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便极看重“义”。关羽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无论武艺还是韬略都排不上前列,却被后世尊为“武圣”,凭的就是冠绝九州的“义”;秦琼在大唐开国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居于末位,却被民间百姓奉为“门神爷”,并在评书《说唐》中变成了最光彩照人的英雄,凭的也是“义”。
古人还常将“义”与“侠”相提并论。唐代李德裕在《豪侠论》中就说:“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似乎“侠义”天生就是密不可分的。连日常俗语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什么“侠义心肠”、“侠肝义胆”、“行侠仗义”等。
其实“义”的内涵要远大于“侠”。比如前面提到的关圣人,那可是民众心目中“义”的象征,但没有谁会认为他是侠客,因为他的“义”是建立在“忠”的基础上的“忠义”。忠义最大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主公的忠心,而其“义”价值的高下往往是根据其主子的情形来决定。关羽有幸投靠了“仁君”刘备,所以他的“义”才为人歌颂,若他依附的是董卓、袁绍之流,再如何忠心耿耿,恐怕也得不到世人的赞誉,甚而要遭唾骂了。这便是忠义的局限所在。
除忠义外,“义”还包含正义、情义、道义、仁义等多重意思,“侠义”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即便是武侠小说中的“义”,也不全是侠义。
周汝昌老先生讲:“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水浒传》的精神,那就是‘义’。”而《水浒》里面的“义”就相当复杂。鲁智深无疑是真正的侠义英雄,他每一次出手基本都是为了救他人之急、解他人之困。但武松的行为就很难用“侠义”来形容了。他打老虎是自卫,他杀张督监是为己雪恨,这些连“义”都算不上;他斗杀西门庆倒是出于“义”,但那是亲兄弟间的手足情义;他醉打蒋门神更是为了“义”中最要不得的哥们儿义气。而当宋江掌了梁山大权,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则是一种“义”的蜕变,梁山好汉也就由此走上了一条诚心受招安的不归之路。不光是《水浒传》,从总体来讲,古代武侠小说的主题多是在“侠义”与“忠义”间徘徊。
现当代的武侠创作思想愈发进步,但也从未脱离过“义”。而这时期作品中“义”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像胡斐为给惨死的钟阿四一家报仇,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杀恶霸凤天南,就是典型的“侠义”之举;而俞剑平虽已退隐,但还是将镖旗借给了故交胡孟刚,那讲的是朋友情义;王道隆联合西岳派慈云庵主护送杨文焕全家脱险,报的是旧日恩义;楚留香、陆小凤常为与己无关的人或事去涉险寻查凶手,摧毁邪恶势力,维护的是江湖道义;四大名捕到处奔波劳苦,办案捉贼,擒拿奸佞,伸张的是天下正义;方振眉面对强敌,仍勇闯七重塔去救至交,然后竟不顾耗损体力再次上塔,从火海中救出了伏击他的仇敌,也都是源自一个“义”字,不过前者是出于情义,而后者则是出于更为高尚的仁义。
正是这各式各样的“义”,成为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江湖英雄们奋然行侠的精神支柱。可以说,虽有“无侠之义”,绝无“无义之侠”。
“义”除了有内涵之别,还有大小之分。为亲人或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者,是为“小义”;面对素不相识的人遭遇厄境,能挺身而出,扶危济困,乃至像梁山好汉般广结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者,是为“中义”;而竭力为天下苍生造福,为国家、民族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者,方为“大义”。
“小义”虽不乏可取之处,但较为狭隘,且又极容易退化为哥们儿义气。而所谓的“哥们儿义气”,是只顾兄弟不顾原则,党同伐异,丧失了应有的善恶观念,可谓是“义”的另类,甚至应唤作“邪恶之义”,否则又怎么会成为历来黑社会组织的座右铭呢?笔者鄙薄武松醉打蒋门神,便因为他出于“义气”帮助的那个施恩本质上与蒋门神一样都是地方恶霸。武松的此番看似精彩的出手,既非侠义之行,更非正义之举,不过像是参与了一场黑帮间的火并。笔者以为在武侠小说中,唯一要彻底摒弃的“义”就是这种哥们儿义气。“中义”要明显胜于“小义”,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暴力的一面当有所限制。而武侠小说中最当弘扬的应是“大义”。梁羽生、金庸笔下的侠客之所以广受赞许,就是由于他们的行为多立足于民族大义或江湖公义。
“义”的种类虽多,却有一个共同点:都具有超功利性。真正的“义”都是无私的,或利他人,或利公众,以至利民族、利国家。这在许多西方人和当今某些“现实”的国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甚至是违背人情、人性的。有评论就讲,梁、金所塑造的“为国为民”的大侠们都太过虚伪,那样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持此观点者其实是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讲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深受儒文化熏陶的真正的仁人志士们都是重义轻利的,甚至可以为义而牺牲生命,并视之为无上荣耀,这就同西方人可以为自由而死是一样的。由此,我们的历史上才涌现出像荆轲、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等难以计数的为大义而蹈死不顾的英烈之士。我们的普通百姓同样是酷爱“义”的,而且把“义”当作一种精神信仰。
“义”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之一。也只有在中国,武侠中的那些侠义之士才会拥有如此众多的痴迷者。所以,对于武侠小说来讲,无论如何革新,也万万不能抛掉这个“义”字。“义”不仅是武侠文化之魂,更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