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佐红星,男,1967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曾在区内外各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首(篇)。
“农民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应属“新词新义”的吧!
我不妨先望文生义一下,“农民工”该是农民的身份,干的是工人的活的“新兴一族”吧!
当然,为了确凿、权威一些,我还是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标准。
“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工人”: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多指体力劳动者)。“农民工”,偏正短语,“农民”是“偏”,“工”是“正”,“农民”是修饰“工”的。据此,可以这样界定,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工人”,只要冠以“农民”二字作修饰你就和农民脱不了干系。这样,我们就顺延一下,“农民工”不免就显示出了天生的农民性!诸如“农民干部”“农民技术员”“农民画家”“农民作家”“农民企业家”之类,充其量也算是“农民的”罢了,你即使成了“家”,也是入不了“流”的。
显而易见,农民生活的环境当然是农村,是农村就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城市的五光十色,没有城市的汽车洋房,更没有城市的矫情。有的只是粗糙的山,简陋的川;有的只是偏寂和荒凉,有的只是贫瘠和粗野。
可与“工人”相比,农民又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即农田。也就是说农民是不可以靠“工资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只能是弯下腰去“躬耕垄亩”,双手深扎于土里才可以抠出活命的本钱来的。
“工人”,顾名思义是没有农田等生产资料,靠“工作”来获得收入的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们的劳动名其曰:“上班。”工作的环境在“厂房”里,身边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尽管也是体力劳动,但“此体力劳动非彼体力劳动也”,比起“农民”洋气多了。
不幸的是,我们的农民偏偏丢下自己的生产资料,撇下父老妻小,来到城里“工作”,这不就有了“农民工”吗?
“农民工”,“农民”与“工人”的双重身份,有生产资料,却想来点“工资收入”,这不矛盾吗?
好,你来吧。你没有技术,你就去做抱砖挖煤、扫街清沟、掏厕擦地、洗碗抹桌的工作吧。你没有“上班”的意识,就让你工作十个小时,甚至十二个小时;农村你不是有房子吗,就让你住在工地,好多人挤在一起,不行你就睡马路;不是“包吃包喝”吗,就顿顿给你吃土豆白菜;你在家里不是“刨”好了吃的吗?那就拖欠你的工资,或干脆就不发给你。
你找劳动监察?那是为你服务的?
你找政府?你能进去?是你的政府?
你跳楼威胁?你去访访包工头们哪个是吓大的,吓富的?
这时,你明白了,在城市,你是“新兴一族”,你是另类!
既然是另类,你就会遭城市的白眼。警察要你暂住证,卫生防疫部门要你健康证,城管要你……老板要你……居民要你……你的形象就是你的名片!公交车里“你挤什么挤”?饭店里“这是你进的吗”?商场里“你买得起吗”?居民区里“你来这干什么”?网吧里“你见过电脑吗”?
既是另类,你们应该成群结队地迈着你们的双脚去城乡结合部那些类似你们一样的人那里“娱乐”,去唱露天的卡拉OK。
城市能容你?我的农民兄弟!
你们这些城市人的衣食父母,想明白了?
……
解释到这里,我便也不知所措,只觉是自己的梦呓而已。当然,我想还是去听听大方之家给“农民工”以准确的定位吧。
权当胡言,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