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13400000007

第7章

伤风

治足太阳膀胱经伤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洒洒恶风,翕翕然发热,鼻鸣干呕。又太阳证宜汗,其人失血及下利,则频与服,使体润,连日当自解。

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一两)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掰破,共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或升

伤风

治足阳明胃经伤风,恶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汗,嗜卧身小便难,潮热而哕,其脉浮、弦、长而数,悉主之。

杏仁(去皮尖)半夏(汤去滑)五味子(各三钱半)芍药桂心细辛干姜(炮)大黄(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伤风

治足少阳胆经伤风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口苦而渴其脉阳浮阴弦。或发汗多,亡阳谵语,可以此和其营卫,通其津液自愈。

柴胡(一两三钱)半夏(汤去滑,四钱一字)甘草(炙,三钱一字)芍药黄芩人参辣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伤风

治足太阴脾经伤风,自汗,咽干,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缓者。

桂心(半两)白芍药(三两)上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腹痛甚者,加大

伤风

治足少阴肾经伤风,胸满,心烦,咽喉痛,自汗,腰痛连骨酸痛,呕吐涎沫,头其脉沉弦者。

附子(生,去皮脐)桂心干姜芍药甘草(炙)茯苓桃仁(去皮尖,面炒。

各一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或咽喉痛,加桔梗半两。

伤风

治足厥阴肝经伤风,恶风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而迟者。

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三分)芍药(一两半)甘草(炙)茯苓(各半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伤暑

治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伤寒温热,表里未解,烦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黄胆温疫。

泽泻(二两半)桂心(一两)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术(去芦。各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汗出即愈。温热病,加甘草一小山每服盐梅一个。赤痢,乌梅一枚,粟壳二枚,去蒂、赤膜,醋炒。白痢,粟壳二枚,制同上,粟米一撮。腹痛,南木香半钱。渴,乌梅一个,枇杷叶二皮,去白毛,糯米一撮。伏暑鼻衄,白茅花一握。小便血,以生料者每服加栀子三个,车前子一撮。烦热心神恍惚,朱砂一字,灯心二十茎,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淡竹叶十皮,车前草二根。伤暑吐血,白茅花一握。

热泻,车前子一撮,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暑湿泻,紫苏五叶,木瓜三片,车前子一撮。伤暑头痛,浓煎葱白汤。大便水泻,小便不利,加真车前子末少许。又方,治燥渴,去桂心,加人参,谓之春泽汤。湿泻身痛,加苍术少许。秋多淫雨,人患湿疫,在冬时,服之效。

伤暑

治伏暑热,烦渴燥闷,干呕霍乱。

草果(去皮)缩砂(去壳)乌梅(去核。各一两)干葛白扁豆生姜(切片,日干。各五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碗,煎至八分,浸冷服。或欲温欲热,亦可斟酌,伤暑发热,头目

伤暑

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利,烦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各一斤。细切,搜面令匀)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或汤点服,不拘时候。

伤暑

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燥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咽干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香薷(去梗)紫苏(去梗)干木瓜(各一两)丁香甘草(炙)檀香白茯苓(去皮)藿香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至二丸,熟水嚼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儿半丸。

伤暑

治伤寒中暑冒风,饮食、中外一切所伤,传受湿热内甚,头痛,口干,吐泻,冷,小便涩,大便急痛,湿热,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

茯苓(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白术(半两)泽泻(一两)桂(半两,去皮)石膏(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新水亦得,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一钱。

伤暑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

烦渴不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人参缩砂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半夏(汤泡七次,各三两)白扁豆(姜汁略炒)赤汁制。各四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伤暑

老人虚人,伏暑烦躁,引饮无度,恶心疲倦,服凉药不得者。

草果仁(三两)附子(炮,去皮脐)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锉散。每服一两,水二碗,生姜十片,煎半碗,去滓,沉冷,旋旋服,不拘时。

伤暑

伤暑烦躁,发渴口干。及治血痢,妇人热崩。

青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地榆(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冷水调下。如蓄热而气血妄行,加甘草等分。

伤暑

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枇杷叶(去毛,炙,半两)香薷(三两)白茅根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干木瓜(各一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服,烦躁,沉冷服。如脾虚感暑,呕吐不食,以加

伤暑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起居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米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主之。

香薷(去梗,四两)浓朴(去粗皮,切碎,姜汁炒令黄)白扁豆(各二两)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酒一分,同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效,不拘羌便涩浊,加山茵陈、车前草各二根。霍乱吐利,加木痛,加陈大蓼三寸,陈壁土一指头大,木瓜二片。脏乌梅各一钱。小便血,加瞿麦穗一钱,车前子一撮合和香苏散,每服四钱,姜三片,木瓜二片,陈大蓼陈大蓼各一握,水一斗,煮七分,先熏后洗,立效羌活、炒苍术、枳壳去穣、陈皮、半夏、甘草各一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冒暑心腹胀满,去羌活,五心热,加灯心二十茎,麦门冬去心、白茅根各感冒呕泄,亦合和香苏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五钱,加车前子,黄连去发各一钱,则清利。以上草各二茎,苦竹叶七皮,山栀子三枚掰破。心胸亦加乌梅、车前子一钱,陈米一撮。暑月,虚半钱,生姜五片,亦名六和汤。解暑和脾胃,加人参、陈皮、白术、白茯苓、黄、木瓜、甘草,每料各一两,亦名十味香薷散。伤暑,热服。常服消暑健脾。或为末炼蜜为膏,酒服用。)

伤暑

治伏暑,发热作渴,呕吐恶心。及年深暑毒不瘥。

黄连(一斤,去须)酒(二升半)上将黄连以酒煮干为度,焙为末,用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又治伤酒过

伤暑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伏暑泄泻如水,及治中暑。(方见后痼冷类。)

伤暑

治伤暑外热内渴,于内更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麦门冬三十粒去心。煎服,不(方见前伤寒阳证类。)

伤暑

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方见前伤寒通治类。)

伤暑

治伤暑复感冷,及内伤生冷呕吐。(方见痰饮类。)

伤暑

治伤暑迷闷,及泄泻霍乱作渴,立效。亦能解诸毒。

白矾五倍子乌梅(去核)甘草(各一两)上为末,入飞罗面四两拌匀。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虽平日不敢饮冷者,服之不妨,真有

伤暑

治伤暑,潮热烦渴,小便不利。(方见后泄泻类。)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灯心二十茎,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淡竹叶十皮,车前穗五茎煎,不拘

伤湿

加苍术、川芎、白芷、木瓜对合,各用四钱,生姜三片,煎服。日近远年伤湿,倦虚损,多服取效。(方见前伤寒和解类。)

伤湿

治伤湿鼻塞身痛。

黄(微炙)辣桂(各二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上锉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伤湿

治伤湿,益脾顺气。加茯苓一两,生姜每服三片。(方见后时疫类。)

伤湿

治伤湿,大小便自利。(方见后中湿类。)

伤湿

治湿气瘀热发黄,小便秘涩,渴引水浆。

茵陈(一两半)大黄(半两)小红栀子(十枚)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煎服。

伤湿

治身重,腰冷痹,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

甘草(炙)白术(各二两。去芦)干姜(炮)茯苓(各四两。去皮)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伤湿

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小便秘涩,大便或汗出衣里湿渍得之,腿膝或肿,小便利,反不渴。

苍术(米泔浸)白术(去芦)甘草(炙。各二两)干姜(炮)茯苓(各四两)陈皮丁香(上锉散。每服四钱,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或腹膨腰脚瓜蒂搐鼻法∶治伤湿鼻塞头疼。瓜蒂不以多少。咀为细末。口含水,搐一字许入鼻中,流

中寒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不以时服,口噤则斡开灌之。

中寒

治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或腹燥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渣,食前服。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皮。

入木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身热恶寒,头疼,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渴甚泄泻。常服,去暑毒,分阴阳。

硫黄硝石(各一两)雄黄(通明者)滑石白矾(各半两)寒食面(四两)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渐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事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身热呕吐,热泻赤痢,癃闭涩痛,利小便,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消蓄水渴,除烦热心躁,百药酒食等毒。解疫疠及两感伤寒。及妇人下乳催生,兼吹乳、乳痈妇莫服。

白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炙)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服。欲冷,新汲水调下。

发汗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烦渴,晕眩,寒热,烦躁闷乱,或似欲绝者。

半夏(一斤,汤洗七次,去滑)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半斤)上为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中暑为患,药下即苏。夏中常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不省人事。

猪牙皂荚(一两,烧灰)甘草(一两,微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热水调下。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昏迷,霍乱吐泻。每服五十丸,米饮吞下。五苓散调下水研灌亦效。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手足微冷,烦渴,四肢不痛。(方见前伤寒通治类。)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痰逆,恶寒。(方见后咳逆类。)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不恶寒,烦渴。(方见前伤寒通治类。)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头疼,恶心烦躁,心下不快。(方见伤暑类。)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霍乱吐泻。(方见伤暑类。)

中暑(又名中)

治中暑烦热口干。候极冷服之。(方见伤寒阳证类。)

中暑(又名中)

治太阳中,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然毛耸,口开前板齿燥者。何故洒腠理司开阖,寒则皮肤急,腠理闭,热则皮肤缓,腠理开,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见伤寒通治类。)

中湿

治中湿,脉沉而微缓,湿喜归脾,流入关节,中之多使人腹胀,倦怠。四肢而烦,或一身重着。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头晕呕哕。兼寒则挛拳制痛得猛发汗、灼艾、通泄,惟利小便为佳,此方主之。及治大小便皆自利。

白术(去芦)甘草(炒,一两)附子(炮,一两半)赤茯苓(一两)上锉散。每服五钱,生姜七片,枣二枚煎,日三服。才见身痹,又三服,当如冒状,勿怪,

中湿

治中湿,口噤,不知人。

白术(半两,去芦)上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日三服,夜一服。

中湿

治中湿小便不利,大便自利。

附子(炮,一个,七钱净者)甘草(炙,一两)辣桂(去粗皮,二两)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七片煎,食前微温服。汗出,加防风;悸气,加赤茯苓,

四气兼中

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动,牙车紧急,不得转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半两)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服,或为末,酒调二钱服。

四气兼中

治中风挟暑,卒然晕倒,面青黑,四肢缓弱。喜伸欠,口斜,四肢不仁,好笑。

防风(去叉)泽泻桂心杏仁(面炒,去皮尖)干姜(炮)甘草(炙。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四气兼中

治中风湿,昏闷恍惚,胀满身重,手足缓纵,自汗,失音不语,便利不禁附子(生,去皮脐)姜(各半两)白术(一两)甘草(炙,一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四气兼中

治寒湿所中,昏晕缓弱,或腰背强急,口斜,语音混浊,心腹胀,气上喘附子(炮,去皮脐)麻黄(去节,汤洗)白术(去芦)干姜甘草(炙)人参(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四气兼中

治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半身不遂,骨节难解,缓弱不收。或入浴晕倒眼斜,手足曳,皆湿温类也。

附子(炮,去皮脐)茯苓白术干姜(炮)泽泻桂心(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四气相感

治寒湿,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者。

麻黄(去节,三两)桂心(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二十粒,去皮尖)白术(四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温服。

四气相感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制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身微肿。

桂枝(去皮,四两)白术(去芦)附子(炮,去皮脐。各三两)甘草(炙,二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大便秘,则去桂。

四气相感

治伤风湿寒,脉浮紧细,身重,汗出恶风。并治风水,脉浮身重,不渴。

防己(四两)黄(四两,去芦)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去芦)上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喘者,加麻黄一两。

四气相感

治伏暑中风湿,烦渴引饮,心腹疼,燥闷口干,面垢,洒洒恶寒,淅淅恶不能食者。

白术(去芦)干姜茯苓细辛桂心干葛甘草(炙)橘皮乌梅豆豉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下。

四气相感

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

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桂心(各一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四气相感

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痛,咽喉干,舌强,胸内疼痛,腰背拘急。

葛根麻黄(汤泡焙干称,去节)甘草(炙)白薇川芎羌活杏仁(各半两。

去皮尖)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青木香冬用一两,春半两。渴,加栝蒌根

加减桂枝汤治先热后寒,烦躁,自汗恶风,名温疟。

石膏(四两半)知母(一两半)甘草(炙,半两)桂枝(一两)粳米(一合)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未发前进三服。

白术散治伤风不留经络,与卫气相并,病以日作,寒热交煎。

麻黄(去节)白术(去芦)茯苓桂心(各一两)陈皮青皮(去穣)桔梗(去芦)白芷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当发日空心一服,临发一服尤妙。

五积散治体虚作疟,先寒后热,寒则汤火不能温。热则冰雪不能冷,恶寒无汗。(方见伤证类。)养正丹、(见痼冷类。)姜附汤、附子理中汤,(并见中寒类。)总治寒疟。

香薷散治但热不寒,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兼渴。(方见伤暑一方加黄连,每料二两,名黄连香薷散。治暑疟独热,躁烦,大渴引饮,小便不利,面垢,每服加灯心二十茎,麦门冬去心二十粒,淡竹叶七皮,车前草二根,晚禾根一榔一个切片煎,不拘时候。

小柴胡汤治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每服加生姜三片,乌麦门冬二十粒去心,地骨皮少许煎。温服,不拘时候。热盛大腑不通,加大黄、枳一服立效。(方见伤寒阳证类。)清脾汤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赤,大腑不利。

青皮(去白)浓朴(去粗皮,姜汁炒)白术(去芦)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消暑丸治伤暑发疟,痰多,烦闷眩晕。每服五十丸,淡姜汤吞下,(方见中暑类。)与兼,多服取效。

术附汤治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自汗,喜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致。

除湿汤治同上。(二方见中湿伤湿类。除湿汤即渗湿汤。)五苓散治伤湿小便不利,发疟。(方见伤暑类。)

二陈汤治伤食发疟痰多。

陈皮半夏(制。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乌梅一个,煎服。寒多者,加草果。热多,加前胡、青皮、槟小清脾汤治胃疟,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或先热后寒,先寒后热少,寒少热多。或寒热相半,或但热不寒,但寒不热。

或隔日一发,一日一发,或三五日一发者。悉主之。

浓朴(制同前,四两)乌梅(去核)半夏(汤去滑)青皮良姜(各二两)草果(去皮,一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未发前并三服。忌生冷油腻红丸子治食疟食积,气滞腹胀。

京三棱(水浸软,切片)蓬莪术(煨)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五两)胡椒干姜(炮上为末,米醋煮米粉糊丸,梧桐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或二陈汤下。

四兽饮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痰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人参(去芦)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甘草橘红半夏草果(去皮)乌梅(去核)上等分,锉散。每用半两,以盐少许淹少时,浓皮纸裹,水湿,慢火煨香熟,取出,用水二盏煎。未发前服。

枳梗半夏汤除痰下气,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桔梗(锉,微炒,五两)陈皮(去白,五两)半夏(汤洗七次,五两)枳实(去穣,炒二两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五片,乌梅一个,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半夏丸治疟,咳嗽涎盛,痞满烦闷,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愦,心忪面热,并皆治半夏(十六两,汤洗去滑,姜汁淹一宿)白矾(八两,枯过)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后临卧,淡姜汤吞下。

附子汤治瘴疟经久不瘥,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俱不便。

附子(二枚。一枚生去皮脐,一枚炮去皮脐,盐水浸。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红枣七枚,煎至七分,去滓摊冷,就吞灵砂丹五有此小柴胡汤治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自岭以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其状血乘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有哑不能言者。皆由败血瘀心,毒涎聚于脾所此药中加大黄、枳壳各五钱。(方见伤寒类。)地龙饮治瘴疟诸疟,大热烦躁。

生地龙(三条,研细末)上入生姜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许,新汲水调下。如热炽,加脑子少许服,效。

观音丸取下暑毒、瘴气毒。

丸白半夏(生)乌梅肉川巴豆(不去油)母丁香(以上各十枚。晒)上为末,姜汁面糊丸如麻子大,上下以浓纸盖贴,有油又再易纸。每服五丸,临卧冷水下。

芎归鳖甲散治表里俱虚,真元未复,疾虽暂止,小劳复来。

当归川芎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半夏(汤洗七次)鳖甲(去裙,醋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乌梅一个,水煎。不以时服。热多,加柴胡。寒多,

消癖丸治弥年经吐汗下,营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症癖,腹胁坚痛。

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去癖,须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剂,下后即

八正散治证发则心烦脸赤,声叫,烦躁,极热,欲冷地上卧,及饮冷浆,加牛黄、灯心、青煎,即效。(方见积热类。)白虎汤治热疟,表里俱热,时时恶寒,大渴,口舌干燥,加人参二钱。(方见伤寒通治类

分利顺元散治虚怯人患疟,未可进常山等药者。

川乌(一两)附子(一两或二两)南星(二两)木香(别锉,五钱,旋入)上除木香不见火,三味各一半,去皮生用,即三生饮。一半炮熟,即顺元散。和合切片,每服四将军饮治疟作时仆厥,撼掖不醒,是心中抑郁,阴阳交战所致,先根据灸法,(见后。)仍附子(一两)诃子(四个)陈皮(四个,全者)甘草(四寸)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七枚,煎至七分。初服或不纳,再进则渐能咽,七枣汤治五脏气虚,阴阳相胜,作为疟,不问寒热先后,与夫独作,叠、间日,悉主之附子(一枚,炮裂,以盐水浸,再炮,如此凡七次,至七次不浸,去皮脐)上锉散。水一碗,生姜七片,枣七枚,煎至七分。当发日,空心温服,仍吃枣子三五枚。

理脾饮治脾胃不和,疟疾,泻利腹痛,下部无力,体重足痿,脚下痛,饮食中满,四肢不此方极验。

橘皮(生用)甘草(炙)浓朴(去粗皮,一两,姜汁炒)羌活防风肉豆蔻白茯苓(各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果附汤治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半两,水二盏,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黑锡丹治冷痰作疟。(方见痼冷类。)冷附汤治疟疾,无过是痰实痞塞不通,脾胃弱虚,热在上,停于胸膈,不得入于脏腑,所更冷服,乃使药下达,壮脾胃,去痰实,除虚热,降心气。屡用屡效。

附子(重九文,一个,炮,去皮脐)上切作片,分二服。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隔夜煎下,用薄绵覆盏面,露一宿,

丁香煮散患疟经年不安,黄瘦,饮食减少,虽有时歇三两日,或劳力,或吃少毒物相犯,至,多服效。(见呕吐类。)大己寒丸治疟久不愈,每发则极寒极热,疟退汗如雨,生姜、枳实煎汤服,一服不作。(泻类。)橘皮煎丸治久疟。扶虚理脾肾。(方见虚损类。)

疟疾阴阳交争,寒热互作,用药须半生半熟,半冷半热,乃收十全之功。

草果平胃散治脾虚作疟,不问寒热先后,饮食不进,宜服。

上以生料平胃散四两,加入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枚,人参养胃汤治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恶心,胸满,身体疼痛。栗栗振寒,面色进饮食,脉来弦数。每服生姜七片,枣二枚。多寒加炮附子。(方见伤寒阴证类。)小柴胡汤与养胃汤合和,名加减清脾汤寒多热少,多用养胃汤,热多寒少,多用柴胡汤,寒藿香正气散治疟,遍身肿满,加草果、缩砂一两。(方见伤寒阴证类。)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合和,名柴苓汤治伤风、伤暑、疟大效。每服姜三片,麦门冬二十粒去柴胡桂姜汤治疟,或有寒者,但寒不热者。亦治久不愈者。

北柴胡(四钱)桂心(一钱半)黄芩(一钱半)栝蒌根(二钱)牡蛎(杵碎,炒)甘草干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

加味二陈汤每服四钱,姜五大片,加旋复花四钱煎。日四服,不拘时候。久疟有效。虚弱兼服。(方见前。)

胜金丸治一切疟病,发作有时。盖因外邪客于脏腑,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寒,或寒多热少,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连日不发,或间日而发,后三五日再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火,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喘急,口苦背膂酸疼,肠鸣腹痛。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并皆治之。

槟榔(四两)常山(酒浸煎焙,一斤)上为末,水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于发前一日晚临卧,用冷酒吞下便睡,不得吃至晚又方川恒山二两为末,鸡卵二个,取清为丸。(治证服饵,一如上法。)露星饮常山一味细锉,每服五钱,半酒半水煎,去滓,于当空以薄绵封盖碗,露至天微明取荡温服。些小呕泄无妨。

辰砂丸治疟之为苦,异于诸疾。世人治之,不过用常山、砒霜之类,发吐取涎而已,虽安损和气多矣。有人病疟半年,前人方术,用之略尽。皆不能效,遂服此药愈。

辰砂(有墙壁光明者)阿魏(真者。各一两)上研匀,和稀米糊丸如皂角子大。空心,浓煎人参汤下一丸。疟之为病,虽在忌医之列,但盏又方生姜四两,连皮捣烂,止用自然汁。约明日当发,隔夜安排,将纱片遮盖,露一宿,更初搅动,澄者一上吞吃。或有痰吐,任之即安。或微利亦安。

灸法∶大椎,在第一椎下陷中宛宛中,灸三七壮至四十九壮止。或灸第三骨节亦可。大陵穴在掌后两骨间,灸三壮,立效。

二穴,在肩膊内廉第六椎两旁三寸,其穴抱肘取之,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凡灸疟,必针法∶于十指近甲梢针出血,及看两舌下,有紫肿红筋,亦须针去血,效。

顺元散治暴患痰厥气虚,身微冷,面淡白,昏闷不知人事。(方见风科虚证类。)星香饮治暴患痰厥,气盛,身热面赤。(方见风科热证类。)单方治暴患痰厥,不省人事。

上用生清油一盏,灌入喉中,须臾逐出风痰,立愈。

白薇汤治平居无苦疾,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

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已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妇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一分)上锉。每服五大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仓公散瓜蒂藜芦矾石()雄黄(各等分)上为末。少许吹入鼻中,得嚏为度。此药能起死人。

追魂汤治卒厥暴死,及主客忤、鬼击、飞尸,然忽绝气不觉,口噤。

麻黄(去节,三两)杏仁(去皮尖,二百五十个)甘草(炙,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灌之。通治诸感忤。或口噤拗口不开,去齿金》有则死,内鼻散治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静而若死,名卒厥。

菖蒲(去毛)为末。每用二字,内两鼻中,吹之令入。仍以桂末安于舌下。

硫黄散治尸厥,奄然死去,四肢逆冷,不省人事,腹中气走如雷鸣。

焰硝(半两)硫黄(一两)上二件,细研如粉,分作三服。每服用好酒一大盏煎,觉焰起,倾入盏内,盖,候温,灌与又方附子七钱,炮熟去皮脐为散,分作二服。每服用酒三盏,煎至一盏温服。

又方生姜自然汁半盏,酒一盏,煎令百沸,灌二服,却用灸。

灸法∶头上百会穴四十九壮,兼脐下气海、丹田穴三百壮。觉身体温暖即止。

艾汤试沙证。江南旧无,今所在有之。原其证古方不载,所感如伤寒,头痛呕恶,浑身壮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烦乱,须臾能杀人。先浓煎艾汤试之,如吐即是。

上用五月蚕蜕纸碎剪,安碗中,以盘盖之,以百沸汤泡艾碗许,仍以别纸封裹缝良久,乘热却用樟木盐汤吐法∶治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此亦由山岚瘴气,或因饥饱失时,阴阳暴乱而致。急用盐汤吐法,此法救人不一。

上用盐半盏许,以热汤数碗泡盐,令患人尽服,连致数碗,不得住手方可。却以鸡羽扫咽喉又法∶治沙证,但用苎麻蘸水,于颈项、两肘臂、两膝腕等处戛掠,见得血凝皮肤中,红点使皮又法∶两足坠痛,亦名水沙。(可于两脚曲腕内两筋两骨间刺出血,愈。名委中穴。)

十神汤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此药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宜服之川芎甘草(炙)麻黄(去根)干葛升麻(去芦)赤芍药白芷陈皮香附子(炒,去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热服,不以时候。如发热头痛,加连须不换金正气散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头痛壮热,腰背拘急,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寒热气噎,咳嗽痰涎,行步喘乏,或霍乱吐泻,脏腑虚寒,下痢赤白,并宜服之。

浓朴(去皮,姜汁炒)藿香甘草半夏苍术(米泔浸)陈皮(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忌生冷油桂枝黄芩汤治风疫。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疼,腰脊痛,发热恶风,递相传染。

桂枝赤芍药黄芩(去枯心。各半两)甘草(炙,一两)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空心服。

败毒散治冬合寒反暖,春发温疫。(方见伤寒阳证类。)大柴胡汤治春合暖反凉,夏发燥疫。(方同见上。)五苓散治秋合凉反淫雨,冬发湿疫。(方见伤暑类。)五积散治夏合热反寒,秋发寒疫。(方见伤寒阴证类。)柴胡石膏散治时行温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喉干燥,心胸满,寒热往来,痰涕唾稠粘。

赤芍药(五两)桑白皮(三两七钱半)石膏()柴胡(去芦)干葛(各五两)升麻(二两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半,生姜三片,淡豉十余粒,煎七分,去滓热服。小儿作三服。

苏合香丸凡入瘟疫家,先令打开门户,以大锅盛水二斗于堂中心,用二十丸煎,其香能散凡病者各饮一瓦后,医者却入诊视,不致相染。

又方入疫家不相染。

雄黄研细水调,以笔浓蘸,涂鼻窍中,与病患同床,亦不相染。初洗面后及临卧时点之。

凡以

战汗四证∶厥阴逆至第七日,脉得微缓微浮,为有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克,邪无否极泰来,营卫将复,水升火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

黑奴丸证,服药一丸,但与冷水尽足饮之,须臾当寒,寒竟汗出便瘥。

小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得汤必蒸调胃承气汤证云∶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先必振栗,汗出而解。

急下两证∶少阴主肾,系舌本。伤寒热气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肾汁干,咽路焦。故口燥咽干而渴,宜急下之。非若阳明证宜下而可缓也。虽然阳明宜缓,而有一证,发热汗多者,宜伤寒伤风误下成痞∶伤寒伤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三阴可汗∶阴病不当发汗,发汗即动经。然太阴脉浮,少阴病发热,亦须微微出汗,但不可太阴脉浮者,宜桂枝汤。少阴发热脉沉,宜麻黄细辛附子汤。少阴二三日,常见少阳证者,宜麻黄甘草附子汤,微发汗。皆阴证表药也。

瘥后昏沉∶伤寒瘥后十数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语错谬,又无医或作鬼祟,或作风疾,多般治之不瘥。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似疟。皆缘发汗余毒在心胞络间所致也。知母麻黄汤主之。

饮酒复剧∶伤寒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

毒汤主之。

循衣摸床∶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以上,至十余日,日晡即发热,不恶寒,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若微者,但发热谵承气汤主之者,一服,利则止后服。脉弦则生,脉涩者死。

伤寒别名∶清便自调、自可,谓大小便如常也。大便秘而坚则曰硬。小便不利,小便少。下皆谓水谷不分。得大便曰更衣。大便坚,小便利,曰脾约。下利曰飧泄。肠僻谓痔利曰鸭溏,热而利曰肠垢。转失气谓气转而乡,时时失下,即后分泄气,盖肠中有伤气,大下伤血,或火邪逼迫惊狂,或尺寸脉紧而反有汗,或发汗后汗不止,曰漏风。或阴病本无汗而反有汗,或其脉浮迟微弱不能作汗,皆曰亡阳。吐、汗、下、温针以后,其病不解,曰坏病,曰何逆。瘥后更发热曰遗热。脉相克贼曰负。两手无脉曰双伏,一手无脉曰单伏。左关脉曰人迎,右关脉曰气口,足趺上动脉曰冲阳,足后跟上陷中动脉曰太溪。妇人乳头直下近腹处曰期门。脐下一寸半曰气海,二寸曰丹田,三寸曰关元。玄府即汗空也。脐间动气曰奔豚。筋惕肉动曰。中暑曰中。妄发湿温汗曰重。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曰水逆。心下停水怔忪,身无大热,头额微汗,曰水结胸。干呕曰,咳逆曰哕。目中不了了,谓不明了也。睛不和,谓不和平如常也。三月至夏方发病曰晚发。

伤寒戒忌∶伤寒新瘥后,但少吃糜粥,常令稍饥,不得饱食,反此则复。不得早起,不得梳不得多言,不得劳心费力,反此则复。瘥后百日内,气体未得平复,犯房室者死。

狗肉肥鱼油腻诸骨汁,及咸藏脯油饼面,病再发。

临治警省∶伤寒证候,倾刻传变。伤寒治法,绳尺谨严,非可以轻心视之也。其间种类不一浩繁,是固难矣。至于阴极发躁,热极发厥;阴证如阳,阳证如阴;香港脚似乎伤寒;乎热病;与夫蓄血一证,上热下冷,乍哄乍寒,至四肢发厥,昏迷闷绝。凡此等类,思而明辨之。若疑似未别,体认未明,姑且询探,切不可妄投决病之剂。方匕虽微,也。谨之哉。

伤寒笃证∶摇头直视,形如烟熏,心绝。唇吻反青,四肢多汗,肝绝。反目直视,狂言遗尿,肾绝。

汗出发润,喘而不休,肺绝。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脾绝。汗出如油,喘促无已,水浆不下,形体不仁,命绝。大发湿家汁则成痉,热而痉,不治。发湿温汗,身青面变,耳聋不语,曰重,不治。发风温汗,必谵语,并不治。发风湿、中湿汗,并逆,发动气汗,不治。发少阴汗,九窍出血,曰下厥上竭,不治。发少阳汗则谵语,发汗只在头面,不至遍身,鼻衄不止者,逆。发汗不至足者,逆。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并不治。当汗无汗,服麻黄数剂,七日汗不出者,不治。汗出如珠不流,不治。汗出如油,口噤肉战,呻吟喘促,不治。汗后呕吐,水药不入口者,逆。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不治。汗后不为汗衰,复大热脉躁疾,狂言不食,曰阴阳交,不治。忽冒昧无脉,服药后汗解则生。若无汗,脉不至者,不治。少阴,厥逆无脉,服药通脉,其脉渐续则生,暴出则不治。下利厥逆无脉,灸之脉不回,身不温,微喘,不治。少阴,四逆下利,恶寒而拳,发躁无脉,不治。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实者,逆。少阳阳明合病,下利脉长大而弦,曰负,不治。阳病见阴脉,不治。发斑属阳,见阴脉,不治。代脉不治。吐血、衄血,脉反浮大而牢,不治。阴易、阳易,脉离经,外肾肿,腹中绞痛,手足拳变,不治。咳逆上气,脉散者,不治。谵语脉反沉微,四肢厥冷,不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不治。七八日以上发大热,难治。舌本烂,热不止者,逆。下利发热,或汗不止,厥不止,并不治。下利发热,厥逆,躁不得眠,不治。谵语直视,或喘满,或下利,并不治。谵语属阳,见阴证者,逆。伤寒,脉乍疏乍数,不治。发斑,先赤后黯,面色黧晦,不治。发斑,大便自利,不治。发黄而变黑,不治。口干舌黑,不治。口张目陷,不治。张口出气,干呕,骨骸热痛者,逆。咳逆不止者,不治。心下疰闷,上气喘粗者,逆。

霍乱,喘胀烦躁,不治。误下湿家,额汗喘促,或小便不利,大便自利,不治。头汗,内外关格,小便不利,此为阳脱,不治。腹满咳逆,不得小便,不治。腹大满而下泄,不治;若脉洪紧而滑,尤可虑。脏结如结胸,舌白苔,阴筋引脐腹痛,时时下利,不治。结胸证具,加烦躁,不治。脏厥七八日,发厥肤冷,烦躁下利,无时暂安,不治。少阴吐利,厥逆烦躁,不治。厥而下利,反能食者,曰除中,不治。四肢厥逆,脐下绞痛石硬,眼定者,逆。厥阴唇青,舌卷黑,而耳聋囊缩,不治。头连脑痛甚,手足俱寒,不治。阴毒、阳毒,过六七日,不治。两感,难治。狐惑,咽干声哑,唇疮,不治。赤斑,五救其一。黑斑,十救其一。寻衣摸空者,逆。

同类推荐
  • 三时伏气外感篇

    三时伏气外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水训

    山水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璧故事

    金璧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瀋陽紀程

    瀋陽紀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诱红

    诱红

    看过就知道!蠢貂写的古言小故事。关于一个小狐狸和狐狸贩子的同居生活。
  • 古野教授

    古野教授

    这是一部揭露百度、莆田系的讽刺小说,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拟的亚洲国度,希望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医疗体制等方面问题。
  • 黛西在漫威世界

    黛西在漫威世界

    【艾泽拉斯新秩序】新书已发,欢迎大家前来指点。正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分都是父母给的。穿越成了漫威世界的黛西.约翰逊,暗自庆幸自己就是那九十分里的一员,是靠震动异能做一条咸鱼等待英雄们来救援,还是奋起直追,反过来领导英雄们,她选择了后者。背靠神盾局掌握无数资源,拥有各种先机优势快人一步,这是一个穿越者在漫威世界逐渐变强的故事。Ps:作者有200万字完本老书,质量有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Ps:群号639,265,715Ps:VIP群966,926,228(进群私聊管理,要求粉丝值一万以上,新书老书皆可)
  • 逆乱斗魂

    逆乱斗魂

    七国之界,三千世界和万族之地被称为三大平行大陆,每十年三界的平衡会被短暂的打破,生活在各大陆的修士在时机巧合下就会进入其他大陆。被称为三大大陆守护圣族的斗族在一夜之间惨遭屠戮,年轻的皇子因种种原因流落到七国之界,斗气被废元气重伤的他开始重修剑武之道。并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天丛云的火焰在为谁而燃?万族之地的天女在默默的等待着谁?可破万法的帝之斗气谁能掌控?我欲前进就没人能让我后退半步…
  • 风雪更

    风雪更

    堕入黑暗就必定被消灭?投身光明就一定得永生?错!错!错!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正义,无非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罢了。帝国即将统一之际,异变陡生,诡秘降临大陆。在真正的黑暗面前,惟有摒弃仇恨,冰释前嫌,才能活下去……(前半部分主要是凌逍在成长、磨炼,估计会比较长;后半部分是黑暗的战争时代)
  • 媳妇拐进门

    媳妇拐进门

    恩人临死遗愿是找到他的女儿,他见她乖巧孝顺,正好与不孝子互补,不如拐进门,顺便把儿子拐回家……
  • 天赐武侠系统

    天赐武侠系统

    洛历年间,镇国大派【血衣门】之主“血衣皇”“天罗王”携外域势力大举入侵洛国,欲统一洛国武林势力。蜀山剑派,药皇谷,金鹰堡,洛皇都,丐帮,等镇国大派纷纷拼命阻挡。华山!华山派光明顶!身为掌门的韩无风眼中饱含自信!浑身剑意冲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君作为一个七年老书虫,书荒了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见谅~还有就是此作品已经A签,按大纲发展应该在三百万字左右完结,不会太监,请大家放心观看!
  • 呆萌娘子:夫君我们娶妻吧

    呆萌娘子:夫君我们娶妻吧

    梦里,我朝美人大喊:“美人你姓甚名谁芳龄几何家住何方?”可是美人没理我,身姿飘飘然走了。我郁闷地睁开眼睛,一想到美人走了,就好不伤心。只是没想到我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一双漆黑的眸中含笑地看着我:“姓严名墨,家住君墨山,今二十有五,尚未娶妻。”“阿墨,你说的娶妻是什么?”“娶妻就是男的把女的娶到自己家里,然后他们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以后去到哪里都可以一起吗?”“去到哪里都可以一起。”“那你跟我娶妻吧!”我激动地扑到阿墨身上……
  • 追爱之神妙逃亡

    追爱之神妙逃亡

    四少年驾车遇碰瓷,慌忙逃逸,原本看不惯他们的巨星高珊珊,得知男友出轨,与他们一起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绝望之旅。
  • 天下一家:网络联通世界(科学新导向丛书)

    天下一家:网络联通世界(科学新导向丛书)

    《天下一家:网络联通世界》一书从网络的基本知识出发,详细地介绍了网络科技的发展与用途,还包括校园网络对普及教育的重大作用。本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网上冲浪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