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52600000016

第16章 歌谣传唱的智慧

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体裁之一,是民歌、民谣、儿歌和童谣的总称,汉族的歌谣大部分是为孩子编唱的,有时也会在一些有关风土人情的主题活动上唱一些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谣。这些歌谣多押韵,朗朗上口,往往从一些有趣的小事入手,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流传于河南省周口地区的童谣:“小麻鹄(音读格),尾(音读已)巴长,我上高山瞧亲娘。亲娘住在高山上,烙油饼,打砂糖,我叫母亲她先尝。”短短几句,直接教孩子们如何孝敬母亲。

一般民间传唱的歌谣比较简短,一些很长的歌谣则是通过民间艺人表演传唱而得以遗存,如流传于浙江台州地区的长篇叙事歌——《施义与姣娘》,大多由民间艺人行走于田间为劳动的农民演唱,歌谣唱的是长工与小姐的爱情故事。由于遭到父母的反对,长工与小姐没能正式结婚却生了两个私生子。十八年后,这对兄弟虽中了文武状元,但由于遭受歧视,还是一气之下拔剑杀死了外公外婆与父母。兄弟俩杀人的理由是“外公外婆没教养,爹娘私奔不成人”……令人大有“养不教,父之过”的深思。不知是这悲壮结局的缘故,还是惨烈的爱情故事的缘故,这首歌谣在浙江宁海、天台、三门等地流传很广,影响颇深。

以乌喻孝

在神话传说中,一些有关鸟的传说是借神传孝,在歌谣中,也有不少以乌喻孝,如河北蓟州民间所唱的歌谣:“乌鸦叫,乌鸦叫,乌鸦一叫人人恼。请您且别恼,试看老鸦之慈,小鸦之孝,只怕您之为人,还不如此乌鸟。”

歌谣中的“老鸦之慈,小鸦之孝”之说源于《本草纲目·禽·慈鸟》中“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的记载。有的地方流传的以乌喻孝的歌谣,引用“乌反哺而鸦不反哺”的艺术手法,此兴而比,来讽刺民间的不孝行为;有的则描写了重媳妇,轻老娘的现象,以警示人的孝行不如乌鸦。

自古民间有“小来外婆家,大来丈姆家,老来姊妹家”的说法,尤其是“小来外婆家”,外孙去外婆家常受到宠爱,俗有“外孙皇帝”之称。因此小外孙往往会受到舅母等人的妒忌,河南的信阳、洛阳等地,以老鸹或老鸦而唱来讽刺这一现象。

小老鸹,黑黝黝,我在老娘住一秋。老娘看着怪喜欢,舅舅见了瞅一眼,舅母舅母你别瞅,荞麦开花我就走。

黑老鸦,胖肫肫,我去婆家住一春,外婆看见喜欢欢,妗子看见瞅两眼。妗子妗子你莫瞅,豌豆开花俺就走。

尽管民间有以乌喻孝的歌谣,而且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要讲求孝和礼,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民间还是视乌鸦的啼叫为凶兆或者说是不祥之兆,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灵魂,因此乌鸦还是被大多数人所讨厌,被视作不祥之鸟,尤其在宁波的民间,因而江浙地区几乎没有与上述类似的歌谣。

仪式颂孝

大凡婚丧寿喜,民间几乎都有约定俗成的仪式,有的地方在仪式上还有唱仪式歌的习俗。仪式颂孝既是民间礼俗的一种形式,又体现了民间智慧。

抱灵哭亲(浙江余姚)

姑娘未过门,丈夫命归阴。公婆来吩咐,媳妇记在心:“侍奉要孝顺,守寡心要定,立座节孝坊,世代留名声。”

哭嫁歌(节选)(浙江慈溪)

囡唷囡,侬敬重大人自格福,敬重丈夫有饭吃,敬重地头人客敬重谷,敬重泥水木匠敬重屋!

囡唷囡,大量之人大量福,姑娘小叔要贴肉,叔伯妯娌要相敬,上上下下要和睦!

哭丧浇扛(节选)(浙江慈溪)

(一)手拿酒壶七寸长,杜康造酒拘阴阳,拘得阴阳多富贵,富贵荣华万万年。一敬天,二敬地,三敬神明和祖先。

(二)头顶茶盘脚落地,帮忙弟兄都受礼。男孝子跪落来,女孝子两边挨。

祭亡灵(节选)(浙江宁海)

阳春今日孝当先,虔备羹饭满灵堂,虽则不见亡灵面,一片孝心天地长。

祈祷天神(河南周口)

六月初一正半年,鲜桃鲜果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木有本(河南信阳)

木有本,水有源,人人有祖先。春露后,秋霜前,五色纸,剪招幡,焚香化纸叩坟山。

姑嫂唱和

姑嫂关系往往与婆媳关系一样颇为微妙,尤其是物质不那么充裕的年代,流传于河南洛阳地区的《大麦穗》就是唱女儿归宁探望父母,受到兄嫂冷遇的情景:

大麦穗,渐渐高,俺娘有病俺心焦,骑上毛驴去瞧瞧。进大门,见俺爹,俺爹穿着黑油靴。进二门,见俺哥,俺哥手拿书本不理我。进上房,见俺娘,俺娘坐着罗汉床。进厨房,见俺嫂,俺嫂穿着大红袄,一扭扭到门角落。嫂嫂不要扭,不吃你饭,不喝你酒,省下饭你喂狗,省下酒你洗手,瞧瞧爹娘俺就走。

类似讽刺姑嫂矛盾的歌谣河北省也有流传:

老柳树,开白花,三步两步到娘家。爹看见,接包袱;娘看见,抱娃娃;哥哥看见接匣匣;嫂嫂嫂嫂你不用扭,前晌来了后晌走。(河北石家庄)

车轱辘菜,列一列,南山住个花大姐,梳油头,戴金花,坐着小车回娘家。爹爹出来拴牲口,哥哥出来背包袱,嫂子不肯出房屋,一见面儿把脸扭。哥哥说打壶酒,嫂子说钱没有,哥哥说割斤肉,嫂子说钱不够,哥哥说借碗盐,嫂子说没法还。这样嫂子真难缠。嫂子嫂子别作难,看看爹娘把家还。(河北唐山)

小闺女,上梯子,老鸹鹐了眼珠子。爹也着急,娘也着急,嫂子说死了才好呢。妹妹说鹐得不要紧,嫂子何必太心狠。(河北唐山)

上述歌谣既赞美淡淡的亲情,又讽刺姑嫂的矛盾,这种艺术手法在流传于无极县周边的《黄瓜架》中尤为鲜明:黄瓜架,架黄瓜,骑着大马上娘家。娘看见接包袱,爹看见接娃娃,哥哥看见瞅一瞅,嫂子看见扭一扭。嫂子嫂子你莫扭,当日来了当日走。爹爹送到大门外,转回头来拜一拜。母亲送到大门西,转回头来作个揖。嫂子坐在灶上炕,不出门的老婆精。哥哥送到杨树趟,转回头来写文章,先写爹,后写娘,再写嫂子不贤良。

《黄瓜架》将父母与女儿间的慈孝,兄妹之间的相亲相爱以及姑嫂间的矛盾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姑嫂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与尴尬,无非是由些鸡毛蒜皮之事引起,因而民间并非单一地进行讽刺与抨击,也有从另一角度来调和姑嫂的矛盾,倡导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浙江双林镇的姑嫂饼便是一个例子。相传,清道光年间,双林镇闵家巷有个马大娘,因病茶饭不思。媳妇想到婆婆平时喜欢甜食,便动手做甜饼以表孝敬。想不到做饼时,小姑调皮,乘嫂不备,在甜饼中放了一小撮盐。做成饼后,马大娘一尝,连声称赞,甜中带咸,味道独特。事后,小姑道出实情,而嫂子也没计较,婆婆大喜,称此饼为姑嫂饼而在乡邻间传颂。

这里的小姑不知是无意的调皮,还是有意的捉弄,如果从各地流传的歌谣分析,大有捉弄的可能,聪明的婆婆将此饼喜称为姑嫂饼,寓意姑嫂和睦。双林姑嫂饼传了百余年,姑嫂和睦情也传唱了百余年。

植物盼慈

与借乌喻孝相对应,在浙江、河北、河南等地还有一些以植物来借喻歌唱以祈盼慈爱的歌谣。

有的歌谣是做客外婆家的孩子的口吻来唱,有的歌谣以失去母爱孩子的口吻来唱,唱者凄惨,听者伤心,想必这是民间对慈爱的呼唤,也是对“六月日头,蛮娘拳头”现象的讽刺与警告。

除了上述吟植物盼慈的歌谣外,还有一些是借动物来讽刺或赞美同类的现象,如流行于河南周口地区的《小白鸡》。而流传于同一地区的《荠荠菜》,却是讽刺孩子因年幼不懂事而不孝的现象,提醒长辈们千万不要因溺爱而养成孩子的忤逆。

小白鸡

小白鸡,搔草垛,没娘的孩子这怎着,跟爹睡,爹打我;跟娘睡,娘踢我;自己睡,猫咬我。想吃馍,找不着,呱呱气死我。

荠荠菜

荠荠菜,包扁食,我跟奶奶伙俩吃。奶奶叫我小鄨羔,我叫奶奶活埋了;奶奶叫我小乖乖,我叫奶奶扒(爬)出来。

广传慈孝

慈风孝行,若以当代的价值观来分析,至少包含“责任”与“感恩”这两个最基本的价值观。若仅以母亲而论,那么母亲的责任是什么?自然是养育孩子成才。至于社会责任,则更广泛了。而现实中却有不负责的母亲,懒妇是较为常见的,因而民间流传开了讽刺懒妇的歌谣,如宁波的《家箜篮》——“九月廿七风,懒婆整家箜,懒婆是介话,十月还有一个夏”。此歌谣虽在讽刺懒妇,实为提醒母亲们,入秋后天将转凉,该为孩子和长辈做冬衣了。与宁波民间讽刺懒妇的歌谣差不多,在河南安阳也有首《懒妇人》,以提醒为人母者要有做母亲的样子。母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做到了“慈”,那么儿女也会报之以“孝”,相辅相成,谓之慈孝并存。

考察中心民间是通过各种途径来传播或倡导慈风孝行,歌谣有的以歌颂赞美民间的长辈慈晚辈孝现象,如《咩咩羊》《囡望爹娘》《小小儿》《馒头花》《柏树皮》《板凳床》等;有的却以半讽半讥的口吻来讽刺或鞭挞不慈不孝不仁的行为,这些讽刺性的歌谣有些已归类到“以乌喻孝”“姑嫂唱和”“植物盼慈”之中,没有归类的还有《懒妇人》《小棒槌》《老来难》《白毛驴》。此外,民间还有劝告类的歌谣,以劝人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如《十劝世》《十来忙》《劝世歌》《敬爹娘》《老家长》《天上星星颗颗黄》《劝守信》等。

趣味童谣

无论是赞美,还是讽刺,上述歌谣都传唱得有趣有味,笔者搜集考察中心的游戏歌。

童歌大多是边唱边做游戏的,如宁波的《摇啊,摇》与《斗斗虫虫飞》既可由长辈陪伴孩子玩,也可一大一小的孩童一起玩,是两人合作的游戏歌,都是小的坐在大的膝盖上,一个是边唱边前后摇晃,似摇船;一个是大的握住小的左右手两个食指,边唱边有节奏地碰撞二指,似鸟儿啄食。在缺少玩具、多子女的年代,此游戏歌好玩动情,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笔者曾经与外婆、母亲一起玩唱过这些歌谣,也与小伙伴一起玩唱过,还与儿子玩唱过,那欢乐,那亲情,难以忘怀。

《拉大锯》与《游戏歌》,也是描摹长辈逗孩子玩的情景,自然是寓教于乐,歌颂民间的慈风孝行;而《小棒锤》等童谣,唱来也是童趣无限;还有教妇孝顺的《拍豆角》不也充满生活智慧吗?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长者慈祥的笑容中受到的敬长爱幼教育,自然能让人铭记一生。

同类推荐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老北京趣闻与传说

    老北京趣闻与传说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北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北京扎根,不仅仅因为北京有全国最繁华的街道、最豪华的商场、最时尚的品牌,更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北京是一座有故事的城,是一本让人品不够的书,是一座承载传奇的文化宝库——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的相继定都成就了她历史的厚重;什刹海、大栅栏、王府井、八王坟等地的繁华热闹成就了她的宜居宜玩;颐和园的传说、雍和宫的趣闻、十三陵的神秘、八大处的善缘成就了她的多姿多彩……北京,有太灿烂的文明、太辉煌的历史、太复杂的往事、太丰富的内涵,等着人去发现、欣赏、回味。
  •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为何读经典?中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

    本书从微型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单家集回族农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阐释了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兴衰与国家体制和区域性社会历史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创新与民族优良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乡村民族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堪舆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作者试图从历史文献解读风水,探寻古代原初形态的风水文化。堪舆并不等同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风水,读者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拔高。作者更是希望通过参与对堪舆的研究,还堪舆真面目,给予其科学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傲笑天下之夺魄红妆

    傲笑天下之夺魄红妆

    “他”是他们心爱的四弟,“他”风流倜傥,睿智多才,出口成章,武艺高强。却不知他原来是“她”。当他们的心一颗颗的都遗失了在她身上的时候,她将怎么选择?
  • 我们的五十四班

    我们的五十四班

    难忘的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美好,难舍的是你们陪伴我成长的快乐。只愿你鲜衣怒马,繁华阅尽,归来仍是少年!
  • 山水有相逢(程乃珊小说系列)

    山水有相逢(程乃珊小说系列)

    《山水有相逢》收录包括《签证》等中篇名篇在内的故事。讲上海几代人的变迁。程乃珊曾说,这个故事取名为《山水有相逢》,实在是因为,以浅薄有限的人生见识,已不止一次印证了“人生何处不相逢”。
  • 师尊...请自重

    师尊...请自重

    刘澈:“伊伊,我们重新开始可好?”莫伊:“师尊,过去的我都忘记了!”刘澈:“伊伊,我心悦于你!”莫伊:“师尊,你的情劫已经过了!”夜里,有人摸上她的床头。莫伊:“师尊,请自重!”
  • 瑞表姑娘进京记

    瑞表姑娘进京记

    女主乔卿莫以为这一次去京都外祖母家不过是为了散心避事罢了,谁知竟阴差阳错的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事,还莫名其妙的招了不少烂桃花,其中有一朵还甩都甩不掉。
  • 琨吾传

    琨吾传

    琨吾剑斩尽,不见天下英哼声,是生世上最寂也————剑客邓氏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陈楚歌进步记

    陈楚歌进步记

    “穷二代”陈楚歌六亲无靠,毕业后回到老家当教师,阴差阳错成了乡党委书记牛大伟儿子的班主任。牛大伟在和乡长的权力争斗中,党政办主任倒戈,陈楚歌被火速借调乡里,开始了小吏生涯。各种各样的打击接锺而来,牛大伟和女下属暗渡陈仓,在他升迁时遭遇举报,陈楚歌替他背了黑锅。牛大伟平安无事了,而他却被退回到原来的中学当教书匠,陈楚歌一时思想上难以接受,差点自杀。然后牛大伟没有忘记他,很快将他调入《龙山报》社,后来随着牛大伟调离宣传部,陈楚歌在报社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谁在幕后整他。
  • 末日之后再无人间

    末日之后再无人间

    未来悲观派,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人群中,我们始终是孤独的……
  • 若可以重来

    若可以重来

    很多事情,不是我愿意的,若可以重来,我宁愿不做这样的选择。我们之间有了太多的伤和痛,这些伤和痛注定了我们不可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