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的姿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效的讯息,很多时候,身体姿势往往反映着一个人对他人所持的态度。
赞同的人大多跷着二郎腿,一副自信的样子;而反对的人双手抱胸;叉腿而言,大有不甘退让之势;骑墙者兼而有之,既有跷腿而坐,又双手抱胸,如果有谁突然改变了姿势,很有可能表明他改变了原来的立场。姿势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很重要的功能。
身体的无声动作,也就是身体的姿势。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已丧失了说话能力。有一天,一些工人去看望他,第二天报纸上竟刊登了列宁与工人们交谈的内容。人们都感到很奇怪,以为列宁恢复了说话能力。
其实,列宁是借助姿势,表达出他想说的话。通过对姿势的了解,人们可以对别人的内心有所洞察,及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
身体姿势是语言表达的一个得力助手,是内心状态的外部表现。它受人的情绪、感觉、兴趣的支配和驱使。任何一个与内心情绪不相吻合的姿势,都会显得别扭和可笑。
这些表现,除了表情和动作等之外,很重要的是身体姿势的功劳。它会使对方准备听你说话或是不想听你说话,使人对你产生敬意或是产生反感。所以,在开口之前,就要注意你的姿势。
比如坐着突然站起来,或者把座位向对方移近一点,或者突然来个不寻常的姿势,只要做得自然,做得得体,对表达思想都有一定的帮助。
的确,姿势表现着一个人的心理意图,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姿势都对应地反映每一种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因为姿势所反映的心理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心理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特征来表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们内心的情感、情绪,或者是限制心理活动的基本倾向。
一般来说,根据姿势在人际沟通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类:
(1)象征性姿势。这种姿势具有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意思,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在听者听不见讲话者说话的情况下,交际经常通过姿势而不通过言语来进行,这如同运用词汇一样,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象征性姿势。例如:地勤人员用来引导滑行飞机进入指定位置的姿势,等等。
(2)说明性姿势。这种姿势伴随语言,用来对语言表达的思想进行补充和润色。如脖子下缩,双臂紧抱,说“我快要冻死了”。当讲到“把敌人彻底消灭”这句话时,以姿势表示强调这个意思。这些伴随语言的动作就是说明性姿势。
(3)感情性姿势。这种姿势可能是有意识的,也有可能是伪装出来的不真实感情。例如:年轻的新娘打开礼物时表示惊讶,虽然她早就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东西。但在一般情况下,感情姿势表露的大多是我们当时真实感情的反映。感情姿势可以伴随言语,也可以不伴随言语而单独出现。
(4)调整性姿势。讲话者伴随言语做出点头、摇头等动作,告诉听者何时保持安静,注意倾听,或何时可以插话,谈谈反应。听者方面的调整性姿势则表示请讲话者论证、重复、继续、加快、讲得更生动些,或允许听者插话,等等。人们往往并非清楚地意识到在运用这种姿势,例如:很多人都无意识地边点头边发出“嗯,嗯”的声音。
在人际交往中,了解对方的心态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但是;对方的喜怒哀乐都藏在他自己心里,我们如何知道呢?这从他的身体姿态上可以看出来。因为身体姿态是一种无形的语言,能泄露一个人内心的秘密。
因此,我们在跟人打交道时,要多多观察他们的行为态度以了解他们的心态。原则上“和对方的距离愈近愈能表示彼此之间的好感”,但通常彼此的距离不会太过于接近,因此有必要考虑“视线相对的频率”。根据心理学的实验,如果与某特定对象保持距离,基本原则应与对方视线相对,以弥补两者间因距离而疏远的关系。
下面就来看看双方的位置关系所造成的彼此关系。
第一,对方虽站在稍远的位置,但彼此视线相对的频率高,表示对方对你怀有敬意,也有亲近感,认为应和你保持目前的关系。
第二,对方站在稍远的位置,且彼此视线相对的频率较低,表示对方对你具有恐惧感,没有亲近感,且想与你保持疏远关系。
以上只是从彼此的位置距离上进行的分析。当你调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任某个部们的领导时,你的新下属一开始可能会对你有一种防卫心理;当进一步了解后,或许他们会觉得你还不如原先的那位上司,这时,又可能对你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如果等到发展严重了才引起注意或采取措施,那就太晚了。最好是一开始你就能发现这些问题,当然身体语言就可以帮助你。
比方说,你的部下在你跟前摊开两手或垂下两臂与你说话,这是对你友好和接纳的姿态。如果交叉两臂抱着,这就意味着某种防卫。
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是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姿态,而且根据达尔文的研究,这种姿势似乎在世界各地都同样代表防卫的姿势。老师和老师在一起时常用这种姿势,医生和医生在一起讨论时,也常出现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来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叉起手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自觉稳如泰山,能对抗任何攻击。
研究者们发现,这种姿势似乎是最容易被了解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在一个四人以上的团体中,若你将双手一叉,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姿势的影响力。你叉着双臂听人说话,叉着双臂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注意看,团体中很快就会有人学上了你的姿势,先是一个、两个,然后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影响。虽然并非每个人都叉起了手臂,但是你会发觉这个团体分裂成小集团,而且各执己见,难以互相沟通。
如果你一时无法确定对方的交叉手臂是一种防卫姿势还是一种舒服的轻松姿势时(有些人认为如此),可以注意看他的手掌。双掌是放松的还是握拳的,手掌是否紧抓着两臂以致青筋暴露?这种保护性的姿势与不常坐飞机的人在飞机起飞时两手紧抓住椅臂的情形非常类似。
女人由于上身躯干构造和男人略有不同,因此交臂的位置通常较低。刚成年的少女们通常较年长的姐姐更常采用这种姿势。
坐在椅上,一脚跨在椅背上(跷起一只脚来)。起初我们会认为这人是开放而乐于与人合作的。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人的姿势看似轻松——他嘴角往往带着一抹微笑,但实际上却极不合作。他经常对别人的感觉或需要漠不关心,甚至有点敌意。在亨利·希登的著作《姿势的语言》中,我们亦可发现相同的身体姿势。空中服务员也表示机上采取此种坐姿的男性旅客经常是最难服侍的人。在买主与推销员之间,买主也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摆出这种坐姿以表现他优越的主宰地位,上司在下属的办公室中亦以此种姿势以表现其权威。反之,要是下属采取这种姿势对待上司,那就是对上司满不在乎了。
坐在椅子上,以椅背当做一种屏障,这种姿势和把脚搁到办公桌上一样,所表示的意思是很值得注意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上级与下属之间。我们再次提醒你,不管你的部下所采取的是多么令人愉悦和友善的姿态,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他是企图显示:我们防着你呢。
交跨双腿。假如你曾路过欧洲国家的路边咖啡摊,你就可以轻易地从其双腿交叉的方式去挑出一位来自美国的男性观光客。欧洲男士把一条腿叠在另一条上,而美国男士则使用伯威斯德所描述的“4字形”,也就是一只脚平躺在另一条腿上,正好把脚踝放在膝盖上。显然这是典型的美国人坐姿,甚至许多美国妇女在穿着长裤时也会采取这种姿势。如果中国人在他的上司面前取这种坐姿,那就是用腿部语言告诉对方:暂时还不许你进入我的内心世界。如果他此时正说着对你多敬重、多友好之类的话那无疑是在撒谎。
查尔斯·柴契尔在椤西亚德这一家》中描写了一个人的走路姿态:“一条腿不灵活、局促、僵滞而不能优雅地移动或站稳,好像对另一条腿心存戒惧,而想逃开似的。”根据这段描写,我们完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此人的走路的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态,使他的朋友一眼便认出来。至少有一些特征是因为身体的结构而有所不同,但是步法、跨步的大小和姿势,似乎是随着情绪而改变的。假如一个小孩很快乐,他会走得比较快,脚步也比较轻快,反之,他的双肩会下垂,走起路来好像穿着铅底的鞋一般。
莎士比亚在峪尔勒斯和克尔丝谢)一书中,对一只大公鸡的走路姿态有很好的描述:“一个高视阔步的运动家,它以腿筋而自豪。”一般说来,走路快且双臂自在摆动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而准备积极地加以追求;习惯于将双手插在口袋中,即使在天气暖和时也不例外的人喜欢批评而颇具神秘感。
我们完全可以从走路的姿态中判断出其人的情绪。一个人心事重重时走起路来常会摆出沉思的姿态,比如头部低垂,双手紧紧交握在背后。他的脚步很慢,而且可能停下来踢一块石头,或在地上捡起一张纸看看,然后丢下,好像在对自己说:“不妨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一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走路姿势往往是下巴抬起,手臂夸张地摆动,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迟缓,有意加深别人的印象。
一个人在沮丧时,往往拖着步子将两手插入口袋中,很少抬头注意到自己往何处走。有一个故事说到一个牧师,一天早晨,他看到这样的一个人,很怜悯他,便给了他两元并安慰说:“不要绝望。”第二天早晨,这牧师又碰到同一个人,而这次是那个人走过来,交给他40元,并说:“不要绝望,那匹马赢了,赌注是一赔二十。”
走路时双手叉腰的人就像是一个短跑者,他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跑最短的距离,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突然爆发的精力常是在他计划下一步决定性的行动时看似沉寂的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这个姿势就像他用“v”代表胜利的符号一样成为他的特征。
研究者们指出:“在一般情况下,要判断对方思想的弹性如何,只要让他在街上走走就能了解了。”因为,走路能最明显的反映出人的性格。
第一,目不斜视、笔直地向目的地前进。此为个性内向的人,关心自己比周围强烈,不注意目的地以外的事,受先人为主观念的束缚,想法比较没有弹性。
第二,信步游玩似的向目的地走。此为个性外向的人,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信息以及任何事都具有弹性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