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很多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懂得这个道理,结果就会遭遇失败。
小蕾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对客户进行大肆游说。在她的循循诱导下,客户对她推荐的汽车很满意。于是,客户想检测完制冷设备后,就立刻进行交易。
当小蕾启动汽车的冷气时,她洋洋得意地对客户说:您看,这车的冷气很强劲,某市曾发生此类车的冷气冻死人事件……
客户未等她说完,连逃带跑地就走了。
小蕾本来想要让顾客觉得这车好,就一个劲地说它的优点。可是,她越说越多,越说就越容易说错话,结果居然吓跑了顾客,真是得不偿失。
《鬼谷子·本经符》里有一句话:言多必有数短之处。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正所谓:“喜时之言多失言,怒时之言多失礼。”在言语上逞强的人,暂时的满足远远不及由此带来的坏处。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不仅容易伤人,而且容易惹祸。另外,如果碰到小人,说多了话露出你的失误,还会被他们抓住把柄,成为打击你的工具。所以,我们与人相处时,何必让一时嘴上的痛快毁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或事业呢?
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慎言。慎言,不是不说话。是该说话时就说,不该说话时永远不要说;是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要说该说的话。切忌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对象,只管张开大嘴信口胡说。
一天,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乘客并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这也没什么,坐错了,到下一站就下车,再去马路对面往回坐呗。但是,售票员可没有就这么打住:“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售票的姑娘眼皮都不抬地说。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下,就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车换乘去。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继续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
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您”的。但是,谁叫这位小姐也忍不住了,非要再多说一句话:“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多了去了!”
要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这时,一个中年的大姐就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然而,大姐的最后一句话出来了:“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结果,一车人开始闹腾起来,最后居然打起来了,司机把一车人都送到派出所才算了事。
我们从头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年轻人问路的事情,多简单、多常见的事情啊。可惜,最后发展成了这样一个悲哀的结局。怪就要怪所有人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非要多说几句伤人却又无关正事的话。这就是言多必失啊。
不管在什么场合,都需要我们三思而后说,清楚明白地把自己要表达的话语表达出来,用机智的言语告诉别人你想说的事情,这就够了。不要逞能炫耀口才,或者脑袋一热,哇哇一顿口无遮拦的话下来,既得罪了人,又暴露了自己的不足。
要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就可能伤害到某个人,这自然会让你招惹祸端。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就荣辱。所以,人际交往中,言语不可不慎,要做到不乱说、瞎说、胡说,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