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十「梅」字韵,页十一下引「曾肇文清公集」
【此条有误。曾肇谥文昭,现存《永乐大典》不曾直接引录他的别集。将此条与《豫章丛书》所收明末刊本曾肇《曲阜集》相校,亦不见。《永乐大典》引曾肇《文集》有误入曾几名下者(参本书九一页注),但引曾几《诗集》诸条均不误。故颇疑「肇」为「几」之误。暂录于此,以待考证。】
。(影印本第三十六册)】
柔桑陌
南陌绿成阴,园林正春老。能令蚕事办,更遣鸮音好。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一百八十「陌」字韵,页六下引「曾文清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读吕居仁旧诗有怀其人作诗寄之【此诗亦载读画斋重刊《南宋羣贤小集》第二十六册《前贤小集拾遗》卷四,其作者、文字均同此。】
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又如学仙子,辛苦终不遇。忽然毛骨换,政用口诀故。居仁说活法,大意欲人悟。常言古作者,一一从此路。岂惟如是说,实亦造佳处。其圆如金弹,所向若脱兔。风吹春空云,顷刻多态度。锵然奏琴筑,间以八珍具。人谁与口耳,宁不起欣慕。一编落吾手,贪读不能去。尝疑君胸中,食饮但风露。经年阙亲近,方寸薄尘务。足音何时来,招唤亦云屡。贱子当为君,移家七闽住。
【《永乐大典》卷九百三「诗」字韵,页二十四下《江湖集》引「曾吉甫」。(藏西柏林人种博物馆)】
汪应辰:《文定集》二十四卷
汪应辰,字圣锡,初名洋,号玉山先生。信州玉山(江西)人。宋重和二年(一一一九)生。绍兴五年登进士第一,后官至吏部尚书,知成都府。淳熙三年(一一七六)卒。谥文定。《宋史》卷三八七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文定集》二十四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汪玉山集【十六条】 《王直讲集》引【一条】
《江州志》引【一条】
以上共十八条,馆臣漏辑者十条。
清虚庵
至人阅世若云浮,来本无心去莫留。应诏子微聊一出,如龙柱史复西游。扁舟绿水霜天晓,夹岸丹枫泽国秋。遥想御香清醮罢,仙鸾飞绕玉华楼。
【《永乐大典》卷六千七百「江」字韵,页一下《江州志》引「应辰」。(藏台北图书馆)】
跋王直讲集
南城王补之,世指其为王荆公之学者也。其乡人傅次道,又掇取补之之言所以学荆公异者,表而出之,以明其和而不同。余谓荆公所学者仁义,所尊者孔孟,而文章议论又足以润饰而发扬之。贫富贵贱,不以动其心;进退取舍,必欲行其志。天下之士其慕望爱说之者,岂特补之哉?及其得志行政,急功利,崇管、商,咈人心,愎公论。于是其素所厚善如吕晦叔、韩持国、孙莘老、李公择,相继不合,或以得罪。其所慕而友之,以为同学,如曾子固、孙正之,虽不闻显有所忤,然亦不用也。补之没于熙宁二年,使其少须暇之,尽见荆公之所为,未必相与如初也。补之之孙植,持其《家集》之仅存者以示余。即其书以推其心,盖切切然以圣人为准,以谋道为务,忘其位之卑、身之穷也。则其于荆公,岂苟然者哉?隆兴二年五月日,玉山汪书。
按:初稿与此不同。其云:荆公平日以尊孔孟、学六经自任,士亦往往尊之,以为孔孟之徒。然而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以微子为利而不正,则三仁之评可改矣。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以性为有善有恶,则性善之训可废矣。诚者天之道,以诚为可以为善为恶,则中庸之学诎矣。有欲明乎善以诚其身,则将安所去取于此哉?然则补之名为从荆公游者也,而荆公名为尊孔孟者也。次道视补之为乡先生,固不可不为之辨。孔孟万世师也,则有蒙其声而实背之者。门生、弟子既不能辨,又从而尊之,是独何哉?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韵,页二十一上《王直讲集》引「汪应辰跋」。(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贺林侍郎启
伏审钦承天宠,进贰地官。国计有归,师言惟允。恭惟某官风猷凝远,器蕴恢闳。体备四时之和,学撢千古之之赜。召还省寺,蔼着声猷。岁亟阅于三迁,人尚嗟于久次。簪笔持橐,岂以为执事之荣;关石和钧,庶几观富国之效。应辰夙蒙异眷,方托余光。兹闻命于置邮,益驰情于贺。其为欣抃,实倍等夷。
【《永乐大典》卷七千三百四「郎」字韵,页六下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七十二册)】
贺户部王侍郎启
伏审简在渊衷,典司国计。诏旨既下,公论交欣。恭惟学识高明,才猷宏远。羣疑未判,独先见于眇绵;万变并陈,每优为于肯綮。乃言可绩,不已于行。比者按临于四川,属方经略于三辅。兴师十万,发軵再三,事皆得宜,民不加赋。以馈饟而兼填拊之政,可谓至难;俾论思而升侍从之流,岂宜久外。果承召节,归重本朝。惟已试之具宜,将不劳而益办。尽摅所蕴,以济斯时。某素辱照知,尤勤向仰。莫遂趋承之便,敢伸赞喜之私。
【《永乐大典》卷七千三百四「郎」字韵,页七上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七十二册)】
及第谢丞相启
清问【杨】【扬】于新田,若菁莪于中沚。吁俊以尊上帝,养贤以及万民。所以用之而不穷,抑亦求之为有道。始于教养,终以宾兴。德进言扬,广开数路。乡举里选,曲尽羣情。敷奏其言也,必明试而后庸;论辨其才也,必位定而后禄。朝廷有责实之政,君相有知人之明。如其不然,何以得此。至于后世,寖失遗风。选举法存,祗以塞人情而应故事;仕进流冗,类皆追时好而取世资。上有取士之名,士无学古之志。虽曰无似,常以为忧。洪惟真人,纂承丕绪。体尧舜之孝弟,躬文武之勤劳。方当干戈多事之时,不替科举三年之制。盖欲讲求于阙政,亦将搜揽于遗才。共图复古之康功,仰继得贤之盛事。岂于今日,徒尚空文。宜有间出之异人,来副旁招之妙选。如某者赋才短拙,性颛蒙。学僻而迂,齿少且贱。离疏释屩,粗求师友之渊源;研精覃思,莫见圣人之涯涘。姑守庸愚之分,敢萌侥幸之心。以童稚无闻之人,负贤能所难之任。仰孤君父之意,俯畏朋友之讥。退省其私,不知所处。此盖伏遇史馆都督仆射相公,耆龟当代,师表万邦。堂堂汉相之风,赫赫周民之望。有刚大不屈之气,足以任天下之重;有诚明自得之学,足以格君心之非。收拾羣才于士风雕丧之余,发明吾道于邪说纵横之际。载念章江之临镇,获观泮水之规模。渐渍熏蒸,亲承德化。奖提诱掖,曲荷眷怜。遂致困穷,益励懦夫之志;粗知趣向,愿为君子之归。自惟不才,何以图报。虽无治安之策,上赞庙堂中兴之谋;敢以中庸明道之书,永为座右修身之戒。廷,获预详延之列;严宸赐第,辄居充赋之先。揣蕞质之无庸,玷巍科而非据。凌兢失次,辞避莫遑。窃以国家之安危,系于人材之进退。号称多士之众,必曰先王之时。上而三事大夫,下而百司庶府。凡厥在位,罔匪正人。有台有莱,德音是茂;或薪或樵,髦士攸宜。若采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一「第」字韵,页一上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八册)】
及第谢信州太守
待问枫庭,愧乏片言之善;登名桂籍,误居多士之先。拜命若惊,循涯知幸。窃以四郊多垒,非国家闲暇之时;万乘临轩,有社稷安危之计。诚渴闻于至论,岂徒徇于空文。宜得间出之异材,来副中兴之嘉会。谁云庸懦,首与甄收。如某者学僻而迂,齿少且贱。离疏释屩,粗求师友之渊源;研思覃精,莫见圣贤之涯涘。姑守庸愚之分,敢萌侥幸之心。以童稚无闻之人,负贤能所难之任。仰孤君父之意,动畏友朋之讥。退省其私,不知所处。凌兢失次,辞避无从。某官黼黻斯文,楷模后进。揭二天之日月,临千里之江山。遂令蕞尔之资,亦玷褒然之举。空晚学,莫伸拔薤之规;愿与邦人,共咏甘棠之爱。其为感佩,未易名言。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一「第」字韵,页一下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八册)】
乞差文臣知兴元府札子
臣契勘兴元府比年以来,多以大将知府,往往文法阔略,官吏自恣,一府四县田产,十分之六归于大将之家。又有倚托其名以侵渔细民,避免赋役者。每年总领所与本府和籴军粮一色不下三十余万石,止取办于编户,科敛偏重,民益困敝。伏望圣慈,特差有名望材略文臣知兴元府,其都统制仍于本府驻札。庶几兵民各得其所,于邦本边防长久之计,实为利便。取进止。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百九十八「府」字韵,页三上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册)】
乞申严元置斥堠铺指挥札子(干道三年正月)
臣伏以近年以来累降指挥,令诸军分置摆铺。行之未久,寻复住罢。盖以置摆铺,则妨诸军训习武艺。欲住罢,则传送文字,往往稽滞。二者皆有利害,所以前后措置不一。臣窃见,诸路目今来各有斥堠铺,依元降指挥,每十里一铺,差曹级各一名,铺兵五名,专一承传御前金字牌,以至尚书省枢密院行下,及在外奏报并申发尚书省枢密院紧急文字。每铺限三刻传送,日行三百三十里,其铺兵支破月粮料钱,春夏冬三季衣赐,又添给食钱,比之寻常禁军请受,委是优厚。诸路转运官以一员提举马递铺点检斥堠,方事之初,缘指挥严切,又官司不往检察,兼请受优厚,亦可以责其依限,不容辄有违慢。其后积习既久,浸浸弛玩,所传送文字,比之常程,合行日限,乃倍更迟缓,所以别置摆铺。今摆铺既罢,臣愚欲望圣慈,令有司检照元置斥堠铺,节次指挥中,严行下诸路,并要依元数差拨兵级,以时支给衣粮,须管依道里时刻传送文字。仍所在官司,不得以不应入斥堠铺文字,辄令传送。每州委通判检察,月具所传送过文字名件,有无违戾,申提举点检官。提举点检复行审实,月申枢密院。其有犯令者,必行责罚。如此则不必于诸军差人,又免递角稽迟,实为便利。取进止。
贴黄:臣所奏请,只是欲举行节次已降指挥,因见令斥堠铺兵约束检察,令依道里期限传送文字。于见行条令并无更改。但得朝廷严赐指挥,期于必行,自然有所畏。契勘四川去朝廷最远,除各路有提举点检官外,欲望指挥更令制置司觉【蔡】【察】。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七十五「铺」字韵,页十五上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三册)】
祭王詹事文
呜呼!在汉武宣,得人虽盛,独仲舒、黯,表里纯正。兹二人者,公实兼之。春秋之学,诸儒宗师。劲直之节,本朝表仪。言有不合,奉身以退。历守四郡,治行皆最。舆论藉藉,曷其久外。迨兹召还,则既病悴。贺者在门,吊已相继。斯民所瞻,斯文所系。何才之难,而夺之易。矧其设施,百未一二。慨念平昔,道义相契。今其已矣,潸然出涕。生刍一束,惟以见意。呜呼哀哉!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四十六「祭」字韵,页七下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册)】
祭陈待制
在昔忠肃,核论危言。辨别正邪,虽穷益坚。世变纷更,是非可知。而彼异说,犹或并驰。公于家学,周旋是奉。邅徊一生,晚乃进用。再拜上前,慷慨陈义。非臣之私,治忽所寄。帝览遗书,临朝叹息。布告天下,发扬潜德。置公禁涂,引以自近。亦使世人,视此标准。斯文废兴,系诸老成。惟其似之,尚有典刑。公虽出藩,谓当遄归。如何不淑,乃止于斯。念我平生,道谊是亲。建溪语离,意气勤勤。曾未三月,闻公讣音。而我飘泊,远在西南。生刍一束,万一此心。公岂云亡,俨其降临。呜呼哀哉!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四十六「祭」字韵,页三十上引「汪玉山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册)】
王质:《雪山集》十六卷
王质,字景文。其先郓州(山东)人,后徙兴国(江西)。宋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生。绍兴三十年进士,后入为太学正。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卒。《宋史》卷三九五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雪山集》十六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王质【一条】 王质诗【二条】
王质雪山集【二十八条】 《江州志》引【二条】
以上共三十三条,馆臣漏辑者十二条。
过洞庭
云可有无水,风能奔走沙。蟠深鸣老(虫出),飞倦落长鸦。地有湘头尾,山无楚正斜。人间与天上,何处碍浮槎。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一「湖」字韵,页七下引「王质」
【影印本「王质」误作墨色。】
。(影印本第十八册)】
黄香梅
新翻微变寿阳妆,喜色横斜水一方。点破冰肌愈清绝,月明无处着清香。
【《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十「梅」字韵,页六下引「王质雪山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册)】
墨梅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自从东坡老子飞此英,茫茫世界总无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从西湖处士扬此灵,纷纷豪俊半无神。赠子一转语,挑子万年机。嘬苏诗,嚅林诗,要使苏诗林诗透心脾。槎南枝,挼北枝,直使南枝北枝伏指麾。九州岛四海寻人去,不遇当人不要归。
【《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二「梅」字韵,页十二上引「王质雪山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册)】
和沈述之与俞舜俞题墨梅【此标题原置序后,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