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B股的尴尬境地和最终结局在一开始推出时就注定了。从历史的情况来讲,当初推出B股是在境内公司境外上市渠道还没有打开的背景下,境内已有A股,但境外投资者不允许进入,这就意味着大量外国资本无法通过这一途径吸引进来;直接到境外上市,哪怕是H股,都还受到规则、监管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意味着直接到境外融资的渠道还打不通。因此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外资,折衷的设计方案就是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一开始B股就是渐进改革方式下的过渡性产物。如果人民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如果当时的证券市场已经是开放的,那么也就不会有B股的考虑。这种过渡性带来的先天不足表现在:股票发行采取私募方式,持股相对集中、投资者数量有限、交投不活跃;因为规则上的差异,对上市公司缺乏及时、充分的了解,投机气氛不易形成;对外资吸引力不够,始终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等。
在以后的证券市场发展中,境内公司境外直接上市的渠道很快被打通,H股、N股、T股、S股等境外多个市场的直接上市都成为可能,B股市场的“跛脚”特征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出于国际竞争战略考虑的国内大型企业、垄断性企业更愿意直接到境外上市,用国际规则改造企业,与国外同行在同一规则下竞争;出于筹资目的的其他企业则更愿意在国内投机性强、市盈率高的A股市场上发行。B股的供与求都处于进一步萎缩的状态,生存空间不断收窄,基本已处于遗留问题的定位,套牢于B股和仍在投资B股者无非是等待着解决遗留问题时可能带来的一次性暴利。
2001年2月19日B股投资突然宣布对境内自然人开放后,引发了两市B股三个多月的暴升行情,也是B股市场最大的一次结构调整,原来的投资者大都暴利而去,留下一片废墟,新进入者高位接盘,再也没赚到钱,而同时宣布的B股仍要大力发展的消息事后并未兑现。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投资者却已不是那些投资者,B股由境外投资向境内投资转化。这再一次证实了B股作为遗留问题的定位,重新大力发展B股的思路可能已经很不现实了。
接下来的趋势仍然会是B股积弱,在行情走势上处于附属地位,在消息面上,任何有利于其他市场的消息往往都会自然地对 B股形成歧视,使其地位进一步下降。新股配售、QDII、QFII等不过是这种情况的延续。现在套牢于其中或仍在投资B股者,可能只有等待下一次政策“释放”的机会,因为从B股的股价来看,未来或许还有“升天”的可能。
但是完全将大盘的下跌归咎于B股是不准确的,因为A股市场在走势、投资者心态和受政策面影响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独立特征。
春节以后的这一轮反弹至今已基本结束,大盘其实早已进入明显的滞涨状态,各个板块和价位的股票都已轮涨一遍,大家已普遍感到眼下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了。加之年报已近尾声,每天都有巨额亏损的公司、需要暂停上市的公司露面,整体气氛已偏淡。什么电力体制改革概念、假日旅游概念都只是昙花一现,大家不过是在寻开心而已,谁都清楚马上再起行情的时间间隔还远远不够。在还不能肯定大盘是否会在这一区间构筑平台、很快上升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观望和等待。
只是管理层可能对市场寄予的希望更多一些,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记得2001年上半年沪市大盘在2000点以上一点点往上蹭时,市场其实也已经滞涨,但投资者都希望继续涨,这是“5 ·19”以来积累的看多惯性的推动,所以2000点以上那200多点基本上是无意义的空涨,有名无实。2002年以来,管理层则开始更多地起到引导市场走向的作用,希望大盘见底回升、一路走好。打个比方,管理层举着一根胡萝卜走在前面,引导着投资者跟上来。但是希望是一方面,效果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则对过去市场的记忆不可能那么快就忘却,即使能忘却操作上也还要有一个重新整合资金的过程;二则大家在跟着走的过程中发现看到胡萝卜的时候多,而吃到胡萝卜的时候少,方方面面的利好、鼓励也是吆喝的快,兑现的慢,让人心里有点不踏实。这样的结果,停下来有些舍不得,毕竟赚钱是件开心的事情,跟得太快又怕绊着,再一次把老本搭上,于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也就是大盘的基本走势。
宏观面上,本周陆续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指标总体比预想的好很多,消费的继续疲软和财政收入增幅的下滑是主要问题。但一季度的数字中包含不少短期影响因素,真要让心踏实下来,还需要看看二三季度影响稳定后的情况如何。据此认为股市就应该怎么样的简单看法,显然又是在刻舟求剑了。
这种时候,心急是没有用的。
(发表于2002年4月22日)
“五·一”节前的最后一周(4月22~26日),大盘仍然平淡。连续几周以来沪市指数的波动已收窄在50点以内,量能也不断萎缩,有股民说真是度日如年,其实倒不如说数周如一日更能反映心态,不论有什么消息放出来,顶多就像一股吹向深潭的风,吹皱的是水面,不变的是深潭,日子还是一样地过。
从2002年以来的行情看,春节之后可算是有一个多月的反弹走势,当时曾有人作出甚为乐观的预测,以为这就要怎样怎样了,但后来的情况表明,政策市并未如预期般重现,在高密度的各类消息轮番冲击之后,大盘最终呈现的是它自己固有的规律与走势。事实上,2001年以来的大跌和后续的深刻影响,已经注定了2002年上半年的大盘只能是弱市,任何消息影响的效果都将首先是短期的,所谓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诱发实质性的行情,必须等待内因的转化。所以当投资者在每周几十点上下的空间里耗神搏杀、斤斤计较之后,最终的收获甚少,劳动节前回头看,才发现只有苦劳,没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