散矣。
不透表 麻出而皮肤干燥。毛窍竦栗。不能透表者。风寒郁遏也。越婢汤葛根解肌汤。随轻重取用。其有表虚不胜疏透者。一味葱白浓煎。时时与之。但得微汗即解。若头粒隐隐红紫一片而不透表者。火毒炽盛也。白虎汤加荆芥黑参。如肌肤不燥。唇色淡白。二便如常而不透者。中气本虚也。消毒饮加连翘、木通、车前、茯苓。虽有蕴热。不可轻用寒凉。即用峻剂升发。亦必不能复透。但当解利。使之内化为主。亦有胸背腰腹暖处起发而红。头面手足乍有乍无。此证必缠绵难已。且有没后五七日。复发如前。两三天而愈者。此气候之异。当非不透之比。只宜辛凉透表。渐次向安。欲求速效。转增危殆。
没早 麻出未经三日。或为风寒外郁。或热邪内陷。或误食酸收之物。一日半日即没。周身暖处绝无红影。终变危候。若虽没早。肌肤暖处尚未全没。急需透表。发之不起。即当审其所触而与内解。如外为风寒所遏。邪反内攻而没早者。消毒饮加葱头热服。复透者吉。甚则加麻黄、穿山甲。或越婢三拗选用。若不急治。必喘胀而死。亦有遍身青紫热肿喘胀气急。此毒滞血凝。半匿肌表。急投凉膈散去芒硝加麻黄、石膏以发越之。若腹胀喘促。溺涩脐突者。凉膈散加葶苈。庶或可救一二。若内挟痰热。火毒亢剧而伏匿烦躁。或腹胀喘急。不省人事者。白虎汤加黑参、竹叶。若误食酸醋收敛之物。伏匿壮热。喘咳烦闷。以猪胆汁制甘草煎成。续续与之。得吐微汗为效。或苦瓠、生甘草煎汤灌之。亦能取吐。吐中便有发越之义。误会豕肉。喘胀气急。枳壳汤加山楂、芒硝以下夺之。误食核桃。喘咳声喑。消毒饮如石膏、马兜铃。若得热退身安。气息渐调者。方可无虑。或大病之后。或洞泄不止。中气本虚。不能发越而没早。惟当健运中气。略兼解表清热。若没后遍身搔痒者。露风早也。消风散以疏解之。
难没 西北水土刚劲。禀质亦浓。麻必五七日乃没。东南风气柔弱。麻出不过二三日即化。
迩来地运变迁。未有不绵延数日者。当非难没之比。若三四日后点燥色白。隐隐于肌腠而难没者。此必卫气素微。不能 发。或衣被单薄。阻其发越之机。以致绵延多日。法当辛散透达。不可遽用寒凉。蔽其开泄之路也。
渴 渴乃肺胃热盛之候。唇口必红。二便秘涩者。门冬甘露饮。若二便清利。唇色不红而但渴者。此必寒凉太过。脾虚不生津液而作渴也。七味白术散去木香加糯米。渴而烦躁者。是热邪凌烁心包。白虎汤加麦冬、竹叶。正没时。竹叶石膏汤去半夏。渴而腹胀者。木虚实滞。为难治也。
喘 喘者。热邪壅遏肺窍。气道阻塞而然。其证有虚实之分。虚者难治。实者易调。虚则小便清利。大便溏泄。身无大热。虽清痰润肺。多难获效。实则大便坚燥。小便赤涩。身发状热。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蒌仁、贝母。冬月量加蜜炙麻黄。随手而应。若喘而无涕。兼之鼻扇者。不治。大抵未出而喘者易治。
没后喘者。难治。初发之时喘者。三拗汤加石膏、芽茶。喘而臭干口燥者。白虎汤最捷。若见于麻后。又宜清咽滋肺汤以滋肺胃。白虎汤又为切禁。故曰。医不执方。活法在人耳。
气促 气促多缘肺热不清所致。初发正出时见之。清热透肌汤。在正没没后。清咽滋肺汤。如喉中有痰 而鸣者。热邪阻逆不得发越也。见于初发正出之间。除热清肺汤。正没没后见者。必邪热未透。或露风没早。余热内攻而肺气受伤也。难治。
喑 肺胃热邪。为风寒所袭。不能尽达于表。咳盛咽伤故喑。宜清咽滋肺汤。若喑而肿痛者。射干消毒饮。然喑为麻疹之常。不可与痘喑比例。
搐 搐为痰热聚于心包。见于初发未透之时。清热透肌汤加蒌仁、竹叶。没后见者难治。
只宜轻清之剂调之。不可误用金石。痰涎壅盛者。一味栝蒌涌吐之。若搐无痰鸣。或自啮指者。
非真搐也。此为正虚不能主持。必死不治。
衄 衄者。火邪炽盛。血随火载。上行而溢于鼻。麻疹初起。是为顺候。其热得以开泄。
不治自已。若衄之不止。或失血者。犀角地黄汤加荆芥穗。正没及没之后。衄仍不止者。四物汤加茅根、麦冬以滋降之。
谵妄 谵妄是热邪炽盛于心包。若发热正出时见者。为火邪内伏。不得透表而致。白虎汤加荆芥、鼠粘子。甚则加麻黄以发越之。在正没没后。并宜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生地黄以清解之。
切牙 痘证切牙。有寒热之分。麻疹切牙。皆为热例。乃阳陷于阴。故多发渴而手足热。喜饮冷者。麦门冬汤加丹皮。若手足不热而反厥冷。喜饮热汤。此为热邪内亢。后必下血。咽喉作痛。
痰鸣而死。即与白虎汤。多不可救。
唇燥 唇燥多属脾胃之热。淡而燥者。其热轻。赤而燥者。其热深。紫黑而燥者。热剧而重也。随轻重以清润之。
唇舌破裂 唇舌破裂者。心脾之火上冲也。其色必多深赤。初发正出时见之。白虎汤加芩、连、黑参、荆芥、薄荷。若正没没后见者。为心脾俱绝。及紫黑枯燥而血不活者。皆难治也。
口气 口气秽浊。乃热邪蕴隆于胃。清胃散加石膏、连翘、生甘草。其有臭不可闻者。此胃败也。不治。若其人本有是证。不在此例。
舌胎 舌者心之苗。麻本火候。心属于火。故舌多有胎。白为肺热。黄为胃热。但当清解疏利。更参外证而为施治。纯黑为心绝。黑而湿者。热淫血分。黑而燥者。热淫气分。皆为危候。
并宜白虎汤。湿者。加生地黄、黑参。燥者。加麦冬、竹叶。黑色渐退者吉。不退者死。
口疳 牙疳腐烂。是热留阳明。余毒上冲所致。加味清胃散加石膏、荆芥。大便秘者。当归散微利之。外用栗根白皮煎汤漱净。以无比散。或烧盐散吹之。如通龈色白者。自外延入内者。
无脓血者。齿落口臭者。喘促痰鸣者。皆为不治。若满口唇舌黄赤白烂。独牙龈无恙者。此为口疮。非牙疳也。亦胃中余热未尽。毒壅上焦。二便必多艰涩。导赤散以泻心脾之火。外以绿袍散敷之。
腹痛 腹痛之由不一。总为火毒内郁。或风寒壅遏。或饮食停滞。皆能致痛。于发热正出时。
风寒壅遏。毒反内攻而腹痛者。急与疏表。麻透自已。若饮食过伤。腹满胀痛者。力为消导。其痛自除。时当正没。
没未尽而腹痛者。兼清中外。而痛自止。没后见者。分利余热。其痛自愈。又须验其有无他证。
属虚属实而与治之。若热邪内结而腹痛者。通利大便为主。有麻后脾气不调而致腹胀。面目四肢浮肿。分利小水为要。至若元气大虚。阴阳不能升降。小水不利。遍身浮肿。喘促兼见者难治。
便秘 大便秘结。火壅血燥而耗津液。麻疹大非所宜。无论日期前后。速宜清润。四顺清凉饮。甚则凉膈散以通利之。慎勿迟延。恐麻变焦紫而难救也大抵麻疹自出至没。二便俱不宜秘。
秘即微利可也。
溺涩 小便赤涩。在初热正出时。热邪涩渗。是为正候。没后见之。为余热下匿膀胱。导赤散加麦冬以滋气化。利之仍不通者。必大便秘郁之故。大便一通。小便自利。
痢 麻之作痢。为热邪内陷。在正没或没后而痢下色白者。黄芩汤加防风、枳壳。下脓血者。
白头翁汤去黄柏加防风。或因食积而滞下者。枳壳汤加楂、柏、木通。腹中作胀。时痛时止者。
浓朴汤。亦有泻久而成痢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自始至终痢不彻者。必有风毒留滞于内。则宜解毒行滞。而兼疏风实脾。庶几克应。如痢下紫黯如痈脓。如屋漏水。如鸡肝色。如黑豆汁之类。加之气喘躁渴。热甚发呃。噤口不食。麻色紫晦者。皆死不治。
下虫 下虫多见于没后。此以胃热少食。虫不能安而下也。与过食伤中。虫不能容而下不同。但须调其饮食自愈。非上出之比。不须治之。
睡 麻疹正出时。精神困倦。沉睡不醒者为逆。盖缘正气亏损。邪火内郁。正气不胜所致。
若没后而沉睡不醒者。
为气血俱虚。补脾养血为要。如没后烦扰而反不得寐。是余火复燃。急需滋养阴血。虚阳自敛。
亦有昏睡不知起止。掐其颊车合谷不知疼痛。似寐非寐。无问正出没后。良非吉兆。当察其兼见何证。而与施治可也。
不食 不食是胃中邪热炽盛。不可强与。虽数日不食。亦无妨害。在初发正出时。白虎汤加荆芥。麻透热清。自有食也。没后不能食。石斛清胃散。量加健运之味。元气委顿者。急需培补。防有虚羸之患。
鼻扇 鼻扇者。肺将绝也。若兼喘满痰鸣。此必不治。如咽喉清利。无喘满而精神不减者可治。宜滋培肺气为主。没后见者死。
胸高 麻疹胸高肺热炽盛而胀也。多见于正没没后。为肺经坏证。不治。
身冷 麻为肺胃邪热所发。本属于阳。肢体常宜温暖。若反清冷如冰。是为逆也。其有没后遍体温凉如故。独下体厥冷过膝者为肾败。不治。如初出腰以下不热。毒不能透。而反渐没者。
亦为逆候。急当温养脾肾。或有得生者。
妊娠 麻属火候。最易堕胎。若初发正出时。须验其色之红淡。热之重轻。而与疏解。疏解之中。佐以清凉滋血安胎为主。四物汤加条芩、艾叶、荆芥、紫苏之类。若胎气上冲。急用苎根、艾叶煎汤。磨槟榔续进以降之。一切实脾行气温燥之药。既碍麻疹。复伤子气。咸须禁之。
虚羸 麻患既平。形体羸瘦。精神倦怠。饮食减少。或咳嗽不止。或便泄不已。或身热不除。皆真元亏损。恐成劳瘵。并宜双和汤去川芎以和之。嗽。加橘红、贝母。咳。加麦冬、百合。
泻。加白术、扁豆。食难孚化。加砂仁、谷芽。气血俱虚。合四君子汤。随证调之。切禁寒凉伤犯脾胃之药。专力资培。缓图平复可也。
麻疮 麻后发疮。多缘生水澡浴太早。水气留泊肌腠而发。但须日以荆、防、艾叶煎汤洗之。勿用生水。亦不可用疮药熏涂。失治。必每岁根据期而发。虽云小疾。亦须慎之。
水痘
水痘者。色淡浆稀。故曰水痘。色赤者。曰赤痘。将发之时。亦皆发热。由红点而水泡。有红盘。由水泡脓泡而结 。但水痘则皮薄色娇。赤痘则红润形软。总不似正痘之根窠圆净紧束也。
且见点起发灌浆结痂。止于五六日之间。其邪气之轻浅可知。皆由风热郁于肌表而发。小儿肌肉嫩薄。尤多此证。当与大连翘汤解之。亦有夹疹而出者。有夹正痘而出者。若先水痘收后而发正痘。其痘必轻。
附种痘说
痘本胎毒。根于先天。发则由于时气。以故沿门合境。安危相率。与疫疠传染无异。且多外挟风寒。内停宿滞。及乎跌扑惊恐。为患种种。匪可意料。自伏波迄今。天生天杀。莫可谁何。
迩年有种痘之说。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则遍行南北。详究其源。云自玄女降乩之方。专取痘气熏蒸。发儿胎毒于安宁无病之时。则开发之机裕如。不似正痘之天人合发。内外合邪。两难分解也。原其种痘之苗。别无他药。惟是盗取痘儿标粒之浆。收入棉内。纳儿鼻孔。女右男左。七日其气宣通。热发点见。少则数点。多不过一二百颗。亦有面部稍见微肿。胎毒随解。大抵苗顺则顺。必然之理。如痘浆不得盗。痘痂亦可发苗。痘痂无可窃。则以新出痘儿所服之衣。与他儿服之。亦能出痘。总取同气氤氲。为胎毒之向导。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而圣功生焉。或有热发出迟。点不即起。或杂发于麻疹之中。须药扶持者。悉如正痘法。调理自安。当知胎毒有限。助虐无穷。况苗发之痘。既无客邪鼓动血气。势无痒塌闷乱之虞。正气内守。虽酒气秽气。略无妨碍。脱痂绝无瘢痕。
口鼻亦无残废之厄。允为避险就安之快捷方式。间有意外之变。此儿正气内夺。加以客邪交迫。时动必溃。命之制在气。道之理也。值此而与种痘。未有不告变者。故凡病后之儿。及颜色太娇。骨干太弱。肌理太疏者。皆正可以轻试也。其于痘证初行。疫邪方炽之时。切须避其锐气。当俟大势稍平。方可施补天浴日之妙用。其间或有不顺者。此必苗非顺痘。医非慑家。是不能无揠苗助长之憾。然皆方士之所为。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吾以静眼观之。曷若顺天随时。
不假强为之为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