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足難進之象,故曰蹇難也。所以難者,以坎險在前也。此卦外險內止,故因難進遂止稱為蹇。又以見險能19止,稱為知焉。然則止而不往者,艮止之力。而三為艮止之主,尤所望矣。故六爻皆言往,蹇以見其但可來,次不可往也。然卦復言利西南,復言利見大人,又若必有所往者何?蓋見險而能止。雖可以稱不往之知,然不日知往見九五之大人,則又何以獲往得中,往有功之吉利?是故往而有險,固不可往也。往而得中,往而有功,亦不可往邪?蓋九五所居乃西南之地,得中所在,元險之處,當止之所也。又以九居五,當位中正,所以正萬邦而能使萬國咸寧者,是誠四方之所利見也。特其智不足以知之,反謂五身在險中,自己尚未能出險也,而惡能利人?豈知世人盡以為險,而九二眾賢則獨見以為元險之中地矣。是以稱知焉。是故六爻皆言往蹇來吉,而特擊吉辭于上之一爻,舉一以該五,舉外以見內,省文也。是故凡往皆蹇往則不可。凡來皆吉來,即得譽來,即元尤來。反即內喜來,連即得實來,碩即獲吉可謂,但可來,央不可往矣。然孰知天下更有大蹇如九五者邪?蹇固不可往,而大蹇所在反更宜往者邪?蹇以不往而止稱為智,而大蹇反以朋來而往就之,反為吉、為和者邪?則此往即是止,此止乃真可以稱知矣。所以然者,以九五剛中能節也。節,止節也,節然不動。夫險之中而為蹇之大人,為諸爻之所利見,故曰中節。蹇之時用顧不大邪?初往即不前而來,來即得譽。譽者,譽其知止而能得也。六二身係王臣,豈宜不往?而亦不往者,匪愛身,故臣主同蹇。二固思之熟矣。故曰:終元尤。獨九三為艮止之主而能來,反往歸于五,以故內之兩爻皆喜其得同心。蓋九三陽剛當位為實、為碩,故四之連連三以朋來也。上之志,志三以朋來也。蓋在五爻,皆以九五為大人,在上六則以九三為碩人。志在碩人,念念相應,則其利見九五亦易易矣。
附錄
坡公解曰:當位而正,五也。五謂大人,是以立于險中而能正邦。夫險中者,人之所避也,而己獨安焉。此必有以任天下之大難矣。
諸子相曰:不是險就是蹇,見險而止,乃為蹇也。
王輔嗣曰:處難之始,居止之初,獨見前識,睹險而止,知矣哉。
熊南沙曰:往以坎言,來以艮言。沈存中云:蹇蹇者,五蹇,而二亦蹇也。碩即大,不言大,別于大蹇也。故曰志在內,明其下應三。《本義》謂來就五,則與見大人為復語矣。
王畿曰:前有險陷,後有峻阻,蹇之象也。君子觀蹇之象而以反身修德。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身取艮之背,修德取坎之心。
周宴曰:反身取坎,水難行象。修德取艮,山常止象。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元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兔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卿木皆甲拆,解之時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初六:无咎。
《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準于高塘之上,獲之,元不利。
《象》曰:公用射年,以解悖也。
雷水解
方時化曰:方其險之未解也,凡往皆蹇,凡來皆吉,但可以來不可以往。及其既解也,不但其來復吉,乃復得九二之中地而安之。雖往亦夙吉,亦自可以得解險之象20而有功矣。故曰:利西南,往得眾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故蹇、解兩言利西南焉。然蹇之西南指九五,五21險之中地也,解之西南指二、四、上,解險之眾地也。故蹇之言往即是言來,故曰:大蹇,朋來解之;言往則專言往,故曰:元所往。言往即夙吉。自元所往而不吉,何以故?二獲之上,射之四,己解而動。三人為眾故也。卦唯六三居險之極,獨元應與?正致險者。上六與三應而不應,非射而獲,必與同難,安能出于居中不動之手也。觀初六無咎,九四朋孚可見,故曰獲之無不利。故九四一動而出于險,而初六應之,遂得无咎。四一動而解其拇,而初六應之,遂孚朋至信乎。一夫作難則比者,應之皆受其禍。其險既解,則比者之比,應者之應,罔不朋孚固勢也,亦義也。故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然則此卦稱解者,九二居中不動之力也,而所用得人,實賴射年之上公,所謂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之人也。至四則為動之始矣。蓋在險不容以輕動,一動即出險而免于險。是以四遂解其拇而動也。言其拇既動,不復止也。朋至斯孚,其類相信,亦皆動也。然則四亦是享其成而得其解者,實非此卦解險之人也。故曰:未當位也。六五柔中見解而動,遂自喜曰:君子維有解吉,言己解即吉,更不多事。則即此一念,非但可以孚信朋友,亦可以孚信小人。故曰:有孚于小人。言君子有解則小人信之,自然退服也。已解已退,更欲何為?否則中心未孚,雖解猶不解,天下之事22復起矣。宋事不可鑒邪?蓋小人之心,其初亦願與君子為懼以保其富貴,不願與君子為仇以失其富貴。唯君子之怨小人也不解,故小人常患恐失之而反噬之,毒始深而不可解。然則小人之禍卒于不可解者,皆以君子之不解者先之。此千古治亂之大機,故聖人於此復致意焉。以六五柔中居尊也,能解結者也。不復作險陷之業也,漢文帝是也。
附錄
李鼎祚曰:九四體震為足拇。
熊南沙曰:《九家》坎為狐,居二為中。黃者,中之色。劉用相曰:二以一陽橫互其中,為得黃矢象。夫子曰:得中道,正訓得黃矢也。上六居卦之上,高塘象。
易因下經卷之一竟
1『咸』原作『感』,據《周易》通行本改。
2『往吝』原作『任各』,據《周易》通行本改。
3據汲古閣本,『凶』後脫有一『者』字,今補正。
4『怛』原作『德』,據伋古閣本改。
5據汲古閣本,『千』後脫一『載』字,今補正。
6據《周易》通行本,此句『初九』當為『象曰』。此句前尚脫一句:『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今補正。
7此句『象』後脫一『日』字,據《周易》通行本補。
8『晉其角』原作『晉用其角』,據《周易》通行本改。
9汲古閣本『季』作『年』。
10據《周易》通行本,『以』後脫一『蒙』字,今補正。
11『事』汲古閣本作『時』。
12『李生』,伋古閣本作『予』。
13據文義,此『女』字當為『貞』字。
14此句,汲古閣本為『夫以太多之聲,富家大吉焉』。
15此句,汲古閣本作『在位富,實有家之急務矣。』
16卦符原作『』,據《周易》通行本改。
17『各』原缺,據圾古閣本補。
18『以從貴也』原作『以從蹇』,據《周易》通行本改。
19據圾古閣本,『能』作『而』。
20原作『眾』,汲古閣本作『象』,今此改正。
21『元』,圾古閣本作『在』。
22『事』,汲古閣本作『難』。
易因下經卷之二
兌下艮上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篡可用亨。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篡可用亨。二篡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初九:已事遺往。无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遺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J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損其疾,使遺有喜,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元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山澤損
損、益,一時事也。今卦獨先言損而後言益者,以見凡有所損皆為有益。苟非大有所益,則曷為而遽損乎?唯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若是其大有益焉,故損耳。不然曷用損為?故曰:曷之用,其旨著矣。是故非益柔則損剛不成矣,、非有益於用亨則損二篡不成矣。是故損剛者以益柔,故柔不益剛,不可以遽損也。損二篡者,以時可用亨。故苟不用亨,篡其可以遽損邪?然則時所當益,雖天地聖人亦不能不損焉,以成吾之益。唯至于益,然後專言益而不言損耳。是故益之《彖》不言損,爻不言損,《彖傅》、爻、《傅》皆不言損,而於損卦獨言之,可知損必有益。而既益則又實未嘗損矣。是故益獨不言損也。唯損卦初言酌損,四言損疾,二爻、上爻皆言弗損益之,三則實損剛以益上九之柔,然三復得友,雖損亦弗損,而反有益。雖損之而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則雖日損可也,日弗損亦可也,日損之而有益亦可也。是可以知損之道矣。故以損卦先焉。今觀乾之三陽,一旦損以益坤,夫坤爻益上九則為艮,乾爻損三陽則為兌,****居艮止之下,新與兌說為鄰,其疾兌明甚。所喜者,****已事,初九素有合志之孚,使初能遺往以尚吾之合志,則四疾自損矣。蓋四本以失同心,故而生疾,故今復以見同心,故而疾損。是故初無咎,四亦无咎。然則初之所當酌者,唯有遺往而已,無所損也。若六五一旦益以上九之陽,如或益之以十朋之龜,弗克違而莫知其所自來,其為元吉。上祐又何待同志之二遺往以益之邪?二若遺往,便是征凶。故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言同志之孚自在其中。但利于貞自不待損,然則有損者,其六三乎?是故三陽損其一而後六三為一人之行,則六三似有損而疑於元友。然上卦獲一陽,反為六三之正應,則六三雖疑有損,又實為安坐而得友者,是亦未嘗損也。由此觀之,初弗損也,二弗損也,三雖有損而實亦弗損也。上九一爻雖日受益之大,然亦是以弗損益之。其日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元家,皆上九受益,大得志之事與。卦辭、《彖傳》正同然。三復得友,則又何嘗損邪?三者,一人行。故又曰得臣元家也,或日子何以言。初九是****已事之人,日方泰交之始,坤之****其翩翩然協比者,雖九三之鄰而中心之不戒,以孚實其正應之,初九則初為****已事之人甚明。今乾之九三忽損以益上,九而兌之,一陰來居之,****既失其所,協比與其所翩翩矣。元妄之疾,非以是邪?所可喜者,初九不忘合志之尚,遺然而往以慰其心,四也。一旦復見其所已事之人,則其疾自損而使遺往者有喜,又其宜矣。故損之初九,實為****已事之人,而益之初九實非向者,不敢厚事之下。
方時化曰:損下益上,其道上行。謂下卦一陽今已上行,則是道行於上,損而有孚者也。豈不元吉、无咎、可貞而利有攸往邪?是故《傳》仍其辭,正以見損之有益耳。
附錄
陸伯載曰:享尚備物,二篡之用,唯損時為然,不可以為常也。剛柔者,天下之大分。損剛益柔,亦有時而然耳。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天地之化,過則損不足,則益虧則盈!實則虛天地何心,唯與時而偕也。
諸子相曰:享禮陳績八篡為盛,四篡為中,二篡為薄。
熊南沙曰:損之成卦在三,上二爻二篡兌二陽。
蔡清曰:兩貝為朋。古者以貝為貨,朋直二百一十六。
王畿曰:懲忿如摧山,窒欲如塞竇。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元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亨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風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