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13800000012

第12章

作者品第八

上来七品一周略破人法明大乘观行。此下十品重破人法明大乘观行。略破为利根人说重破为钝根人说。问何以知前略破今重破耶。答以前后二文证之知有二周之说。三相品末二偈有三双。一偈洗有为无为一切法体。一偈破有为无为一切名字。名体既无则人法悉空。故是一周。次一偈明法无从即法说门破一偈举喻。谓譬喻门破。法譬既圆则一周究竟。次一偈结论破无三相所以。一偈明经说有三相所由。既释论会经故。是一周究竟后文证者。长行序云。上来品品破一切法。悉无有余。汝着心深故今当重说。既有重说之言。即知必是一周破也。所以破作作者。一切众生无始来谓有善恶无记人作善恶无记业。今捡无三人造三业。悟无生毕竟空得解脱也。此意品品通用之。十品为二。初四品正破人傍破法。次六品正破法傍破人。所以尔者。一依观门次第。人无生易得故初正破人。法无生难得故。后破法。二此周为钝根人。故前破人后破法也。又二周互现。前周正破法后傍破人。利根内学人多知无人少知无法。又内学人多计法少计人。十八部中唯犊子计人耳。又前周从本至末。故前破法法是人本。后周从末至本。人是法末。互现文也。又前周约说门次第。多从深至浅。后门据行门次第。从浅至深。四品破人。六品破法者。人易法难故也。作作者破人法之用。本住品破人法体。燃可燃举喻合破体用。本际品穷人法之原。故四品正破人傍破法也。又初品通破即离二我。但破即为正。如先尼计作者是即阴。次品正破离阴计我。燃可燃品通破即离亦即离如是五句。本际释疑。外疑云。若三品无人法者无本际经何故说有故。名释疑。问曰。何故次三相后破作作者耶。答上破有为无为一切悉空。外人云。三相是有为。有为名起作。故举作作者证有三相。此是其傍意也。言正意者。从因缘品至五阴品破诸法有明空解脱门。从六种至三相求一切相不可得。名无相解脱门。从此品竟一论末求作者不可得。明无作解脱门。故次三相品末破作作者也。外人云。若三相品明有为无为一切空者。今现在造作施为。云何一切空耶。外谓。有六道众生是作者。身口意是所用作法。起罪福不动三业名为作业。得六道苦乐名果报也。三乘人为作者。身口意为所用法。起三乘业为作业。得三乘果为果报。现见九道如此。云何言毕竟空耶。又三空次第者。前说空门竟。论主叹美空说无相门明不取空相。今明无作正明菩萨生心动念即是作业。谓有作空无相观之。菩萨为作者。作此观得佛道为果报。故此一门可穷下极上。极上则法云已还。下谓破世间造作施为。皆不可得也。二十七品立名有四。一从法受名。如情阴之流。二从人受称。如本住品等。三从譬立名。如燃可燃品。四人法合目。如作作者品。问作作者染染者。此有何异。答染染者。但是意地。唯明不善。作作者通于三业及以三性。又染染者但是烦恼门。作作者明于业门。又染染者引经立义。作作者引事立义。谓现见造作施为之事也。问今破作作者与十六知见中作作者何异。答十六知见但是破外道义。今此中通破世间外道小乘大乘。身口意一豪以有所得心有所造作。悉入此门破也。问何以故破一切造作耶。答大品经云。菩萨有粗细二业。若见有身口意名为粗业。不得身口意名为细业。菩萨离于粗业。今欲辨菩萨清净业故破一切有所得造作施为也。二者涅槃云。耆婆语世王云。大王若闻佛说无作无受。王之重罪即得清净。无作者谓无人作无法作。无受者谓无人受无法受。又经中略标利根即解。末世罪重故论主广破之。是以此品初明无作作者。后辨无受受者。即是诸方等经清净忏悔法。四依菩萨怜愍末世造罪众生。故申十方佛方等大忏也。品为二。第一长行序破立之由。第二偈本正明破也。初中前问次答。问者是不受前破而更立。答即申前破不受后立。立中云。现有作有作者有所用作法者。上来横穷竖破事无不周。外人无辞可救。但举眼现所见事以问。若都毕竟空者。无现事可见。既有现事可见云何毕竟空。即不信前破故更立也。又如人习无生观。力浅无生观恒不现前。而颠倒事恒现。故举现事问也。作是业。三条。一能作来果。二为人所作。三体是起作。故名为作也。作者亦三义。一体是起作法。二作前果。三能作于业。故名作者。所用作法有二。一内法谓手脚根能有所作故名所用。二外校具。如人手书要须用笔。故笔是所用法也。此二是因书字即是果。答申前破不受后立者。一欲显前一周破已竟。二欲以前门破后。三显钝根无而立有。就答中有二。初夺次纵夺作作者。已入有为无为中破者。外道常遍我入无为中破。无常之我入有为中破。又外道具常身作身。内道有生死有为人法佛地无为人法。并入此二门破也。汝着心深下。第二纵破。据法则已无。约倒情谓有。是故破之。十二偈为二。初十一偈破作作者。即是破因中人法。次一偈破受受者。破果中人法。因果人法既无则一切空矣。又初破作作者破人法之用。后破受受者破人法之体。下云受名五阴。阴是法体也。体用若倾则一切空矣。破作作者中有二。初破有人法见。次破无人法见。就破人法中义五。文四。义五者。一人法俱有无相作义。二人法俱无亦无相作。三半有半无亦无相作。四一有一无亦无相作。五人一法三人三法一亦无相作。以此五门穷检一切。造作义毕竟无纵。即释经中无作门也。又是破外人一切造作义尽矣。文四者。初实有实无门。二半有半无门。三一有一无门。四一三门。初一门有六偈。又开为二。前有一偈标章门。次有五偈释章门。初偈上半明人法俱有无作义。下半人法俱无亦无作义。上半初句明定有人。即僧佉等四外道。佛法犊子譬喻成实师。假有体及假有用等也。次句标破既决定有人。人不作决定业。定业内外通有。而正是萨婆多未来本有善恶等业。竟不复须人造作也。又今不论未来直明实有人体业体。无有作义。下半初句牒无人。次标破。问此为是执无有人。为计无为人耶。答非是执无有人。但言人体是无能起作业。问谁计人体是无而作业耶。答若执人是有为名之为有。计人是无为秤之为无。又假有体是执人有假无体是计人无。又犊子计人有。萨婆多明人无。但有假名而秤人作于业也。又上半不因业有人。不因人有业。故无相作。下半因业有人。因人有业。则人业皆无体。则无人业故无相作。问何以知计有是人计无是人耶。答颠倒品云。我法以有无。是事终不成。故知计人是有无也。第二偈以去是第二释章门为三。初一偈释章门。次一偈显人法俱有则堕无因过。第三三偈传释无因过。初偈上半破定有业。下半破定有人。定有业体有二过。若实有业体。本来已有不得言本未作今始作。则世间唯有故业无新业也。二者本来已有。不须人起故复有离人过也。下半亦二。一者既本来有作者。不应更有造作。二既本来已有。不须作业成人。须精细取文意。有一豪业体则业有二过。有一豪人体人有二过。何者为一豪人体。则本来已有不假缘合而成。亦不假缘离而灭。故此人是常。则常已作竟。何须更作。复何须假业而成耶。业二过亦尔。长行初释偈本。从不决定已下显论主不破人法俱无意。二俱是有有尚无作。二俱是无无云何有作。故不须破无也。复次若定有作者下。第二重显人法俱有堕无因过。即是初章四对。若有人可人有法可法。有人可人人不因法。有法可法法不因人。故人是自人法是自法。故名无因也。然须细心观文意。若有一豪人体则不因法。法亦尔。如是长短生死涅槃。有一豪无相因。无相因则破因缘。破中道也。若无一豪人法亦无可相因。可谓正观微妙虚妄易倾也。问曰。下生第三传显无因过也。答中三偈为二。初别明无因过。次半行总结别明。中有十过。谓因果人法罪福及罪福报世出世也。则无因无果者。人不因法则无法因。无法因则无人。是果法亦尔。问前已明无因果。何故复云无罪福及罪福报耶。答前明无外法中瓶等因果。后明无内法因果。又约数人义。后但明无报因因果。前通明余五因因果。成实亦尔。后明无报因因果。前明习因因果及依因因果也。问论文或言天涅槃或言大涅槃。何者是耶。答大是矣。前罪福报已说天报竟故也。长行为二。初释人法俱有堕无因。无因有十过。从问曰已下显论主但明人法俱有之过。不彰俱无失意也。俱有尚有过况俱无耶。故不须显无之失也。又青目欲具彰俱有俱无之失。发下破半有半无之端也。问若无作者无作业不能有所作下。第二门破半有半无。外人云人半有能起业。人半无为业成。业半有能成人。业半无须人起。若尔则应有人业也。问应立半有半无。云何但言有耶。答有二义。一者对长行两无之言。故秤为有。二者略举半有则半无可知。问半有半无是谁计耶。答人法具二谛。世谛义边是则半有。真谛义边则是半无。又开善云。假人无体有用。无体义是半无。有用义秤半有。假法亦无体有用。同人义说也。又一人具假实。实法灭为半无。假法相续为半有。此通众师也。偈上半正牒而破。下半释破也。言相违者凡有二种。一者人业各违。二者合违。各违者人有违人无。人无违人有。业亦尔也。合违者人有违业无。人无违业有。业无违人有。业有违人无也。复次有不能作无。第四一有一无门破无相作义。一有一无者谓。人是有而业是无。人亦是无而业是有也。问此是谁义耶。答如本住云。未有眼耳等根前已有本住。此是有人而无业也。成论师云。前三心但有法未有人。此是有法无人也。又如世人云。未造作善恶业时已有于人。此是有人无法。毗昙云。未来有法未有人名。此是有法无人。又如经云。我无造无受者无。善恶之业不败亡。亦是有法无人也。又如成论师释灭度义云。法灭人度。又是有人而无法也。又造善故名善人。若未造善不名善人。余二性亦尔。此是有法而无人也。偈为二。上半正破。下半指前破。云有不出全有半有。无不出全无半无。上已破竟既无有无。何有相作。作者不作定下。第四一三门。上来是离破今是合破。两偈为二。初偈明一人不能作三业。次偈明三人不能作一业。一人不作三业者。三种中随举一人。或有人或无人。或半有半无人。有人不作三业者。人是有。业既无不可作。业已有不须作。半有同有半无同无。次偈三人不能作一业者。三人中随一人也。问曰若无作无作者。自上已来破有人法见。此下第二破无人法见。若作申破意。上来破病今申经也。三相品末一偈申经。七品破执。良以执病既重。前须广破未得。更为其作义。且引幻化晓之。至作者品执病稍除。品品之中时出一两要句。令其识佛经因缘假名义也。就文为二。初问次答。问今外道过论主无因。与上论主过外人无因。有何异。答外人前有人有法。人法各成不须相因故堕无因。今明都无人法故无可相因。所以为异。答曰是业从众缘生下。第二答。前长行次偈。破此见凡有三势。一云汝有因既不成。岂得有无因。如是五句悉不可得。二有无并出汝心。向谓有既觅有无从。便复见无。此并是汝有。汝无非关我也。三者上来明无者。无汝所见五种人法耳。非无假名因缘人法也。此之一答意有多门。一者上明无人无法。则破其有见。今明假名人法接其断心。显非有非无非断非常之义。二者上明非人非法。即是中道。今明因缘人法。秤为假名。此即是假前中中后假义。三者上明非人非法。即是性空。今明因缘人法即是因缘空。故得有人法。故山中旧云。于性空中立一切法。四者上明无人法。此明世谛破性说空即是世谛中道。今明因缘人法即是中道。世谛因缘人法未曾人法。即是非人非法名因缘空。即是真谛中道。问此但明因缘人法。何处有非人非法文耶。答文显在偈后长行。五者上明无五种人法即是破病。今明因缘人法即是申经。偈分为二。初有三句明有因缘人法。更无有余事一句。此辨更无外人五种人法。一师初章中假语并是依作者品此文作之。初章四对之失。即是前过外人人法不相因义。四对之得。即是此文人法相因义。故初章语起自此文也。中假起此品者。明外人性人法不可得非人非法。即是假前中义。因缘人法即中前假义。因缘人法即是非人非法名假后中义。非人非法假名人法即中后假义。而三论师虽诵初章中假之言。而不知文处故今略示之。长行云。业先决定无者。此是业先无决定耳。余并易知。复次如破作作者下。第二次破受受者。生起如前

本住品第九

此品所以来者凡有八义。一者上破作作者。破人法用。今此品次破人法体。根本有神及以诸根。然后始有造作之用。上虽破其用未除其根故须破也。二者上别破即阴。今破离阴。三者上通破五种人法。一者人法俱有。二者人法俱无。三者人法半有半无。四者人有法无法有人无。五者人一法三法一人三。故遍破一切人法。今此一品重破初句。谓人法俱有。以有病难除二空难信。故此一品广破人法有也。四者上来通破即离亦即亦离非即非离一切诸我。今此一品别破离阴计我。于即离中偏破离者。凡立人立法多言法异于人人异于法。盖是惑者之常情内外之通计。又犊子云。五阴和合别有于人。成实师云。法则是实人则是假。故是离法有人之义。所以须偏破也。五者此论正破于内傍破于外。作作者已破内人法竟。今此一品次破外道人法。问何以知此品破外道义耶。答后长行文云。有论师云此出入息视眴等是神相。即是优楼迦义。故知破外道也。六者自上已来破生死中假人造作义。此之一品的破大乘人谓世出世佛性依持。则是举始终世出世也。如大乘人之言。本有如来藏为生死依持建立。生死则依如来藏名为本住。生死有于生灭如来藏不生不灭。而如来藏离阴而有。故涅槃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义。故知神我佛性如来藏阿摩识等。悉是本住之异名。数论师云。不有心神而已。有心神必有得佛之理。故心神为本。不同草木尽在一化。又云真谛为本。真谛即是无住。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问若尔此品应破涅槃经耶。答佛性实非有无亦非即离未曾始终。而惑者横谓执之为有即是戏论佛性。今破其戏论谓性实。不破佛性。故涅槃云断取着不断我见。我见者即佛性也。七者因上接断语来。上云有假人假法但无实人法。外云假实虽殊终有人法。汝言因法有人因人有法。我亦明因本住故有眼耳法由眼耳等法而有本住。亦是人法相因也。八者不受论主上破。汝不应言都无人法。今实有人名为本住。以有本住故有眼耳等根。若无本住谁有此耶。所言本住者凡有三义。一云本有于神故称为本住。在诸根之前目之为住。此但是人名也。次云神为诸根作本。诸根依神得住。故云本住。此从本立名也。三云本有于神故名为本。诸根后生依之得住。故称为住。此人法通称也。品十二偈为三。第一破本住明众生空义。第二破诸根明法空义。第三呵责外人横计人法。初二门检有非有。次一门呵非有谓有。就初又三。第一就六根之前检无本住。亦云六根之外。第二就六根之内检无本住。第三就四大之中检无本住。即是一切处求无我。小乘根性闻之得初果。大乘人闻得十住。就初又二。前立次破。就立为二。第一以法证人。第二以人证法。二门各两。初文二者三句举法为问。是则名本住。此一句即是答也。第二上半偈为问。以是故当知下半即是答也。所以作此问答者。并不受上论主破无作者作法。是故今举人法有难论主无。即显已宗明有义也。问论主何故不分明立义而但秤有人言。答若别出部计则不得通破众家。今欲遍破众家故秤有人言也。问何以得知此是真神佛性。答计真神佛性必是本有。生死虚妄名为始有。若俱是本有则俱真。俱是始有则俱妄。今文亦计本住是本有诸根为始有。故知是真神佛性义也。长行云。命等根者。若数人别有非色非心法为命根。成论以业为命根也。答曰下第二破。开为三门。一责相破。二并决破。三征宗破。生起三破。初偈迥责相。次偈并体。三征宗。既立离阴之神故责觅离阴之相。责相不得空立神体。故次并体。外滞并既急则便漫倒。故以征宗也。又初一以相责体。次将法并人。次举不离破离。偈为二。上三句责之。既未有六根先以有神者。以何相而知耶。以未有六根故不得用六根证有也。二问依根已后用何相知耶。苦乐等是心相见闻等是身相。除此二外以何为神相。若犹取此二相则犹是六根所得。不得别有本性。应别有相也。又终以阴为相。终不离阴阴外无神也。又阴外无别相。亦阴外无别体。若有神体异阴体。亦有神相异阴相。涅槃经云。是诸外道虽复种种说我。终不离阴界入也。又若无神相指阴为神相。牛指马为相火指水为相。又并无相故无神。汝前以有法证人是有。我今以相无证人无。问旧云众生本有得佛理者。得佛理既本有。则众生亦本有。若众生始有而得佛理本有者。此理属谁也。长行初三。一标责相。如外法下第二出责相。如经说下第三结责相。问曰下第二救。出入息是身相。苦乐等是心相。还以身心二相证有于神也。问此乃是外道优楼迦义。云何言破真神佛性耶。答计真神佛性与优楼迦义同。真神是常。妄是无常。优楼迦亦然。又今明外道出救义。即是破内人以外人作此救。即是明内义同于外道故是破内也。答曰下第三破救。又四。一责处破。若谓下第二取意破。复次若言身大下第三无常门破。复次如风狂病下第四不自在破。四破显四义。初责处以空门破无我。次取意以苦义显无我。三无常门显无我。四不自在显无我。外道不达生死苦空无常。故以四义破之。如是种种下第四总结也。若必谓离眼已下第二决破。偈为二。上半牒。下半并之。一将人例法。汝人法相离则不相依。人离于法在法先有者。法亦离人在人先有也。人前法后人常法无常。法前人后法常人无常。又俱前则应俱常。俱后则俱无常。又汝言人前法后。亦应法前人后。二以法例人。法必定须依人。人亦必定须依法也。问既离法有人。理然离人有法。此乃是他义。何谓是并决破。答粗心观文似如此耳。此意令离人前有法也。必须安先字。不尔非破。所以作此难者。以人是法人。法是人法。事如薪火。外道救云。如地前草木后者。此则不然。现见有地实不见神也。又法前不见人而言人在前。亦人前不见法应言法在前。又未有法而前有人事。如未有牛而前有角。即时有所得大乘人立真神佛性义亦大同。何以知之。彼谓佛性本有妄想非本有。则知未有妄众生时前有佛性。若妄与真俱本有。则应俱常俱无常。今更问。既本有佛性未有妄众生者。此佛性属谁耶。是谁佛性耶。若言有众生方有佛性。众生既始有。佛性亦应始有。佛性既本有众生亦本有。若言佛不说众生始者。然佛虽不说众生始。佛说众生是无常。无常则非本有。而佛性本有则未有众生前有佛性。佛性属何人耶。问曰二事相离可尔下。生第三征宗。外人无以通并。遂难而回。故生此问也。答中上半牒宗。下半征宗。以法知有人。牒其初偈。举法证人也。以人知有法。牒第二偈。以人证有法也。下半双征者。离法何有人。征第一宗也。离人何有法。征第二宗也。有异三论师谓此是人法相待破。盖是不看长行文耳。所以作此破者。上明俱离今明俱不离。前明其俱离者。离破其离义。今合离者。不离破其离义。故进退屈也。一切眼等根下。第二就六根内检无本住。就文为三。初破。次救。三破救。上半标无。下半释无。以上离不离觅并无。故云一切无。又一切根不出二十二根。此中若圣若凡。悉摄尽也。而实不见本住故云一切无。又上就六根之前觅本住不得。是根外无。今就六根内求亦不得也。又初偈责相。次两偈责体。今破用。凡立神有相体用三。破此三则一切空矣。言责用者。今唯见六用无有神用。又神有六用则六识无用。六识无用应如木石。若六识有用则神无用神如木石。又上来夺破。今纵言有。更就能所中觅之。能取即是六根。六根中无神。所取唯有六尘故知无神。问曰下第二救。上半牒论主无神。下半难论主之无以成己有。五根是无知之法不应能知尘。而今能知此是神用。故知有神。即如成实犊子等计有人御六根之用也。答曰下第三破救。就文为四。若尔者第一牒也。为一一根中下第二定也。二俱有过下第三总非也。何以故下第四举偈作难也。两偈为二。初偈一神破。第二偈就多神破。一神破者。若一神在六根中则有互用之过。如就眼中既能见色闻声。即此眼中备得六尘。若尔者即此眼根具六根。是则根乱。在根既乱。即在尘亦乱也。偈上半牒。下半破。如文。第二偈多神破者。既言六神在六根中。则一人有于六神。复有并取六尘之过。亦上半牒。下半破也。旧地论人计一切众生同一梨耶。若尔一人断惑众人悉断。若人人各有佛理则是无常可算数法。又一心在六根中亦作此破。莎提云。一识往来生死与成实一何异。又一切众生同一本住则应同障。若各各障则各有本住。又若同一本住则一时作佛。应同是利根。又若六神则应各各作佛。亦应存亡。以多神是数法故。复次眼耳等诸根下上以两处觅无神。一谓六根之外觅无有神。次一神多神就根内检无。今第三不复就根之内外。就成根诸微诸大检无有神。所以然者。根之内外虽复无神。成根四大或可应有。故复责之。又上来即是果内捡无神。今就因内捡无神。故三法印云一切法无我也。又此是并决破。外人若言眼能见要是神御方见不使不见者。亦应火能烧神使方烧不使则不烧。而今四大自能不假神者。六根亦应尔也。又根从四大四大从尘。尘复从谁。若有从则无穷。若无从即无因。亦无果应无本住。问曰下此生第二次破诸根明诸法空义。前问次答。数论人云。本住等十六知见外道横计。可得是无。眼等是世谛法。此即应有。是故今明。俱是横计今数人眼定十微所成。体是实有。论人云眼是四大所成。此是假法。则不无也。今明若如数论决定执者。亦无此法。又上来是破外迷。今此破内执。又上来是借法破人。唯有六根并诸微四大。何处有我。今即是借我破法。有我可有法无我何有法。又上来是正破。今是简破。数论人云。我亦作如此破外道与汝何异。故今释云。汝破不尽犹留诸根乃至邻虚之色。非毕竟空也。又上来求无本住。即是无所依之佛性。今无有诸根则无能依之生死。故道门未曾生死亦非涅槃。华严云。生死及涅槃二俱是虚妄。二俱不可得。又有所得人决定谓有佛性是所依有生死是能依。此并是生死耳。今亦不见能依所依。方是涅槃。又有所得人见能依所依。此是性义。道理毕竟无有此法。今破如此性病竟始得说经中假名能依所依义耳。复次眼等无本住。第三呵责。上半结无神。下半呵责之。眼等无者明眼等前无本住。所言今者明现在无本住。后者未来中无本住。问未有诸根前有本住。此是外道义。余二是谁义耶。答论主具就三世内遍推觅本住。令毕竟无遗。不必须有其人也。又成实者有二师。一云具五阴方成众生。则前有于法后有于人。此是未来有本住义。二云随有一心一色即成众生。众生与法俱有。此是本住诸根。是一时而有。此是现在有本住义。若计本有佛性真神。则是未有诸根。前有本住义也。又此是结前。眼等无本住结前责相等二偈。明眼等前无本住。今之一字结前救后二偈六根中无本住。后之一字结前四大中无本住。外人谓由四大成色阴有色阴故成人。故前有四大身后有本住。亦如前有五指有卷前有梁椽有舍。下半呵责云。无有无分别者呵其品初两偈。初偈以法证人。此是以法分别人。第二偈将人证法。此是以人分别法也。长行云不应有难者。呵其品初难论主。若无本住谁有眼耳等也。如是问答戏论则灭者。品初偈上三句是问。下一句是答。第二偈上半是问。下半是答。如是问答并是戏论。上求之无从。故云则灭也

燃可燃品第十

所以有此品来者。意亦多门。通而言之是根性不同法譬异悟。如浣衣金师之子。又泥洹法宝入有多门。是以龙树开二十七品。二者从论初已来多破因成假义。此品破于相待。三者若就四句计人法。作者破即本住除离。今破亦即离及非即离。四者若三品相望。破作作者通破人法之用。破本住破人法之体。体用既去则人法都寂。但惑者意犹未已。复引喻救之。火有烧薪之用名之为燃。薪有受烧之义名为可燃。喻神有御阴之功阴有受御之义。今就事求此喻无从。故以目品。五者观俱舍论意。自上两品破内外大小乘义。今此一品正破犊子。故俱舍论破我品明犊子部引燃可燃以立我义。今品破燃可燃。故知正破犊子。六者大乘观行二十五品凡有二门。自论初已来就法说门求人法不可得。今此一品就喻说门求人法并空。七者此论始末破三种人。一者外道邪推。二内人异执。此之二种就上诸品破之。三者自有人无斯二计。直欲观诸法实相。为此人故说于今品。示无生不远即事而真。故就现见即事论之。喻如一火不得与薪一不可与薪异。不得言相因不得言不因。不内不外。若能如后观之。使悟实相发生正观。断诸烦恼故说此品。八者上破本住破计我外道。今此一品破事火之徒。此天竺盛行故历计而洗之。九者即此品穷深极浅。极浅者谓指因前之事。穷深者涅槃云。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饭令诸弟子悉皆甘嗜。大品明。非初炎烧非后炎烧。不离初炎不离后炎。而有烧义喻得菩提。故涅槃将薪火譬于果果。大品喻菩提果。故知极深。问何故明穷深极浅耶。答欲明浅深不二。得悟者即薪火是道。故道远乎哉。触事而真。不了者佛及涅槃皆是倒谓也。问诸大乘经借薪火为喻。今既破之何处借耶。答此品为外人执经语作解。故须破之。经中是假名因缘之说无喻而喻。喻无所喻。外人谓有法可法有喻可喻。翻是破经。今求薪火不得。乃明喻无所喻。令识无所喻喻。正是申经。十者众生处处皆缚。如见有薪火。便起烦恼业苦。诸佛菩萨处处解众生缚。故说此品也。品开为三。第一破外喻说。问曰何故说燃可燃下。第二破其法说。若人说有我下。第三法喻既穷而呵责之。初二门就正观推无。次一呵邪心谓有。就破喻说凡有六门。初一异门。二相待门。三因不因门。四内外门。五三时门。六五求门。初门有二。初长行二偈本。长行为四。一立。二破。三救。四破救。立中有三。初法说。如燃可燃下第二喻说。燃是受者下第三合喻。答曰下第二破。俱不成者凡有四义。上来所喻既不成能喻即坏。以此能所如燃可燃。燃无故可燃亦无。二者上破有为无为一切物。燃可燃既是有为。以属前破。故无可为喻不应引也。三者所见若实则一事。可知。上来诸立求悉无从。今复更引之知虚妄。四者如下一异等六门求之无从。故不成也。今且悬就一异求无者。一则唯薪无火。无火云何有薪。故云俱无。又一则唯火无薪。无薪云何有火。复是俱无。三则一物不可说其薪火。故复是俱无。异亦三失。一者既其异体便应相离。则有东西之之过。二者前后失。未有薪应先有火。三存亡过。薪亡火存是故俱无也。问曰下第三救也。此一问答乃明经论之大宗释破立所以也。问何故就此品明破立大意耶。答随寄一品可得言之。又此品通喻一切法。故就通品通明立破。又至此品来法譬已周。故明破立所以。就问为二。一请停一异。二论辨有无。所以停一异者。欲与论主论辨破立有无。故又外人知受一异之难。必辞理俱屈。今欲藏其所屈故请停之。又外人知答与不答二并无通。是故请停。又欲投论主之难以难论主。令同众人。故请停也。又论初已来顺宗立义。此之一问是反难立也。若言无燃可燃下。第二论辨有无。问有二意。一问所破燃可燃。二问能破之一异。问所破燃可燃有有无二关。若有而破有四种失。一者道理实有。强破令无则是邪见。故大品云。若法前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二者若实有则不可令无。喻如真无不可令有也。三者我见可燃有。汝亦见其有。既同是有。云何破令无。四者汝将有以破汝有。如五阴品末问不成问也。若言无燃可燃而欲破者。亦有四过。一者若无则不应破。破故则不应无。今现见汝破。故知不无。二者若无而破何不破兔角龟毛。而破燃可燃耶。三者我见其有汝见其无。有不失罪福无是邪见。故经云宁起身见不恶取空。四者以汝无破我有。亦用我有破汝无。如五阴品末问不成问也。从若言无燃可燃下。是有难文也。如兔角下是无难文。问意但见难无不见难有。若作二关难者少不便。如兔角下只是重释无难耳。若汝计有一异下。第二问能破也。亦有四过。一者有能破必有所破。则论主有能外人有所。二俱是有则俱应破。不尔俱不被破。三若我破汝不破亦汝破我不破。四若有破不破则有有不有四难也。若无能破亦有四难。一无能破以何破他。二者内若无能外则有所。此是因内有外待无说有也。三者若无能破则是无见。四者无能破是大邪见。以无所破谓无外道。无能破则无内道。谓大邪见。而文中但就有难不云无者。既见论主从初品已来恒以一异破于外人。则谓论主有于一异。故言若汝许有一异则为已有。论主若无一异则不将一异以责外人。既用一异以责于外则知论主许有一异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师傅别跑:小凰要成仙

    师傅别跑:小凰要成仙

    她是凤凰后裔,躺在水沟里挨了九十九道天雷劈过后成功修为人形,她修炼成人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族人发现她以前跑路。之所以要跑路,是因为她要被献给族长当小妾,那个族长人有几千岁不说,每三年娶个媳妇后宫都要装不下了。她在跑路的时候失足跌下瑶华山,遇到了他。他闭眼,食指抵在她的眉间,她竟然被打回原形。她惊恐地望着眼前邪邪笑着算盘打的啪啪响的男子,准备反抗。男子桃花眸中眼波流转,用碎玉一般好听的声音缓缓道:“在下夙墨,你可愿随我一起修道?”她竟然不由自主的点点头,见状他忽然笑得无比猖狂,道:“以后我就是你的师傅,什么都要听我的,懂?”她反应过来后恨不得扇自己两个嘴巴子,叫你没出息,被美色迷了心窍!
  • 神灵修界

    神灵修界

    主人公昊天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比别人早些踏上修炼之路,可有一天昊天知道父亲因为与魔神大战后中了魔皇毒必须离开昊天和妻子的身边,并告诉昊天只有成为真正的强者才能将他解救······就这样一个为了救父亲的少年开始了成为强者的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想世界逍遥行

    幻想世界逍遥行

    长虹破空,撕开了笼罩现实的大阵。灵气复苏,带来的不仅是灾难,还有机缘。 姜黎获得能穿梭诸天世界的系统,以万界诸天为资粮,供养己身。 混乱清末,天下第一,漫威宇宙,仙剑奇侠,宝莲灯,遮天,太初洪荒……我降临时,世界便进入了全新的纪元,命运长河的流向已经改变,未来不再是未来。已进行世界:混乱清末,天下第一,漫威宇宙,仙剑奇侠,宝莲灯,遮天。
  • 仙途纵横

    仙途纵横

    江云枫,一个偏僻山村里的青年,遇上了一个猥琐老头,得到了一个奇异的戒指,修炼之门因此为他打开。法宝纵横,道法无情。看江云枫如何在实力至上的世界,为守护女人、兄弟,掀起腥风血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纵横仙途,成就传奇。
  • 南颜之计

    南颜之计

    带着前世今生的记忆醒来,她不清楚自己的心究竟归于何处。不过有人冒犯欺瞒到自己头上,不动拳头动动脑是可以的吧.看新生的徐之南如何再造自身,运筹帷幄,护得家人,觅得良人。
  • 星辰剑宫

    星辰剑宫

    这一世,我姜尘点亮白虎命星,注定当执杀剑,斩去一切虚妄!得剑宫之传承,亦承担其因果!他州巨擘也好,本域魍魉也罢!若想要入剑宫山门,需踏在我姜尘的尸体之上!一个人,一柄剑,一座山门,一个执念,叩问大道!
  • 神级文明

    神级文明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 五行圣符

    五行圣符

    一个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主角一天土匪来袭全家被杀光机缘之下拜在修真门下虽然有7品灵根当是却是个无属性之体原本百分之百只能打出百分之十在宗门的山崖下发现了五行圣符后被圣人灵魂进入神识海得到五行圣符后打出的攻击百分之三百因为掌门之子喜欢主角的师姐而师姐却经常找主角掌门之子设法把主角逐出宗门主角进入柳州因为空间结晶诛杀了两名狼族成员后又被招入灭狼族成员的队伍里加入赤炎宗赤炎宗由于热不该惹得人物全宗被灭主角成乱易容离开进入十二州最大的一州冀州加入了神丹门由于炼丹天赋极好拜掌门为师
  • 逐日云巅

    逐日云巅

    “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总有一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世界非黑即白,唯有你携带色彩。”......“小也,我们终会得到自由......”“江也,你就是我的立场。”......砾石在光晕里闪烁,十四年的光阴,现实与回忆交错。一场惊天实验、一个追逐自由的灵魂、一颗火热而赤诚的热血之心......你说信仰是否真的坚不可摧?你说梦想是否真的遥不可及?“那就见我,登上云巅之时,亲手接住那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