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1年,北魏太武帝取得败柔然,降高车、灭夏国的军事胜利后,就提出安“偃武修文”。
就在太武帝庆祝胜利时,一位僧人称来送贺礼并面见了他。
“你一个和尚能送朕什么礼?若是让朕不满意,朕就阉了你。”拓跋焘有些好奇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和尚。
小和尚恭敬地献上一尊玉观音,先是说了几句吉利话,然后又说,“本来小僧看着百姓受苦受难,心里悲痛万分,今闻陛下偃武修文,特来献上一尊玉观音,希望陛下能够做到废除子贵母死制度以及严峻刑法,停止战争杀戮,以慈悲为怀。”
原本听着很舒服的太武帝,勃然大怒。
为什么生气?这个和尚话里话外都在指责他滥用酷刑,劝他停止发动战争。
作为一个有志于一统北方的太武帝,自然生气不已。
他当场就要将那和尚赐死。
岂料,那和尚大喊着,“如果陛下还要这样造下杀孽,必然殃及后世!!”
太武帝真的恼了,将和尚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随即,他将玉观音放在宫殿里,却不供奉。
“既然和尚说这观音以慈悲为怀,那么,朕就要她亲眼看着天下人受苦,又奈何不得朕!”
……
再然后,太武帝四处征战,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信仰佛教。(连年战乱给百姓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而佛教所宣扬的西方极乐世界又在一定程度上抱有十万分人文关怀。使饱受战乱洗礼的人们寄希望于佛陀,以解救芸芸众生。)
这样一来,人力的缺乏跟税收的减少成了一个大问题。
为了解决征兵这一问题,在438年拓跋焘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翌年西伐北凉所需的人力问题。
太和真君五年,拓跋焘又下灭佛诏,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规定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及师巫、金银工巧之人在家者,限于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拓跋,不得藏匿。过期不送,一经查实,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以加强政治控制。
而在公元446年,太武帝发现关中沙门藏匿武器,并且与盖吴有所勾结,于是下昭灭佛,宣布佛教为邪教,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论老少都悉数坑杀,禁止佛教的传播。
同年,太武帝因疑心作为亡国北燕后主之子的冯朗,找了个缘由,下令诛杀冯朗一家。
“大人,此子年纪尚小,又是女童,按照惯例,应当没入宫内为奴。”一个年轻的士兵将身旁站着发呆的小女孩推了出来。
领头的人认真打量了一下小女孩,点头吩咐道,“派几个人一起压过去吧。”
冯有有点麻木地回头看了看满地鲜血,就在刚刚,她亲眼目睹了亲生父亲死在面前,现在连尸首都没有了。
掖庭领事的老嬷嬷看着士兵压来的一群老弱妇孺,有些抱怨道,“怎么最近送了这么多人来?”
“这是你能管的事儿么!”士兵就像甩掉什么包袱一样,“赶紧带下去安排了吧。”
(ps:掖庭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比如著名的女宰相上官婉儿便出身于罪臣之女,在掖庭住了许多年。)
(普及一下:掖庭亦写作“掖廷”、“液廷”。即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改称“掖廷”。)
可能是领事看在冯有年纪比较小,现在又不缺人,给她安排的事情比其他人轻松不少。
大约过了半个月的样子,冯朗的事情才逐渐平息下来。
冯昭仪这才偷偷地跑到掖庭,探望她这个幸存下来的侄女。
“姑母!”冯有扑在冯昭仪怀里哭着,多日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
“可怜的孩子。”冯昭仪轻拍着冯有的背,安慰着,“陛下现在疑神疑鬼地,你且忍一忍,过段时间我再把你调出来。”
“不用了姑母,掖庭也很好。”冯有当然知道,这个曾经被送来和亲,如今作为亡国公主的冯昭仪处境也很艰难。
“乖孩子。”冯昭仪也知道冯有的顾忌,又对她多了几分心疼,“那我让领事多多照顾你。这点我还是办得到的。”
……
公元450年,备受宠信的崔浩在天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国书》和《五经注》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
由于《国记》尽述拓跋氏的历史,其中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拓跋焘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拓跋焘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拓跋焘亲自审讯他时,他惶惑不能应对。
七月,拓跋焘下令诛杀崔浩,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
尽管有漏网之鱼,很快就复兴了,还是给这些赵魏大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