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和黑海,南达地中海,北以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其他部分相接。
联系欧亚两洲的铁路干线从西北方向穿过半岛,其东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苏联及其他黑海沿岸国家出海的必由之路。因此,它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素为列强必争之地,并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悍然出兵侵占阿尔巴尼亚,此后,便利用阿尔巴尼亚为跳板,积极策划对巴尔干的进一步侵略扩张。
4月13日,墨索里尼公开宣称:
谁掌握了波希米亚,谁就掌握了多瑙河盆地。谁掌握阿尔巴尼亚,谁就掌握了巴尔干各国。
1940年,墨索里尼眼见希特勒在欧洲频频得手,而意大利在非洲与英国几经较量却屡遭败迹,为提高自己的“威望”,摆脱在与德交往中所处的屈从地位,他一边在非洲继续与英军交战,一边悄悄在阿尔巴尼亚集结军队,准备一举侵占实力弱于英国的南斯拉夫或希腊,用“辉煌的胜利”扩大版图。
7月,墨索里尼命令意大利陆军总司令部制订对南斯拉夫作战的计划,并令陆军主力在意南边界实施战略部署。到9月下旬,已有37个师完成部署。
然而,希特勒1940年正全力进行西欧的战争和秘密进行大举入侵苏联的准备,不希望在巴尔干地区爆发冲突。希特勒建议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墨索里尼迫于意大利对德国的依赖,只好暂时服从。
10月,德军事先没有通报墨索里尼就开进了罗马尼亚,而且在庆祝兵不血刃地占领罗马尼亚时未邀请墨索里尼。这使墨索里尼大为恼火,他决定如法炮制,不预先通知希特勒即出兵占领希腊。
意军计划从3个方向入侵希腊:左翼由阿尔巴尼亚的科尔察向希腊的弗洛里纳和塞萨洛尼基方向实施佯攻,以钳制希腊兵力;中路经维约萨河河谷对艾奥尼亚等地实施向心突击;右翼沿希腊比较平坦的海岸线实施进攻。主攻方向在中路。计划规定,首先攻占希腊西北省份埃皮鲁斯,尔后占领希腊全境。
1940年10月28日凌晨,意军由阿尔巴尼亚越过边界,侵入希腊领土。进攻的头两三天,意军突击集团只遇到希腊力量薄弱的掩护部队的抵抗。
尽管如此,意军推进速度缓慢。在右翼沿海地区,头两天仅推进约10000米;在左翼,意军两个师向弗洛里纳方向实施的进攻几乎未取得进展。在中路,希军最多仅有一个多师的兵力,但巧妙地利用地形进行顽强抵抗,并于11月2日遏制了意军主力师的进攻。
希军总司令帕帕戈斯在得到加强后,遂于11月1日下令向意军左翼发起防御战以来的首次反突击,迅速将意军赶回阿尔巴尼亚境内的科尔察地区,三四天后又切断了意军由科尔察通往西北方向的主要道路。11月14日,希军集结了步兵师、骑兵师、步兵旅开始反击,不久全线部队投入反击。在中路,希军在得到加强后于11月5日放弃了便于意军发挥技术兵器优势的谷地,通过意军阵地间隙向意军背后渗透,重创意军山地师。
在沿海地区,意军右翼进展较快,后因希军在中路的胜利而担心孤军冒进被歼,很快后撤。11月7日,意军被迫转入防御。
11月21日,希军夺取莫罗瓦山和重要交通枢纽科尔察,意军处境危急,意军司令索杜下令实施总撤退。直至12月底,希军的进攻才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停止,转为阵地战。
意大利侵略希腊的失败,危及了希特勒征服巴尔干的总计划,希特勒遂于12月制订了1941年春法西斯德军入侵希腊的“马里塔”行动。墨索里尼为挽回面子,决定抢在德国之前再次入侵希腊,命令“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实施反攻,但1月和3月的两次攻势均以失败告终。
在意希战争中,英国根据1939年4月向希腊所作保证中规定的义务和自身对轴心国作战的战略需要,由雅典附近机场和山区翼侧的机场出动少量空军支援希军作战,并在塔兰托和马塔潘角给意大利海军以重创,配合了希军陆上作战。1940年11月1日,应希腊政府的要求,英军在克里特岛登陆,占领该岛改善了英国在地中海的态势。
1940年11月,在德国的威胁利诱下,匈牙利、罗马尼亚加入三国轴心。
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加入三国轴心。3月2日,德军以“反对英国扩大巴尔干战争的企图和保护保加利亚利益”为借口,由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占领了保加利亚这一有利阵地,大大增强了德国在巴尔干的势力。
但是,南斯拉夫、土耳其等巴尔干大国立场尚不确定,希腊在意大利入侵其领土后进一步倒向英国,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