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便是所谓的庙堂情节。
郭威认为,“忧其君者众则忧其民者寡,忧其君者先则忧其民者后”那些动辄以天下苍生为目标的人,路见这不平定是要大加痛斥的,可是真正令人反思的应该是很多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朝历代对于士大夫的气节那是相当看重的。
要不何来的比干?要不何来的伯夷叔齐?要不何来的严子陵?
比干‘亘古第一忠臣’,他是死谏的鼻祖,纣王曾问:“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后杀其剖心,‘文财神’是也。
伯夷叔齐因为商被灭国,不食周粟,活活的饿死!
严子陵,年少时汉光武帝的同窗好友,很有才气。后光武帝登基想起老朋友多次召他为谏议大夫,他婉拒并终老于山林。后世赞他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其实回答郭威的疑问很是简单,夫子曾笑言,“盖因先忧其君方可入庙堂,入庙堂方可忧其民!”
郭威听到后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如此!”
人终究是身不由己的。
庙堂上乃是利益斑驳之地,这里向来是充满着‘阴谋论’的,在保持着天下稳定的均势下,个人野心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自秦汉以后门阀制度开始兴起,到本朝时更是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顶峰,朝堂上单打独斗是不存在的,大家抱团也是可以考虑的!子承父业,流水的皇帝、流水的大臣,可是不变的是大家对于权力的掌控力,这不有人就炮制了这样的谣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起初这话是作为歌谣悄悄流传的,当然主体词那也不是皇帝,原话是这样的,“将侯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大人物向来有大人物的考量,凡是涉及到权力把柄的那向来是不能交给外人做的,那是优秀世家子弟的肥差,可是人都是有野心的,你能把所有的人的上升通道给堵住么?你苦苦压制帝都旁人,难不成打了人家一巴掌连个甜枣都不给么?这不才有的闻名天下的武举选拔。
有时候做事那是要讲究策略的,阳谋用的要无可挑剔,用的旁人说不出一个不字来,至于那阴谋,自然是越是狠毒越好喽,这不时常给人打气的名句就有‘无毒不丈夫!’
有时候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也是惶恐得很,郭威时时刻刻站在他认为该有的角度上,可是万一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呢?人家就用你做的‘实事’去做文章呢?人向来是向利益看齐的,你维护了一个对象自然得罪了它的对立面,有时候执掌权柄的向来是作恶的一方,光有勇气向来是不好使的,‘那句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真的有意义么?
举个很简单的道理,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手中,而农民越来越多的丧失土地,甚至发展到最后无地可种。最后佃农产生了。
郭威发现,凡是历朝历代发展到最后都会出现这令人头痛的问题。
“男耕女织”这令人羡慕的生存姿态有时候真的让人很是头痛,帝国奉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国策,可是偏偏为帝国发展提供强悍支持的,确是地位最为低下的。
古语有云,“民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纵然朝廷再是限制商贾的穿着、坐骑等等,可是真的改变商贾的社会地位了么?那句常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就是最好的明证么?这话说的如同伯夷叔齐‘不识时务’的殉道一样可笑,人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往往就是最真实的。
究竟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帝国的顽疾?
难不成真的不顾礼法尊卑去真正的打破某些东西?土地向来是作为私人财产得到历朝历代的承认的。货币作为普天之下通用的东西,它的好处确实是多多的,人们的安定思想决定了土地的珍贵,地主们费尽心机的豪取巧夺只是为了多收些租子么?为什么朝中重臣告老还乡时,皇帝总会赐上良田百亩呢?
土地从来都是大家的命根子啊,管你是官、商贾、百姓呢!
郭威打破的就是这个平衡!他虽说没有去做某些事,可是他或许真的会触动某些东西!
有些人虽知道自己吃相很难看,可是天塌下来还有更多的人去挡着,我的这点又算什么?难不成这群刁民还想造反不成?这或许就是很多人心里在想的东西,一个人想不要紧,可是万一大家都陷入这个怪圈呢?
天下是全天下人的天下,可是真的分赃时时所有的人都心满意足了么?
官员们自然是不怕清算的,他们自以为有着军队在保驾护航。所谓‘端谁的碗听谁的话!’可是你敢保证除却羽林军还有清一色的利益获得者么?也许每逢大事羽林军冲在前方,可是那是干什么?那是内斗啊,不管自家死了多少人,只要饼还在,管他作甚。
一天可以,两天可以,万一有一天百姓们连观音土都愿意吃了呢?万一他要吃当官的肉、和当官的血呢?
为富不仁向来是令人作呕的,可是这群‘周扒皮们’会收敛么?
天知道揭竿而起会发生在那一天?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硕鼠,帝都中有的是聪明人,这也是大家暂时默不作声的重要原因。
你说拉扯一大家族容易么?世家大族门生故旧多如牛毛,没有白花花的银子如何收买人心?
老百姓么拖家带口,人数又众多,你叫人家吃饭么?
富人们有的在囤货奇居,你这不是扰乱坊市的规矩么?你这不是惹众怒么?
现在郭威明白了,凡事革新总得牺牲些东西,究竟牺牲谁,保全谁?谁又是最后的砝码?达官贵人世家大族可以一波一波的更替,可是眼前这群人会罢休么?一切依旧是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