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
我在网上常用QQ、MSN与人保持联系,现在也用博客,时间长了,“好友”、“陌生人”越来越多,根本记不过来。有时忙起来,恰有人找我说话,我顾不上查看对方资料或聊天记录,就问,你是谁?为此很是令一些朋友恼火。
在我老家,记不住别人是谁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我长年在城里学习工作,久未回去,一些本已熟悉的人老去,一些本不熟悉的人长大,容貌总在改变,因此偶尔回去一趟很容易忘记他们姓甚名谁。可是朴实的山里人偏偏又记得我,见了面还掬着笑容与我打招呼,一股子热情,这时我就尴尬了,装着不认识是不可以的,那样一来,肯定会落下话柄,成为忘本的反面教材。
老家有那么一个女子,嫁到县城里,半年后回娘家看望双亲,临走时,家穷底子薄的娘家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她,就打了一些小米粑作为礼物送给她,那女子皱了眉头看着那些黄灿灿的小米粑,拿着城里人的口音,嗲着、拖着声调说:“我细(是)不其(吃)高山粑的。”就这么一句话被山里人抓了小辫子,不依不饶,什么难听的骂话都有。
我从小就受这个“教材”的教育,断不敢忘了自己的根本,断不敢说“不吃高山粑”,断不敢忘农民本色。故而见了乡亲也断不敢假装不认识,必须直面,可又实在叫不出对方姓名辈分,如何称呼,只好打哈哈,有时候故意吐词不清,以图蒙混过关。这多多少少留下了点不太良好的印象,甚至有乡亲反映到我母亲那里,说我有那么一点城市人的架子和傲慢。
我也知道记住别人的名字和身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书市里有《瞬间抓住人心的66个关键》之类的书籍,其中就有一条,记住别人姓名是最直接、最容易获得别人好感的办法,是人际关系的推进器、销售人员的基本功。可是我常常掌握不了这种推进器,更不要说在场面上应酬自如。我也曾努力过,可往往弄巧成拙,把推进器搞成了推退器。
那些牢记我的名字的人,除了我的亲朋好友(他们是不需要刻意牢记的),就是一些觉得我还可资利用的人,他们记住的不是我是谁,而是我代表了什么东西,因此对那些我瞧着面生,却热情地说“廖保平先生,我给你推荐一款××产品”的人,我只能说:对不起,先生,我叫廖保平吗?我记不住我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