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兴年间,郭威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前期他嫉恶如仇,敢为民出头,遇袭后碌碌无为,《告天子书》一出后,更是被贬到了苦寒之地。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个曾经被冠以‘跳梁小丑’的人,更是彻底地被人遗忘,直到后来他入彗星一般闪耀世间。
后世研究史料的人通过四处走访,尽可能地还原了他性情大变的原因,‘此人有枭雄之资,不甘受驱使,平素更不做无用之功。’
不甘受驱使说的是,他没有按照当时的皇帝赵昊的意愿,做那只是单纯给一人一事鸣不白之冤。
多数史官认为,郭威‘青天大老爷’的牌匾,是当时腐败吏治的产物。太监参政本就是历朝历代所不允许的,赵昊明知不可为却有所为,只不过是那阉人是他手中仅有的能可信赖夺权之人。李忠贤的死活于当时大局无碍,郭威杖杀其弟,倒不如说是天下人第一次表示对这懦弱皇帝的不满。
‘平素不做无用之功’,说明郭威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普天下都知道他是王府的门人,作为一个当时公认的饱读诗书之辈,他应该是看清了当时的局势。或许他觉得杀一奸人,鸣一家之冤,倒不如重新扫一扫天下来的痛快。
就像一人评价的那一样,‘郭威从来就不是一个忠君的人,他忠的赵睿赏识他的那份情义,他忠的是自己心中的是非黑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口号。河西诸郡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就被他郭威整治地如同铁桶一般。若他愿意天下必定是他的。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得国又正,他符合人们心中任何一个明君的典范。但就是这么一个龙一般地人物,最后竟心甘情愿地弃了天下。六万铁骑齐卸甲,卸的不仅是一个旧的时代,更是一个统帅的落寞。有人说他是一个多情种子。在安康公主去和亲的路途中,有人为了刺激他拼命诽谤赵丽华。那温婉可人的天潢贵胄,自知配不上母仪天下,遂遁入了空门,郭威争霸十数年也随之去了。’
这段历史是他的后继之君编篡的,那位君王按照辈分该是喊郭威一声‘姑父’的,细细品下去倒也是没什么漏洞。
千百年后,提及这段历史时,最是无辜的安康公主赵丽华被塑造了一个城府颇深的女恶魔,因为有人说,就是她蛊惑了郭威,让他老赵家窃取了胜利的革命果实。
斯人已去,所有的真相都随之烟消云散,就像郭威自己后来所说的那么一般,如若冠军侯是上天赐予汉军横扫匈奴的一把利剑。他郭威不敢有什么过分要求,大男儿纵横疆场一生,抱的美娇娘,已然不错了。如果说他没做过皇帝梦那是不可能的。至于他是什么时候心甘情愿地弃了天下他也不知。
后来名震天下的《告天子书》的内容如下。
臣郭威本一介贱民,生于偏僻,如无八王爷浩荡之恩,必绝于乡野。岁六载时,蒙恩师看重,入门学艺。十年寒窗,不说闻达天下,但亦满腹经纶。《周礼.保氏》曾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吾虽不敢言所学尽通,然智终开化。于无人处,臣便想有朝一日穷所学所知。后入帝都,受天子恩赐,赏羽林侍郎。在其位,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不敢负厚托。李氏忠金,不过一阉人家眷,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帝都众人碍其兄竟敢怒不敢言。小将时年血气方刚,不忍其坏律法,于夜深处果断执法。晨间帝都众闻此贼已死,莫不举手称好,臣一介武夫,见之不喜反有悲痛之觉。常言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然则一跳梁小丑竟越律法十数年,试问谁之过?臣执法后,有好友纷纷传书,斥责于我不日将有灾祸。遍问左右才知李氏忠贤乃天下第一权阉。事毕,臣受诏进宫面圣,然陛下之英明,只叫下臣山呼万岁。于帝都,臣自认为无愧于天子恩赏。然此次二郡之行,吾左察右看观天下实属天下乌鸦一片黑。臣知吾皇常居宫闱,久出妖事必有奸臣蒙君王之眼。然请陛下开天目降雷霆,一扫寰宇之尘埃,若吾皇能仿汉武帝下罪己诏宽慰百姓,必取天下之谅解。今日帝国于内于外,依坐堂先生言可谓人体病弱膏肓,所谓大病需猛药,还望天子痛定思痛。若庙堂江湖任其随波而去,赵氏天下必毁于一旦。
郭威看着这洋洋洒洒地一篇文字,只觉得心中一阵激动,虽说他此行来二郡有私心在作祟。但至少他写的这篇与天子书都是真实的情况。这天下混乱不堪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他郭威知道王府想要报仇,必然要打击掉今日天子,无论什么时候做人做事总讲究名正言顺。与其行那些鸡鸣狗盗之事,用美色还有四处新建行宫来使皇帝沉迷其中,倒不如告知天下使之明白利害关系。若赵昊继续想火中取栗,鼓动别人争斗,然后他做那渔翁,那他郭威就大胆的跟他说,“小爷,不给你当疯狗四处犬吠!”
至于这篇檄文传到朝廷,究竟会获得什么效果,郭威给自己估摸了几个结局。砍他的头不至于,因为他好歹也是替他们赵家的江山考虑的。回帝都兴师问罪,赵昊只怕更恶心人。那接下来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扔到敌人边上去。全天下谁跟郭威有仇,那就是陇西郡的李家了。发配西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至于能不能成行就看八王府运作的了。
一想到自己这一派系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装烂好人,郭威心里就觉得一阵不得劲。这天下这么多居高位之人,做事尚且偷偷摸摸,底下岂不是又要蛇鼠一窝?郭威一点都不想留在江都郡了,他希望快点到哪荒无人烟的西北。人少的地方争斗总该是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