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克莱门特:7岁,爱观察,爱思考。
克莱恩:克莱门特的父亲,编辑。
克莱门特观察力很强,这天,他正吃着饭,突然眼睛老是盯着自己的杯子看,并不时地喝上两口饮料。
父亲克莱恩和母亲萨沙面面相觑,不知道克莱门特怎么了,是不舒服、生气,还是今天的饭菜不合他胃口?
过了一会儿,克莱门特干脆拿起水杯蹲在凳子上,拿吸管在里面搅来搅去,拿进又放出,并不时地歪着脑袋往杯子里面看。
“怎么了?有什么吗?”父亲克莱恩感到疑惑,以为饮料里掉进了小虫子而引起了他的兴趣。
“爸爸,为什么吸管弯了?”克莱门特突然抬起头问。
“什么?”克莱恩犹豫了一下。
“没错啊!吸管明明是直的,可是……”克莱门特把吸管拿出来仔细地端详,“为什么吸管一放进饮料杯里就弯了?”克莱门特满是疑惑。
克莱恩这才明白克莱门特为什么老是盯着饮料杯了,原来他发现了吸管在水中的变化。
克莱恩说:“好啊!你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吃完饭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克莱恩拿来了水盆、敞口玻璃瓶、小竹条,又把克莱门特的饮料杯和吸管拿过来,开始和克莱门特一起观察、研究,引导克莱门特观察水中的吸管、小竹条放入水中之前是向上弯,还是向下弯的?放入水中后,看看它们在哪里发生弯折;把竹条和吸管全部浸到水中,再看看它们还会不会弯折,引导克莱门特发现在空气和水的分界线处,吸管和小竹条发生了怎样的弯折现象。
就这样,克莱恩引导克莱门特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观察到两种不同物质交界面的奇妙现象。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美国家长非常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他们会抓住契机,有意识地提高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美国某专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他拿学生不认识的一种鸟的标本给学生看,要求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说出这种鸟的特征,还为此专门设立了两个班:普通班和实验班。
起初,这两个班的儿童对鸟的观察结果基本相同。而一年后,特别注意培养观察力的实验班的学生,不仅能说出鸟的颜色,而且还能说出鸟体各个部分的形状和大小。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能判断:“这种鸟的嘴和爪子很尖利,可能是一种猛禽。”而普通班学生的观察力,多数仍旧停留在鸟的颜色、特征上。
由此可见,孩子的观察能力经过有意识的培养是可以得到提高的,是否有意识地培养过儿童的观察力,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中国家长从现在开始,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天分和才能。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呢?
从基本的感知觉能力的培养入手
由于观察是人的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经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到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基本的感知觉能力的培养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保护好孩子的感知觉器官,让这些器官得到良好的发育。要注意保护孩子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等器官的健康发育,因为这是发展感知觉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利用并创造机会,刺激孩子各项器官的发育,让孩子多看美丽的图画,多听动人的音乐,多动手,多说话,等等,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器官发育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
由于孩子的观察条理性较差,加上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瞧瞧、西看看,这样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的观察习惯。因此,在培养、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方面,还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观察要有目的性、顺序性。孩子的观察力发展有着缺乏稳定性的特点,他们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常被身边事物的较为突出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支配。如,当孩子发现花坛中有一只蜗牛时,兴奋地招呼你来看,你就可以抓住机会利用问题引导孩子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看爬行,再观察蜗牛寻找食物等的一系列活动,使孩子在其兴趣中逐步发现观察的广度和深度。在观察中,还要给孩子一些指点,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另外,家长还应指导孩子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从整体到部分等观察。同时,告诉孩子观察的重点也很重要。如,孩子观察孔雀时,往往并不注意孔雀的整体,通常只是注意孔雀的屏、脑袋等部位。因此,家长在引导孩子观察时,首先应让孩子观察孔雀的整个形体,再观察头部,脚部、屏等部位,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第二,观察事物要分析比较。我们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过程中,除了让孩子有目的的、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外,还要让孩子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引导孩子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让孩子对相似物体通过观察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等方面的辨别和比较,既找出相同点,又找出相异点,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丰收季节带领孩子到农田之中观察比较玉米与高粱,让孩子从外形特征,如根、茎、叶等方面,比较其明显与不明显的不同特征,不仅认识了玉米和高粱,又增强了孩子的观察力。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思维来观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第三,观察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被人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现象有时候是假象,与其背后的本质并不相符。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深入观察事物,以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第四,观察事物要持续。即让孩子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孩子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在种植园地播种玉米后,让孩子间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玉米从发芽到生长叶子再到长穗的生长过程,及收获玉米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另外,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