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
著名抗战史学家、书法家郭景兴先生,是我天津市宁河县同乡,长我八岁故称乡兄,是我孟旧窝完全小学同学,比我入校早故称学长。我这位同乡学长,写字身挺似山,走路脚底生风,说话音洪如钟,跟他的精气神比起来,不熟悉的人会以为他是弟我是兄。自打认识这位乡兄以来,我一再揣摩他的人生之道,如今一知半解似通不通,心得只有四句话:看淡金钱,名利不争,喜做善事,写字用功。
郭景兴是个有崇高理想的人,新中国建立之前,他追随共产党干革命,建国后从事教育工作,后来调到卢沟桥文物保管所当所长,不思谋着如何调职升官,却琢磨着如何保护卢沟桥,并高高兴兴自诩“守桥翁”。宋朝大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在文管所所长这个位置上,郭景兴却思谋起应该由国家操办的大事,在抗日战争爆发地卢沟桥,建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经过郭景兴和诸多有识之士倡议、筹建和多方搜集资料,这座见证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馆舍,终于巍然屹立在神州大地。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的筹建,倾注了郭景兴毕生的心血,身为首任筹建处主任,建成后他却不争名不要位,只挂了个研究员的名义。能够做成事,他就高兴。
当今社会什么都论钱,像本来只是工具的书写,只要写字写出点名气来,这字就成了白花花的钞票。而我这位书法家乡兄郭景兴,却依然固守着读书人本色,有求字者不论是何等人,只要你喜欢你就拿走,从不吝惜,从不说钱,所以在我们家乡宁河县,几乎处处可见郭景兴的字。有的人跟郭景兴求了字,可能是一时遇到困难,拿郭景兴字去书法市场换钱,他知道了并不生气发火,而是理解地微微一笑了之。由于郭景兴把书法当做艺术,写出来的字也就像他的人,不沾丝毫的庸俗和铜臭气味儿,每个字都是清清爽爽。我每次跟郭景兴求字赠人,受赠者总是爱不释手,夸赞郭老字的大气、豪放,没有半点儿敷衍应付。
郭景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他的书法作品多次捐献拍卖,将所得款项一分不留,全部赞助给困难的人。每次做成这样的事情,就是他最高兴的时候。郭景兴小时候家境穷困,如今自己的生活好了,儿孙们又都不愁吃穿,有能力就想着帮助别人。闲聊中他曾经跟我说过,几十年的搜集、积累,家里有些名家书画作品,他想找个妥善地方保存,当然,倘若能在家乡宁河县,建个馆舍供父老乡亲观赏,这是最理想最美好的归宿,不知郭景兴乡兄的愿望能否实现。
我身边有的书法家,动辄就说自己的童子功,书法作品中却显示不出来。从七岁就开始习书的郭景兴,真可谓用纸成山,用墨成河,却从来不标榜如何如何,依然像个小学生似的天天习字。有朋友说,观赏郭老写字是种享受,你看他无论大字小字都是站着写,而且腰板挺直笔力从容,没有真工夫绝对做不到。这就叫真人不露相,工夫真假看作品。难怪在我们宁河家乡,都以拥有郭老字为幸为悦,因为郭景兴是位真正的书法家,收藏他的书法作品,等于收藏一份珍贵的乡谊。
我对乡兄郭景兴的认识,当然,远远不足以概括他丰富传奇的人生。好在有这部《守桥翁的中国梦》,作者剑钧又是位才思敏捷的作家,郭景兴的形神在他的笔下,定会得到充分而生动地展现。对于读者清晰认识这位老人,会大有帮助并会获得激励,从而知道人生的路应该怎样走。
甲午年春节回到家乡,忘年友人袁凤义、齐君锁诸君都跟我说:“郭老的身体越来越好了。”我听后由衷地高兴,回到北京电话问候郭景兴,我这位乡兄告诉我,他正在寻找当年抗日第一枪地点。他的这份民族情爱国志,愈发让我万分钦佩和敬重。郭景兴这位逾八望九的老人,如今还在为自己理想奔波,确如歌中所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就让我们以欣慰的心情祝福,我敬重的乡兄学长郭景兴,在理想的梦境中身笔两健。
2014年4月6日
于北京亚运村寓所
引子 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生传奇
七里海是个好地方,素有“津京肺叶”之称。我初进七里海便为这儿水天一色的旖旎风光所陶醉,范仲淹的千古名句也不觉跃然而出:“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那是两年前的春夏之交,受郭景兴先生之邀,柳萌、陈先义先生和我三人踏上了这片美丽而迷人的水乡沃土,醉人的绿色随即尽染其身,间或红花绿岛点缀其间,碧波万顷之中,又闻鸣鸟唱蛙声声相伴,那种自然和谐、那份恬静怡情,岂止一个“美”字了得!
来七里海之前,柳萌先生就告诉我:“七里海是宁河人的骄傲,是乡亲递给来客的名片。七里海这片京津地区的绿肺,若不是国家有意保护,限制游客流,恐怕早就成旅游胜地了。”
柳萌先生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小说选刊》原社长,我拜读过先生的大作《家乡有个七里海》,文中提到当年他随众乡友,从北京踏上回家的探亲之旅。“当时正为一家出版社赶稿,书法家郭景兴来电话,让我跟他们一起回去,我毫无犹豫地关上电脑,跟随这位乡兄回老家。”当乡友在七里海乘船去鸟岛途中,突然一只雪白鲢鱼,跳跃到船上扑来,惹得满船人开怀大笑,有的说这鱼来认乡亲了,有的说这鱼来迎客人了,“我却以为是鱼来告诉我,无论外边世界多么精彩舒适,最自在莫过于在自己故乡。在鸟岛观赏群鸟飞落景色,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有道理。”
郭景兴先生和柳萌先生同为天津宁河名人,在当地知名度颇高。我虽局外人,但与智者同行,与高者为伍,同样会沉醉于七里海的水乡韵味之中。郭老兴致勃勃,向我谈及童年的记忆。他告诉我,儿时的七里海,芦苇丛生,鸟语花香,帆影如画,美得就像天外仙境。
“这是一个放飞希望,追逐梦想的丰水宝地。”郭老说,“我每次回到家乡都喜欢带朋友到七里海玩。我从小就是一个爱梦想,善憧憬的人,是七里海给了我最初的梦想,给了我最初的憧憬,也让我从这里走向了社会,走向了人生。”
我奇怪郭老何出此言?听了先生下面的讲述才大彻大悟:“我老家住在离这儿不是很远的苗庄镇江石沽村,打小儿起就常跑到这儿来捉满地乱爬的大螃蟹,当年家里穷,最盼着过夏天,可以光着屁股到水边玩,抓活蹦乱跳的小鱼虾,即可暂且忘却往日的饥寒之苦,又可尽情享受童年生活中绝无仅有的那点乐趣。我会躺在水里在,仰望着野鹤孤鹜围着鸟岛一圈一圈地盘旋。我脑子就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上自由飞翔,离开饥寒交迫的贫穷,安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好了。”
离开七里海,我们随郭老驱车去了宁河县城,大街上不时可见留有郭景兴先生墨迹的匾额高悬。这不禁让我想起,有幸结识郭老还缘于在北京亚运村柳萌先生家中。当时的郭老已入耄耋之年,一天前刚庆过八十三大寿,可我眼里,先生仍是鹤发童颜,超逸洒脱。当我铺开郭老生日之时书写的那幅“观海听涛”墨宝,肃然有种心灵的震撼。如果不是题款有“时在辛卯春守桥翁郭景兴于京华年八十三”字样,我真难以相信如此高寿老人的笔峰还如此古拙遒劲、挺秀俊美、墨蕴酣畅。我心头顿时生出浓浓的敬仰之意。
我请教郭老题款“守桥翁”的应有之意。郭景兴先生微微一笑,解读说:“桥也,卢沟之桥;守也,尽心竭力。守桥翁乃后半生之梦想。”我幡然省悟,郭老的号,原来出于先生那段非凡的人生经历。我眼里,郭景兴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早期会员,不但是中国书法界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也是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抗日战争史学专家。我从先生送我的大作《七七事变追忆》中得知,郭老1948年参加我党的地下工作,1979年到卢沟桥文物保管所工作,1981年任该所所长,1984年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备处主任。由于长期从事七七事变和卢沟桥研究,与卢沟桥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郭景兴先生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历史让一个怀揣梦想的苦孩子,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途中,痴心不改地践行着从年轻时就树立起的理想和信念,用行动书写出一部追逐梦想的人生传奇。从农家少年到热血青年,从“守桥翁”到抗战史学家,从书法名家到慈善公益老人。悠悠岁月数十载,犹如弹指一挥间,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离休以后的郭老仍笔耕不辍修史著书,书法篆刻作品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与此同时,他献身公益的大爱情怀,也博得了世人的交口称赞。有专家评说:“郭老钻研书法篆刻艺术七十余载,勤苦不辍,博涉楷隶魏篆,集百家之长,铸自我风格;篆刻积印谱十二册,书法精品,无计其数,尤以魏碑见长。书法界盛赞其书法遒劲大方、体势雄伟、浑然苍茫、形神兼备;其篆刻庄重雄浑、健拔奇肆、字印一体、情趣盎然。”
我从郭老舒展的眉宇间可以看出,官场功名与尘世烦恼,早已不挂心头,就像一片片飘散的浮云远远离之而逝。他生命的长河就犹如七里海那般浩瀚宽阔,就好像蓟运河那般坦荡美丽,他人生之旅就好像鸟岛上空盘旋的鸥群那般自由洒脱。
尤其让老人欣慰的是,矗立在卢沟桥畔,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馆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那座浸染着他心血和汗水的建筑,既可以警示世人“七七事变”那段难忘的历史,也可告慰那些长眠地下的抗日勇士。所以,他得以无牵无挂、无怨无悔,重回故乡再续深藏心底的“书法梦”,并以此来践行他行之漫漫的“公益梦”,进而实现一个“守桥翁”的中国梦。
郭老也曾对我讲起过自己离休后献身我国公益事业的初衷,他说:“这是因为该做的事情都尽所能去做了,该尽的责任都尽全力去行了,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却非常努力非常尽心地去干事儿,去做人。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绿化公益事业捐助一千万元的书法作品。我就是一个书法界的愚公,这目标一天没达到,我就每天‘挖山不止’!”
我的眼睛湿润了,为一位老人的梦想,为一位老人的境界,也为一位老人的行动!我想到一位伟人所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倏的想起了七里海,那次难忘的旅行:蓝天上有自由翱翔的飞鸟,带着梦想、带着憧憬、带着希望,飞向了理想的彼岸。我的眼前豁然开朗,顿悟出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梦想会让人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