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诚实常常比欺骗能给一个人带来更大的好处,尤其从长远和总体利益来看是这样。只有平时说话办事诚实,绝不扯谎骗人的人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
儒家圣人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们总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按照中国人的俗语说就是,嘴巴里面跑火车。说出话来让你分不清楚真假,云山雾罩的。时间长了人们就开始讨厌这样的人,把他的话也一概当成假话了。如果是这样就真的寸步难行了。特别是在商业社会,一个人的信誉就意味着一切,没有良好的信誉是很难取得成果的。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不言自明。这个故事的结尾让人不寒而栗,试想如果这个放牛娃懂得“说话要诚实”的道理,就不会最后害了自己的性命。
说话诚实不仅仅是说讲话的内容要真实,要不撒谎骗人,而且语气也要诚恳,才能够打动别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所谓以诚动人。
总之,虽然道德说起来是一个让人难于亲近的概念,僵硬而刻板,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可避免地和道德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工作要讲职业道德,公共场合要讲公共道德,商业生活有商业道德。总之,各式各样的道德规范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与人的语言交流——说话也有自己的道德原则。
首先,与人交谈要诚恳信实不虚美。唐代的古文运动,主张要根除前朝文风中的浮华矫饰,提倡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这虽然是千年以前的老夫子讲怎么写作,但作为对于讲话的要求仍是适合的。其次,与人交谈要记得言多必失,应当审慎。有个笑话就能说明这个道理。警察在一条新开辟的隧道里迎来了第一千辆通过的汽车,代表市政当局赠送给驾驶人1000元的幸运奖金和一枚纪念章,顺便问道:“你拿了钱打算怎么使用?”“首先,我要领取一份驾驶执照。”驾车人回答。他太太忙解释说:“警官,我丈夫喝了酒,总是胡言乱语。”他那耳聋的妈妈补充说:“你看,我早知道,你偷了汽车,逃不了多远的!”故事虽然极端了些,道理却是颠扑不破的。其三,要言行合一重承诺。这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只有言行合一才会取得别人的信任。最后,合情人理能服人。讲话注重逻辑,不搞偏门,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
我们的国家是著名的礼仪之邦,讲究礼数向来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而这种对礼仪的祟尚在与人谈话中也有体现。
参与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时间。
在交际场合,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或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等。见面一般先问好,如“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顺利吗?”分别时讲“很高兴与你结识,希望今后再见面”、“晚安,请代向朋友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