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29100000002

第2章 宋朝的宫廷(1)

赵匡胤陈桥兵变

大宋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而成为宋太祖,这一基本史实并不存在疑点。而令人不解的是此次政变过程中,有关史籍的一些细节方面描述充满着矛盾,主要围绕赵匡胤是完全被动接受黄袍加身,还是其集团进行的一次早有预谋和准备的政变?有关的史料与素材矛盾百出,使这一事件的进程变得扑朔迷离。

赵匡胤像五代末,显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接到镇、定二州的军情急报,说北汉勾结契丹,大军声势甚盛,南下侵入边境,形势十分危急。宰相范质、王溥等商讨后奏准太后,立即派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诸将领兵出征。大将慕容延钊简选精锐,率前军先行启程。赵匡胤调集各路人马,领大军也即将北征。初三,军队驻扎于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诸将聚谋,以为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有谁知道?也为国家着想,不如立太尉为天子,然后北征也不晚。乃找匡胤之弟、时任供奉官都知的赵光义和掌书记赵普商议。光义以为:哥哥忠赤,不会同意。赵普认为:外寇压境,大敌当前,应先御敌,战归再议。而众将坚持,说:“若太尉不受命,六军难以向前。”此时,赵匡胤却醉酒卧营不省,众有拥立之意的将士便环立待旦。次日黎明,军营四周呐喊声起,震动原野。光义与赵普入营告知,而诸将士也直叩寝帐之门,高呼:“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惊起披衣,未及应酬,便被扶到议事厅,有人把皇帝的黄袍加披到他身上,众人都罗拜庭下,口称万岁。匡胤要推辞,众人不答应,并相与扶匡胤上马,拥逼南行。赵匡胤在马上说:“你等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那就必须听从我的命令,不然我就不做这个皇帝。”众将下马回答:“惟命是从。”然后赵匡胤严肃颁布了有关入京以后士兵秋毫无犯的约法,并令众立誓,这才率军返回开封城,遂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

上述故事情节,主要意译自宋代最具权威的史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其他重要史料记载也所差不多。从其具体过程考察,此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似乎是一次偶发事件,是遵循五代将士拥立主帅的旧例行事,赵氏集团事先并不知情,赵匡胤完全是被动接受众将的请求,不得已才同意做皇帝。然而从其他相关史料分析,却使人感到其描述是大有疑问的,黄袍加身应是一次有预谋有准备的政变,所谓“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岳蒙泉《绿雪亭杂言》)。

赵匡胤出身将门,22岁时投到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30岁就升至殿前都指挥使。他以拜把子兄弟的方式,团聚了一批生死与共的高级将领铁哥儿们,号称“义社十兄弟”,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显德六年(959),33岁的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执掌碟军最精锐部队。六月,周世宗去世,恭帝即位,时才7岁,太后也年轻少谋,孤儿寡妇无能力执政,几位宰相也较懦弱。而这时在京城的禁军两司将领,除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外,基本上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或好友。可以说一场政变在如此成熟的条件下已开始酝酿,问题只在于找一个怎样的契机发动而已。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检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说:“时都下欢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惟内庭晏然不知。”说明此事,早在政变之前已于京城一带传得沸沸扬扬,且能断定政变将发生于“出师之日”,此绝非普通民众所能猜测和指定的。所谓只有“宫中未之知”,应指宫廷中后周皇帝的孤儿寡妇还被蒙在鼓里。不能判定的是:这些传言是赵氏集团为政变故意所做的舆论准备,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在有关征兆的预见中所做的推测?大军在开拔途中,一个号称谙知天文的军校苗训,也指点了当时“日下复有一日”的天象,是即将改朝换代的“天命”。这一宣传与京城传闻相配合,使人有故意做舆论准备之感觉。

此传闻在京城造成民众如此的恐慌,应该说绝大部分人都会听说,那么宰相范质、王溥等大臣是否知晓呢?如果知晓,他们仍派赵匡胤率军出征,是否与赵氏集团同谋呢?不过从后来事态的发展来看,范质与王溥似乎又不知情。据有关记载,兵变消息传到京师,范质受到太后的谕责,退出朝门,握住王溥的手道:“仓促遣将,竟致此变,这都是我们的过失,为之奈何?”王溥听了发愣而无法回答,忽口中呼出呻吟声来,原来范质握手之指甲已掐入他的手腕,几乎出血。赵匡胤入城后,还对范质等人“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范)质不知所措,乃与(王)溥等降阶受命”(《宋史·范质传》)。等到赵匡胤诣崇元殿行禅代礼之时,召文武百官就例,班定礼仪程序之时,独缺周帝禅位制书,这时翰林学士承旨陶谷出诸袖中,进曰:“制书成矣。”遂完成此禅位之礼,使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其中,像翰林学士之类的官员已早有准备,而宰相范质等居然一点也不知情,似乎又很难说得过去。

《宋史·杜太后传》载,杜后得知其子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脱口说道:“吾儿索有大志,今果然。”依然谈笑自若,没有任何惊诧之表情。《涑水纪闻》也载,杜后说:“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据说,匡胤年轻时,杜氏劝他好好读书,匡胤奋然回答:“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世事扰乱,愿习武艺,安邦定国。”杜氏笑道:“儿能继承祖业,便算幸事,还想什么大功名哩。”匡胤道:“唐太宗也不过一将门之子,后造成帝业,儿想与他一样干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母亲以为如何?”杜氏怒道:“不要信口胡说,世上说大话的人,后来往往没用,还是读书去罢!”而这时,连年老的母亲都变得如此胸有成竹,遇事不惊,说明赵氏集团对这事的准备已相当充分。所以后人以诗讥讽道:“阿母素知儿有志,外人反道帝无心。”

一些宋人笔记记载,赵匡胤早年曾到高辛庙算卦,占卜功名前程,据说自小校以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卦皆不应,最后唯剩“天子”时,一掷而得此卦。这事真伪已无法考定,然而从其为当时广为流传的轶闻而言,也或是赵氏集团所作的舆论准备,至少说明赵匡胤自己早已对此事有所谋划。而政变发生之际,赵光义和赵普马上派快骑入京,通知其死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审琦,让他们在京城做好改朝换代的接应准备。有意思的是,此时赵匡胤居然醉酒卧营不省,而使将士们环立等待,直到次日黎明。这一情节是真实的,还是故意做作,抑或后人编造?也令人颇感困惑。

大军返回京城,城门早在石守信诸将的控制之下,不但入城顺利,整个京城也没有因此发生大的动乱。时正早朝,副都指挥使韩通闻讯,还没来得及集结军队应变,就被入城的殿前司勇将王彦升追杀,并诛灭其全家。这是后周将相中惟一的罹难者,他还没来得及组织起反抗,就被迅速剿灭,如没有事先布置安排,怎么会如此周全。当然,事后还要演饰一番,将韩通以礼葬之,并嘉其临难不苟,赠中书令之职。有意思的是,后来宋太祖幸开宝寺,见壁上供有韩通的画像,立即令涂去,应是内心有愧吧。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本因边境军情告急,这才令赵匡胤率军北征,为何黄袍加身后便率军回京,而不用去抵御强敌了呢?有所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查初白《敬业堂集》)。一般认为,镇、定二州是在谎报军事,以配合此次政变。这样,镇、定二州节度使也理应是赵氏集团的成员了。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镇、定二州军情并没有谎报,《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契丹国志》诸重要史籍都有相关军情记载。而二州节度使郭崇和孙行友,据《宋史》两人的传记所载,宋初,郭“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密奏:“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同时,孙“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归山,诏不允。建隆二年,乃徙其帑廪,召集丁壮,缮治兵甲,欲还狼山以自固。”被人告密,令举族迁赴都城,审问后削夺官爵,勒归私第,并严惩其部下。可见,两人不可能属于赵氏集团成员。那么,为什么北汉与契丹入寇之军队没有长驱南下,确实令人不解。其后,郭崇曾来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遁。”为什么会自动撤退呢?难道是其趁后周“主少国乱”之机起兵入侵,得知政变后“宋立国安”,就自动退兵了吗?

五代诸帝多由军队拥立,如唐废帝李从珂、唐明宗李嗣源、周太祖郭威等,它是唐代藩镇割据后军人擅废立之权而留下的遗风,自然为儒家正统思想所不齿。所以在宋代官方文献中,都把陈桥兵变说成赵匡胤事先完全不知内情,以洗刷其篡夺王位的千古骂名,由是在有关文献中遮遮掩掩,弄得历史记载矛盾百出,整个过程疑团丛生。再如邵伯温在《闻见录》中引证王禹偁的《建隆遗事》,认为赵光义压根儿就没参与陈桥兵变,那时,他正留在开封城里陪母亲杜氏。而有的史书(《太祖实录》新版)却说,陈桥兵变后军队入城,秋毫无犯,是光义叩马而谏,才有太祖约法立誓之举。这里是乘机烘托宋太宗的高大形象,亦可见官方在有关文献记载中所做的手脚。实际上,赵匡胤后来的开国措施结束了五代动荡和中原分裂的政局,拉开了经济与文化都颇为繁荣的宋代序幕,是有功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人们对其如何取得政权的细枝末节已不太在意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历史事件,说的是宋太祖陈桥兵变夺取天下后,又对那些作为开国功臣的高级将领们产生猜忌,担心兵变夺权的故事重现,于是导演了一出用酒宴解除众将兵权的活剧。千余年来,人们一直将它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各种相关的历史书籍中重复着。然而近来有学者指出,这幕有声有色的历史剧,很可能出自宋代文人的杜撰和演绎,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果真如此吗?

建隆二年(961)七月,也就是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宋太祖召宰相赵普问道:“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就换了十个姓,战事频繁,苍生涂炭,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从此停止战争,为国家长久考虑,应该怎么做?”赵普回答:“陛下能考虑到这些,真天下人民之福也。唐末以来,兵战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武将兵权太重,君弱而臣强。今天要治好此患,没有别的奇巧办法,惟有夺其权力,收其精兵,控其财政,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话还未说完,太祖插言:“卿不用再说,我已明白了。”

杯酒释兵权一天晚朝结束,宋太祖在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石守信、王审琦等一班禁军宿将。饮至酒酣耳热之时,太祖屏去左右侍从,对这些故友勋臣说:“我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今天,你们的功劳非常之大。但做天子也太艰难了,倒不如当节度使来得快活。我现在是长年累月不敢安枕而睡呵!”守信等人忙问:“这是何故呢?”太祖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呢?”守信等人一听,连忙惶恐地起身叩头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太祖说:“不对吧,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你们麾下的将士如果要贪图富贵怎么办?一旦把黄袍加在你身上,你想不干,恐怕也办不到吧。”众将这时已一身冷汗,知道受到猜忌,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叩首,连声祈求:“臣等愚钝,望陛下哀怜,指条生路。”太祖坦然开导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所以企求富贵者,不过多积攒些金银,自个好好享乐,也让子孙不再贫穷。你们何不放弃兵权,选择好的田宅买下来,为子孙置下永久的产业;再多买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还可以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共享富贵。这样,君臣之间,都无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众将听罢,都一再感谢太祖为臣下想得如此周全。

第二天,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审琦、殿前司副都点检高怀德、侍卫亲军都虞侯张令铎等都上疏称病,求解兵权。宋太祖一概允准,皆以散官就第,并给以丰厚的赏赐,然后派他们出镇地方为节度使,使禁军中资深的将帅都先后离开军队,只剩下几个职位较低、资历浅薄,且才干平庸的将领,皇权比较容易驾驭。太祖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又让弟弟赵光义做了张令铎的乘龙快婿。宋太祖就是这样用酒宴解除了高级将领们的兵权,又用赏赐金钱和联姻手段消弭了他们的离心倾向,从而解决了宋代巩固政权统治中的一大难题。

上述故事主要取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也作了详细记载,此外,宋人王辟之、邵伯温、陈均等也在其著作中记录了这件事。这样,人们就把它作为宋初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认为宋太祖此举,非常成功地消弭了五代以来武将左右政权的祸患,为加强宋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开辟了道路。几乎所有相关的历史书中,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故事,史学界也很少有人怀疑。直到20世纪90年代,顾吉辰先生在排比和考证史料的过程中,对这一生动又带有戏剧性的历史故事提出了质疑。

宋人首先有与这事相关的记载,是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所写的《谈录》。丁谓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宰相赵普对太祖说:“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不能再让他们领兵了。”太祖问:“难道这二人会要造反吗?”赵普回答:“这二人肯定不会造反。我仔细考察过他们的才能,担心的是他们不能制服下属。如果发生其属下将官要造反的话,他们也会身不由己的。”太祖又问道:“这二人受国家如此重用和恩惠,难道会有负于我?”赵普从容回答:“只怕就如陛下,怎么也负于周世宗呢?”太祖顿时大悟,就听从了赵普的提议。

这段记载说明,解除众将的兵权是宰相赵普的建议,且提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太祖是在被说服后,才按照赵普的建议而着手进行解除兵权这件事的计划。其中没有戏剧性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而赵普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到宋仁宗时,宰相王曾的《笔录》中,就出现了“杯酒释兵权”故事的雏形。不过,王曾是这样描述的:相国赵普屡以为言,宋太祖于是不得已召来石守信等宫中酒宴,谈到过去彼此亲密无间的快乐往事,就乘机明白告之:“我与诸位,兄弟相称,义同骨肉,哪里有什么芥蒂?但是言官们进说不已,我也不得不有所考虑。以今天的情况讲,不如各位自选风水宝地,出守外藩,世袭官爵,而租赋所入,也足以自奉,这样悠哉游哉地安度晚年,不亦乐乎?我后宫中有几个女儿,当与诸位的公子攀亲,以示君臣无间。诸位看如何?”守信等都心领神会,叩首称谢。由是,石、高、王、魏诸人各归藩镇,俱蒙皇亲婚约。后二十多年,仍贵裔显赫。前人称后汉光武能保全功臣,也不过如此吧。

同类推荐
  • 奋斗在贞观

    奋斗在贞观

    【历史文】又名《天降大唐》。 穿越者陈懿轩在贞观二年的同州城外从天而降。此时,唐高宗还未降世。女皇还是懵懂女娃。从此,陈懿轩走上了的乱史人生。他重民生、改律法、搞经济、建实业。且看他如何在贞观年间混的风生水起!
  • 琳琅纪

    琳琅纪

    唐隆元年,韦后大权独揽,韦氏一族祸乱朝政,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于帝都长安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及韦氏一族。同年,尊李旦为帝,年号为‘景元’。李隆基为太子,景云三年,李旦禅让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至此,本书故事由此开始……..
  • 穿越秦朝之祖龙的管事

    穿越秦朝之祖龙的管事

    嫪隘,一名与大秦始皇母亲身边宦官名字相像的学生,因为一场梦境开启了一场历史的征程。嫪毐之乱,车裂极刑能否重新改写。
  • 三国蓝洞人

    三国蓝洞人

    “哥,为什么我总觉得我是女孩子?”“嬴儿吖,你不能老是想着自己是女孩子,你要记得,你是个男孩子。”“知道了,哥。”原本在末世霸主一方的小情侣为了唤醒玄纤冢而穿越三国,未想成为了亲兄弟所谓蓝洞人,借卢氏之名,引申为开挂之人
  • 中土王

    中土王

    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小随军;陷身于王室纷争,进退两难;是征服,亦或是臣服。“派人去喊话,站在他面前的是未来的中土王。”
热门推荐
  • 匆匆错过的爱

    匆匆错过的爱

    他,赤宫原,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被家人被迫来到兮园世。她,忧铃樱,从小被家里人严格教育,兮园世的学霸,校花。他们是互相吵架的对象……最后因为一次车祸,忧铃樱得到了赤宫原的呵护和关心……当赤宫原知道了忧铃樱的爷爷就是杀害他父母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爱情还会继续吗?
  • 坠入我心里的你

    坠入我心里的你

    谁能够想到,在一见钟情的男人面前,她竟然一头撞树上去了!……曲小芙:“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我会努力变得优秀,变得更好。”迟苏:“小傻子,你不用有多好,我喜欢就好。”……见过流星陨落吗?坠入到彼此心里的那种……
  • 古武界的废柴少女

    古武界的废柴少女

    古武界的废柴少女因家族规定,无奈离开家族,因一次好心,意外开启了一条另类的修炼之路,在学校,她是令人人仰望的学霸,在公司,她是说一不二的领导人,在医学界,她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而在娱乐圈,她则是坐拥上亿粉丝的女神!初见,他怒其不争:“你就不能解释一下吗,就这么让她们污蔑你?”她则是云淡风轻,潇洒转身!学校后巷,那道挺身而出的青色身影,那噙着浅浅笑意的绝美面容,还有干脆利落的身手,都深深的刻印在了这少年的心里!某天,林浅浅突然问:“如果那天我救你是有目的的,你还会喜欢我吗?”他宠溺一笑:“我就怕你没有目的!”如果没有目的,他又如何能与她相识、相识、相爱
  • 校园超级学生

    校园超级学生

    在学生时期,那时候的每个人都是最热血,最叛逆,爱效仿,更是最冲动的时候……而所有的一切都将从那时候开始……
  • 女装大佬证道路

    女装大佬证道路

    神界道源之女与不朽之子落入凡尘。机缘与危机并存,回到神界,却发现凡界,仙界,神界不过是鸿蒙之中的冰山一角......
  • 傅先生转运吗

    傅先生转运吗

    前世的莫思暖简直就是锦鲤转世,运气好到世人膜拜的对象,她也表示自己是个傲娇的好运鲤。可没想到一朝穿越她从好运鲤变成“霉运鱼”,而且是不带丁点好运的那种!在彩票还剩一个谢谢参与和特等奖这种得奖率极高的情况下,她“谢谢中奖”了!一次意外相遇,莫思暖发现她的“霉运”体质在靠近大佬时,莫名好运了!于是莫思暖眨着星星眼,抬头看向男子:“傅先生,求伸大腿!让我挂着可好?”傅凉辞:“为什么?”莫思暖“害羞”一笑:“因为傅先生可以给我转运呀!抱是抱不住的,不如让我挂着!”傅凉辞:“……”后来莫思暖走上了“挂着”大佬的“不归路”,最后自己也成功“挂”进去了……
  • 一朝卿愿误平生

    一朝卿愿误平生

    最难的不是爱而不得,是你我相遇却以为错付终身。
  • 娘子一媚乱天下

    娘子一媚乱天下

    她本是现代安分宅女,穿越后却成了众星捧月的三小姐!身边美男成群,恶狼扑羊,桃花满天飞!一朝额现奇花,她是祸国妖女?我妖你个头!这世上哪来的妖女?惊天之密,错综复杂。好在她遍地桃花,美男护身,可这一身的桃花债她该怎么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青丝难借:谁家鬼儿哭

    青丝难借:谁家鬼儿哭

    曾几何时的童年,你一头漂亮的长发是你仅有的美好。那时我不知,残忍的将你引入河水之中。那一时的冰凉我不曾感受,你在水底的绝望。一夜之间,你没了头发,头上长着两个丑陋的触角。你拥有世间所有的嘲笑与异样,童年不曾有过笑容。你是世间丑陋的存在,衬托出我的美好,那一日的惊鸿一瞥,才知多年来的骄傲碎了一地。
  • 夫君来袭,娘子别跑

    夫君来袭,娘子别跑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田沐瑶打死都不会为省那几毛钱跑去方圆百里外的郊外买东西。她今天出门一定忘看黄历了,买个东西都能穿越,人家是魂穿,她是人穿,还好死不死的砸到别人家洗澡的地方。喂,我只不过是来个打个酱油而已,请不要欺骗我那幼小的小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