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给过年轻人这样的忠告:许多残酷的事实,我们是无法逃避和无法选择的,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我们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曾这样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这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位没有左手的残疾人被问起少了一只手会不会很难过时,他这样回答,“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穿针的时候,我才会想起自己没有左手。”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才能够适应并改变它。相反,如若不接受,必将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最终排斥自己,排斥生活。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要乐于承认事实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人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与其自寻苦恼痛苦不堪,不如泰然处之,笑着接受它。你看到过哪一头母牛因为草地干枯、天气太冷或者被公牛冷落而发火?它很平静地面对没有食物带来的饥饿、必然来临的寒冬和同伴不可预知的脾气。既然动物面对苦难都没有精神崩溃,何况是人?
但是,这是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棘手的事情时,我们都要低声下气,消极懈怠呢?当然不是!那样的话就与宿命论者无异了。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如果事情还有一点儿补救的机会,你就要奋斗,就要积极争取。当你做了一切努力,还是于事无补时,就要尝试改变自己,承认并试着接受这个事实,而不是一味沉浸于痛苦中不能自拔。
法国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被无数人追捧和喜爱,至今,巴黎还保留着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剧院。1915年,71岁的莎拉被医生告知必须要把右腿锯掉,因为常年的膝盖受伤使她患上了静脉炎和腿痉挛。如果不锯掉右腿,她将会有生命危险。当时莎拉正在面临破产的危机,人生可谓跌至了谷底,医生甚至不敢把病情告诉脾气很火爆的莎拉。然而,当莎拉从医生口中得知,确实需要锯掉右腿时,她只是沉默了一会儿,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也只好这样了,这就是命运。”
莎拉被推进手术室。手术的前一刻,医护人员压力很大。莎拉笑着安慰他们,让他们尽管放心地做手术,生死由命,不管是什么结局,她都会笑着接受。令人欣慰的是,手术很成功。
手术之后,莎拉·伯恩哈特继续从事她的事业,世界第一次大战中,她赴前线慰问士兵,在帐篷里、粮仓里、战线医院的临时舞台上,为战士们表演。她甚至赴美国进行巡回演出,令爱她的观众再度为她痴迷。
人的一生会遇到太多不如意的事。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抗拒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没有精力再去创造新的生活。在抗拒和创造之间,我们只能选其一。抗拒,只能使现状更糟;而创造,却有可能使我们摆脱困境。创造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接受现实。当我们愿意接受那些既定的事实之后,就能身心轻松、全力以赴地去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就好像松柏面对无可避免的暴风雨时,要么选择垂下它们的枝条避险,要么选择抗拒暴风雨。后者得到的结果,多是因抗拒而被摧折。
已故美国著名小说家布斯·塔金顿说:“人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忍受,只除了一样,就是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忍受的。”然而,在60多岁的时候,他最害怕的事发生了。他的视力减退,一只眼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眼也快瞎了。
所有人都以为塔金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更有人预言塔金顿会就此崩溃或自杀。然而,塔金顿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开心,偶尔,他甚至还会幽默一把。即将失明的日子里,当那些巨大的黑斑从他眼前晃过时,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嘿,又是老黑斑爷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它要到哪里去?”完全失明后,塔金顿感慨地说:“我发现我能承受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个感官全丧失了,我还能继续生活在我的思想里。”
塔金顿也曾努力尝试恢复他的视力。他曾在一年内做了12次手术,动手术时,他尽力去想自己是多么幸运:多好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为人眼这么娇气的东西做手术了。当塔金顿知道自己的眼睛永远无法复明时,他坦然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因为他知道那是减轻痛苦的唯一办法。
起初,在塔金顿看来,他不能忍受的是失明;但当他真的失明了,他不仅接受了这个事实,反而还表现出少有的乐观,没有放弃寻求光明的努力。当他的努力没有成功时,他的内心一定很痛苦,但他没有沉溺其中,而是选择了坦然接受。他甚至感谢上帝,尽管自己失去了光明,但他别的感官还在健康地工作着。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得好:“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这句话说明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不幸事件的本身,而是我们选择逃避、抗拒、消极或抱怨,并因此不断创造更多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