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乃做人之本。中国人特别崇尚忠诚和信义,因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而“信、智、勇”更是人自立于社会的三个条件。诚信是摆在第一位的。一个人只有诚信,他才能站得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信立身”的道理。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可以没有荣誉,但绝不能没有诚信。“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有了它,你才能和别人相处得更加融洽;有了它,你的生活才能更加滋润;有了它,你的人生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一、做事先做人,诚信是根本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春秋)孔子在18世纪的一天深夜,一个有钱的绅士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衣衫破烂的男孩拦住了他。
“先生,买包火柴吧。”男孩说。
“我不买。”绅士说完,立即往前走。
男孩追上去,再次苦苦哀求:“先生,请您买包火柴吧。我今天一天都没吃东西了。”
“可是,我没有零钱啊。”绅士说道。
“没关系,火柴先给您,我去给你换零钱。”说着,男孩拿了绅士的一英镑就跑步走了。
绅士等了许久,男孩依旧没有回来。绅士只好无奈地回家了。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第二天早晨,绅士刚刚上班,那个卖火柴男孩的弟弟来到他的办公室。“先生,我哥哥让我把这些零钱还给您。”
“那你哥哥呢?”
“我的哥哥在昨天给你换完零钱后就被车撞伤了,他正躺在家里。”
绅士感到十分惭愧。“走,我们去找你哥哥。”
来到两个男孩的家,只有他们和继母。
一见到绅士,被车撞伤的男孩忙说:“先生,都怪我没有及时把钱还给您,失信了!”
绅士被男孩的诚信所感动了,当他了解到这对兄弟的父母双亡时,他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这个男孩是幸福的,他虽然生活穷苦,但有一颗诚信的心,从而换来了他人的信任。
诚信自古就是核心道德之一,是做人的根本。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把“诚”看做“信”的内在基础,把“信”看做“诚”的外在表现。“诚”本身强调的是真诚,“诚”是道德的真,真实无妄,真实不欺,真心实意,诚心诚意。“诚”是诚实的道德品质,既不自欺,也不欺人。“诚”的对立面是伪,是假,伪妄,虚假。所以,“诚”的命题是要解决真伪的问题,是人生、人格的最基本问题。
“诚”特别强调内在的真诚,对自己要真诚,真诚做人,一秉真诚,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对得起“道德良心”。没有真诚的良知就无法深切感受荣辱。按儒家的说法,先“正心、诚意”,有这基础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意要诚,“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反之,缺少“诚”的基本品格,所以才会昧着良心做人,昧着良心做事。“诚信缺失”,我看最可怕的就是缺失这种做人的真诚、做人的起码人格,缺失认认真真做人的基本态度。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这个学校以往都是培养中学老师的,不过由于马云先生学业和社会工作都非常优秀,在大学做过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学联主席,所以成为杭师院历史上第一个分配到大学做老师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杭师院的校长在校门口找马云谈话,要求他至少在那个学校呆五年,否则以后的师弟师妹们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到大学去任教了,马云答应了。
做大学老师的第一年,每月的工资是89元。而那个时候如果去广东做英语翻译,每月的工资可以到1000元以上,但为了信守那个不呆五年不离开的承诺,他没有离开。几年后,当他的工资涨到每月120元的时候,如果去做翻译,月薪是3600元,但不到五年,他仍然没有离开。就这样,他在那个大学当了六年半的老师,教出了一批好学生(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中总是以他的学生居多,在那个学校号称“马家军”),自己也成了该校的十大优秀青年教师之一。不过由于看到了其他机会,也完成了当初的承诺,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马云用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试想如果不是这种诚信为人的人格魅力,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马云一同创业,甚至在关键时刻为马云两肋插刀提供帮助呢!而如果不是因为诚实守信,马云提前跑到南方做翻译。那么他很可能错过创办阿里巴巴的机缘,与成功擦肩而过。厚积薄发,天时地利才成就了今天的马云。
诚信不是口号,要做事先做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让别人充分信赖更有价值的么?得到了别人的信赖将会有多少事情变得简单!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假设你因为一点私利,而不守信用,你周围的人会怎样看你,而你又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想要逃避这个世界……做这样的假设,无非是让人清楚地告诫自己:失信是最大的痛苦。
做人应当以诚信至上。说得通俗一点,以诚信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准则,道理很简单,诚信为全天下第一品牌!无论你是谁,做人做事,都应讲“诚信”二字,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在事业上用这种习惯来工作,方可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清朝时期,有一个老商人,走南闯北做了一辈子小买卖,积攒下了一些钱,就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小饭馆。眼看自己一天一天老了,他觉得应该把他的小饭馆交给他的儿子们来管理。
老商人老伴去世早,膝下有三子。大儿子和二儿子机灵,常有一些鬼点子;小儿子性情憨厚老实,只知道读书,很少管家里的事。他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该把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小饭馆交给谁才好。70岁生日那天,老商人的三个儿子都来给他祝寿。家宴结束后,他把儿子们叫到书房里,对他们说:“孩子们啊,今天我有一件事情要给你们交代。我现在老了,怕是活不了几年了,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闭上眼睛了。我这辈子也没留下什么财富,就这么一个小饭馆,我想在你们当中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管理它。我想了好久,想了一个非常公平的办法,现在我就宣布这个办法,你们都给我听好了。”
老商人立即吩咐家里的仆人搬来三个已经装好土的花盆,然后从怀里掏出三粒种子放在桌子上,严肃地说:“这是我精心挑选的花种,你们在这里任选一颗种在花盆里,半年以后,拿来给我看,谁养的花最令我满意,我就把这个小饭馆交给谁。但是要记住:只能用我发给你们的种子!只能用这花盆里的土!”
三个儿子都答应了父亲的吩咐。大儿子和二儿子回到家里,精心培育了几天,可是就不见花盆里的种子发芽,于是就偷偷地去乡下找花匠。他们从花匠那里买了同样品种的种子,又让花匠换了花盆里的土壤,高高兴兴地把花盆抱回家。没过几天,那种子就发芽了。
憨厚老实的小儿子每天按时给花盆浇水,可就是不见发芽。他一点儿也不着急,仍然按时浇水施肥。
半年很快就过去了,该是老商人验收花的时候了。三个儿子都端着花盆来给老商人看,大儿子和二儿子养的花都枝繁叶茂,还开出了很鲜艳的花朵。老商人看着漂亮的鲜花,没有表现出格外的兴奋,反而有了几分忧虑。当他看见小儿子端着没有长出鲜花的花盆时,老商人什么也没说,就把小饭馆的钥匙和账本交给了小儿子。
其他两个儿子很不服气,就生气地问老商人:“父亲大人,三弟的花盆里什么都没有,您怎么就把饭馆交给他了呢?”
老商人说:“做生意一定要讲究诚信,因此要选一个诚实的人做接班人,看来你们的弟弟是最诚实的。”那两个儿子都一齐问:“为什么?”老商人缓缓地说:“那是三颗炒熟的种子。”
老商人之所以选中了小儿子作为接班人,是因为他诚实守信。小儿子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父亲的信任。诚信是做人的美德,诚信是立足的根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道。讲诚信,并不是为了维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尽到做人的本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用诚信校正成长的脚步,人生才会更踏实精彩。
诚信宣言:
诚信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之一,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也只有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才会敞开心扉给人看,使人们了解他,接纳他,帮助他,支持他,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二、一语为重百金轻,信者无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有一次,魏文侯与虞人(掌管山泽园圃和田猎的官员)约定,将于某一天一同去附近的一座山上打猎。
这一天到了。正好几个大臣在宫里陪着魏文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歌舞。文侯很高兴,大臣们更是高兴。
正在这时,天突然下起雨来。文侯也忽然想起今天是他与虞人约定打猎的日子。于是就令人备马和弓箭,准备出去。左右臣僚们非常不解地问:“我们今天饮酒饮得很高兴,天又正下着雨,请问主公您现在要到哪里去呢?”
文侯说道:“刚才我忽然想起来了,今天是我与虞人约定去打猎的日子。虽然我们饮酒也很快乐,难道我可以因此而不去赴约吗?”
于是,魏文侯便冒雨出宫与虞人一同打猎去了。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打猎,体现了他的诚信。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纷纷参与到争霸战争中来,两百多年间,诸侯们进行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一百多个诸侯国已锐减到二十几个了。
到了战国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了,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世称“战国七雄”。秦国是七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别的诸侯国看不起的,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时,面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非常着急。
为了求得有识之士的帮助,他向天下发布了求贤令:“各个诸侯都看不起我们,这是秦国莫大的耻辱!有能出谋划策让秦国强大的人,我封给他高官,还赏赐给他土地。”
秦孝公的求贤令,引来了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公孙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鞅。商鞅来到秦国,与秦孝公长谈三次,最后说得秦孝公心花怒放,连连称是,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秦孝公很支持商鞅在秦国变法图强,但这有损秦国贵族的利益。为避免贵族们的反对、干涉,秦孝公决定先召开宫廷辩论会。在辩论会上,商鞅舌战群雄。秦孝公看到商鞅才华出众,当时就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获得了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并不急于颁布新法令,而是先到都城南门外,在很多百姓面前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杆子。并且贴出告示,声称: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十两黄金。
不一会儿,城门口就聚了好多人。人人都想得到金子,但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都怕扛了木头又没有钱,自己挨累倒不要紧,关键是怕成了别人的笑柄。
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可是赏金越高,大家就越觉得不合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木头。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个人从人群里挤出来,他挽起衣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扛到北门。商鞅立刻传令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这事传出后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都说:“左庶长真是说到做到,有了这样的官可好了。”
第二天,大伙儿又跑到城门口看有没有木头。大家没发现木头,却看到了商鞅变法的新法令。法令里有许多利于穷人的条文,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个法令的真实性。
大家都知道商鞅是一个有“信”之人,所以新法令执行得很快,也很好。为此,北宋的王安石赋诗赞誉:“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纵观历史上任何改革,它都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要想改革推行下去,取得成功,就必须赢得广大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要赢得广大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不仅改革的举措要着眼于广大百姓的利益,而且改革者本身必须是具有权威的守信之人,能够说话算数,令行禁止。商鞅在推行改革的新法之前,移木赏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展示自己说话算数、言行一致的形象,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
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今江苏南京)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
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一边饮酒品菜,一边等候卓公行。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卓公行又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
不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这些都是说人要说话算数。
诚信宣言:
我们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去兑现它,这是我们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根本。一个人一再地违背自己的诺言,就没有人会相信他,在别人眼中他也就成为一个十足的小人。跟他打交道的时候,别人会一直在心里想:“我会不会让这小子给骗了?还是别搭理他吧!”如果是这样,他只会寸步难行。
三、诚信做人,助你人财两旺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本)松下幸之助
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守信是最吸引人的品德。各行各业都有竞争,商业是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之一,要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
在美国,有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叫凯瑟琳·克拉克,她开了一个家庭小面包店。她开店的原则是“诚实不欺”,专门销售“最新鲜的食品”。这就是她非常朴实的“广告”。她每天在面包上注明生产日期,公开宣布决不卖超过三天的面包,若有人发现出售有超过三天的面包,当众奖励一干美元,结果生意越来越兴隆。
有一年秋天,加州发生了水灾,面包缺货,该店连日加班生产,但是因为有的地方洪水阻隔和路途遥远,有些面包运到目的地已经过了期限。按照该店的宗旨,凡是超过三天的面包,绝对不能出售,凯瑟琳就派人把超期的面包拉回来销毁。
一次,运货员从几家偏远的商店收回了一批过期的面包,在回来的途中被一些饥民拦住,他们提出要购买车上的面包。运货员恪守公司的规定,说什么也不答应,这引起了饥民的一致抗议。他们围住货车,说什么也不让车走,于是双方发生争执,人也越来越多。
这时,几个新闻记者路过此地,纷纷前来探明原因。运货员无可奈何地说:“我们老板有严格规定,严禁在任何情况下将过期的面包卖给顾客,如果明知故犯,将被开除。我们实在也没办法啊!”记者听了,对运货员忠于职守、严格按公司规定行事的行为十分赞赏,但也想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时,运货员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顾客可以假装“抢劫”面包,我假装“尽力”阻拦。如果顾客拿了面包,又留下了钱,抢劫面包不就变成强买面包了吗?非常时期,强买应算不得什么大事。
运货员话刚说完,在场的人一拥而上,将车上的面包“强买”一空。运货员假装阻拦,记者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几天后,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此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引起了无数人的称道。凯瑟琳面包店信守承诺,宁可将过期面包收回,也不违反原则的事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经济恢复之后,凯瑟琳经营的面包店因为信誉好,大家十分信赖,营业额直线上升,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销量不断增加,财源滚滚而来。很快,凯瑟琳的家庭小面包店一跃而成为现代化的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由最初的2万美元增加到400万美元,凯瑟琳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婆。
以信用去赢得顾客的信赖,用爱心去关怀顾客食品的新鲜,就用这种“不争”的方法去赢得“人财两旺”。
做买卖,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干事业,只有以诚待人才能长盛不衰。在这里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一种优秀品格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可以直接带来财富,转化为金钱的无价之宝。
诚信宣言:
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诚信做人是兴商之本、生财之道,我们千万不要只把诚信喊在口头上,要付诸实际行动上,用诚信经商,用诚信生财、用诚信赢得生意的发展、壮大、兴旺,因为只有“诚信”,才能帮助你人财两旺。
四、重义轻利,善于约束
自我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国)哈伯特
据《华西都市报》2007年10月16日报道:10月15日,黑龙江省双色球“6500万元得主”露面,领走了巨奖。但他领奖时的一席话把焦点转到了他的员工身上——一位月薪800元的员工,在得知替老板购买的彩票中得巨奖后,不为所动,第一时间告知老板得奖情况,并将彩票交给老板,甚至没有说过任何索要报酬的话语。
令人欣慰的是,这位获得巨奖的老板还没有“乐得不知道北”,面对众多媒体的追访,能够如实说出自己中奖的经过。但是,更值得称道的还是那位帮他买中6500万元彩票而丝毫不动心,分文未索的员工,人们应该为这位“史上最诚信员工”喝彩!
6500万元中奖金额,这对于“月薪只有800元左右,与妻子、孩子租住在哈尔滨市,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的代买员工来说,何止是一个天文数字或一块巨大的蛋糕,它更预示着今后生活的荣华富贵,将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而且,按照民间的说法,选中获奖号码的人,那是财气太旺了,巨奖粘了他的财运。然而,在这位普通员工身上,不仅有旺盛的财气,更有一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德行,他不但见钱眼不开没有悄悄昧下,而且在第一时间向正在外出差的老板报喜,甚至没有说过任何索要报酬的话语。
面对巨奖的诱惑,做人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巨奖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该员工的高贵品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害,临财勿苟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钱财乃身外之物,人格是立身之本”等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在这位员工身上得到了充分继承和发扬。
南宋时期,有一个秀才叫黄裳。他不仅学问高,而且还是一个诚实的君子。
一次,父亲派他到城里办事。夜晚,黄裳就在一家小客店里住了下来。由于赶了一天的路,黄裳觉得很疲倦,洗漱一下就熄灯上床,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
刚躺在床上,黄裳觉得腰部好像有什么东西硌着。用手一摸,是席子下面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翻身下床,揭开席子,借着月光一看,原来是一个装着东西的布袋子。
黄裳心里琢磨,一定是前面住店的客人忘在这里的东西,就点亮灯想看一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他解开系布袋口的绳子,随手把布袋子往桌上一倒,只听见“哗啦”一声,黄裳立刻惊呆了:原来从布袋里倒出来的是一堆珍珠,足有上百颗,有几颗还滚落到地上。
黄裳连忙把掉在地上的珍珠捡起来,又把桌子上的珍珠收到布袋里。他担心有遗落在地上的,就又在床下、桌下仔细搜寻了一番,确定再没有失落的,这才把布袋口扎好,放在枕头底下。
他熄了灯,重新上床睡觉,可是睡意全无。黄裳心想,我长到快二十岁了,还没见过这么多珍珠,我该怎样处理这些珍珠呢?
他反复地问自己,最后他决定还是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它的主人。
第二天一早醒来,黄裳收拾好东西准备上路,临行前,他对店主说:“如果有人到贵店来找珍珠,请他到城里来找我。”接着,他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在城里的地址。
他到城里没过几天,就有人来找他,说自己是遗失珍珠的人。黄裳说:“珠子确实在我这里,但是我们得找个地方对证一下,防止被人冒领。”于是,他们来到官府,当堂对证。那人说了珠子的数目,官府的官员亲自数了珠子后,和那人说的一点儿不差,这才当堂把珍珠还给失主。
失主非常感激黄裳,当场送他几颗珠子作为谢礼,黄裳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要是想要珠子的话,你就一颗也得不到了。我既然把珠子还给你,就一颗也不会要!”
这事传扬出去,人们都称赞黄裳是个诚信君子,是个德才兼备的书生。
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诚信的品德是比黄金珠宝更贵重的东西。拾金不昧也是一种美德,它与诚实守信密切相关。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绝不会有拾金不昧之举,一个拾金不昧的人则往往是一个诚信之人。诚信宣言:
“舍我生万物,至爱育永恒。”不义之利,不仅是蝇头小利,它更是“刀尖上的蜜”,不足一餐之饱,却有短舌之虞。面对“刀尖上的蜜”,不为心动,诚信应对,才可能保住自己的舌头,保住自己的前程。
五、宁可不许诺,也不要不守诺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国)莫里哀
周成王,西周国王。他的父亲周武王死时,他年龄非常小,由他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和与自己感情非常好的小弟弟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一块儿玩耍。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风过后,地上留下了许多梧桐叶。
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玉圭(当时分封诸侯的符信)形状,并随手将它送给了叔虞,以玩笑的语气对他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
叔虞听到成王这么说,高兴极了,拿着这片用梧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此事告知他们的叔父周公旦。
当时,周公旦代替尚是的年幼的成王执掌国政,听了叔虞告诉自己的话,便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成王不解地问:“叔叔,您为什么要特地穿上礼服,赶来向我道贺呢?”
面对周公旦的道贺,早已将向叔虞封地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的成王,不禁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周公旦依然面带微笑地对成王解释道:“我刚刚听说,你已经册封了你的小弟弟叔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我怎能不赶来道贺呢?”
“哦——那件事啊!”这才想起此事的成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叔叔,我想起来了。刚才,我只不过是和叔虞闹着玩而已,不是真要册封他呀!”
成王的话刚说完,不料周公旦立即收起笑容,正色对成王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你身为天子,说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更不能像开玩笑一样。如是这样,叫全国的老百姓怎么能对你信赖呀!你还有资格做一国的天子吗?”
听了周公旦的话,成王深感惭愧。于是,成王便迅速决定:将叔虞册封于唐地!
这就是历史上“桐叶封弟”的故事。古人说“君无戏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如此。否则,长此以往,还有谁会相信自己呢?不轻率许诺,并真心诚意信守自己曾经许下的每一个承诺,正是我们的立身处世之本。
三国时代,吴国大夫鲁肃在诸葛孔明的如簧之舌的煽动下,轻率地许诺作保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岂知这一许诺,使得东吴伤透了脑筋。围绕荆州,吴蜀你争我夺,东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气死了周瑜,为难了鲁肃。
轻诺别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守信的声誉。更会招致许多麻烦,而且有时还会严重地伤害别人。
甘茂在秦国担任宰相,秦王却偏爱公孙衍。有一次,秦王曾经许诺公孙衍,将来必定对他有所提拔。他亲自对公孙衍说:“我准备让你做相国。”
甘茂手下的官吏听到这个消息,就去告诉甘茂。甘茂因此进宫拜见秦王说:“大王得了贤相,斗胆给大王贺喜。”
秦王不解地问:“我把国家托付给你,哪里又得到贤相呢?”
甘茂大胆进言说:“听说大王将要立公孙衍为相,不知可有此事?”
秦王一怔,知道自己说了错话,急忙说:“爱卿,你从哪里听来的?”
甘茂回答说:“大王,是公孙衍告诉我的。”
秦王弄得非常尴尬,第二天就驱逐了公孙衍。
秦王轻诺公孙衍,事后又不兑现自己的诺言,结果成了失信于人的君主,同时也伤害了一直忠心耿耿的良臣甘茂。要做到不轻诺,除了要有自知之明之外,还必须养成对客观情况做比较深入和细致了解的习惯,谨慎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做到。这样才能成为守信、诚实、靠得住的人。
诚信宣言:
成熟的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做到诚实守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没有把握的话绝对不要说,有把握的话,在不适当的对象面前也不要说。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也就是“不轻诺”。“不轻诺”是人守信的基础。轻率许诺者,必是少有信义的人。与其最终成为失信的人,不如一开始就不对人许诺。
六、信守承诺赢得他人的尊重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前苏联)高尔基
三国时期,蜀国国君刘备去世,后主刘禅即位后,朝廷上的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没料到南中地区(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有个豪强雍闽,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他一面投靠东吴,一面又拉拢了南中地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叫他去联络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去南方平息叛乱。到了南方,诸葛亮打听到孟获不但打仗勇猛,而且在南方中部地区各族中有很高的威望,就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
“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的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也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咱们不妨来个约定,如果我能抓到您七次,您就归顺我蜀国,孟将军,您看怎么样?”孟获不以为然地答应了。
孟获被释放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少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回去了。像这样捉了放,放了又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孟获,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待我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佩服,哪里能不遵守当初的约定呢?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兵书上说,用兵遣将,以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信守诺言最能服人。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时将孟获七擒七纵,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孟获也终于归降。
郭汲,字细侯,汉光武帝时期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为人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多次获得成功,颇受当时人的称赞。他做官,在当时声誉很好。
他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当地的孩子们闻讯,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去欢迎他。场景特别壮观,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很高兴,我们特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
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直到城郭外,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并告诉了那些孩子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可见,诚信乃为人之根本,无论大事小情都应以诚为先。郭汲并没有因为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就不认真对待。首先当孩子们问何时返回时他不是随便估计,而是让随从计算后郑重告知;最后当他因为事情顺利而能提前返城时,却又因为和孩子们有约在先而露宿野亭,第二天才进城。
郭汲诚信的行为使他受人尊重,名扬天下,连小小孩童都如此景仰,可见诚信不仅能修身养性同时还能赢得赞誉,当然沽名钓誉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
诚信宣言:
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定是受人尊重令人爱戴的人。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其前提是自己要诚信,别人的尊重和爱戴是对自己诚信行为的最好奖励。如果自己不诚信,就不能指望别人尊重和爱戴自己,实际上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也是一种惩罚。
七、诚信是赢得信任的筹码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英国)莎士比亚
王拱辰是宋朝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无依无靠的母亲和四个孩子。王拱辰是长子,于是他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王拱辰孝顺母亲,生活俭朴,诚实守信,常受乡里人夸奖。他还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刻苦,经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来也要翻一翻书。
王拱辰通过多年的努力,到二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写一手好文章,于是他就参加了乡试和会试,成绩都很优秀。后来,他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
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
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
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作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
皇上听了,非常受感动,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皇上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样,王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正是王拱辰做人的诚信才使皇上信任他,钦点他为当年的状元。而他也没有辜负皇上的重任,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所以说,信任取决于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信任可言。何谓诚信?诚信乃诚实加信用也!孔子云:“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诚信乃立身处世的准则,是立身之本。己诚,对人则诚,己真,对人无伪。
太史慈,青州(今山东临淄)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一次,他在神亭(今江苏金坛西北)战败,被孙权的兄长孙策俘获了。
孙策以前就听说过太史慈的大名,于是就立即为他松绑,并以礼相待,还向他询问下一步进军的策略。
太史慈见孙策如此善待自己,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只是一味地说:“我乃败军之将,不配共论大事。”
孙策则说:“从前,韩信定计于广武君李左车,现在,我想请教将军,您又何必推辞呢?”
太史慈见孙策如此恳切,就说:“州军刚被打败,士卒离心,如果分散了,就很难再聚拢起来;考虑到这种情况,想请您采取布施仁惠的措施加以安抚,又恐怕不符合您的心意。”
孙策听了太史慈的话,长跪施礼回答说:“这实在是我内心所希望的。明天中午,希望您再回到这里来。”
诸将都很怀疑,认为让太史慈走了,他明天就不会再来了。孙策则不这样认为,他说:“太史慈,乃青州名士,以信用和道义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他一定不会欺骗我的。”
第二天,孙策下令大摆宴席,宴请各路将领,摆设酒食,立竿视影。正午时分,太史慈果然到了。孙策非常高兴,后来常常与他商议军事。
信任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弥足珍贵的财富。信任来自于灵魂深处,是出自纯洁自信的心灵,是架设在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太史慈由于自己的诚信之名而赢得孙策的信任,才得以保全性命,而且还得到孙策的以礼相待。孙策之所以放他走人,就是因为知道他是一位以信用和道义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的名士。
诚信宣言:
诚信乃做人之本,四海之内皆友人,得道多助,众人相帮。反之,人无信,遇事将孤掌难鸣,寸步难行。俗话讲:春种秋收,自己对人好,别人才能对你好,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八、成功的人必定是值得信赖的人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国)冯玉祥
摩根财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巨型公司,有华尔街金融帝国主宰者之称。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不久,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如果按照规定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则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房产,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返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
已经几乎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了保险公司的所有人,但保险公司已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参加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至,摩根的公司从此走出困境,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不少大的保险公司。
诚信是企业创立之初的奠基石,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守诚信,或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在风险投资界有句名言:“风险投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还是人”。这说明风险投资家非常重视创业者的个人素质。
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还有什么比让别人都信任你更宝贵的呢?摩根先生之所以能让公司走出了困境并从此崛起,正是凭着他的诚信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信赖是做事的最大财富,也是成功的源泉。而取得信赖的前提是自己真诚的付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人大都渴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然而,不管人世间的小聪明人如何精于算计,即使一时通过奸诈的手段获得眼前的实际利益,却总是跨不过命运这道门槛。因为最终人算不如天算,贪图小利者毕竟难成大器。上天总是青睐忠厚德高之士,不论商场还是战场,诚实守信的人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慈善忠厚、诚实守信的个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使人生富有的源泉。
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的创办者小池国三,就是一位以诚实忠厚起家的企业家。小池国三13岁时离乡背井,在一家小商店里做店员,同时替一家机器公司做推销员。他在20岁时,自己开了一家小商店,依靠以前的推销经验,他十分顺利地在半个月内与33位顾客签订了合同,并且收取了定金。然而,不久之后,他发现他卖的机器比其他公司出品的同样性能的机器价格稍贵,他想,若是让与自己订约的客户知道了,一定会使他们感到后悔。于是小池国三带着合约书和订金,用了三天时间,逐户进行说明,请客户废止合同。这种诚实忠厚的做法,使他的客户深受感动,结果,33户之中不但没有一个废约,还加深了他们对小池国三的信赖和敬佩。诚实具有惊人的魅力,它像磁铁一样具有无形的吸引力。客户们都像小铁片般被小池国三的诚实吸引,纷纷前来与他订货。诚实忠厚使小池国三财源广进,他最后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名人。
通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和人生轨迹,可以看到,成功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他们的信赖是自己的诚信所换来的。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的品格就像一笔丰厚的储蓄,它会源源不断地为人带来“利息”。作为管理者,讲诚信可以产生人格魅力,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作为经营者,讲诚信可以在商界赢得信赖,降低交易成本;作为普通人,讲诚信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拥有真诚的朋友。所谓名牌效应,就是诚信的品格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人们之所以愿意买名牌产品,是因为名牌产品不但其使用价值可靠,而且成为一种文化品位的标志。当今,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已从追求商品信誉转变为追求企业信誉,使得公众从对某一商品的信赖上升到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凡某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商品具有吸引力,就可信任。可见诚信之重要。反过来,失信则会增大交际成本,会使许多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艰难甚至不可能。为事不以诚,必事败;待人不以诚,则丧其德而增人怨。“不诚不达,不信不立”,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若失去财产,他只失去了一点,但若失去了诚信,就把一切都失去了。所以,但凡有理想有远见之人,都把诚信作为其立身行事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诚信宣言:
古往今来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诚信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和财富。”凡能成就大业者,多以信义布天下。
九、信守诺言,能得人心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英国)莎士比亚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以“信”立国,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晋国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
有一年,周朝天子周襄王把原伯贯的土地改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预料到原伯贯不会轻易地交出土地,便传令下去,准备三天的粮草,进行强攻。
原伯贯果然不愿意归顺晋国,他欺骗城里的百姓说:“晋国的军队不久前攻占了阳樊,把那里的大人小孩都杀了。现在,阳樊城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国的百姓信以为真,决心死守城池,不让晋军攻进来。
晋文公见原国的百姓不肯归服,便向城里喊话说:“我军只准备了三天的粮草,要是三天攻城不下,我们立即撤兵,决不会伤害百姓!”
晋军攻城两天没有攻下来。第三天晚上,晋国派往原国的间谍回来,带来了“原国准备投降了”的消息,说原国的百姓已经知道了原伯贯的话是骗他们的。晋军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劝晋文公,请他再等一等,不要马上撤退。
晋文公则坚持撤退。他说:“我已经说过了,攻城以三天为限。如果三天攻不下,我将信守诺言,立即撤军。你们不要再有别的想法了,就准备明天撤军吧!”
晋军将士对晋文公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个将军又劝晋文公说:“既然原国已经准备投降,我们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这个城池了吗?主公何必多此一举呢?”
晋文公说:“我们决不能只看到一城一池的得失。信用,是治国的法宝,也是安民的法宝。国君讲信用,老百姓才有安全感。这次我们来收复原国,许诺是攻城三天,这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我们多待半天,那也是不守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去维护百姓呢?这样,丢失的反而更多!”
于是,第四天一大早,晋军的将士便打点好行装,悄无声息地向后撤退了一舍(即三十里)。
原国的老百姓发现围城的晋军真的撤走了,一兵一卒都没有留下,无不奔走相告:“晋文公真是讲信用啊!他宁可失去原国,也不愿失去信用,这才是我们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君主啊!”
于是,百姓们拥到城楼上,将原国的旗子降下来,然后去追赶晋文公的军队,请他们回来。原伯贯见大势已去,只得打开城门,做好投降的准备。
原国的百姓们追了三十里,来到了晋军的驻扎地,劝说晋军回去收复原国。这时,原伯贯派人送的降书也到了。晋文公这才下令军队掉转方向,朝原国进发。晋军进城时,城中的百姓夹道欢迎,场面十分热烈。
晋文公以“信”立国,把信用当做治国安民的法宝,他宁可失去原国,也不愿失去信用,表明他是一位诚信君主。治国凭借信用,可以赢得民心;打仗凭借信用,可以不战而胜。可见信用的威力之大,它不仅是一种美德,有时还是一种武器。
诚信更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固然,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重于泰山;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心胸宽广,高瞻远瞩;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情绪高昂、愉悦!没有诚信的人肯定是一个人格上存在缺陷的人;没有诚信的人肯定是一个得不到他人信任的人;没有诚信的人也注定是一个孤独的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知荣辱者,首先确立做人以诚信为荣、诚信为本。诚信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是一个高品位的人终生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拥有万贯资财不足以炫耀,因为缺乏了诚信一切都黯然失色,而拥有诚信者,走遍天下无所顾忌,幸福和成功随时随地会降临。以诚信为荣,祛除私欲,奉公守法,方能行得正、坐得稳、心自静、身康宁。缺少诚信,就是缺失崇高和壮美。诚信不存,荣辱观淡漠,而靠丧失诚信暴发的一些人,外在的奢华与内涵的鄙陋形成强烈反差,一时很风光,到头来却栽跟头、倒大霉。
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赶到。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当今时代,需要诚信、渴望诚信、呼唤诚信。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为人做事、处世立业应该讲诚信。一个人如果讲诚信,其心灵就会善良,心胸就会宽阔,心底就会坦然,就会活得潇洒,活得自在,活得不落俗套,就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而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心灵就会丑恶,心胸就会狭窄,心底就会龌龊,就会在生活中丧失友谊、欢乐和帮助,就会胡乱地烦恼别人、嫉妒别人、伤害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的鄙夷、社会的唾弃。若人人讲诚信,整个社会就会重仁厚义,和谐安定,人丰民富,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会光明磊落,从而同心同德,奋力拼搏,高效务实,创造超越,成就大业。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诚信植根于广袤大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
诚信宣言:
诺言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力量,是因为信用具有无上的价值。诺言是神圣的,承诺是金。信守诺言,是深深镌刻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传统美德;信守诺言,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只有遵守这一准则,我们才能在人与人交往中一路“绿灯”畅行。
十、以诚待人,聚集人气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北宋)程颐
诚可以感天地,诚可以动人心。诚犹如一种神奇的磁石,它能将人气聚旺,人心吸牢。“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说的是光武帝刘秀以诚意和仁德感化降将的故事。
公元9年12月,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
公元19年,我国湖北省西北部荆州一带发生了严重灾荒,饥民们举起了起义大旗,反对王莽政权的黑暗统治。他们以绿林山(今湖北钟祥东北)为根据地,称为绿林军,声势很大。
又过了几年,汉室宗亲刘玄、刘秀也举着反对王莽统治的旗号参加了绿林军。
公元23年,农民领袖刘玄当了皇帝。刘秀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刘玄封他做了破虏大将军,并且让他去河北,扩大力量,安抚人心。刘秀到河北后,了解到邯郸有个叫王郎的算卦先生,冒充汉皇室后裔,自封为皇帝,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不小的队伍。
刘秀就联合当地各郡县的人马,很快地消灭了这股割据势力。刘秀从缴获的公文中,发现了一些郡县官吏和富户人家与王郎的来往书信,内容大都是些吹捧王郎的,诽谤他刘秀的。
刘秀认为这已是过去的事了,略为翻了翻,随即当着众将领的面,把这些材料统统焚烧了。这一来,刘秀可真大得人心,许多人都对刘秀更加信赖。根据刘秀立下的战功,刘玄又加封他为萧王。
公元24年,刘秀又率军队打败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铜马,铜马几十万军队都归顺了他。刘秀对那些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大都委派了官职。但被收编的官兵不少人仍然疑惧不安,担心刘秀不会真心地信任他们。
于是刘秀就请他们各回各的营寨,仍然带领他们原来的人马。而刘秀只带上几个随从,骑上一匹马,就一个一个营帐去看望大家。对那些收编过来的将士问寒问暖,表示关怀。
这些将士很受感动,私下里都互相谈论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意思是说:萧王刘秀这个人对人真诚恳,把赤诚的心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为他赴汤蹈火呢?后来人们就把这句话,简化为“推心置腹”这个成语,比喻真诚待人。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乾夷。他为人忠厚,聪明能干,是个热心人。他对百姓的疾苦,也非常关心,常常想尽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方圆千里左右的老百姓听说了,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靠他。但是,他的善行、为人,尤其是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却使得有些人极为恼恨。
在国王的邻国,有个修道的婆罗门,生性狠毒、心胸狭窄,出于对乾夷王的嫉妒心,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害死他。
一天,他来到乾夷王住的宫殿前,对国王说:“陛下!您的恩泽遍及四方,无人不晓;有识之士,无不称赞您的伟大德行。您是否能满足我的愿望呢?”婆罗门见国王欣然同意,狡诈地笑了笑,接着又说:“陛下崇尚施舍,总是有求必应,现在我有一事相求。我要举行一次祭祀,已经是万物齐备,只差一颗人头。希望求得大王的头,来实现我的愿望。”
国王奇怪地问:“难道我的头有什么特别的,一定要有它,才能完成祭祀吗?你知道,没有头我就活不成了。我有很多宝物,这样吧!你要什么宝物,我就给你什么,要多少给多少,行不行?”婆罗门摇头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只要大王的头。大王!刚才您已答应过,要满足我的愿望,您应该讲信用,遵守诺言。”
国王想了想,说:“好吧!请你等几天。”国王连忙下令,召集能工巧匠,拿出仓库中的珍珠、珊瑚等奇宝,做了好几百颗与自己的脑袋一模一样的人头,又叫来婆罗门,说:“这些人头与我的人头一模一样,你把它们带走吧!”婆罗门仍摇着头说:“大王,我来找您,并不是缺少钱财;您送这么贵重的礼品,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我只要求您遵守诺言,把您的头交给我,别的我都不要。”国王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请求,更不曾料到婆罗门的真正目的,便决定要满足对方的要求。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殿外,把头发缠在树上,说:“好!我将头施给你。”
婆罗门见时机已到,嗖的一声,抽出腰刀,快步走向大树。这一切事情,都被树神看在眼里,心中恨透了这个无耻的婆罗门。就当婆罗门举刀正要靠近国王时,树神冷不防地用手猛力抽打婆罗门的脸颊,抽得他踉踉跄跄、连连倒退。婆罗门晕头转向的,连刀也掉落在地上,无论他怎么尝试,就是无法接近大树一步。婆罗门心知不妙,连刀也顾不得拿,就仓皇地逃走了。
国王得到树神的保护,安然无恙地回到宫中。全国百姓听到这件事,无不拍手称快,庆幸不已。从此以后,他们更紧密地团结在国王的周围,努力发展生产,人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诚信守信、宽厚仁慈的国王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当国王在遭到婆罗门的暗算时,连树神都被国王的真诚所感动主动帮助国王,使他脱离危险。可见,诚恳待人是感化人心、赢得人气的重要法宝。它能塑造自身的魅力,并极大地提高凝聚力。
诚信宣言:
诚信是一种力量,它让卑鄙伪劣者退缩,让正直善良者强大,诚信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无数有形之身,永不褪色。诚信以卓然挺立的风姿和独树一帜的道德,高度赢得众人的信任和爱戴。
十一、坦诚之人才有所靠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美国)爱默生
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说:“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一个人,乃第一要义。”“人”字看似只有一撇一捺,但要在人生中“写”好却并非易事。人生在世不见得非得为将为帅、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人的标准含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往今来、时世更迭很多人都在探索着、实践着。关键的、根本的是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
坦诚包含两层意思:一曰诚信;二曰坦率。先说诚信。“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所以说,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天,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问店主:“我是运输公司的司机,能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吗?这样我回公司好报销,不过,也不让你自写,我会给你好处的。”但店主拒绝了他。
这位顾客继续说:“为什么这么不合作?我可是一个大主顾,如果我常来的话,你会赚到很多钱的!”店主还是拒绝了他。顾客气急败坏地喊:“我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人!我看你太傻了。”店主也生气了,高声说:“请你马上离开,这样的生意还是请你到别的地方去做。”然而,顾客马上握住店主的手说:“我就是运输公司的老板,我正在寻找一个固定、信得过的维修店,就是你了,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金银玉帛并非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诚信。诚信是美好世界的一部分,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证,是正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诚信会为你赢得友谊、尊重和你想要的一切!它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
诚信是为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古人云:“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这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现实生活中诚信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它还深刻地阐明了“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最大的智慧,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诚实的人”这个生存的哲理。你可能说一百句假话而被别人相信,也完全可能因为一句谎言的败露而身败名裂。
同样的道理,为人要做到真实、让人信赖,还必须拥有一种坦率的态度。我们混迹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行为就是坦率,说话直截了当、开诚布公。
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个外商想向李嘉诚大量订货,但他却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得有一个富裕的厂商替李嘉诚做担保。李嘉诚为了拿到这笔订单,一连跑了几天也没有着落。他只好对外商据实相告。外商被他的诚信深深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诚信君子。不比其他厂商做担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
虽然是个好机会,但是李嘉诚在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承蒙你如此信任,我感激不尽,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的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更加佩服他的为人,不但签了约,还预付了货款。
这单生意让李嘉诚大赚了一笔,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一直坚持下去,从而获得了日后的巨大成功。
北宋哲学家程颐曾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为人坦诚,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心口一致,就能赢得别人的信赖;言必信,行必果,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真诚相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心心相印,就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说,坦诚待人不但是做人的美德,而且是增强人与人之间团结的纽带。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将心比心,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身边的知心朋友就会多起来,就能实现真诚的团结。反之,上级防备下级提意见,下级害怕领导穿“小鞋”,同级之间乱猜疑,人人惶恐自危,处处设防,无形中在同志之间、班子内部竖起一道道隔心墙。这样相互掣肘,钩心斗角,又如何能沟通心灵、融洽感情、形成凝聚力呢?
诚信宣言:
坦诚是沟通人际关系最好的桥梁。你对别人坦诚,别人也会对你敞开心扉;你对别人设防,别人也就会对你筑起心灵之墙。郭沫若曾经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污蔑、诱惑、冷视”。
十二、至诚必能感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东汉)王充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早年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有人说,诚信是金。而我认为金子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更胜于金。诚信是无形的财富,是人间最美好的财富!
诚能动人,至诚可以胜天。在内心播下至诚的种子,在行动中履行至诚的箴言,必将能使人生奏出动人的音符。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崔杼的贵族,不但生性残忍凶狠,而且权势很大,有时甚至掌有比齐国的国君庄公还大的权力。后来因为一件私事,崔杼一怒之下竟把齐庄公给杀了。然后,他又另外立了一位新君,开始独断专行起来。当时有许多人对他不满,但是他们敢怒而不敢言,这又助长了崔杼的恣意妄为,他变得比以前更加残暴了。
当时记载国史的官员叫太史,也叫大史。每个人都想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崔杼也不例外,这一天,崔杼把太史伯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在记载齐庄公死亡时,就写是病死的,千万别写是我杀死的,知道吗?如果你照我的意思去办这件事,将来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太史伯听完之后,丝毫没有犹豫,就对崔杼说:“身为太史,我的任务就是秉笔直书,我不会歪曲历史,我会实事求是地记载历史。”
崔杼听后,非常恼火,他想满朝文武都不敢对他说一个“不”字,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太史竟然敢跟他作对,就想把他杀了。又转念一想:这些文官个个口是心非,他只是想表明一下自己的清高,事实上,他肯定会老老实实地按我的意思做。想到这里,他便问太史伯:“那你打算怎么写呢?”太史伯说:“我写好之后,自然会拿给你看。”
过了几天,太史伯写好之后,就让人送给崔杼看。崔杼一看,上面竟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庄公。崔杼看后,气得把史书撕个粉碎,骂骂咧咧道:“这个不识好歹的东西,竟敢不听我的话,我要让你下地狱!”于是命人把太史伯给杀了。
太史伯死后,他的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职位。失去哥哥的悲痛还没有消逝,太史仲就毅然拿起了太史伯曾经用过的笔,准备完成哥哥未了的遗愿。这时有一位好心的官员劝他说:“你别傻了,你难道忘了太史伯是怎么死的吗?你这样做,不是明摆着跟崔杼作对吗?你是斗不过他的,还是老老实实按他的意思写吧。保命要紧呀!”
太史仲听后,笑了笑说:“我只知道实事求是地记载历史是我的责任,其他的我就管不了了,如果崔杼要杀我,就让他来吧,我是不会被他的淫威吓倒的。”
于是,太史仲再次记下了崔杼弑庄公的罪行,除此之外,又记下了崔杼的另一罪状:“崔杼杀太史伯。”
崔杼知道太史仲仍然和自己作对时,气得额头青筋直跳,大怒道:“好,既然你不怕死,我就成全你,让你与太史伯在阴间相会吧!”于是又把太史仲给杀了。
太史仲被杀后,太史伯的另一个弟弟太史叔继承了哥哥的职位,他当然没有忘记两位哥哥是怎么惨死的,他眼含泪水依然拿起了哥哥的笔,记下了崔杼的罪行,同时又增加了第三条罪状:“崔杼又杀死了太史仲。”
崔杼知道后,真是被他们兄弟三个给气坏了,毫不留情地处死了太史叔。他想:我连着杀了三个太史,这回应该没有人敢跟我做对了吧,崔杼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太史季又一次如实地记下了崔杼杀齐庄公的事实。
崔杼气得声嘶力竭地说:“难道他们都不怕死吗?”这时有位官员提醒他:“大人息怒,您不能再杀太史了,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事实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就算太史不记,也肯定会有其他人记的。您杀的太史越多,越增加您的罪行。而且对于此事,满朝文武已经议论纷纷,再这样杀下去,会引起众怒的,到时候局面不可收拾。”
崔杼听后,觉得有道理,虽然怒气难消,但再也不敢杀太史了。
诚信宣言:
古往今来,世人无不以至诚为思想境界的最高追求。因为至诚是做人的根本,是交往的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尔虞我诈、坑蒙拐骗或可得逞于一时,但终究比不上诚实守信、宽以待人能芳泽延绵至永久。“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化猜忌为理解,化隔阂为融洽,对工作、对团结、对身心都有好处。
十三、相信自己并信任他人
信任自己,才能信任他人。(法国)拉罗什福科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印度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负责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落入海里,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尽全身力气挥动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
“放弃吧。”他对自己说。
这时候,他想起老船长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
“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就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救起了孩子。
孩子苏醒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船长扶起孩子问:“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
“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泪流满面地将孩子搂在怀里:“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同时为被你信任而幸福……”
这个故事感人之处不在于孩子最终被救,而是信任。黑人小孩之所以被得救,那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船长是那么好的一个人,肯定要来救他的,因此给了他求生的欲望和勇气,最后终于等到了船长的救援。
学会信任别人吧,信任是相互的。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或帮助,就像那个孩子之于船长,那更是一种幸福。
但在我们现实工作中,许多人都会说:我相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当我们在喊这些口号时,我们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我们会不会一出门或遇到一点困难就忘掉刚才所喊的那句话呢?
有一位顶尖级的杂技高手,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演出,这次演出的主题是在两座山之间的悬崖上架一条钢丝,而他的表演节目是从钢丝的这边走到另一边。
演出就要开始了,整座山聚满了观众,当中有记者、有主办单位、赞助商和看热闹的人群。这时,只见杂技高手走到悬在山上的钢丝的一头,然后用眼睛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并伸开双臂,第一步、两步、三步,慢慢的杂技高手终于顺利地走了过去,这时,整座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要再表演一次,这次我要绑住我的双手走到另一边,你们相信我可以做到吗?”杂技高手对所有的人说。我们知道走钢丝靠的是双手的平衡,而他竟然要把双手绑上。但是,因为大家都想知道结果,所以都说:“我们相信你的,你是最棒的!”杂技高手真的用绳子绑住了双手,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一步、两步终于又走了过去,“太棒了,太不可思议了”所有的人都报于热烈的掌声。但没想到的是杂技高手又对所有的人说:“我再表演一次,这次我同样绑住双手然后把眼睛蒙上,你们相信我可以走过去吗?”所有的人都说:“我们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杂技高手从身上拿出一块黑布蒙住了眼睛,用脚慢慢地摸索到钢丝,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为他捏一把污。终于,他走过去了!顿时掌声雷动!“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是世界第一!”所有的人都在呐喊着。
表演好像还没有结束,只见杂技高手从人群中找到一个孩子,然后对所有的人说:“这是我的儿子,我要把他放到我的肩膀上,我同样还是绑住双手蒙住眼睛走到钢丝的另一边,你们相信我吗?”所有的人都说:“我们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走过去的!”
“真的相信我吗?”杂技高手问道。“相信你!真的相信你!”所有的人都说。
“我再问一次,你们真的相信我吗?”
“相信!绝对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所有的人都大声回答。
“那好,既然你们都相信我,那我把我的儿子放下来,换上你们的孩子,有愿意的吗?”杂技高手说。
这时,整座山上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敢说相信了。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只有自己真的相信别人,才能让别人相信你。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上面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人世间,总要和身边的人,远方的人,熟悉的人,陌生的人,见过的和没见过的人打交道。人心向善,把别人往好里想,信任别人,便会觉得生活很温暖,很轻松,反之,总是猜疑别人,只会活得很累,很苦。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水果摊,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每天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他们的摊子跟前都挤满了买水果的人,我经常会看见有人买完水果以后对他们说明天把钱送来,出于好奇我问了问他们,不怕买水果的人不把钱送来吗?他们憨笑着说,有什么怕的,这都是良心账,人家也不缺这几个钱啊。听完以后,我沉默了很久,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只有猜疑和冷漠,那么也就没有今天和谐美好的社会了。
诚信宣言:
人与人之间多一分信任,就多一分温馨,你能够被别人信任,你就多得了一分尊重,少了一丝轻蔑。一个人不管本事多大,能力多强,如果经常撒谎骗人,还以为别人都没有发现,看不出来,做什么事都言行不一,失信于人,失信于民,那他一定是最大的失败者,最终绝不可能长期得逞,也不会有所作为。
十四、机会总是属于恪守诚信的人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乃是做人的根本。拥有诚信的美德,机遇便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向你敞开一扇明亮的窗户,向你伸出热情的手。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一股下海淘金的热潮,内地好多有志于创业的青年都涌向了南方。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也加入了淘金的大军,独身一人乘火车南下,寻找事业机会。由于疲劳过度,小伙子竟然睡着了,一觉醒来,深圳马上就要到了。然而,他发现他的旅行包却不见了。包里有钱,证件,还有车票,没票自然出不了站,即便出了站,身无分文又如何生存?于是,他打算在深圳下车,不出站直接补票打道回府,可是补票的钱从何来呢?无奈之下,他鼓足勇气厚着脸皮尝试着向几位旅客借,未果。因为当时他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他的身份,平白无故谁会相信他呢?最后,他沮丧地向一位戴眼镜的老者走去。
“先生您好,我遭窃了,能否借我100元返程路费?我一定双倍奉还。”他诚恳地说道。
老者迟疑了片刻,就把钱给了他。
谢过之后,他一再坚持要老者留下地址,对方犹豫了老半天才给他留下了地址。
到家后,他立刻将200元钱寄给了那位老者,并附寄一封信,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老者对他的信任,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久,他补办好相关证件后再度南下,被深圳一家公司聘为采购部经理。由于公司刚成立不久,资金紧张,眼看着就要因原料短缺而停产,任他磨破嘴皮跑断腿,也没人肯供货。老板不得已只得亲自出马,带他一同驱车前往广州,找一位供货商协商。一路上,老板说他们即将拜访的是业内最大的原料供应商,这人有个特点,从不轻易赊账,除非是老客户。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公司就会有转机,但是,因为是初次打交道,此行能否成功,老板心里根本没底。
接下来的见面很是出人意料,原来他们要拜访的对象竟然会是他——那位借钱给他的老者!
一回生,二回熟,他们一同进餐,席间聊了很多。老者不无感慨地对他说:“我借给你钱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指望你真的会还。”
他说:“如果对一个信任我的人失信,我会一辈子愧疚不安的!”
“小伙子,谢谢你这么尊重我,与你这么讲信用的人合作,我放心!”老者言毕,随即与他的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合同,保证提供充足的货源。
诚信是一种考验,它没有考场,没有考时的限制,然而却随时随处都可能来临。考验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因素而退让或松懈或徇私。否则,结果将是残局。只有时刻准备着,诚信地迎接一切的到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某文化企划公司的老总接手了一本杂志,紧锣密鼓地开始搜罗人才,于是小王和小刘两人被朋友推荐到了老总那儿。老总要他们自己报个薪价,小刘说,好多家报刊请我去,开价不菲,6000元吧!老总面有难色,可想想人才难得,再说一下子找个合适的人才也不容易,就答应了。然后老总又问小王,小王说,我先做吧,你看多少合适就给多少。
其实,他们都知道老总有几百万的身家,出手豪爽。小王想老总虽说是个富翁,可也是一分一厘挣来的,并不容易,自己先把事情做好了,老总不会亏待自己的;而小刘则想老总有那么多钱,现在又着急上马,不宰白不宰。
杂志筹办阶段的事情繁杂,小王骑着破自行车,在炎炎烈日下四处奔走;而小刘则是出门打的,不时拿着一大沓车票找老总报销。
一天夜里,小王与老总商讨事情到很晚,老总说肚子也饿了,找个地方吃夜宵吧。“到重庆火锅城怎样?”老总问道。小王知道那是高消费的地方,便说:“就我们两个人,不必那么奢侈了,就近找个干净些的小店就行。”于是,两人只用了10元钱就吃了个饱。回到老板的车上,老总随手拿起几张发票说:“小刘说是请个关系户吃饭向我报销,有六千多元吧。”老总的话里虽然没有指责,可小王心里不免为小刘担心。
数月的操劳终于有了结果,杂志一期一期地出版了,销量连连上升,广告额也一路向上走。老总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忙,要从他们两人中选个主持工作的主编,没有过多的比较,他一下子就把担子交给了小王。
后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小刘的前程。小刘拿着一大把旅行车票和请客的发票要小王签字报销,小王犯难了。于是,小刘发火了:“又不是你的钱你心疼什么?”事情摆到了老总的面前,老总二话没说就签了字,小刘正偷着乐时,老总发话了,请他另谋高就。事后,小王从其他人嘴里知道小刘是带着女朋友出去玩了一圈。
过了多年,老总因为投资失误而破产了,杂志也被主办单位收回,小王失业了。他把杂志社的事情料理好后准备到外地谋职,看着坐了好多年的办公室,他有点留恋。这时电话铃响了,老总说有个要好的朋友想认识他一下,请他出来吃饭。到了饭桌上小王才知道,老总把他推荐给了一个在电视台做制片人的要好的朋友。第二天,小王就到电视台上班了,给那位制片人做策划。再后来,又经原先那位老总的极力推荐,小王被正式调入了一家颇有名气的杂志社,结束了自己流浪打工的生涯。
不论是对老板,还是对同事或是朋友,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以致不惜用上坑蒙拐骗的方法,而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多点真诚,那么我们便会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诚信美誉,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诚信宣言:
如果你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机遇对于你来说是很重要的。每当机遇来临时,你要把握机遇,并敢于去冒险,而冒任何险都不能失信,这才是无往不胜的法宝。
十五、诚实守信才是大赢家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安信伟光地板(上海)有限公司,2007年年初收购了宝钢旗下宝优特地板品牌,引起业内瞩目。取得这样的成绩,安信公司董事长兼CEo卢伟光说:“‘安信’在巴西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因为1999年的一次赔本生意。”
1999年底,卢伟光遇到了从商之后最严峻的一次考验。那年春节前夕,因为市场被普遍看好,他从巴西预订了很多木材,但按照传统习俗,绝大部分装修工程在那时候都停工暂歇,没人买货,商家手头现金一下子窘迫起来。不知道是巧还是不巧,印尼盾暴跌,1美元本来可以兑换8500印尼盾,一下子跌到了1:13000,大部分供应商都转向印尼采购,包括和巴西合作多年的中国台湾人。因此卢伟光就无法从存货中套现来支付订货的款项,而他的储备资金也用完了,他遇到了做生意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资金链出现问题了。
行业内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对供应商采取吹毛求疵、拒收拒付的对策,但卢总深知如果毁约的话,自己这3年在巴西辛苦经营的渠道和信用都要毁于一旦。于是他下定决心兑现承诺,他觉得到了可以动用自己之前积累的一些金钱之外的财富的时候了。他和自己下游的经销商商量,能否帮忙调节一些资金,等销售启动后再用销售款弥补,又“厚起脸皮”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卢伟光最终完好地兑现了自己对巴西一百多个供应商的承诺。
现在看来,当时亏本是值得的,之后,安信在巴西确立了良好的名声,也取得了现在的优先采购权,当时的亏本早已弥补回来。卢伟光始终认为,资产是有限的,信用是无价的,他可以损失一些资金,损失一些利润,这都是有限的、看得见的,但如果损失信用的话,那他或许什么也没有了。
中国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多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一种长期投资,唯有长期遵守诚信原则,才能建立和维护你的信誉和品德,才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拥有诚信价值观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信用、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委以重任的人。
有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他遇到了一个岔路口,其中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可以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而感到不满,但是他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他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大家突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诚信宣言:
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诚信就是你乘风破浪的船艇;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条漫长无尽的道路,那么诚信就是一个最好的开路帮手。如果没有诚信,你将会一事无成,有了诚信,你才会受益终生,你就是一位真正的赢家!
十六、心诚坦荡能使流言不攻自破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朝)薛碹
西晋时的石苞,面对不平,心底无私,使晋武帝终于自省,也消除了自己的不平之境。
石苞是西晋时期一位著名的将领。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他平时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还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也还有一定的力量,他们常常伺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南担任监军的人名叫王琛。他平时就瞧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起。”石苞姓石,所以,王琛就怀疑这“石头”就是指石苞。
于是他就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想危害朝廷。”而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晋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秘报送上去以后,晋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了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将要来进犯的消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晋武帝听说石苞固守自卫的消息后更加怀疑,就对中将军羊祜说:“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自然不会相信,但晋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而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他过了一天时间也没有去报到,这就更加引起了晋武帝的怀疑,于是,晋武帝就想要秘密地派兵去讨伐石苞。
晋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正确估计敌人的实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老百姓,应该免他的职务。”接着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往征讨,又调了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王琛的诬告,晋武帝的怀疑,对石苞来说,他一点也不知道,到了晋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感到莫名其妙。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严重的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情应该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于是,他采纳了部下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候处理。
晋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惊醒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做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接受处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想到这些,晋武帝的怀疑一下子就打消了。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晋武帝的优待。
中国台湾的济慈法师说,对人要诚,不怕受流言欺诈;你被人欺诈了,你反而显得更明亮,就像宝石一样,只有被打磨后才闪亮。
心诚坦荡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诚实待人,正直处世,可以使人心胸开阔,正义凛然,少费了许多心机,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干一些正当的有意义的事,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誉,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这可能也是君子与小人的最大区别,正如所谓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虚伪奸诈的小人,常常用尽心机,劳神费力地去算计别人,到头来总是会暴露无遗,信誉全失,为法理所不容,遭世人之唾弃。古人云:诚实待物,物必应以诚。同样,赤诚待人也必然会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待,以致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引为至交,可以有许多知心的朋友,多数人愿意与其交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心诚坦荡的人获得发展的机会有时可能不如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人来得快。但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不会明白,在他们得到金钱、地位和满足的同时,已经丢掉了自己做人的品格,显得猥琐而渺小;而心诚坦荡的人获得的成功才是一种真正的成功,即使是小的成就也总是显得那么坦荡而自然。韩非子说过,巧诈不如拙诚,小信诚则大信立。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心诚坦荡,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诚信宣言:
诚实的力量是一种敞开的力量,它能以心诚坦荡之怀,使欺诈流言不攻自破,并使误会销迹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