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是美英战略航空兵从协同作战走向联合作战的一年,也是联合轰炸进攻作战初试锋芒的一年。
1943年1月,英军共有各型轰炸机近840架,其中“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只有270多架,而对战略空中进攻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的“波士顿”和“冒险”式轰炸机却占1/3,还有老式的“惠灵顿”和“斯特林”式轰炸机也占了1/3.加上美军第八航空队和第十五航空队的150余架轰炸机,盟军用于进攻德国的轰炸机总数不超过千架。
而到1944年1月,美英战略航空兵已拥有轰炸机近3000架,其中英军的“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有600架,占英军轰炸机总数的一半;第一线部队中已不再有“惠灵顿”一类的老式轰炸机。美军战略航空兵则全部装备B-17型“空中堡垒”式和B-24型“解放者”式重型轰炸机。经过一年多的作战,美英战略空中力量得到壮大。
对美英战略空中力量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它们终于实现了对德国的联合战略空中进攻。尽管其中有分歧、有成功、有挫折,但它们毕竟形成了一支统一的战略空中力量。
美英对德国的联合轰炸进攻的真正开始时间为1943年6月10日。这一天,美英联合参谋部批准了代号为“直射”的战略航空兵联合轰炸进攻的作战计划。
随着“直射计划”出台日期的临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是德军战斗机的威胁。
1943年4月17日,美军第八航空队出动115架轰炸机,在140架P-47战斗机的护航下,突击了德国不莱梅的福克——沃尔福飞机工厂。
不莱梅在德国北部,濒临北海。虽然这是一次对德国本土较近目标的突击,但美军仍有16架B-17型“空中堡垒”式重轰炸机被击落,另有39架轰炸机被击伤。
美军被击落和击伤的飞机总数已接近出动飞机总数的一半。这一结果使美英军队认识到,对联合轰炸行动的首要威胁是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
盟军的战略轰炸需要首先取得空中优势。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直射计划”的突击目标序列表中,德国航空工业上升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为此,“直射计划”规定:
在这样的环境下,阻止这种增长,削弱敌人在这个战场上能够对付我们的昼间和夜间战斗机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英在英国本土的轰炸机部队最优先的作战目标,是德国的战斗机部队和它们所依赖的航空工业。
1943年6月13日,美军第八航空队在“直射计划”开始后的第一次深入德国本土作战中,第四轰炸机联队出动76架B一17型轰炸机,结果被击落22架,击伤23架。
“直射计划”将摧毁德国航空工业作为首要任务的另一个动因,是“霸王计划”日益临近。“霸王计划”是1944年盟军的头等重要的作战行动。
鉴于削弱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对“霸王计划”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也积极支持将德国飞机工业列为美英战略航空兵的头等重要的突击目标。
1943年6月10日,随着“直射计划”的下达,美英战略航空兵的联合轰炸进攻正式开始。目标首先指向德国的航空工业。
然而,1943年下半年,美英战略航空兵对德国飞机工厂只进行了14次突击,共投弹4000吨,平均每月投弹不到670吨,仅占这一时期美军战略航空兵投弹总量的2%。
德国航空工业没有遭到应有打击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已将飞机工厂进行了广泛的疏散,而美英战略航空兵当时的兵力又相当有限,不足以突击疏散后的众多飞机工厂。于是,美英战略航空兵便在一个统一的总原则之下,按照各自的既定方针展开了作战行动。
在美英战略航空兵对德国飞机工厂突击的同时,美军又选中德国的轴承工厂作为主要突击目标。轴承是制造飞机、坦克、军车、潜艇、精密仪器等武器装备所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对轴承工厂的打击会对德国的军工生产部门造成严重影响。
这与美军通过摧毁德国工业系统中的关键部门,来瘫痪德国整个军工生产能力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美军之所以选择德国的轴承工厂作为主要打击目标,还在于德国轴承工厂主要集中在德国的3个大城市,其中尤为吸引美军的是施魏因富特。因为在这个城市中共有3个轴承工厂,生产能力占德国整个轴承生产能力的52%。为此,美军第八航空队在对德国飞机工业的作战效果不理想时,便将施魏因富特的轴承工厂作为主要打击目标。
1943年8月和10月,美军第八航空队先后两次对这个城市的3个轴承工厂进行大规模袭击,一度给德国轴承供应造成一定困难。
8月17日,轰炸德国施魏因富特轴承工厂的美军第一轰炸师共出动B-17型重轰炸机230架。主要突击目标是施魏因富特的轴承工厂,备份目标是德国法兰克福的通用工程设备厂、亚琛的铁路调车场和波恩的仪器厂。
威廉斯率领的第一轰炸师于17日13时47分通过法国海岸进入欧洲大陆,然后便不断遭到德军战斗机的攻击。由于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天气不好,第一轰炸师的起飞时间一再推迟,结果德军的战斗机在上午攻击第三轰炸师后,有充分时间做好准备对付第二轰炸师。
而负责掩护第一轰炸师第一梯队的P-47战斗机起飞又晚了9分钟,没能按预定时间与第一轰炸师的轰炸机编队会合,由此导致第一轰炸师的第一梯队只能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孤军奋战,还未飞抵施魏因富特就被击落15架轰炸机。后面的P-47战斗机按时起飞,为第二、三梯队提供了战斗机作战半径内的有限护航。
第一轰炸师在威廉斯的率领下,有188架轰炸机到达施魏因富特上空。
14时开始投弹。美军在12分钟内共投下250磅燃烧弹1000枚,500磅普通炸弹700枚,1000磅普通炸弹235枚。屈格尔——菲舍尔轴承工厂的电站、平房车间、楼房车间、办公楼和仓库都被击中。
菲希特尔——萨克斯轴承工厂的一个平房车间被两枚炸弹直接命中,还有三四枚炸弹命中附近的建筑物。3个轴承工厂都遭到严重破坏。
15时,美军第一轰炸师投弹完毕,退出攻击。在返航的路上,第一轰炸师又遭到德军战斗机的猛烈攻击。据美军报告,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先后有300余架次德军飞机对第一轰炸师进行了攻击,美军共有36架B-17型重轰炸机被击落,360多名机组成员在作战中伤亡或失踪。
尽管盟军对施魏因富特轴承工厂的轰炸效果非常满意,但美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已远远超出所能承受的限度。美军不得不暂时中止深入德国纵深地区的作战活动。
1943年10月14日,美军经过精心准备,再次突击施魏因富特的轴承工厂。这一次共出动29架B-17型重轰炸机,分成2个突击队。第一突击队由第一轰炸师的150架B-17型轰炸机组成,第二突击队由第三轰炸师的140架B-17型轰炸机组成。此外,第二轰炸师还出动一部分B-24型轰炸机进行牵制性作战。
鉴于上次突击的教训,美英战略航空兵此次加强了战斗机护航。每个突击队固定由一个P-47战斗机大队负责护航。此外,在轰炸机撤出战斗返航时,再派出一个P-47战斗机大队前往欧洲大陆接应,负责在欧洲大陆内为返航的轰炸机编队提供支援,并一直护送轰炸机编队飞过英吉利海峡。
除P-47战斗机外,美军还安排新到的英国P-38战斗机为轰炸机编队开辟空中通道。英军的两个喷火Ⅳ型战斗机中队被安排扫尾,负责在最后一批轰炸机编队脱离德军战斗机截击后,继续在空中巡逻,以保护掉队的轰炸机。
美军第一轰炸师的第四十作战联队飞在整个编队的最前面,首先遭到德军战斗机的集中攻击,损失惨重,在到达目标前,已经损失7架轰炸机,还有很多飞机被击伤。第一和第三轰炸师的飞机在到达目标前,共损失28架轰炸机。尽管美军轰炸机编队遭到较大损失,但对施魏因富特的轴承工厂的轰炸还是很成功的。
美军第一轰炸师有101架轰炸机到达目标上空,14时39分,当第一轰炸师的轰炸机进入轰炸航路起始点时,德军的空中攻击反而减弱了。目标上空的能见度很好,突击编队按预定计划进入攻击。
飞在最前面的第四十作战联队首先投弹,将53%的炸弹投到距瞄准点33米以内。14时51分,第三轰炸师开始投弹时,第一轰炸师轰炸掀起的烟尘给他们的瞄准造成一定困难。
美军此次对施魏因富特的作战,共有209架B-17型轰炸机到达目标上空,并投下1122枚共395吨高爆炸弹;另外还投下88吨燃烧弹。1122枚高爆炸弹中有88枚直接命中工厂建筑物。但也损失了60架轰炸机及其机组人员,战损率高达20.62%。空战中,美军共击落186架德军战斗机。
1943年10月,美英第二次突击施魏因富特的轴承工厂后,德国整个轴承工业生产能力与未受轰炸影响的7月相比,下降了32%,施魏因富特的轴承生产能力下降了60%。
德国军工生产部长施佩尔战后供认:如果集中力量轰炸轴承工厂,“两个月后,将从根本上削弱军工生产。大约4个月后,军工生产将完全停顿”。
但美军第八航空队没有远程战斗机全程护航,致使轰炸机损失惨重,不得不中止深入德国纵深地区的作战行动。德国的轴承工业得到喘息,并很快恢复了生产。
早在“直射计划”尚处于酝酿阶段时,英国的战略航空兵发动了直指德国本土的鲁尔轰炸战役。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空袭该地区对破坏德国的军工生产可产生重要影响。
战役开始于1943年3月5日,当夜,英国轰炸航空兵共出动442架飞机轰炸了鲁尔区内的埃森。这里是德国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克虏伯的所在地。
在茫茫夜色之中深入德国本土作战,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准确找到预定突击目标。为此,英军在1942年的作战中,始终致力于改进导航技术,经过一年多的研制,终于将更为先进的“欧波”导航技术用于对德国的夜间轰炸作战。
5日夜,英国本土的气象条件并不好,浓雾迷漫着英伦三岛并一直延伸至英吉利海峡上空。这对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的“欧波”导航系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计划规定,进攻开始时间为3月5日21时。
飞在最前边的是8架装有“欧波”导航系统的“蚊”式飞机,它们以克虏伯的工厂为瞄准点,首先投下红色标志弹,为后面的目标指示飞机和主力飞机指示地面目标,提供瞄准点。
第二批引导飞机应在第一批飞机之后3分钟到达目标上空,第三批引导飞机则在进攻开始后7分钟到达目标上空。
最后一批负责投掷红色标志弹的“蚊”式飞机到达目标上空的时间为21时33分。作战计划规定所有投掷红色标志弹的机组无需搜寻地面目标,只需根据“欧波”导航系统指示器的指示将红色标志弹盲投下去。
为了加强对地面目标的标志,英军又专门抽出22架重轰炸机担任目标指示飞机,负责投掷绿色标志弹。这些目标指示飞机没有装备“欧波”导航设备,因而以红色标志弹为瞄准点,目视瞄准,投下绿色标志弹。
担负主攻任务的轰炸机部队被分为相互衔接的3个波次。第一波由“哈里法克斯”式轰炸机组成,进攻开始后20分钟内进行突击;第二波由“惠灵顿”式和“斯特林”式轰炸机组成,进攻开始后15至25分钟内进行突击;第三波由“兰开斯特”式轰炸机组成,进攻开始后20至40分钟内进行突击。
根据作战计划的要求,主攻部队以红色标志弹为主要瞄准点进行瞄准轰炸,在无法看到红色标志弹的情况下,可根据绿色标志弹瞄准轰炸。
3月5日傍晚,422架飞机按照任务区分,分别从英国不同的机场陆续起飞。因机械故障、操纵失误等原因,有56架轰炸机在到达目标前被迫返航。
20时58分,英军第一架装有“欧波”导航装置的“蚊”式飞机投下了第一批红色标志弹。
21时03分,第一架负责投掷绿色标志弹的目标指示飞机也开始投弹。然后,担负轰炸任务的主攻部队开始陆续进入攻击。
由75架“哈里法克斯”式轰炸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除5架轰炸机提前或推迟进行攻击外,其余70架轰炸机都在预定时间内实施了轰炸。
由141架“惠灵顿”式轰炸机和“斯特林”式轰炸机组成的第二攻击波中,有106架轰炸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轰炸。
第三攻击波是由121架“兰开斯特”式重轰炸机组成,其中86架轰炸机按预定计划实施了投弹。破坏区处于市中心,这里约有160英亩的区域被夷为废墟。克虏伯的工厂也遭到严重破坏,其中13幢克虏伯工厂的最主要建筑物被摧毁或严重破坏,至少有53个车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英军轰炸航空兵在这次作战中共损失飞机14架,另有38架飞机受伤。
在整个鲁尔轰炸战役期间,英军曾多次空袭埃森,在5次主要袭击中,英军出动了2070架次。此外,英军还突击了鲁尔区内的杜伊斯堡、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和波鸿。在对鲁尔区这几座城市的16次最主要的突击中,英军出动了近8000架次。
这次空中进攻战役的作战范围实际上并不局限于鲁尔区,英军还先后突击了德国的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纽伦堡,法国的洛里昂,意大利的都灵、拉斯佩齐亚,波兰的斯德丁,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森等城市。
在整个鲁尔轰炸战役期间,英军共出动飞机1.8万余架次,共损失飞机872架。
英国希望通过摧毁德国最重要的城市来打击德国人的抵抗意志,从而使战争尽早结束。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在“直射计划”开始后,英国首先选定了汉堡。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都市,也是整个欧洲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当时人口175万。汉堡有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生产各种发动机的工厂以及炼油厂。此外,这里还是德国最大的潜艇生产基地。英国选择汉堡作为第一个打击目标的另一原因是,汉堡的地形比较适合英军轰炸机新装备的机载新型雷达领航装置对目标进行识别。
汉堡在德国最北端,是距离英国较近的一个重要城市。易北河从汉堡城内贯穿,将城区一分为二。汉堡所有的潜艇工厂、飞机零部件工厂、炼油厂和大多数发动机工厂,以及储存军用物资的码头仓库都集中在易北河南岸。汉堡城的政治、经济和生活区都坐落在易北河北岸。这个城市横跨河流并靠近海岸,易于从空中识别,或从雷达屏幕上分辨。
在汉堡战役之前,英军轰炸航空兵已对汉堡进行过98次袭击。早在1942年5月,英军策划第一次“千机轰炸”时,首选目标就是汉堡。英军为此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当时科隆只是备份目标。
然而,至1942年5月底,汉堡地区一直浓云密布,哈里斯被迫改而决定突击科隆。德国人一直未放松对汉堡防空力量的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建立起严密的对空防御火力网。1943年7月,在汉堡及其周围地区,德军共部署了54个重型高炮连、24个探照灯连和3个发烟队。
7月24日夜,英军共起飞轰炸机791架直飞汉堡。所有袭击飞机在进入德国海域后,以每分钟一捆的速度投放干扰德军雷达的锡箔条。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使用电子干扰装置,其代号为“窗口”。
7月25日零时57分,英军轰炸机飞抵汉堡上空,对汉堡的轰炸正式开始。英军8架目标指示飞机对准汉堡的瞄准点投下红色标志弹。标志弹的落点在瞄准点附近形成4个相对集中区。
围绕这4个红色标志弹集中落点区,700余架主攻飞机很快建立起4个集中轰炸区,半小时后,沿着轰炸航路,出现了一个10多千米长的燃烧区,参加作战的机组中有728个机组报告说对目标进行了袭击,但夜间照相侦察的结果表明,只有300个机组将炸弹投在距瞄准点5000米范围内。
在作战中,英军有12架轰炸机没有返回,此外,还有31架轰炸机受伤。由于首次使用“窗口”电子干扰装置,德军空地间的无线电联络被英军飞机投下的锡箔条严重干扰,德军夜间战斗机地面控制员无法指挥空中的飞行员进行有效的截击作战。
德军的探照灯也漫无目的地在天空乱扫,高炮也因失去雷达指示目标而只能盲目射击。
对汉堡的第一次大空袭使这个港口城市受到广泛和严重的破坏,汉堡市有1500人在空袭中被炸死。
英军的轰炸机还炸毁了汉堡市的自来水供应系统,由此造成在其后的几天空袭当中,汉堡市内的大火因缺水而无法扑灭,加重了损失。但这次袭击直接造成的破坏,远小于先前鲁尔轰炸战役中对鲁尔区内城市的破坏程度。
7月25日和26日的白天,美国第八航空队参加了空袭。在这两次空袭中,美军第八航空队司令埃克将军派出了B-17型重轰炸机365架次,共投弹456吨,损失轰炸机33架。每次美军昼间攻击过后,英国轰炸航空兵都要出动几架“蚊”式轰炸机在其后的夜间进行补充性骚扰轰炸,以便使汉堡得不到喘息之机。
7月27日夜间,英军对汉堡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空袭,出动787架轰炸机。主攻开始前,25架装有HZS的飞机将黄色标志弹按照HZS的指示投下。
主攻部队紧随其后,围绕这些黄色标志弹指示的目标,迅速建立起大火集中区。尽管有722个参战机组宣称击中了目标,但夜间照相侦察的结果表明,只有325个机组将炸弹投在距瞄准点5000米范围内。
德军在第一次遭到“窗口”的干扰后,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德军战斗机战术以对付英军“窗口”装置的干扰。这一次有17架英军轰炸机没有返回,还有49架轰炸机受伤。
7月29日夜,英军进行了汉堡之战的第三次大规模空袭。这一次,英军出动了770余架轰炸机。轰炸发起后24分钟,汉堡城区遭到燃烧弹的突击。
这一次,英军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上升。这说明“窗口”电子干扰装置的效果明显下降。
德军采用了代号为“实况转播”的战术,即德军地面指挥官适当放松对战斗机飞行员的控制,使战斗机飞行员在空中更自主地进行空战。这是英军飞机将铝箔条撒散开时,德国所能采取的最佳对付办法。
德军的战斗机在这次作战中,进行了近100次截击。英军有30架轰炸机没有返回,另有43架轰炸机受伤。
1943年8月2日夜间,英军出动740架轰炸机,进行最后一次袭击。英军轰炸机飞越北海时,因天气恶劣而不得不闯入积雨云中。没有月光,能见度为零,地面上落下瓢泼大雨。
装有HZS雷达领航装置的飞机所投下的目标指示弹只能偶尔为主力轰炸机所看到,有将近一半的机组回来报告说根本未找到目标。在这一夜的袭击作战中,有30架英军轰炸机没有返回,51架轰炸机带伤而归。
在整个汉堡战役中,哈里斯共出动轰炸机3095架次,投弹近9000吨,约一半是燃烧弹。损失86架轰炸机,174架轰炸机战伤。
盟军对汉堡的空袭使汉堡市27.7万余间住宅被完全摧毁,还有其他住宅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英军的空袭还摧毁了汉堡市内很多工厂、办公楼、公共服务设施、医院、学校、教堂、文化娱乐中心、银行金融机构、邮政设施、铁路中心、桥梁等,使汉堡陷入全面瘫痪。
在汉堡之战进行的同时,英军还于1943年7月25日夜和30日夜,两次对德国的埃森和雷姆沙伊德进行了空中袭击。
7月25日夜,对埃森的袭击开始时,11架装有“欧波”导航系统的“蚊”式飞机准确投下指示目标的标志弹,604架轰炸机紧随其后投弹。夜间照相侦察结果表明,368架飞机将炸弹投到瞄准点5千米之内。
190个克虏伯的工厂中有110个工厂遭到攻击。埃森城中很多建筑物的大火持续燃烧两天。作战中,23架英军轰炸机没有返回,67架战伤。
对雷姆沙伊德的攻击规模不大,但非常成功。9架装有“欧波”导航系统的“蚊”式飞机飞在最前面,为273架轰炸机带路。最终有228架轰炸机到达目标上空投弹,其中有不少于191架飞机将炸弹投到瞄准点5千米范围内。
从侦察照片上看,市中心几乎完全被摧毁,大火第二天仍在燃烧。英军有15架轰炸机没有返回,受伤的飞机不少于12架。
1943年8月17日夜,英军又对德国皮尼曼德导弹试验研究所进行了空中袭击。在以往的夜间作战中,英军都是对城市进行面积轰炸,这一次是夜间对点状目标进行精确轰炸。
英国轰炸航空兵出动了597架重型轰炸机,结合使用几种夜间精确轰炸技术。轰炸非常成功,但代价也最高。英军共有40架轰炸机没有返回,32架轰炸机战伤。
汉堡战役之后,英军开始策划下一个打击目标。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是第三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军事指挥中心。为此,英军认为,摧毁柏林比摧毁汉堡更能对德国人产生更大的震撼力。
1943年11月18日至19日夜间,英军经过充分准备,开始对柏林进行历时3个半月的大规模轰炸。
英国轰炸航空兵司令部很清楚,摧毁柏林将是一个极为困难和代价巨大的任务。因为他们的作战目标是德国的首都,城市面积近750平方千米,距英国海岸850多千米,盟军的轰炸机编队在欧洲大陆内近600千米的飞行过程中将不断遭到德军夜间战斗机的猛烈攻击。在柏林地区,德军还集中了很多高射炮,从而使柏林成为德国防空力量最强、火力密度最大的地区。
英军所选择的轰炸目标是柏林市中心的政府大楼和行政区,这个区也是人口和工厂最密集的地区,约有103座军工厂,主要是发动机工厂和被电力专家列为头等重要目标的电力设备工厂。
在11月18日夜间进行的第一次攻击中,英军共出动450架重轰炸机,其中约400架轰炸机成功地到达目标,在政府所在的市中心区投下1593吨高爆炸弹。英军在作战中损失9架轰炸机。
同日,为了配合对柏林的突击,吸引德军的夜间战斗机,英军轰炸航空兵在对柏林空袭的同时,还对德国的路德维希港进行了攻击。
然后的两次规模较大的攻击于11月22日至23日夜间和23日至24日夜间实施。这两次突击仍然以重型轰炸机为主。在这两次作战中,柏林市内共死伤1200人,轰炸使柏林城内燃起大火。
12月的最大一次空袭是在2日至3日夜间进行的。整个轰炸只持续了40分钟,650架轰炸机参战,458架抵达目标上空投弹。
1944年1月英军共进行了6次轰炸,平均每次投弹1500吨,其中两次夜间轰炸规模比较大,每次都出动400多架重型轰炸机。
2月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发生在15日至16日夜,891架轰炸机参加空袭,806架到达目标上空。空袭持续38分钟,共投弹2642吨,主要目标是柏林的工业区。
1944年3月2日,柏林轰炸战役暂告一段落。在柏林之战中,英军共进行了16次大规模空袭,出动轰炸机9000余架次,绝大多数是由重型轰炸机进行的,其中“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出动7000多架次。
英军在作战中损失537架轰炸机和4000名空勤人员。柏林在空袭中有6166人死亡,1.8万余人受重伤,市中心有近10平方千米建筑区被夷为废墟,103家最重要的军工厂中有43家工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配合轰炸柏林,打乱德军的防御,在对柏林空袭的同时,英军轰炸航空兵还对其他目标进行了19次大规模轰炸,这些目标包括:路德维希港、勒沃库森、法兰克福、斯图加特、莱比锡、斯德丁、不伦瑞克、马格德堡、施魏因富特、奥格斯堡、埃森、纽伦堡等城市。在这些协同攻击中,英军共出动飞机1.1万架次,其中7000架次是“兰开斯特”式轰炸机。
美军战略航空兵自1943年10月14日第二次轰炸施魏因富特的轴承工厂后,由于不堪承受巨大损失,在其后很长时间里,既无法像英军战略航空兵那样利用夜间的掩护,深入德国纵深地区作战,也不敢在没有战斗机全程护航的情况下贸然在昼间深入德国纵深作战。
1943年12月5日,美军出动36架刚刚研制的“野马”式远程战斗机首次为美军的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此后,美军第八航空队才逐步深入德国纵深地区作战。
1944年3月4日,美军战略航空兵在昼间对柏林进行实验性空袭。美军第八航空队共派出500架重轰炸机,在77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深入德国纵深作战。其中第三轰炸师派出238架B-17型“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前往柏林进行空袭。在对柏林的轰炸中,美军轰炸机共投下42.8吨高爆炸弹和24.6吨燃烧弹。然后,美军便加入到对柏林的大规模空袭作战。
3月6日,美军战略航空兵对柏林实施第一次昼间大规模空袭。美军第八航空队的第一轰炸师出动262架B-17型“空中堡垒”式轰炸机,第二轰炸师出动了226架B-24型“解放者”式轰炸机,在801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空袭柏林。其中100架P-51型“野马”式战斗机为这些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共有446架轰炸机到达柏林上空,并对柏林的工业区投下1600吨高爆炸弹。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只有200架德军战斗机升空与美军的轰炸机编队和护航战斗机进行空战。美军在作战中损失B-17型重轰炸机34架、P-51型战斗机5架。
3月8日和9日,美军第八航空队再度出动980架次重轰炸机,投弹1855吨。此后,由于美英战略航空兵受命支援即将开始的“霸王”作战,对柏林的空袭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