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做人欲常立身,就不能不注意言行谨慎,措辞委婉,表达模糊,做些糊涂状。遇事不开口,办事不开印,回家不开门,这绝不是无头无脑的愚人。世界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做事越多错误越多,不做事的人反倒不会犯什么错误。这样,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能不留把柄,立身而不倒。
唐朝开国第一名将李靖性情非常稳重,与他在战场上尚奇、尚速、尚险的风格完全相反,生活中他可是个稳健的人。他遇事总是思之再三,谋之再四,绝不冲动地做任何一件事,在他生平中,未尝有过后悔之事。时间长久了,他便养成了好静思的习惯,闲休无事时,别人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而他却整日静思,不置一词。
李靖不善言辞,他是实践家而非演说家。每上朝时发生了一些争论,他总是一言不发。与宰相们议事时,他也是听得多而说得少。每闻人言,便先在心中掂量此话的分量与是非,若以为是,他便不再言语,因为多说也是无益;若以为非,就指出对方错在哪里,言简意赅总比言之无物要强。
李靖这种风格,使他在朝廷中树敌很少。当然,皇帝欣赏他,他不必惧怕谁,可他从不利用这点。当然有时他也会无意中惹恼一些人。李靖不好与人争,但认准了的方向不轻易回头,办事讲究原则。
征讨突厥时,他开罪于御史大夫温彦博。李靖大军横扫漠北、击破突厥之后,奏凯还朝。接踵而来的,本应是表彰、封赏,却未料兜头便是一盆冷水。温彦博弹劾他说:“李靖的军队,没有军纪,缴获突厥的珍宝,都散失到乱兵之中了。”
不管事实怎样,李世民闻知此事十分生气,他即刻召来李靖,怒斥于朝堂之上。李靖并不知情,可他无力自辩,唯有叩首谢罪。天子盛怒之时忤逆,无异于拿身家性命开玩笑,李靖只有等待,等待李世民平息了胸中怒火,再作打算。
几天后,李世民展颜对李靖说:“隋将史万岁击破了达头可汗,有功不赏,反以罪被杀。朕绝不会如此做。应该赦免你的罪过,记住你的功勋。”下诏授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1000匹,增封食邑共500户。这已经是照常的封赏。又不久,李世民干脆挑明了向李靖道歉说,从前有人谗害你,现在朕已明白,你不要介意。
由于少言寡语,谨慎从事,李靖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平安的。贞观八年,李靖已64岁高龄,他患足疾,上表请求辞官养老,言辞恳切动人。于是皇上准他告老还乡。
有人说:“深沉缄默是天才标志。”此言确乎有理。智者们都从沉默中得到了好处,只有他们才理解沉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