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四季变化,草木枯荣,生死轮回,无不体现一个“动”字。生命以动为本,动则有变化,动则有过程,动则有历史。动或上或下,动或前或后,动或直或曲,动或进或退,动或内或外。然生命之动,自然之动,宇宙之动,以有常为道。有常则立,无常则破。因此,宇宙自然喜怒无常必有大灾;人类社会喜怒无常必有大变;国家喜怒无常,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种种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喜怒无常为养生及治国之大忌。
一个人脾气难测,喜怒变化不定,称为喜怒无常。中国人自来注重“宜静不宜动”的养生之法。强调心境的平和恬淡。庄子在其《在宥》篇里说:“人过于欢乐,就会伤害阳气,过于愤怒,就会伤害阴气,阴阳并虚的人,热时怕热,冷时怕冷,不能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不能调和寒暑的天气,这岂不是伤害了身体吗?如果人喜怒无常,心神不定,思想漂浮不能自主,行动盲目欠缺条理。”
秦王瀛政是有名的喜怒无常的人。震怒之下,他杀了仲父吕不韦,继父嫪毐,甚至朴杀了自己的两个亲弟弟。进而对其母亲也极度怨恨,一怒之下,将太后迁到宫外。可是,过了不大一会儿,又非常后悔,要不是有人从中圆场,使他与太后重归于好,那秦王政还不知怎么办才好呢?
他统一六国,当上皇帝后,高兴起来,就到处游山玩水,可是在湘楚游览,登山遇到大风时,便勃然大怒,迁怒于山神,把山上的树都砍光了。
秦始皇的暴政是有名的,一时盛怒,便干下“焚书坑儒”这样残暴不仁的事。在他统治下,秦朝法律异常严酷,动不动便“连坐”,有时一人犯罪要毁其九族,而他修长城,修宫室,修陵墓更是埋葬了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性命。在他的暴政下,老百姓们活得战战兢兢,人人自危。
而在废除太子的问题上,秦始皇喜怒无常的个性更是表露无遗。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人耿直忠厚,仁义服人,本是最有资格担任太子的,但由于他曾上书反对父皇的暴虐,秦始皇非常生气,把他发配边疆了。这就给了奸臣赵高一个可乘之机,赵高知道在剩下的六子当中,只有胡亥最讨秦始皇的欢心了,便把全部热情倾注在胡亥身上,并且,由于秦始皇喜怒无常性格的一次发作,使赵高完全倒向胡亥,拥立胡亥为太子的念头也因此膨胀。事情起因是一次赵高犯了死罪,秦始皇把他交给蒙恬的弟弟蒙毅查处,蒙毅猜不透秦始皇的用意,不敢循私,就依规定判了赵高死刑,并剥夺了他的宦籍。但最后秦始皇突然改变了主意,念赵高办事精明,有能力才干,开释了赵高并使他官复原职。这件事对喜怒无常的秦始皇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使同处权力中枢的赵高和蒙氏兄弟结怨,使赵高认识到一旦秦始皇驾崩,扶苏即位,蒙氏兄弟势必会受到重用,自己的结局可想而知,这就迫使赵高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胡亥身上。这以后,赵高谋害扶苏,拥立二世,指鹿为马,使秦朝暴政更苛,终于酿成秦末农民大起义,造成秦朝二世而亡。一心梦想着秦朝江山能传之万代的始皇帝瀛政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喜怒无常的一念之差,为自己的万世伟业留下了无法禳祛的隐患。
秦始皇的喜怒无常,无疑对他自己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任他怎么谋求长生之术、长生之药,他仍在五十岁便死了。
秦始皇的暴虐,周世宗的酷烈,使他们都被打上了暴君的印记,而他们的寿命也都不长。“静则圣,动则王”,静则宽容、和平、光明、搏大。世界需要和平和光明,世界需要包容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