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世俗性、商业性很浓的殖民地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缺乏深度和个性,他们能把非常高雅严肃的东西弄得大家非常轻松爱看,写成小说、拍成电视片,夹杂着消闲的武打、言情故事、妩媚情态等,拍得比现代戏还要现代,诸如《戏说乾隆》,予人快乐,成为人们取悦的一种方式。香港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它左右着人们的一切,文化生活也不例外,自然也要服从这准则才行,没有市场,文化也得不到发展。所以他们不讲究真实,不必考虑有多大教育意义,而是一切为了纯粹的娱乐活动,取悦于人们的兴趣,放松人们的紧张情绪,去除人们的烦恼,得到人们的欢笑,以迎合一般市民的消闲需要,从而导致香港流行商业文化的兴旺发达。
港台的历史片坚持的是他们的一套游戏规则,对历史只是先取一点因由,然后随意点染、编排,戏里打情骂俏、武功卓绝,古人一口现代腔调,看起来离古人远了,但离今人近了,让现代人更易于接受。如《戏说乾隆》剧中皇帝身价没了,完全作为凡人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人们看他完全是为了取乐,给人以精神的放松,没有必要去追逐他的真实。
除了影视作品外,香港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在内地也很红火。如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梁羽生和继承者金庸的小说一时风靡内地,尤其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等,更是广为流传。至于香港的言情小说,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女作家岑凯伦、亦舒和严沁形成言情小说“三驾马车”,她们所描写的痴男信女,醉心追求自己梦中情人,超越生死的爱,令内地读者追捧不已。这些都是香港的“快餐文化”,这些商业性的世俗文化直接影响到大陆内地的年轻人。
在春节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很快流行大江南北,震憾了所有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香港人就是凭藉着这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期盼着回归祖国,诚挚地期盼着祖国繁荣昌盛,并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广东文化的生命力源自于香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香港文化成为广东文化的发动机,使广东文化更多的赋有香港文化的特征。香港文化通过广东文化的渗透,也向中国新时期的文化输入了流行文化和新的观念。内地人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香港文化。首先是内地许多流行用语发生了更新和变化,如当代流行的一些名称或词语,镭射、T恤、的士、迷你、粉丝等等,都是从香港经广东传入内地。而且随流行歌曲、广告等途径,将一些用词语法和口气,经耳染目濡后都有了许多变味,如“真漂亮、真青春”,“好亮丽”,“疯狂××”,“活力××”,“非常××”等等,很快被青年所接受,这类语言很多人怎么都听不懂,很费解。更突出的是歌星们的“台风”也变了,开始手持话筒在台上又蹦又跳,又扭又叫,唱完后也学香港腔,咬着舌尖说:“赛赛,赛赛”(即谢谢!),而台下的听众就惊呼:“哇!”
以下我们再简单说一说澳门的特点:
至于澳门,基本与香港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澳门相对比较小点,这里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只是“西化”的程度比香港要逊色得多。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澳门地狭人少,而且都是从不同国别和地区来的移民,带着各自的原文化到澳门,从而使澳门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特征。澳门的居民主要是广东人,占澳门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福建人,主要是福建商帮来做生意的;再有就是葡萄牙人和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他们在澳门各有自己的交往范围、居住地域和语言。在澳门,粤语和英语为主,另外还有葡萄牙语和其他的方言,所以澳门是多种语言并存。
在文化生活上,各自信仰着自己连名目都弄不清的宗教,并在音乐舞蹈方面各族群都保持着自己民族的传统。各族群以饮食传统和生活模式来维护各族群的边界,如葡萄牙人依然保持葡萄牙风味;在中餐方面有粤菜、闽菜、客家菜和北方菜等,各自过着自己族群原来的文化节日,礼俗方面也是这样。相互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的界限都很分明,所以澳门人难以形成认同,澳门文化也显得十分杂乱。这也体现了澳门人比较包容,由于澳门的回归,未来肯定会受大陆广东的影响更大一些,将以中文为主体,受粤语和岭南文化的影响,融会成新的澳门文化特色。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闻一多先生曾为澳门写过一首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300年来梦寐不忘我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多么伤感,多么依恋,多么情深意切。今天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全国人民会热烈地拥抱你:澳门!
第二十七章 根脉相连的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