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谋事,是说每个人都要有谋划和张罗事情的主动性。古’语说得好:“不善谋事者,必不能成事;不善谋大事者,必不能做大。”能够主动谋事,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科学求实的规划。当然,“谋事”,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谋事可以抓住机遇,被动谋事往往要丧失机遇,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汉代史学家司马光就说过:“谋事于始,而虑患于微”,他告诉我们,做事前,一定要谋划好,做到成竹在胸,做起事来,才不会盲目被动,如果对细小的地方考虑不周到,就会留下隐患,给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唐代文人马总说:“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事先深思熟虑,周密谋划好才去做,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选好适合自己的事业今天,人们开始比以往更多地考虑从为数众多的可能性中为自己选择职业。职业选择的过程是一种决策过程,是将个人特点与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相匹配的过程。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也总存在着一些更适于他做的工作。成功的西方人士不赞成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能在任何工作上获得成功,每种工作都可能由任何人做好。这种观点是站不住的。很显然,一个有色盲的人就不能胜任从画家到化验员的许多种工作;许多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局限,不能成为一名高速战斗机的驾驶员。另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一种最佳职业,对于每一种工作来说,都存在着一类最佳人选。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的。事实上,对于具有某种生理、心理特点的人来说,他都可能在若干职业上获得成功。这些职业对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相似的要求。例如,对于一个思维敏捷、长于言谈、性格外向、喜好与人交往、有感染力的人来说,他既可能在政治领域中获得成功,成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可能在经济领域中获得成功,成为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对于某一种特定职业来说,也可能由具有非常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人来完成。例如,一个成功的军事家,既可能像苏沃洛夫那样具有暴躁、外向的性格,也可能像库图佐夫那样具有稳重、内向的性格。
一位西方学者指出,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在几乎一切工作上都能得到满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只有很少的工作(如马路清扫工作)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即使是马路清扫工作这种几乎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并不能给所有的人(甚至不能给多数人)带来满足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有一些工作更适合他的特点;对于大多数工作来说,也总有一些更适于承担之人。为了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为了生活得更好,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更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演技派电影明星达斯丁·霍夫曼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提到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30年前,有一次,他为《毕业生》那部电影做宣传,碰巧与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在同处接受访问。主持入问起史氏,何时是他一生当中最感到骄傲的时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声四起?史氏都一一加以否认,最后,他说:“我坐在这里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这之间,我一直不断地在为我新曲中的一个音符绞尽脑汁,到底是‘1’比较好?还是‘3’?当我最后发现‘众里寻她干百度’那一个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刻!”霍夫曼说,他被大师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如同伟大的作曲家心无旁骛、孜孜不息地寻找一个最能感动他的音符一样,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都必须认识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就很可能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对于科学人才来说,也有许多自我埋没的现象。爱因斯坦大学时的老师佩尔内教授有一次严肃地对他说:“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热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为什么不学医、不学法律或哲学而要学物理呢?”幸亏爱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有足够的才能,没有听那个教授的话。否则,也许我们的物理科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科学的门类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行观察的毅力。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一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珍妮·吉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森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在职场欲有所作为的人,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确地认识和评估自我。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罗马皇帝、哲学家奥里欧斯说:“做你自己。”莎士比亚也说:“做真实的你。”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
①能力摸底。了解职业要求的能力,可以参考各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一般大公司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有: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应变能力、组织与计划能力、敢冒风险能力等。
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能力测验:可以借助一些权威的测验量表,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做一个比较客观的鉴定。
第二,活动分析:即从实际工作、生活经历来判断自己的实际能力。也可以请家人或朋友对你实际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做一个评价。
②个性评价。可以通过心理测验、他人评价、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4个渠道来评价自己的个陛。
(2)职业定位。
在职业定位中最关键的是要制订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职业定位中的目标确定,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有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一心一意致力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①列表分类。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列出适合从事的多种职业,再把每一种职业的具体工作列出来,按“喜欢”与“不喜欢”将表分两类,仔细审视“喜欢”表,评定自己感兴趣且在能力范围内的职业是什么。
关于职业定位,有专家认为可以分为以下5类:
第一类,技术型。持有这类职业定位的人出于自身个性与爱好考虑,往往并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而是愿意在自己所处的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我国过去不培养专业经理的时候,经常将技术拔尖的科技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但他们本人往往并不喜欢这个工作,更希望能继续研究自己的专业。
第二类,管理型。这类人有强烈的愿望去做管理人员,同时经验也告诉他们,自己有能力达到高层领导职位,因此他们将职业目标定为有相当大职责的管理岗位。成为高层经理需要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人际能力和情绪控制力三个方面。
第三类,创造型。这类人需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或工艺,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个人成就的私人财产。他们认为只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才能体现自己的才干。
第四类,自由独立型。有些人更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像在大公司里那样彼此依赖,很多有这种职业定位的人同时也有相当高的技术型职业定位。但是他们不同于那些简单技术型定位的人,他们并不愿意在组织中发展,而是宁愿做一名咨询人员,或是独立从业,或是与他人合伙创业。其他自由独立型的人往往会成为自由撰稿人,或是开一家小的零售店。
第五类,安全型。有些人最关心的是职业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他们愿意为了安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优越的福利与养老制度等付出努力。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这种职业定位,很多情况下,这是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而并不完全是本人的意愿。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不再被迫选择。②设计方案。根据“列表分类”得出的结果,针对每一种职业设计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要定出工作目标和希望的职位,描述本行业发展前景、所需要的人际环境、工作的具体程序(越具体可操作性越强)。方案订出后,拿给相应行业的朋友阅读,得到较高评价的方案是你进一步选择的依据,你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③职业评估。评估可通过择业策略来反馈,更可以作为下一轮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在、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修正目标,才能成功。
(3)选择能真正鼓舞你的理想职业。
对现代人来说,竞争非常激烈,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已非易事,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更加困难。但是,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东西,在几乎所有民族中,在几乎每一个年龄段,你总会发现,总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满和抱怨。
对于有的人来说,不管他们所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他们都不喜欢。因为他们是一些喜欢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对一个不喜欢工作和劳动的人,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呢?除了失败和平庸,他们一生之中是不会做出什么成绩、创下什么事业的。懒惰乃是万恶之源,一定要牢记:一目劳作,可获一日安眠;终生劳作,可获一生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没有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并不是因为他们好逸恶劳,而是因为他们在开始生活的时候,迈出了错误的一步,选择了错误的职业。人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对某一工作“不合适”或者说“不能胜任”。
能自由自觉地选择职业,这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有着神圣的使命和职责的。这个使命和职责究竟是什么?这必须由他自己去寻找、去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有了这盏明灯,我们就有了一个可靠的精神支柱,在岁月的黑暗与迷雾中,你就有了选择正确道路的根据,而不至于徘徊不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明确,那么,人生就像一条燃着的湿绳,烟雾缭绕,没有亮光。
在确定目标时,也许,我们的理性会陷入迷误,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指出的目标;但是,这种理性受到蒙蔽后所选择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在求职择业的时候,进行比较长远的考虑是非常必要的。
对现在的你来说,十年后是个遥远的未来。但是,何不试着预测一下十年后的你会如何呢?十年后你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否幸福、满足呢?一旦考虑到这些长期性的问题,就必须列出一串对你而言具有魅力的职业清单。接着,还要把几项主要因素考虑进去,然后了解这些职业的生活形态,有什么样的特征。例如,会不会像海洋生物学者和考古学者一般,就业机会很少?有无地理上的限制?地质学者为了要找寻新的矿床,必须长期离开家庭,那样的条件和你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协调吗?如果你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建议你选择工作机会不受地区限制的职业。那样子,即使搬去别的地方,学到的技艺还是伴随着你。大多数的医生都体验到移民到外国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医生的教育有很严格的规定,并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相同。用行动向你的目标迈进当你把目标写下来之后,随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让自己动起来,向着把目标实现的方向拿出具体的行动,可别一拖再拖。你先别管要行动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要动起来,打一个电话或拟出一份行动方案都是可行的,只要在接下去的10天内每天都有持续的行动。当你能这么做时,这10天小小的行动必然会形成习惯,最终把你带向成功。
如果你的经济目标是在一年之内赚到10万美元的话,那么现在就立刻拟出必须采取的步骤。到底有哪个已经赚到这么多钱的人可以提供给你建议?你是否得考虑另谋第二份工作来增加收入?你是否应该减少开支,把节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你是否应该去创个新事业?你是否需要去寻找什么样的资源?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几有位记者采访了她。他们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老人答道,“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写下自己目标的人比没有写下自己目标的人会更成功。
在实现目标方面,拿破仑·希尔信奉“欲速则不达”的格言,他主张采取初级步骤进行活动而不是迈开大步向前。他建议,尤其是年轻人,可先采取初级步骤,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例如,如果你想拥有健美的身材,他们会推荐你通过做比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少的事情来使自己不太成功,而不是试图向前迈出一大步。不是去健身房一个小时,而是只去20分钟。换句话说,设定一个不太大的目标,然后迫使自己坚持它。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是觉得能够应付。由于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你会发现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变的事情。总之,拥有宏伟的大胆的梦想,然后每天做一点事情,也就是说,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悬崖。设定可达到的每日目标,这样,当你实现目标后,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强化力量帮助你沿着通向远大目标的道路不断前进。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的差别只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敏捷一点。
只要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耐心。
只要再多一点主动精神。
只要更勤奋一点!自己喜爱的职业干劲足研究发现,美国的绝大多数百万富翁通常在标准考试中达不到进入法学院、医学院或研究生院所要求的高分,又不具有足以让大公司雇用的较高的等级平均值。但是,他们仍然想成为经济上的成功者。所以,许多人选择了为自己打工。当他们不被雇用时,他们自己雇用自己。
许多把自己说成是“不具备智力天才”的百万富翁在事实上是另一类天才。他们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并具有某些创造性的素质。否则,我们又如何解释他们有能力发现经济上的机会,而大多数所谓的天才却无法看到这种机会。如果你能正确地做出重大的决定,那么你就能成为经济上的有成就者;如果你能创造『生地选择理想的职业,那么你就能赢,赢得最高的一级。真正风光的百万富翁是那些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职业的人——一种几乎没有竞争者而只有高收益的职业。
选择职业就像是建造住宅。如果你把住宅建在不太理想的地方,如果你的地基是在沙子或沼泽上,那么只会给你带来麻烦。你可以在地基以上的部分花上几百万美元,但那仍解决不了问题——你的住宅还是不稳固。因此,你必须花很大的气力不停地处理沙子、水和沼泽。这是一场你绝不可能获胜的战役。然而,如果你的地基是在岩床上,那么你的住宅就会轻而易举地经受住风雨,那你就用不着花那么大的气力。
如果你选择了具有牢固基础的理想职业,那么你将如何做呢?你应当喜欢自己生产的产品,喜欢你的顾客和供应商。此外,你还必须更多地了解你的产品市场。你的顾客并不在乎你是不是大学的C等生。对他们来说,你是有文化的。
也许你会因不如那些优秀学生、智力天才而自感惭愧。那些被认为人。另外,参加同行业的团体或组织,也是不错的方式,很可能在聚会中就能获得第一手的招聘资讯,更是打听组织文化和报酬的消息来源。
(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
可以从你所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下手,多方收集相关资讯。现在,通常有点规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在那里你不仅可以了解公司的动态,还可以时常查询到招聘资讯。如果你能在进入这个公司或行业之前,就得知有关的企业文化、薪资福利、公司结构等资讯,将有助于你做出是否努力应聘的正确决定。
(3)在平常多方留心。
了解别人就是增加自己的实力,因此,除了未来的潜在企业主之外,不妨多花一点心思,注意报章杂志的分析报道,全盘掌握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有关于并购、增资和缩减的消息,并针对几家同级企业深入了解,预知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当然,对于公司积极参与的公益活动不妨多留意。这些收集资讯的工作是你在平常就可以多方留心的。也许你会有白费工夫的感觉,可是当有朝一日你获得面谈机会时,它就是你致胜的利器。(4)精心准备简历。简历是公司对你的第一印象,也是为你赢得面试机会的关键,因此千万不可小看。成功的简历除了简洁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令人垂涎”。“令人垂涎”的意思并非要你在简历上写些不实或花哨的自述,它强调的是你应该让人有一探庐山真面目的渴望。
怎样的履历能获得老板的青睐呢?首先,条理分明,一目了然非常重要,必须是用电脑打字编排,方便阅读。原则上履历表的长度以不超过一页为佳。如果一页不足以尽述,那么至少第一页必须是简短的摘要,累赘而冗长的履历可能意味着你不够体贴,没有顾及到阅读者的时间压力。
当然,厚厚一叠履历并不总是给人坏印象,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坦陈,他就曾被一名应聘者长达数十页的履历所吸引,但其前提是人的经历必须够精彩,文笔要好。因此,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
履历中最忌讳不实的言论,过度吹嘘的内容让人觉得反感,而且总有拆穿西洋镜的时候。通常如此吹捧自己的人,总让人感觉不是能力不足,就是企图掩饰什么。再者,如果应试者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履历上,那极可能给人不懂时间管理的印象。
(5)上阵前先演习。
熟能生巧同样可以运用在面试技巧上,千万不可毫无准备就贸然前往。找个熟识的朋友,先和她(或他)来场预演,请她(或他)客观地对你的答案和举止、仪态提出建议,通过事先的演练,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充分发挥。
在装扮上也应特别注意,如果企业文化比较休闲、不拘小节,那你的打扮也不需太正式,以使他们感觉你是可以和大家融为一体、和平相处的。为实现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1976年的冬天,当时的迈克尔19岁,在休斯敦大学主修计算机。他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同时也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对于他来说,成为一个音乐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他也要把它用在音乐创作上。
迈克尔知道写歌词不是自己的专长,所以又找了一个名叫凡内芮的年轻人来合作。凡内芮了解迈克尔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他们一点渠道都没有。
在一次闲聊中,凡内芮突然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话:
“想象一下,你5年后在做什么?”迈克尔还来不及回答,他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了再告诉我。”迈克尔沉思了几分钟,开始说:“第一,5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二,5年后,我要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音乐家一起工作。”凡内芮听完后说:“好,既然你已经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过来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一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凡内芮一口气说完了上述的这些话,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你看,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有了,现在你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去认真地准备每一步,一项一项地去完成,这样到了第五年,你的目标就实现了。”说来也奇怪,恰好是在第五年,1982年时,迈克尔的唱片开始在北美畅销起来,他一天24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在一起工作。
这中间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光有目标还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把计划中的每一步准备好,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只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就行了。当你把最后一步完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目标已经实现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如果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即使是能力一般的人,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老板自然而然地觉得,勤勤恳恳,全神贯注,充满热情的员工更有价值。每一次提升对员工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这些员工的积极心态也常常感染上司。上司也知道,这样的下属在尽力帮助自己,并且对那些喜欢逃避责任的员工也是一种激励。
另一方面,在那些冷漠、粗心大意、懒惰的员工的影响下,领导者自己也觉得压抑、对工作失去信心,存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理。因此,他会自觉地与有良好心态的员工在一起,关心他们的生活,对那些不专心工作,开脱责任,不注重实绩的员工,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
对工作的不同态度:或一心一意或三心二意,或充满热情或不冷不热,或专注投入或冷漠淡然,其最终的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西方一位著名哲人说:“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即使是最卑微的职业,也能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即使是补鞋这么低微的工作,也有人把它当作艺术来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管是打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另外一些人截然相反,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管它的外观,好像自己只是在谋生,根本没有热情来关心工作的质量。前一种人热爱这项工作,不是总想着从修鞋中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自己手艺更精,成为当地最好的补鞋匠。
有一些教师常以大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教育生涯中全力以赴,以满腔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也能从他那里得到教益,成为一生的财富。他们好像要把温暖的阳光照射到每个同学的心中。教室就像他们的作画室,而他们是站在画布前面的大师,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创作。
另外一些教师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从早晨一开始就对一天的工作觉得厌倦,想到要去给那些愚蠢的学生上课,就腻烦透顶,想着如果哪一天不用上课就解放了。他们的授课既无热情,也无生气,反而把不良心态传染给了学生。
正是富有诗意的心态、愉快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生活热情,使得自己把枯燥乏味的日常工作,看成是充满激情与成就感的事业,并身体力行。
当一个人喜爱他的工作时,你可以一眼看出来。他非常投入,其表现出来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和谨慎,十分明显。而这在那些视工作为应付差事、乏味无聊的人那里,是根本看不见的。
这样的情形在办公室、商店、工厂里也经常见到。一些职员拖拖沓沓似乎连走路都费很大的劲,让人觉得,生活仿佛是个沉重负担。他们讨厌自己的工作,希望一切都快些结束,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充满热情,干劲十足,自己却总是觉得什么都单调乏味。看着这样的职员做事,简直就是受罪。
而那些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的人,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神情专注,心情愉快,并且主动找事做,期望事业越做越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身价拿高薪,是职场中每个人的梦想,但究竟能拿多少钱,得由你的职场身价决定。什么是职场身价?自己的职场身价有多高?怎样有效提高职场身价?
提高身价的途径有多种,不论哪一种,都需要努力和付出,以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1)利用证书镀金。
“考证”恐怕是当今职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证书不仅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也是提高身价的另一捷径。用权威、有名气的证书为自己“镀金”,是时下年轻求职者偏爱的方式。企业对求职者能力的判断,很大一部分也是以证书为依据的。
事实表明,同等条件的两个人,招聘单位一定青睐拥有“专业资格证书”者。
需要注意的是,资格证书不追求“量”,而是越“专”越好。其次,证书必须和自己的发展方向吻合,只有在合适的时机获得合适的证书,证书的效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增强自身能力。
职业身价有多高,不一定非要拿到市场上去衡量。如果方法得当、职业定位清晰,不需要太大变动,也可以产出更高的职业价值。换言之,在公司内部寻求晋升,提高公司对你的价值预期,也能令身价大涨。
利用内部晋升达到“升值”的目的,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其基础是才华出众、综合能力强,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劣势,明晰职业定位;然后构建一个身价坐标图,分别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从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升自己。总之,你安身立命的本领越高,你就越值钱,这是从同事中脱颖而出的前提。
(3)跳槽提高身价。
跳槽,是提高身价的一种常用做法。据相关调查显示,85%的中层员工认为通过跳槽可以实现自我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跳槽过程中,只要精心包装过去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身价并非难事。不过,“跳槽增值”的基础是跳对方向。跳槽者要在充分了解职位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自身实力。如果发现自己和岗位的要求不太相符,就要当机立断,选择放弃。就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应该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等个人能力真正达到一定层次后,再寻找升值的机会。跳槽是钥匙,但不是万能钥匙。
不论选择哪条途径,想提高身价至少需要从3个层面努力:一是了解自己的喜好,二是了解行业和市场,三是了解自身的竞争力。找出你真正喜欢做的事,努力使自己在这个方面出色,其他的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记住,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多渠道开发新客户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推销员都有一套开发新客户的经验。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推销冠军齐藤竹之助把他的经验总结为5条,他的经验值得每一个人借鉴。
(1)充分利用熟悉的“关系”。
有很多熟悉的关系可以利用,如母校(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及同学关系;工作单位的同事关系;同乡关系;街坊邻居关系;孩子在学校的关系;爱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朋友关系等等。这些人都可以看成是你的潜在顾客。要是能编造一本花名册就更为方便了。按照名单,选择适合于购买自己所推销的商品的人去进行拜访,这样做一定会有效果的。
(2)用熟悉的关系向横的方向发展。
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可以请他给你介绍其他人,这是能够办到的。然后再和新结识的人建立亲密的友好关系,再请这些新朋友替你做介绍。这样一来,“关系”就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齐藤竹之助称这种方法为“连锁式无限销售法”。
“连锁式无限销售法”首先是依靠一位顾客的介绍去结识另外两名顾客,与这两名顾客之间的关系融洽之后,再从两人发展为4人,又从4人发展为8人,8人发展为16人……依此类推,从最初的第一名顾客开始,像锁链似的相互关联,发展开来。齐藤竹之助总是很礼貌地说:“请你给介绍两位熟悉的朋友,好吗?”“能否给我介绍一下×××先生?”一旦与被介绍者见面之后,不论推销是否成功,他都向介绍人表示谢意,并送些小礼品。采用这种方法,他获得了不少顾客。
(3)定点探访,定向发展。
以学校、医院、机关、工厂、农场以及其他一些人员大量集中的地点为目标,进行探访。(4)利用好相关报刊。报刊也是寻找顾客的重要线索,特别是地方性报刊、专业性质的杂志。每逢看到涉及老主顾或朋友的报道,他总是要把它剪下来,贴在剪报簿上,在以后访问其人时,一定要谈自己对那篇报道的感想,同时表示祝贺。(5)别忽视“新”顾客。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顾客会应运而生。因为新的企业会不断建立,新的产品会不断涌现,与此相应,人的思想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有些人将成为你的新主顾。
如果你能从以上5个方面来考虑的话,你的顾客将越来越多,你的前途就有了保障。努力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懒人长寿》,说的是,要想获得健康、成就与长久的能力,必须改变“不要懒惰”的想法。鉴于压力有害健康,应该鼓励人们放松、睡点懒觉、少吃些、用例行日常工作代替过度运动等,最重要的观点是,“懒惰为节省生命能量之本”。这本书在德国非常畅销,它讲的不仅是一种养生观念,更是一种成功理念。
无独有偶,有一种“新懒人主义”也在“畅销”起来。新懒人主义的宗旨是“人生得意须尽懒”,本着简洁的理念,崇尚新世纪里的崭新生活方式,深入学习删繁就简的生活与工作技巧,从而可以从容驾驭去芜存菁的攻略秘术,最后达到如鱼得水的返璞归真境界。新懒人主义的目标就是清新、单纯、自然、健康的新生活。
新懒入主义并非空穴来风。有调查显示,人类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抵抗压力的侵蚀、完成责任以及对规章制度的遵循上,大量的没有任何作用和效果的人际交往充斥在我们身旁,创造力被浪费,热情被消耗,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步骤强占了我们的时间和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很多人生乐趣被剥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被大大压缩了,生命的浓度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
与此相似的观点便是“懒人推动了历史”的说法。在研究过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成功之路后,我们发现,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事,而对于其他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便的做法。而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正是源自这种“懒入”的想法。所以有人戏言,是懒人推动了历史发展,懒人更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就曾在选拔军官时,把人分成了四类,并认为,聪明但懒隋的人可以做将军,聪明而勤奋的人可以做参谋,又笨又懒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奋的人只会添乱,这种人最要不得。由此可见,“懒”得恰到好处也会成为一种才能。
一位大企业家曾经说过,工作过于努力的人没时间去赚大钱。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工作太辛苦,简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满足生计的需求已占据了一切,以至于你没时间去考虑未来的机会。这也正是普通人与成功人士的区别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懒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适合做领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补养,这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体现得尤为明显。
假如你过于忙碌地工作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将无法充分利用你的成就。只有在降低工作量后,你才有空做广泛而非狭隘的研究。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他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工作有许多有意义的信息和思想。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除非你有时间广泛涉猎、学习他人所做的事,否则就很难提高办事效率,成就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