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网络学习的主流趋势。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利用和管理。而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环境更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使得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代表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方式及其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3.1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指安装了高速多媒体影音传输系统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它能实时传输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控制处理,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多媒体网络教室通常还与校园网和Internet网相连,以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库信息及远程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还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功能,配上学科题库和自适应测试系统后,可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科学地评测教学效果,提供了联系教学各种要素的多向及交互的信息通道。多媒体网络具有优化教学过程的多种特性,即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以及教学信息呈现的超文本方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与信息处理的智能化。这些特性支持基于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网络化学习环境。
6.3.2 计算机教学中的网络化学习模式
一是中学生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及建构新模式的目的。
中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创新精神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中学计算机课程具有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的特征,表现在:培养目标中的信息能力(即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应用;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课程内容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不完全同步;不同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差异较大,故教学内容以模块为基础,组成中学各学段的教材体系;每周学时数少,主要靠课堂时间解决教学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此外,作为教学对象的中学生,因为反应快记忆力强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有优势。但同一班级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差距较大,学习兴趣与情绪容易受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的影响。
针对上述目标及特点,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能力、创新精神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利用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要素的四个转变。
二是中学计算机课程的网络化学习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研究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应设计出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实施的网络化学习模式,模式由提出任务、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意义建构五个环节组成。模式结构图如下:
模式的教学过程为:
●提出任务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提出本课或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实践去完成任务。教师提出的任务的难度应以大多数学生能通过为宜,并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
●创设情境
情境是指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所需要的外部学习环境。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并提供相应的网上资源和支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创设的情境应尽量做到:具有友好和自然的人机对话,使学生能方便地学习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要求,并能观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而系统应能理解学生的反应,能检测和判断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所创设的情景应包含“help”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随时提供咨询和帮助。同时系统应是可控制的,学生通过对有关参数和变量的调控,达到对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的控制;在情境中还应设置一些有助于课程内容学习的参考信息的链接访问,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或使用有关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可认知的情境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完成指定的任务。
●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可控制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利用在线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软件功能的能力,或通过网络功能控制学生屏幕,与其进行双向交流和辅导。
●协同学习
教师根据需要将学生分组,组内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与支援,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群组功能,组织学生使用Internet及教学资源中心的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协商讨论、模拟通讯等学习。也可以安排各小组在网上搜集资料,讨论分析完成任务的可行方案,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此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知识或学习主题的意义,即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汇报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归纳总结正反经验和知识的规律性,把所学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
●反馈调控
最佳的网络化的学习进程,应是在网络学习的空间,从起点不断向学习目标逼近的一条直线,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了学习目标,就应引导他们,拨正方向,实现有效的学习,这就是反馈调控。在网络化学习模式中,构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三个反馈回路,学生根据反馈信息,补充和完善原有的认识,不断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是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因而强调学习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在网络化学习模式中,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了符合学习需求的外部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同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发生和完成。同时,模式中还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还组织开展小组协作活动,让学生合作搜集分析选取学习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完成项目,发现总结知识规律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最终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上完成,多媒体网络系统提供了学习情境与资源、交互协作及反馈调控的环境。因而它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认知工具,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网络化学习模式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因而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益。
6.3.3 网络化学习模式的评价标准
网络化学习模式的教学评价不以传统简单的分数评价能力,而是以意义建构中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重构和迁移的效果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根据认知结构的变化,肯定学生的努力,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刺激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在网络化学习模式中,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为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保持学习兴趣;能否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在信息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的加工能力及信息的再现能力。而这些能力综合体现在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上,评价应该采用基于项目与活动的考核方法进行,即采用“学生作品”方式进行考核。完成作品的过程可以查阅网上资源、交流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对有特点的作品老师应予关注和表扬,成绩通过同学自评、互评和老师评来确定。对模式教学的评价即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协作活动的评价。对于知识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使用有其他教学方法中广泛使用的方式,如测试、论文写作等。下面将重点讨论怎样在评价中体现相互作用和协作的情况。
学习成绩分享:在学生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测验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用小组学生所得的平均分数和前一次测验平均分的差来计算他们小组所得的成绩,成绩可参考示例的方法来确定,教师以小组得分作为奖励根据。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学习者的成绩不仅仅代表自己,同时作用于学习小组,真正体现出协作学习的结果。而学生的个人成绩可为个人测验分加小组得分。
对全组表现进行评价:当学生协作学习时,可以人让各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如一份报告、一篇练习等,然后以共同学习的成果来进行学习评价,这个成绩就是小组全体成员的成绩。
检查记录小组的协作学习情况:首先按教学目标预先制定观察记录表,然后再针对对象进行观察记录,通常观察的内容有:进行协作学习的情况、交互技能及水平、语言及感情的交流、计算机技能的操作以及特别行为等,进行观察时要适当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取样,真实准确地详细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中,然后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对学习者的评价结果。
6.3.4 网络化学习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是网络化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在教学思想上的比较。
在传统教学中,体现的是以教师、课堂及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网络化的学习模式则是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是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和改造的结果。
二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种技术对模式建构的支持作用。
三是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学习方式,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以在课后的任何时间,教室以外的任何地点(只要能上Internet),登录到教学主页,给老师发E-mail,加入BBS。因而借助网络教学系统,既能进行课堂教学,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四是网络化学习模式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罗马俱乐部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里,就把当代人类的学习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该报告指出,维持性学习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创新性学习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人们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便在行动上与新情况协调一致。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学习模式,由于具有多媒体的交互性、超文本的非线性联想思维、学习的自主发现探索,以及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评价和加工去协作解决问题等过程,较好地符合了创新性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预期性”和“参与性”,并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两个方面会产生互补影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是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还存在着几个不利因素。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及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由于网络教学信息急剧膨胀和无序化,教师须具有较高的选择能力和控制能力,否则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对于学生,因为要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运用网络资讯,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并要有一个对学习方法重新适应的过程,故该模式较适合高中以上程度的学生。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网络教材(或课件)要将学科基础知识与最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教材的更新周期短,高质量的网络教材难以保持和严重缺乏。
网络教学存在着各种安全防范问题,包括克服网络病毒、防止非法入侵破坏教学资源及对不良信息的屏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