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认为,人在社会的位置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学生、老师、医生、警察甚至小偷等等。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共同上演一场戏。要在戏中脱颖而出,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熟悉角色的职能,努力去扮演。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成才经历就像一部小说。
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道路,和化学没有一点关系。一个学期之后,老师对他的评价是:“……难于造就成为文学之才。”
父母一见这条路行不通,又让瓦拉赫改学油画。然而,他的油画成绩在班内名列倒数第一。面对这样一个笨学生,大部分老师都觉得他成才无望,而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于是就建议他改学化学。
这一次,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这位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突然就成了公认的化学领域“前途无量”的高材生。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瓦拉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于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方向,辅之合理有效的学习,就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后人将这种现象叫做“瓦拉赫效应”。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而当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发挥的时候,就能够取得惊人的成绩。
一块地,总会有一种种子适合它。每个人,在努力而未成功之前,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种子。我们就如同一块块土地,肥沃也好,贫瘠也好,总会有属于这块土地的种子。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的写诗才能,于是便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他虽不幸只活了二十几岁,但却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幻想成为一名诗人,并且也曾经努力地创作过一些诗歌,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其实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诗人的计划,转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可以说,如果当时这两个人都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从而找回自己,那么在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一位并不高明的外科医生济慈,在德国也不过增加了一位蹩脚的诗人马克思而已,但在英国文学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则肯定要失去两颗光彩夺目的明星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这个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一个位置不适合自己时,为什么不换另一个再试试?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中获得成功。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认为一个人只要肯下功夫,早晚有一天会达成目标。事实上,就算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长年累月磨成的最多也只是一根粗糙的针而已,根本就不能用来绣花。而且,别忘了,社会也需要铁杵,倘若生来就是铁杵,就该去做铁杵擅长做的事情,为何还要千辛万苦地浪费时间和成本去变成一根粗糙的针呢?道理非常简单,就如同瓦拉赫一样,他拥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潜质,当他是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时,他就有充足的理由放弃文学与绘画而选择化学。
在人生中,我们如何走向成功?首先都是先清楚自己“在哪方面聪明”。当自己的生活、事业不理想时,必须冷静分析原因,想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势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这样或许就会点燃自己的智慧火花。一旦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还会带动别的方面学习的积极性。这一切,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正是由于这种压力,使得不少年轻人在择业时变得迷茫,甚至有些“饥不择食”,想赶紧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殊不知,这种只为糊口的择业方式,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要想在某一领域有一番作为,就必须看这个领域是否适合自身的特点。而这时,是否了解自己的优劣长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了解,通常情况下会走许多的弯路,把鼻子碰扁了,可能还达不到目标;而了解了,就比较容易发挥自身的优势,成就自己的人生。
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微妙、难以捉摸的“黑箱”,认识自己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探求自己的需求,不断地提升自己,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只有客观、全面地了解了自己,找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清除无谓的自卑对心灵的损害,才能避免盲目的自满对生命的束缚,才能生活得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