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重祀祖,楚人重礼神。楚国巫风炽烈,鬼与神的界线十分模糊,因此敬神祀鬼是楚人家常便饭。上自国祭大祭,下至平民家祭小祭,均由巫师掌握。国君如遇重大问题,往往请巫师通过祭祀活动加以裁决。《史记·楚世家》载,楚平王“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乃望祭群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楚人认识事物的观念或主要思想基础仍是鬼神策动一切,因此,要影响事务的效果,就必须靠祭祀、祈祷和巫术。
巫术和祭祀鬼神活动是楚人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从君主到百姓的态度都十分虔诚,任凭巫者玄虚。在祭祀中,人们用歌舞让鬼神欢乐,以此使鬼神赐福。
鬼神崇拜和巫术文化是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幼年时期所必然经历的共同内容,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多数民族则加以简化或演变,特别是崇拜祭祀活动大都个体化。而楚人却保留了传统的鬼神崇拜和巫师活动的专业化、大型化和集体性。他们总是用最优美的歌舞和音乐,以最隆重的形式来取悦于神鬼。这种祭礼崇拜活动,不但先秦时代十分盛行,而且到隋唐时代仍极为普遍。与此同时,楚人一贯十分重视巫术筮卜活动,在中原诸国不但早已淡化,而且已由神祗崇拜转向祖宗崇拜,而楚人敬鬼神正是企盼使楚人有信念、毅力、精神寄托和想象力。
楚地凡神鬼均为祭祀对象,因此巫术活动十分普遍,南朝就有“病者不药而听于巫”的说法,唐代的元稹记下“楚人不事事”的记载,楚人以祭祀为首要事务,宁掷重金而不怠慢神灵。他们爱国、忠君、念祖、尚武,还崇巫,对神鬼的奉祀是虔诚至极,巫在楚人心目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的《日出》中,据林河先生考证认为,这里面所记楚地的山鬼就有几十种:状鬼、神狗、哀鬼、棘鬼、字鬼、鬼、上神、会虫、地虫、泪鬼、欤鬼、凶鬼、暴鬼、图夫、游魂、丘鬼、刺鬼、桀迓、饿鬼、遽鬼、哀乳之鬼、地薛、夭鬼、不幸鬼、爰鬼、厉鬼等。湖北地区简直成了鬼神世界了。《湖北通志》中亦说:“除五谷神外,每里称庙者以百计;每家奉家神者,曰家坛”。《岳阳风土记》对“家坛”说得更具体:“民居正厅,皆有神龛,奉‘天、地、君、亲、师’位及祖先木主;又杂以天地阴阳、土地、司命等神,朝夕柱香供奉之”。他们敬的神五花八门,祭祀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无法枚举。
至今湖北人仍重祭祀,庙宇香火相当旺盛,在农村中“赶鬼”(赶而不打)的活动仍不少见。湖北的谷城、南漳一带的端公舞则是流传下来的巫风巫舞,这些恐怕就是楚人重鬼神的遗风吧。湖北人继承了历代迷信不已的传统,迄今仍坚信不移,尤其是在农村,更为突出,有的农民宁肯因缴不起学费而让孩子退学,却仍然积极捐资投入村里建庙活动。即使在城市也是毫不逊色,一些庙宇中,善男信女,烧香拜佛,虔诚无比,求签问卜,将自己或家人的命运寄托在神灵身上。在长江大桥下,三五成群的算命先生,给形形色色过路人相面、算卦、拆字等,说上一些无关痛痒的宽慰的话,骗取大量钱财。
更有意思的是,湖北人为了迷信,在办事日期上、在汽车牌号上、在手机或电话号码上,凡与数字有关的地方,他们最喜欢“6”和“8”,图个“六六大顺”、“有八就发”的吉利,尽量避开“3”和“4”,不要“散”和“死”的谐音。不惜花上几百元,也要弄个吉利的号码,图个心理安逸,碰碰运气。
湖北人自认为是日神的后裔,所以他们自古就拜日崇火,日出东方,火播山野,日与火均是红色,故此楚人便尊红色为贵,形成崇尚红色的习俗。尚红的习俗至今随处可见:大年三十晚上,敬神祭祖时,需用公鸡血滴红神龛和堂屋;在盖新房上梁时,也得用公鸡血涂红梁木;至于新婚办喜事,更是处处一片红,生了小孩要“送红蛋”、“吃红蛋”,都是图吉利,求神灵保佑。在楚地墓葬发掘中,可以发现很多墓葬中的棺木,外表主色调都是红色,有的连内壁都漆成红色。而且随葬的生活用品也大都为红色漆器。即使在现今,他们办丧事时,有的地方也仍然尚红。一反汉族传统丧事尚白的习俗,将丧事作成“红白喜事”来办,特别在鄂西山区一带,在安葬死者时,孝男孝女上身全穿红色衣服,头戴红色帽子。有的还为死者穿上大红寿鞋,其意是红色能震慑怕火怕光的妖孽,这样可以让死者在地府行动自由,免受邪恶之气的侵袭。
楚人不但尚红,而且还尚东、尚左。这是因为东方是太阳出来的地方,所以他们还尚东,人死后埋葬时,头必须向东,以示死后灵魂能回归于祖先的怀抱。至于尚左,这在《左传·桓公八年》记有楚随交战时,季梁对随侯说,楚人以左为上,君王必须居左。这是季梁以随侯与楚王相对而言,因此随侯的左则是楚王的右,这样才能避开楚军主力,免遭被灭之灾。在楚国官吏中,凡有左右之分的,均以左为上。这传统就这么一直沿袭下来了。
第十九章 霸蛮的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