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些或文言或俚语都在阐明一个观点:要团结,不要争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有时候甚至同归于尽。争斗的性质是恶劣的,的确不值得提倡,甚至应该强烈反对。可是,如果重新给这种行为定一种性质,改为"竞争"呢?竞争却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
没有竞争的领域已经不存在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必须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生存。自然界有竞争,生物才得以进化;人类有竞争,思维方式才越变越灵活;商业中有竞争,市场才不会被垄断,产品和服务才会不断翻新……竞争的脉络是错综复杂的,也是残酷的,因为有竞争就意味着有人做出牺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实的确是这般残酷。当然在两两相争之外也总有人壁上观,也必定会有人坐收渔翁之利。作为旁观者的确无从插手别人之间的竞争,即使想干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鹬蚌相争,渔翁是无法当调解员的,再则,放在眼前的双利不拿白不拿。
竞争与矛盾是一个家族的产物,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其中,每个人也可能作壁上观。当你壁上观时何不当个获利的渔翁呢利用他人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点连小孩子都懂。
一对夫妻闹离婚,但谁也不肯放弃12岁的儿子涛涛。两个人为了儿子的监护权争执不下,虽然同进一个屋却弄得跟仇人似的。为了少看对方几眼,两个人都是早出晚归,涛涛备受冷落。
涛涛想改变父母的冷战局面,同时更不愿意离开爸爸或者妈妈。想了好些天,最终想到了一个主意,父母都想得到自己的监护权,何不利用他们之间的竞争来达成自己的心愿呢。于是他把父母叫到了一起,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真的要分开,那谁对我最好我就跟谁过。"
谁对儿子最好呢?夫妻俩又开始争,儿子从小到大谁抱得多,谁给买的东西多,儿子生病时是谁在日夜陪护……这本就是没有结果的争论了。涛涛又说了:"你们这样是算不清楚的,再说了,那时候我还小,也记不清谁付出更多。现在我能记得清了,这样吧,我从今天开始给你们打分,考察两个月再定吧。"
夫妻俩都想得到儿子的认同,于是在儿子面前竞相表现。
妻子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便是回家做饭,每天的晚餐都弄得很丰盛。丈夫下班较晚,所以没有机会下厨房做饭,只能在吃完饭后争着洗碗擦地,带儿子去游泳。每天早晨夫妻俩争着送儿子去学校,晚上还争着给儿子温习功课。
两个人争着在儿子面前博爱,连相互埋怨的功夫都没有了。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对涛涛而言,两个月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当爸爸妈妈追问他给谁打的分更高时,涛涛说:"你们俩都一样好,我一个也不能失去。"
夫妻俩这才觉得上当了。可他们突然间也发现,在对这个家庭的照顾中彼此可以配合得如此密切。妻子是贤惠的,丈夫也没那么大男子主义,电视机的声音小了,电脑没人霸占了,家里的争吵声没了,儿子的成绩也上升了,这些离婚的理由都被攻破了,还离什么婚呢被冷落的涛涛利用父母之间的竞争不仅得到了小孩子应得的关爱,同时也挽回了差点破碎的家庭。竞争是否是可以利用的呢?小孩懂得利用大人之间的竞争达到自己的目地,大人又何尝不是呢?父母想让孩子帮自己做事情时不用命令的口吻,只说谁最听话就给谁买奥特曼;老师想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拿出好成绩,在发试卷时故意把分数念得很大声;老人最喜欢儿女围着自己转,老大回来看望了他,他一定会打电话给老二老三。
老三给自己买的东西,他一定会给老大老二看看或者尝尝。
这样的利用就不是残忍的,只要竞争是良性的,获益的人就是向善的。
相形之下,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拿来"就要诡异得多,因为直接牵涉到经济利益,一切都不那么亲热了。例如自由市场竞争中,商家斗法,消费者受益。老百姓常说:货比三家。你这家货,我不满意,我还可上另外一家去看看。如果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那谁是老大?谁说了算?连小孩子都明白,我有的玩具,别的小朋友没有,那别的小朋友就会主动来找我玩。
小孩子都懂得道理,所以要反垄断,反托拉斯联盟。同一行业,商家越多越好,消费者便可拿他们之间的矛盾、竞争大打价格战,得到更实惠的东西。
商业中的竞争,价格战总是应口水战而生。这个年头赚大钱不容易,浑水摸鱼的天赐良机更少,趁别家干架之际用低价揽客甚至用免费使用来扩张地盘的大有人在。几个价格烟幕弹一扔,消费者就得便宜了。
的确,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大还是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生存。现在已经找不到哪一块新的领域、哪怕是一个极为细分的领域,没有众多的竞争者加入。作为消费者,应该说已经习惯了从商家相互的竞争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了。
莎莎要当新娘了,结婚前先去拍婚纱照,选影楼是个难题。
都知道婚纱影楼是个宰客的地方,因为前去拍照的十有八九都是门外汉,不知道里面的水究竟有多深,而且大多数准新娘在激动情绪的怂恿下IQ指数明显降低,因而订3000的拍到最后变成了5000,订5000又会变成7000甚至更多。有些甚至加了很多钱以后还不知道有哪些是陷阱。
究竟哪些是可以不多花钱的?莎莎在心里盘算着,她可不愿当冤大头。当然,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必须亲自前去寻答案。
找谁要答案就要仔细斟酌了。
旧时的婚姻大多是媒妁之言,男女双方都不知道彼此的底细。媒人的话只可信一小部分,所以各自的父母会到对方的地盘上去暗访。如果问的都是人家的亲戚,即使有很多缺点也不可能有人告诉你,因而得找与那家没有血缘关系甚至是有些隔阂的人。莎莎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思考了一番后来到市里比较有名的梦露影楼。
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她,拿出几大本相册让她看,并问她准备拍多少价位的。莎莎翻了翻,指着最低价位的问:"除了这册子上写的服务就没别的了吗?"
在咨询时先从最低价位开始,不要一来就给对方留下"这是只肥羊"的感觉,如果一旦把对方的心扩大了,你再选低价位时可能什么东西都不给加了。比如你去水果店问苹果多少钱一斤,当时苹果是反季水果,奇贵,老板报出的价格吓你一跳,然后你说算了,还是买西瓜吧。老板本来以为遇上了大买主,正在偷着乐你却泼了凉水,那对不起,本来西瓜每斤可以便宜毛钱,现在没门了。
现在是个砍价的时代,婚纱哪有一口价的。工作人员回答了:"当然不是,如果你在本周内订下来的话,新郎新娘的服装会增加一套,再赠送60CM的海报和一个10寸的拉米。"
莎莎虽然一窍不通,但一听条件不是死的就知道有门了:
现在只是意向性地问了一下就可以增加这些东西,到时候动真格来谈时应该还有更多的优惠条件。
心里想着却没多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说:"行,我记下了,我再去丽影看看,你们是本市的两大巨头,不去那儿看看会遗憾的。"
莎莎边说边合上相册,站起身来就走。工作人员见状立即补充了一句:"可以,你先去那边看看也好。我有一张优惠券先给你留着,可以优惠388块钱。"边说边递名片。
人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有贪欲,卖东西的总想把价格卖得高一点,买东西都希望价格出得低一点,所以砍价的事情总是在每个角落上演。而作为买方,砍价的杀手锏就是"某某店的这一款产品目前是7折",商家一听到有竞争对手便会"见钱眼开",立即松口。
莎没有去丽影,而是去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因为她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了,她需要知道婚纱影楼里究竟还有多少"潜规则"。丽影与梦露虽然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泄露了对手的秘密也就等于掀了自己的底。因此,莎莎去丽影是得不到答案的。当然,能清楚影楼操作模式的,除了影楼自己就只有摄影工作室了。
她到工作室坐定,把名片握在手里故意让工作人员看见,然后开始询问相关事宜。工作人员大大方方看了莎莎手里的名片,然后将影楼与工作室的优势与劣势一一列举出来,选服装、选化妆师、选摄影师、一次性粉扑、假睫毛、相册……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要加钱,莎莎听得目瞪口呆,那么多细节是她之前想都想不到的。
莎莎默记下了这些工序。过了几天,她挽着准老公的手再次出现在梦露影楼,这一回她将每个细节都落实清楚了,几乎得到了所有准新娘都未得到过的优惠。
竞争对手都善于用对方的劣势来衬托自己的优势,表现自己才是鹤立鸡群。作为消费者来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为自己准备光顾的商家多找几个竞争对手,那就是培训火眼金睛的火箭班。莎莎正是运用了这一点,短短几天时间便从菜鸟变成了高手,获得了满意的价格和服务。
竞争是残酷的,每个人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对于竞争对手的不足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竞争对手之间就像一只苍蝇,蛋壳上有一点细微的缝它也能盯上。秦主任刚接手编辑部的所有事情,第一本书顺利装订出厂时他像看新生婴儿一样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可是,他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可哪儿不对劲一下子又说不上来,毕竟自己没接触过印刷方面的事情。
以后这些事可全要自己一手操办了,总不能永远不懂吧?堂堂主任也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想了想,他给印刷厂拨了一通电话:"付厂长,书我收到了,但是有些问题要麻烦你跑一趟呀。"
付厂长来了,秦主任拿出一本书:"这里面的问题不少啊。"
付厂长一惊,立即拿起书翻看:"没装订好,摺纸不太整齐。"果然,中间有几页的字都显得有点斜了。然后秦主任又找来装订厂的郭厂长,明确指出装订的毛病。郭厂长一边应允一边翻看,然后说:"这印刷也有问题,封面套色就不准,效果也不像是海德堡印出来的,还有里面的字迹,深浅不一,可以肯定这是外包给小作坊加工出来的。"
最后,秦主任分别给付厂长和郭厂长打了电话,谈了扣款赔偿的问题。付厂长怔了片刻,又补充一句:"的确是因为年底太忙给外包出去印的,可你们提供的纸也太粗糙了,字迹深浅不一跟纸张吸墨不匀也有关系,下次再印最好用道林纸。"
秦主任还想说什么,但止住了。他向纸商订的本来就是道林纸,可付厂长居然说这不是道林纸。最后他到市场上找来道林纸的纸样一比较,差距果然很大。
纸厂、印刷厂、装订厂都被扣了钱了,秦主任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同事们都说秦主任真神了,一上台就揪出了各环节的病根。如果你是外行,要想了解这个行业的专业信息未尝不可,不过,直截了当地询问是得不到满意答案的,谁都会留一手。但你可以先让自己退到另一个角落,冷眼旁观别人之间的竞争,让他们的对手一一数落出来。秦主任不就是利用了商家之间的竞争而获得经济赔偿和专业知识吗当你对某个行业的动态不了解而又必须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就必须如秦主任那样让他们暗中较量。比如一个采购主管要向一个定点供应商采购产品,如果不找他的竞争对手刺探军情,那供应商想卖多少就卖多少,作为甲方反而失去了主动权。
因此,采购主管务必要另找两家询价,让他们相互拼到最低价时,再用这个价格向定点供应商购买所需的物品。
人性本向善,虽然我们不应该设计太多阴暗面的东西,但有时候却又是身不由己。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总免不了遭遇一些凶险的情况,为了求自保,少挨几刀就必须要利用别人之间的竞争来维护或者争取自己的利益。
比如狐狸遇上一只"无神论"老虎,它没法借上天使者的名义来忽悠对方。难道狐狸坐以待毙,成为老虎的盘中餐不,求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为了生存就必须动脑筋,必须拿敌人的对手来制约它。那么狐狸就应该将老虎引到另一只老虎身边,使两虎相争它尚有一丝活命的机会。如今的拍卖会运用的正是这么一招,参与竞争的人少了他不拍,或者暗中找人假扮竞争者。一件物品,台下N多人争夺,无论谁得到了都会付出昂贵的代价,而这些利益正是拍卖行与物主所需要的。
警察在审讯嫌疑犯时也多利用共犯之间的"背叛"来获得有效的口供。
在工作中,利用他人之间的竞争来达成自己目的的事例也无处不在。如果你是领导,公司有增设部门的打算,这时你会不会时常找某些下属谈话,都谈些什么内容?"公司最近要扩张,会设立一个新的职位,目前只有你和小江最适合。你要加油呀。"而后你是不是还会找小江谈谈"公司最近要扩张,会设立一个新的职位,你是最有潜力的,可是小杜也在使劲,可别让他把你超过了。"然后呢?小杜和小江都会使出吃奶的劲,一个追一个赶,整个部门的成绩陡然增长,连老板都觉得不可思议。你成了老板眼中的优秀管理人员,极可能再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