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以来,州郡县三级政治体制一直是历朝历代所坚持的。
中央与地方对于权力的争夺,很长一段时间,是呈白热化状态的,就算用‘你死我活’来形容也没什么不妥。
新朝建立后,太祖爷要求博学鸿儒与那史官,共同找一找前朝兴亡的教训,好时时刻刻警诫自己。
可他收上奏折一看,里面内容多是什么,前朝气数已尽,赵氏天命所归的鬼话。这个结果自然不是英明神武的赵坚所能容忍的。
他实在想不明白,在一统天下的大业中,那些屡屡为自己献奇谋的智囊团们,今天为何会如此愚蠢,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三缄其口?为此他还特意召来了自己的接班人八王爷赵睿。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赵睿只是回复了他父皇一句,“天下初定,本就是论功行赏的时候!”
这功如何论?这赏赐该如何给?其实这一切绝不是封侯赐金银所能解决的。
要知道,当初太祖爷站出来反抗前朝时,是有一大批世族前前后后表示忠心拥戴的。这些人有的人累世为公,有的早已富甲天下,人家凭什么要银子给银子、要人才给人才,还不是为了保全自家世代荣华?
历朝历代的所谓封万户侯,赏百金,赐丹书铁券,这样虚头巴脑地东西对人家这样的世代贵族实在没什么用。
侯爵有一天皇帝不高兴了,可以收回;丹书铁券又不过一假把式,皇帝想杀你有的是法子;至于金银珠宝,人家还真不在乎。人家要的从来就是在州郡县的名望。
西周天子分封时,第一代的诸侯,周天子尚能掌控,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还有那关系的疏远,慢慢地地方实权派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心思。后周王室衰落,天子更成了一个摆设。始皇帝为何废分封,在全国建立郡县,还不是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
本朝太祖赵坚虽草莽出身,但能登上九五之尊的位子的,哪一个是好相与的?前朝末年地方州郡建设破坏有多严重,他一直是心中有数的。他本想着让手底下的人提一提这天下该如何重建,哪知人家压根不上当。感情我这天子跟白捡来的一样。如果继续恢复跟前朝一样的政治制度,继续把功臣良将陆续分封到每一个州郡,,那我这天子做的还有什么意思?
要知道每一个分封的诸侯在属地就是说一不二的王,他们把持着税收,甚至还有发行货币的权力,有的身处边陲还能以防范外族人的借口大规模蓄养私兵。赵坚不介意给追随自己的人一番富贵,但他怎地也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啊。
如果自己继续走分封的老路子,那毫无疑问天子的辖地如历史上一般,肯定是聋子的耳朵,瞎摆设。
人从来都是创造财富的第一要素。地盘的大小,决定了资源的多少,更决定了人口的增幅。天子的国库若是哪一天只能靠诸侯们进贡来填充,那又该如何做事?要想人家给你卖命,总得收买人心吧!难不成有一天皇帝要穷的把自己的王宫送出去当礼物?
几百年前周王室血的教训,一直充斥在赵坚的心头。他决定就算不顾一切也要废除各个世家大族在所属州郡的特权。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太祖爷不在乎那些同他出生入死的人坐拥多少良田、美人,他要的是天下的归属。他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要的是哪一天有人不符合帝国利益的话,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收拾,而不是朝廷的政令在地方是摆设。就算开国的元勋们想给子孙多留几条谋生的路,也不能拿他的天下做人情,这家天下必须是他赵氏一族的天下。
想法是好的,赵坚手段也是不缺的,帝国想出人头地的人和家族也多的是,为此他不介意民间四处开设武馆,为此他可以让私塾在帝国境内四处开花结果。甚至对于《老子》一书他都悉心研究过。其中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段小文字他也与自己的儿子商量过,这样实施究竟行不行?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做的长久一些。
八王爷赵昊听后并没有着急回答,回到府内他想了很久,最后他得出了结论,要想做一个圣明之君,绝不能将百姓当作牲畜圈养。
使民不开智,一时间确实可以起到稳定赵帝国统治的作用,可是若是庙堂的栋梁之材一直是各个世家大族轮流把持,又不符合他赵氏的利益。裙带关系一向是很可怕的,当年司马懿是如何窃得了曹魏的天下的?还不是主弱臣强?生长在宫廷里的皇家血脉,不出意外地话只怕会一代不如一代。长于妇人之手的羸弱之辈,如何斗得过在世家大族经历遍踩同辈人的尸骨才获得胜利的才俊?他的父皇有能力驾驭的了这天下的鬼才能人异士,他也可以,那下一代呢?
“前人庄稼后人收,一时得意莫猖狂,休道还有收人在后头。”这是八王爷赵睿给自己父亲的原话。
众卿卿算尽了机关,只怕为了别人做嫁衣。
赵睿见天下太平后,就怕自己的父皇走两个极端,一是对臣下封赏过厚,二是那狡兔死走狗烹。要知道从古至今,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除了汉朝独以强亡,其余的大都是没有掌握好皇家与大地主阶级的关系。
关于这大地主的定义,还不是有能力左右天下局势的人家族。这些人既有实力,又有号召力,若是寒了他们的心,一时离心离德不可怕,就怕惹了人家的笔杆子。同样的朝廷命令下来,他若是曲解一番,只怕不是百姓少吃一顿饱饭的问题,而是逼着底层百姓造反了。
所以打压这些世家大族,不能靠手中的刀子,也不能靠心中的仁义。一定要扶持一批可以与他们做对抗的人。
那问题来了,这些人在那里?究竟如何选拔才能换来这些新贵对赵氏的忠诚。
除了在底层普及私塾教育,灌输忠君思想,没有第二个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