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5900000028

第28章 宦官专权与“甘露之变”(1)

本是可以由帝王颐指气使的家奴,反而可以在帝王面前颐指气使:本是可以由帝王弃之如敞履的东西,反而成为决定帝王废立死生的人物。这是什么?这就是宦官专权。唐朝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达到空前的程度,唐朝的宦官专权也达到空前的程度。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中无法根除的痼疾。

与牛、李朋党之争相映衬的,是唐朝后期宦官势力的日渐膨胀。有志于重振朝纲的唐文宗,试图剪除这一危及自身的恶瘤,反遭惨败。此后宦官为害愈烈,玩弄帝王于股掌之中,加速了唐王朝的衰亡。

唐王朝宦官势力的消长,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到唐后期时,这股依附于皇权的恶势力,已经深入到政治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对它所依附的皇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宦官,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必然产物,并非唐朝的特产。早在秦汉时期,尤其是东汉后期,宦官势力的发展,曾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豪强政治的发展,士族高门领袖与皇族共同执掌朝政,外朝扩大,内廷缩小。在豪强势力制约下,宦官小社会也随着内廷职责的缩小而迅速萎缩,在政治舞台上基本上处于配角地位。虽然三国时蜀国的黄皓,北魏时的宗爱、刘腾等宦官也曾得势一时,但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是宦官势力消沉的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重建与发展,宦官势力也逐渐浮升起来。有唐一代的宦官势力,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由唐太宗到唐睿宗时期,是宦官势力开始抬头的阶段。

唐太宗在位时期,鉴于前代宦官干政的历史教训,对宦官限制非常严厉,宦官只是“门阁守御,庭内扫除,廪食而已”。从太宗贞观年间到高宗永淳年间,70多年中,未曾假权于宦官,并对稍有不轨的宦官,予以严惩。高宗以后,朝廷中皇族、外戚、后妃、大臣及禁军将垂柳领之间,尔虞我诈,矛盾尖锐。武则天执政时,集权于内廷,以牵制外朝的功臣宰相,内官用事开始增多。中宗复位后,韦后当政,为了扩大内朝权势,发展阉人势力,并授予宦官品爵,人数增至3000多,超授七品以上员外官1000人以上。中宗还派宦官外出监军,开唐代宦官监军的先河。同时,各派宫廷政治势力为了窥测上意,探听消息,纷纷巴结拉拢宦官。当时李隆基为了消灭韦后势力,就曾利用过宦官高力士等人。这说明宦官势力已开始抬头,初步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从唐玄宗到肃宗、代宗3朝,是宦官势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唐玄宗李隆基是在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上台的。为了防止宫廷内外大臣、将领、外戚交相结纳。他采取了进一步削弱外朝、集权内廷的政策,并开始任用身边亲信宦官预政领军。如开元初,他就曾派宦官杨思勖领兵征讨安南之乱,功成后封杨思勖为辅国大将军。天宝年间,玄宗自恃升平,得杨贵妃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纵情声色,他将政事交给亲信宦官高力士处理,各地上报的书信、文件、奏章,他懒得批阅,让高力士阅后拣重要的让他过目,并授权高力士,一般政事可以自行决定、处理,不必报知,使高力士权倾朝野,宗室诸亲王称高力士为“阿翁”,皇太子李亨则称他为“二兄”。“安史之乱”中,肃宗李亨在宦官李辅国支持下即位,对李辅国特别宠信,官兼数职,权及核心,掌握了朝廷中枢机要大权,因他排行为五,贵族王公见了尊称为“五郎”。代宗即位后,又因李辅国拥立有功,备加恩宠,称为“尚父”。李辅国竟也大言不惭地对代宗说:“大家(指皇帝代宗)但居禁中,外事自有老奴处分。”可见朝政大权,已全在他手中。后来,代宗利用另一宦官程元振,杀了过于专横跋扈的李辅国。并将皇室防卫力量的禁军,交由程元振典掌,结果使程元振的权势又超过了李辅国。程元振免官后,代之而起的是大宦官鱼朝恩,他曾被代宗任命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成为当时讨伐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军实际上的统帅,代宗还让他掌管了中央警卫部队即“神策军”,权势气焰又高出一筹,后因居功自傲,私设监狱,陷害大臣,甚至挟兵胁迫皇帝迁都,被赐死。可见这一时期宦官势力发展十分迅速,从高力士,到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权势一个胜过一个。虽然内廷势力扩大,但当皇帝不满宦官跋扈时,还可利用外朝的朝官势力予以抑制和清除。

德宗与顺宗二朝,是宦官监军和专典禁军制度化的阶段。

鱼朝恩之后,皇帝曾收回宦官所领兵、相二权,宦官也不再掌握禁军。但德宗年间发生“泾原兵变”,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因率领宦官及亲王左右保驾有功,被起用为禁军统领,又于贞元十二年(796年),任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直接统帅指挥禁军。此后,神策军特设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都由宦者担任,宦官掌握禁军便由此成为定例。由于宦官典军制度化,使其势力达到左右朝政、制驭百官的程度。如顺宗时“二王”改革,派范希朝、韩泰统帅京西诸镇行营兵马及神策军,准备削夺宦官兵权,但当范希朝到奉天接管军权时,因为军中诸将已接到禁军中尉“无以兵属人”的命令,无一人理会范希朝,迫使老范怏怏回朝复命。为了根绝朝官夺军权的活动,宦官干脆又导演了“永贞内禅”,迫使支持改革的顺宗退位,并罢免放逐了王叔文、王伾等革新派官员。

由唐宪宗至昭宗末期,是唐朝宦官专权的鼎盛期。

“永贞革新”失败后,宦官势力走向鼎盛。几乎所有宦官都参与朝政,广泛深入到当时政治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如大批宦官进入政府,担任诸司使职;掌握宫中全部机要,出纳王命;干预吏选,监视外朝官员;掌握书院、国子监等本是封建士大夫涉足的领域。至于出使、宣诏,此时更是家常便饭了。尤为严重的是,由于朝中文武大权基本落入宦官手中,皇帝也成为宦官手中的玩物和幕后操纵的傀儡。宪宗以后,除敬宗以太子身份即位外,其余皇帝,无一不是由宦官废立。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也只得巴结纵容宦官。如宦官杨复恭以拥立昭宗有功,自称“定策国老”,骂昭宗为“负心门生”,昭宗也无可奈何。

“甘露之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有志于重振朝纲的唐文宗登基后,决心摆脱“天子受制于家奴”的局面。鉴于当时朝臣们忙于朋党之争,他先是选择了没有参加朋党的宋申锡,可惜未获成功。之后他又在宦官营垒中寻找帮手,消灭了专权的大宦官王守澄。他指使李训、郑注等人,准备在诱使宦官观看朝露之时全歼宦官,不幸被宦官发觉,反遭惨败,这就是“甘露之变”。

公元827年,唐文宗李昂即位。他是被宦官王守澄拥立即位的。在这之前,宪宗、穆宗都死于宦官之手。他的前任、同父异母兄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王守澄之所以拥立李昂,完全是由于当时变数仓促,要与刘克明一决雌雄时的别无选择。

唐文宗稀里糊涂被推上皇帝宝座时,只有17岁,但他已不是一个不更事的少年。文宗自幼敏感聪睿,博学多思,还在当江王时,在藩邸就是手不释卷,尤其喜读本朝史官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对先祖太宗皇帝敬慕不已。如今天降大任,自然要有所作为一番。他即位后的第三天,就发布具有很多革新内容的诏令,如释放宫女3000人,裁减冗员1200人,放五坊鹰犬,罢地方进献,等等。退朝时,宰相裴度激动得泪水莹莹:“太平可期了!太平可期了!”

其实,这才是小试牛刀,第一步,小小的一步而已。文宗革新朝政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宦官专权。他耳闻目睹宪宗、穆宗、敬宗的悲惨下场,一刻也不忘为父兄雪耻,重振皇纲。

这时的王守澄,对文宗即位后的小动作,没有引起多大的兴趣。新天子发点新诏令,完全在情理之中。他自恃有拥立之功,仍然为所欲为,根本没把文宗放在眼里。至于宰相裴度、韦处厚、窦易直等人,更不在话下,凡是他们要办的事,王守澄就反对,并逼着文宗表态,常常弄得文宗下不来台。

文宗想在朝臣中寻找帮手。但当时李宗闵、牛僧儒与李德裕之间,正争斗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法倚恃。他左顾右盼了一年多,选中了没有参与朋党之争的翰林侍讲学士宋申锡。在证实了宋申锡的一片忠心后,文宗下诏加宋申锡“尚书右丞”之衔,不久又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大和五年(831年)元旦前后,文宗与申锡反复商量后,决定采取非常手段,诛杀宦官。

在不握禁军、又无外镇后援的情况下,对手握军政大权的王守澄采取行动,必须要获得首都的行政长官京兆尹的绝对支持。宋申锡掂量再三,挑中了当时的吏部侍郎王瑶,由他接任京兆尹,配合行动。王瑶口头上答应后,权衡半天,觉得风险太大,于是找到了郑注,把这一绝密消息告诉了他。郑注是由王守澄提拔起来的亲信,立即就把这一情报透露给了王守澄。王守澄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决定先发制人。他立即指使亲信上奏一本,诬陷宋申锡准备拥立漳王李凑为皇帝,然后又亲自去找唐文宗证实这一诬陷之辞。

文宗听了王守澄的报告后,不免有些疑惧,也可能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了表示慎重,他让王守澄继续侦察。王守澄立即召集党羽,并准备派骑兵屠杀宋申锡全家。飞龙厩使马玄亮虽也是宦官,但比较正直,他对王守澄说:“宋申锡罪状尚不明确,你无故杀他全家,岂不要引起众怒?万一首都乱起,我们如何应付?最好先召集几位宰相了解、议论一下,然后再采取行动。”王守澄也觉得有些道理,便派人把几个宰相找来。到了中书省的东门,牛僧儒等人鱼贯而入,惟独宋申锡被阻挡。当宋质问何故时,答复是:“传诏时没有你的名字。”宋申锡自知情况有变,也只能叩头而退。

鹅关于宋申锡拥立漳王谋反一案,宰相们御前商讨不止一次,但大都莫名其妙,也没有人肯出来为宋申锡辩白几句。这更使得文宗对朝官只囿于私见党争,不顾全朝廷大局的态度和行为非常不满,也非常失望。王守澄则利用这一点,将漳王府中人员捕来,屈打成招,准备以谋逆罪诛杀漳王和宋申锡。消息传出后,谏议大夫王质、给事中李固言等跪在殿前力谏,主张把全案人犯移交外廷复审,马玄亮更是叩头不止,流着眼泪说:“杀一个普通百姓还应慎重,何况要杀宰相!”文宗趁势重新召集宰相们商量,这次牛僧儒出来说了几句:“宰相是人臣最高的职位,宋申锡既然当上宰相,他还有什么野心呢?我看他不会反对陛下。”这时泄密给王守澄的郑注,怕复审有变,叫王守澄建议文宗宽大处理,减免死刑,就此了结为好。文宗自然愿意,结果,贬漳王李凑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后来宋申锡病死在开州。

宋申锡事件之后,王守澄更是威震朝野,大臣们的任免生死,都掌握在他手里。这样,也引起多数朝官的反对和宦官内部的嫉妒。文宗更是咽不下这口气。这时,在宋申锡事件之后,外放为邠宁行军司马的郑注,已于大和七年(833年)因侍奉患有风疾的文宗有功,受到重用。他给另一位原与宦官交厚,现已成为皇帝心腹的李训建议,提拔另一位宦官仇士良为神策军中尉,以分割王守澄的权力。李训报告文宗,文宗也觉得可行。于是任命仇士良为神策军左军中尉,王守澄为右军中尉,仇士良本来和王守澄有矛盾,就和大臣李训、舒元舆等合谋,提出一个消灭王守澄集团的计划。首先从追究唐宪宗的死因入手。因为当时宫廷内外都怀疑宪宗是王守澄和陈弘志谋害的,这件事经由仇士良证明,更是确凿无疑,于是朝臣们都主张追查前凶。李训就通过仇士良派人诱令正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任监军的陈弘志进京,几天以后,从兴元府传来消息,陈弘志在进京途中被杀。接着,唐文宗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表面上是提高他的政治地位,实际上是让他离开首都,削弱他在内廷中的权力。在王守澄离开首都前夕,朝官和宦官们给他饯行,席间在酒中投毒,毒杀王守澄,宣布为暴病身亡。在这前后,流放宦官王践言、韦元素,处死宋若宪,诛杀梁守谦、杨承和等宦官。以王守澄为首领的这部分宦官势力,基本消灭。

这一切,都算是“甘露之变”的前奏曲。

王守澄被杀之后,文宗任命李训与舒元舆、王涯等为宰相。李训与舒元舆经过密商后,拟定了一个彻底消灭宦官的计划。据一般的说法,是由李训、舒元舆等在内,由郑注在外(当时任凤翔军节度使),里应外合,一起行动。因为王守澄“暴病身亡”后,文宗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之衔。并在这年十一月下旬在城外的泸水入葬。届时,郑注以故旧情深,率亲兵人护丧事,不会引起怀疑,文宗令内臣齐集送葬,李训关起城门,郑注在城外令亲兵尽诛宦官。据说行动的日期就定在十一月二十七日。

但是,大约在十五、十六日前后,李训得到密报,说郑注率500亲兵已在赴京的路上,京内外已经有人知道了这一情况,并且很可能传到宦官耳中。李训赶忙召集大理卿郭行余(已任为邠宁军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瑶(已任为河东节度使)以及韩约、罗立言、李孝本等人商议,分头准备提前行动。在商讨采用什么方式时,李训想到了天降“甘露”的瑞兆,可以利用。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在大明宫紫辰殿上朝。百官鱼贯而入,依班序而立。金吾大将军韩约,这时匆匆入奏说:“在左金吾厅后面的石榴树上,出现了甘露,这是天降吉祥的征兆。如果不是陛下圣明感动上天,不能得见甘露。”说完以后,手舞足蹈地给文宗叩头。宰相李训、舒元舆也率百官拜贺,并且请皇帝亲自观赏。文宗欣然同意,于是登上龙辇出紫宸门,升含元殿。他先叫李训去看看,李训出去很长时间才回来,说:“甘露已经看不清了,但暂时不必宣扬出去。”唐文宗说:“有这样的事吗?”他示意叫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率领宦官前去探视。李训见仇、鱼出去,立即召集郭行余、王瑶等,入殿受诏命。王瑶却吓得全身哆嗦,不敢前去。只有郭行余受命,带领招募的亲兵数百人,携带武器等候在丹阳门外。李训召集这些亲兵,立即部署杀宦官的计划。

同类推荐
  • 北陵七度郡王妃

    北陵七度郡王妃

    原本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却因一袭狼烟抹杀这一世的平静。原本单纯聪慧的郑氏之女一夜间记忆消散,带着仇人的名字淼淼长大,这满门的灾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初遇他的时候,他曾许她一世太平,可在烽火狼烟的乱世真能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太平盛世吗?在这到处覆盖阴谋诡计的地方,两个相爱的人是否真能独享太平盛世……
  • 红楼之前尘影事

    红楼之前尘影事

    新书《瓦窑夫人》已发,求书友们支持!创业与守成,孰难?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分别将宁荣二府,交到了贾代化与贾代善手中。豪门公子贾代化与贾代善,史府小姐史彦,将如何振兴父辈留下的基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兴盛,又走进了“红楼”?且听梁嬷嬷娓娓道来。
  • 静候玲珑心

    静候玲珑心

    云淡风轻的相守还是横扫天下的躁动,如果可以选择……
  •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三国关羽被吕蒙所杀,一千三百多年后关羽重生,开启复仇之旅。是生是死,敬请期待。
  • 命运之天启

    命运之天启

    这是一段围绕这异端、火刑与天启而展开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邪妃狂妻

    邪妃狂妻

    [短篇虐文]前世的他亲眼看着她消失在自己的怀里,这一世的他亲眼看着她凤冠霞帔嫁与他人;第一次见面,他便主动和她定下了约定,并且一直站在她身边悉心呵护。她却错把他的喜欢当成占有欲和利用,于是一封诀别信落笔,她便嫁与他人。然而,当事情的真相缓缓随着尘封的事情一齐浮现在她眼前时,她只是看了那人一眼,便发现了那人眼里自始至终的执着与明目张胆的偏爱“所以,上一世的遗憾是时候该弥补了,你说是么?”PS:此书作者是萌新,所以作品前半段并不是很吸睛,但是个人觉得后面会稍微好一点点,绝无抄袭!!!喜欢的话欢迎把我留在你的书架,不喜勿喷!啾咪~
  • 团宠夫人太厉害

    团宠夫人太厉害

    “王爷,有人又告状。说,夫人又欺负他们了。”(暗卫说)“没事我护着,那不了让小舅子、大舅子、伯父伯母一起。”暗卫的头上划过几条黑线,想,该护着应该是被欺负的那些吧。暗卫看了一下被欺负的那些人,不由同情了他们三秒。
  • 金蝉问道

    金蝉问道

    混沌开,天衍万物,尊者现,道衍三千,万千宙宇,四海八荒皆道友。菩提树上,蝉鸣千年,一朝化形天地变,是妖是魔一念间……
  • 与君共赴人间美好

    与君共赴人间美好

    九爷:十二年前,你丢下我们,带着你那个优秀女儿改嫁的时候,我就不认你这个母亲了!怎么,你现在有什么资格管我?九爷:就凭你,也配?某男借疗伤之名,也来到了这座城。某男:你不喜欢我?嗯?别忘了,我学心理的!某女:“……”!!「一句mmp不知当不当说」自以为心若顽石,却终究人非草木。某不知名女配:“你一个犄角旮旯里出来的人,没钱没势,滚一边去!”一段时间之后……结果可想而知!女主身上有多少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她的真实身份……不得不让欺负她的人叫……爸爸!!
  • 小学生拯救世界

    小学生拯救世界

    十几年前喜欢在上学路上和同学们谈论街机游戏,拳皇、三国战记、傲剑狂刀、月华剑士、西游释厄传之类的。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幸福。
  • 人类与妖怪的奇妙物语

    人类与妖怪的奇妙物语

    江臣开了家书店,卖书的同时也卖一点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你最想要什么?回到过去,跟她表白?让父亲没有那么快死去?让母亲没有走那么远?不当人,选择当一只吃喝随意没心没肺的猪?让世界只剩下一个人?成为一个贼有钱的人?好好学习,当科学家?……欢迎来到如果如果书店,酸甜苦辣,请问您想要什么口味?
  • 沙罗树下之花妖知言

    沙罗树下之花妖知言

    这个世界或许存在精怪,但你我肉眼凡胎看不见。他们来去,或许因缘,但你我鄙俗浅薄未曾留意。这个故事,背景在现代,却缘起1000年前。都说抛去历史,不足以了解一个民族,抛去过往,不足以了解一个人,抛去1000年前的缘分,不足以了解一个妖怪无畏的付出。既是写他们,也是写我们。借几分佛教的说道,讲一个现代世界另一面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琴深似浅

    琴深似浅

    不要小看每一个人,校园里做保洁的哑女,居然是米氏集团的大股东。痛苦的开始,并不一定是痛苦的结束,痛苦与幸福会转换,就看你怎么去做。请关注新作《山海经之美人鱼》,让我们一起与美人鱼去大冒险,收获帅锅一箩筐。
  • 战国末期:魏国重生

    战国末期:魏国重生

    魏超和三名伙伴一块去外出旅游爬山,座一辆长途公交车上,快到了旅游地点准备要下了车随后一辆大货车失控像魏超和三名朋友坐在一辆公交车上冲撞而来。随后把公交车撞到后继续撞压着,之后就发成了一场爆炸,等他们四个醒来时却发现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一个陌生的坏境。就在这时四个人会面对怎么样的命运呢?
  • 凤逆天:腹黑王爷的冒牌妻

    凤逆天:腹黑王爷的冒牌妻

    她是郡主。却是一个智力停留在5岁的郡主。她一心一念只想要嫁给“言哥哥”,却不料遭人暗算,鸠占鹊巢,还被抛弃野外,遭人玷污。当生活举步维艰一塌糊涂的孝女穿越成命途多舛的郡主,她怀抱父不详的儿子卷入了皇权争夺,卷入两国相争,再一次被家人抛弃。繁华散尽,众叛亲离,他甘愿为她当亡国君主。他是京城无数女子为之倾倒的俊美王爷,好色成性,嫔妃无数,可是能躺在他身旁的,却没有一个。从最开始的霸道的同衾共枕,到最后的同舟共济,他从不后悔当初。当最终她敞开心扉,与他执手相对之时,他却被自己心中的一个大秘密压得喘不过气来。嫔妃众多却无子嗣,她轻轻巧巧谈笑间揭穿秘密,他最终对她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