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4500000026

第26章

见阿閦品者。因行既成入佛境界能见诸佛。此品具论。于中初明见释迦佛后见阿閦。从后立称。名见阿閦。阿閦胡语此云无动。此品明见无动如来。是故名见阿閦佛品。问曰。此品亦见释迦。何故偏言见阿閦乎。释迦此土恒见。阿閦如来今时亲睹。就新立称名见阿閦。又见释迦在于前品。见阿閦佛在于此品。以阿閦佛此品始见名见阿閦。就此品中五门分别。一就维摩显德分别。二就法分别。三释来意。四对上辨异。五随文释。初就维摩显德如何。彼德有二。一解脱行内正观力见法身佛。二解脱用远楼妙喜安置此云令此众见。前即自利。后即利他。显德如是。次第二门就法分别。于此品中辨法有二。一为成因约法明见。因行既成能入佛境见诸佛故。二为成果约见明佛。佛果难彰。寄见显故。显法如是。次第三门解释来意有二。一约见以解。前品明其因行之体。因行增长能入佛境见于如来。故次辨之。二就佛以释。前品明因因成得果。果体微隐寄见以显。故须辨之。来意如是。次第四门对上辨异异有三种。已如上辨。一化人异。前品化益众香菩萨。此品化益娑婆之众。二起明异。前品明修自分之行。行修增长入佛境界能见诸佛。是胜进也。三辨法异。前品明因此品论果。果谓佛德。辨异如是。次第五门随文解释。此品有二。一见释迦。二尔时舍利问维摩下明见阿閦。于此二中有七种异。一能见人异。前维摩见后大众见。二所见佛异。前见释迦后见阿閦。三能见行异。前维摩诘内心观。故能见佛。后诸大众愿求之力。故能见佛。四所现身异。前维摩诘内正观力见法身佛。后段大众以维摩诘胜神通力见色身佛。维摩德高。故是法身。大众行劣故见色身。五通局异。前段之中局唯见佛。后段见佛及见佛土。六成行异。前段维摩内正观力见法身佛成就自德。后段维摩以神通力。令诸大众见色身佛成利他德。七化益异。前段化人舍相入实成就证行。证入如来法身之体。后段化人发愿求生成就教行。故下大众因见妙喜发愿求生。两段不同。有此七异。就前段中如来先门以为起发。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向前自从其舍欲往见佛。说之以为欲见如来。随其化相自睹佛形。名之为见。实则内证相应名见。内觉证见大众未知故。问显之为以何等观如来乎。下维摩诘身已所见令众同入。于中初先观身类佛。略明所见。我观已下观佛同己。广明所见。问曰。何不望直就佛已明所见。乃先观己以类佛乎。解有四义。一欲使人寻因知果。观察自实类知如来法身体故。二欲使人准果知因。知佛法身与己体同。悟穷自实成佛道故。三欲使人知果与因同体无别。于自身处求佛如来一切法故。四欲使人知因与果同体无别。息去异见证入平等真如法故。前中如自观身实相。观因类果观佛同己。故曰如自。何者身实谓如来藏佛往真我。此身本性故名为实。实之体状目之为相。相状如何。似下佛身。要而论之义门唯三如实空。二如实不空。如实空中略有二种。一离相名空。二离性名空。言离相者如论中说。谓非有相亦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一相非异。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非自相非他相。非非自相非非他相。非自他俱相。如是一切妄心分别悉不相应唯证境界。言离性者。如来藏中具过一切恒沙佛法。是诸佛法同一体性缘起相成。以同体故摄别成总一切皆有。将别分总一切悉无。是则真法常有常无。今说无义为离性空。空义如是。言不空者。如来藏中法虽无量略要唯二。一如实色。二如实心。如实色者如涅槃说。佛性亦色。亦是色故可以眼见。又复如彼如来藏经说。众生中具足如来眼耳等根如横中像。此等名为如实色也。此乃是其色性法门而非色事。相状如何。似此比丘无作戒法。亦如阴阳五行等法体虽是色而无色相。无色相故不可青黄赤白已取真色。似彼体虽是色而无色相。无色相故圣人证得。法身无形体是色故。圣人证得具足诸根。又是色性缘起门故圣人证得。无缘不现。如实心者如经中说。真心是也。如来藏中过恒沙。法缘起集成集成觉知心性。是知性故与无明合便起妄知。息去无明便为正知。此亦是其如实觉知。心性法同而非情事。相状似何。如镜照物而无分别。真心亦尔。体虽是心而无分别。无分别故圣人证得神知永亡。是心性故圣人证得具知如实慧。有是知性缘起门故圣人证得。于一切法无不觉了。此如实色及如实心名为不空。如实空如实不空似后佛身。故将类佛观佛亦然。正将类佛佛与佛性同体义分故。观佛身同己实矣。是义云何。凡佛体一。以体一故授佛望之。众生之体从来常净无障无染。即是诸佛圆净法身。故上文言。佛知众生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更灭涅槃既然佛身亦尔。授凡望之彼净法身。为惑隐覆与后显时。净德为本说为佛性故与佛同体无别。故涅槃说。实苦集等。实即是如来佛性虚空。又如彼说。三归即我。以即我故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自下第二观佛同己广明所见。于中先别后总结之。别中义多。要而论之妙绝诸相圆具诸义。妙绝诸相乃至无有一相可存。圆具众义乃至无有一相可舍。经中说。真极唯在斯。离此别立悉是虚妄。故下文言。作如是观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以此真极经中所说悉与此同。故涅槃经金刚身品。明佛法身十功德中明涅槃相。圣行品中明性。梵行品中念法念僧悉皆同此。无量经叹佛法身亦与此同。是故应以此之所说。类显一切真实法矣。有人宣说如来法身唯空非有。此乃外道所立定空。宣说如来法身唯有非空。此亦外道所立性有非佛法身。有人复言。如来法身定非有无。此亦外道所立定义非佛法身。有人复言。如来法身亦有亦无。有真色心无于众相。有不为无无不为有。此亦外道所立有无非佛法身。有人复言。如来法身出于四句定不可说。此亦外道所立第五不可说藏。如成实说非佛法身。离此偏过诸义通取无非法身。即无说有。有非定有。即有说无。无非定无。即此有无说非有无。非有非无亦非定性。即非有无而说有无。当知有无亦非定性。即此四句不可定说名不可说。彼不可说亦非定性。佛身既尔。菩提涅槃佛性等法类皆同尔。文中合有一百二句。相从为三。初至不可以识识来明虽妄总。智知识识是妄想故。二无晦下乃至一切言语道断明离假名。名字是其言语道故。三非福田下乃至不可言说显示明离言说。不可言说分别显故。问曰。妄想假名言说何异而别说离。妄取之情说为妄想。相所施名呼召诸法说为假名。依起言辨说诸法名为言说。于真本无名之为离。又佛除舍亦名为离。地持论中辨真实义亦离此三。就初段中初先彰其佛体离相。明离所取。末后不可智知识识彰离妄想。明离能取。前离相有十四门。初八约对诸法别门辨佛体相。后六约对诸法通门辨佛体相。前八门中初六离相明其非有。后二显实彰其非无。就前六中第一约对三世法门明佛离相。不从前来不去至后。今则不住前际未来今是现在。有为迁流可从前来向后际去。来去之间住今现在。佛身常住性如虚空。故前不来后际不去今不住矣。余处多说前际过去后际未来。今以何故前际名来翻名不来。后际名去翻称不去。释言。三世是其时分约法而辨。时虽约法法恒是通时恒是局。如一色法通于三世。名之为通。三世而别说之为局。余亦如是。又时是总法恒是别。一现在时统摄多法。名之为总。诸法各异目之为别。如现既然过未亦尔。时之与法有斯不同。若将别时别分一法。一法随时分为三法。彼三法中。一分过去一分未来一分现在。是以经中前名过去后云未来今为现在。若约三时辨一通法。得言此法从前际来住今现在向后际去。如世人言。我从小来向于老去。故今此中前际名来翻为不来。后际称去翻为不去。第二约对五阴法门明佛离相。先就色说。不观色者。不观佛身同色有也。不观如者。不观佛身同色无也不观性者。非有非无是色自性。不观佛身同彼色性非有无也。于佛******性身中从来无色。就何说有。故不观色。色本不有对何况无。故不观色如。有无并绝。无可就之说非有无。故不观性。色阴既然余阴亦尔。第三约对四大法门明佛离相。非四大起同于虚空。第四约对六入法门明佛离相。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过现不造因聚积常果名为无积。先有已舍故云眼耳鼻等已过。第五约对三界法门明佛离相。生死报谢不在三界。第六约对三毒法门明佛离相。生死因尽见故名为三垢已离。贪嗔痴惑名为三垢。佛先断竟名为已离。上来六内明佛离相。次下两门显佛实得彰其非无。顺三脱门明其称理。空无相愿是三脱门。证会名顺。亦可如来法身之体与彼三脱同体义分。同体不乖故名为顺。具足三明影其德备。三明有三。宿命天眼及与漏尽说以为三。佛悉具足。二菩萨明佛明及与无明明等说以为三。佛悉具足。如涅槃释。菩萨明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是。言佛明者所谓佛眼。此二当体。无明明者谓十一空。空非慧照故曰无明。能生智明故复名明。如世五尘名为五欲。能生欲故。无明等者。虽具三明而无分别。是故说之与无明等。前八约对诸法别门而显佛身。下六约对诸法通门而显佛身。彼一异等通诸法故。于中初明不一不异。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一异并绝。是故名为不一不异。二显德分别。体备万德名不一相。万德圆体如世虚空无碍不动非全别体名非异相。第二明其不自不他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自他并无名不自他。二显德分别。随化现形名不自相。法身体寂不随缘变名不他相。第三明其非无非取亦有二解。一遣相分别。有无俱绝。是故名为非无非取。言非无相不着无也。言非取相不取有也。二显德分别。随化现形故非无相。自德常寂而无分别名非取相。第四明其不此彼岸等。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此彼中间一切皆无名不此岸及不彼岸不中流等。生死此岸涅槃彼岸圣道为中。对治门中说有此等。就实以求本无生死。故无此岸。既无生死知复对何说为彼岸。故上文言有缚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两边既无约何说中。故无中流。二显德分别。舍相证寂。故不此岸。得大涅槃不舍世间名不彼岸。染净俱行不偏在中名不中流。第五明其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虽化众生观于寂灭不取有相。为化众生导以入寂故。化众生而观寂灭。灭而不取义有两兼。是以言虽亦不永灭。不着无相。二显德分别。虽化观寂是入寂行。而不永灭是随有行。第六明其不此不彼。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不此不彼就身以论。法身离相。故不在此亦不在彼。又佛国土一切皆如。无此可在名为不此。无彼可在名为不彼。言不以此不以彼者就心而辨。以是为也。真心常寂不为于此名不以此。不为于彼名不以彼。又复众生一切皆无。无此可为名不以此。无彼可为名不以彼。二显德分别。法身充满一切法界不偏在此不偏在彼。是故名为不此不彼。大悲普覆不偏为彼名不以此及不以彼。上来离相明无所可。不取智知不可识识。明离妄想彰无能取。圣不能解。是故名为不可智知。凡不能缘。是故名为不可识识。上来第一明离妄想。自下第二彰离假名。于中初明佛体离相彰无所名。末后一切言语道断。彰离假名明无能名。前离相中有十一门。第一约对明闇法明佛离相。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明闇并绝。是故说言无晦无明。晦犹闇也。明闇在情。真处无情故无晦明。二显德分别。真慧照明故云无晦。实证止缘故曰无明。二无名无相此直遣相。称体本无故曰无名。形状叵得说为无相。三无强无弱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强弱并绝名无强弱。体外无他。知复对谁说强说弱。二显德分别。内心卑濡故曰无强。德行高胜故云无弱。四非净非秽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染净两泯名非净秽。若本有秽可除为净秽。本不为除何说净。二显德分别。现起染过名为非净。体出尘染故曰非秽。五不在方及不离方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在离并无。方谓处也无处可在名不在方。无处可远名不离方。二显德分别。法身出相名不在方。尔化在处名不离方。六非有为非无为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有为无为二相双绝名非有为非无为矣。问曰。佛常可非有为无为应好。何故非乎。释言。据实有为本无。知复对何说为无为。故亦非之。二显德分别。法身体寂故非有为。妙用烦兴故非无为。七无示说此唯遣相。将言对人名之为示。以言宣法目之为说。于真无言故无示说。八约六度六弊法门而显佛身。解有三义。一遣相分别。六度六弊一切悉无。是故说言不施不悭乃至第六不智不愚。二就遣相显德分别。就檀度中于真无舍故云无施。此句遣相。随世修檀故曰不悭。此句显德。就戒度中于第一义无恶可防故云不戒。此句遣相。随世离罪故曰不犯。此句显德。就忍辱中于第一义无辱可忍故云不忍。此句遣相。随世离嗔故曰不恚。此句显德。就精进中于理无修故曰不进。此句遣相。随世勤策故言不怠。此句显德。就禅度中于第一义无心可静故云不定。此句遣相。随世修禅故曰不乱。此句显德。就慧度中于第一义无慧可修故云不智。此句遣相。随世修智称曰不愚。此就遣相显德分别。第三唯就显德分别。示起染过故无施等。常行净德故无悭等。九不诫不欺诫就口诚谓实也。欺是诳也。实语名诚虚言曰欺。解有三义。一遣相分别诚欺并无。是故名为不诚不欺。以无言故。二就遣相显德分别。于真法中实言二无故曰不诚。此遣相也。随世实语故言不欺。第三唯就显德分别。权言度物故曰不诚。真语化物称曰不欺。十不来不去来去。就身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来去悉无名不来去。二显分别。法身常住名不来去。第十一门不出不入。出入就意。随有名出。证知云入。解亦有二。一遣相分别。出入悉无名不出入。二显德分别。行常入如故曰不出。随化常有故曰不入。上来明其佛体离相乃至一切言语道断。彰佛离名。名字是其言说所依名言语道。名由相生。情相本无。依何施名。是一切言语道断。上来第二明离假名。自下第三明离言说。于中初明佛体离相。彰离所说。末后不可言说显示。正明离言彰离能说。前离相中有十六门。一非福田非不福田。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田与非田一切悉无名非福田非不福田。不同善人故非福田。不同罪人故非不福。二就遣相显德分别。法身平等无受供者名非福田。此是遣相。随化示受故非不田。此句显德。二非供养非不应供两解同前。三非取非舍取净舍染名为取舍。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取舍悉离名不取舍。二显德分别。不偏住著名为非取。染净双随故曰非舍。四非相无相。有名为相空名无相。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就真以求。相本不有故曰非相。亦无遣有。非相可存名非无相。二就遣相显德分别。法身常寂故曰非相。妙用随缘故非无相。五同真际等法性。此句唯就显实分别。如来法身与彼真际法性体同。同体无别故曰同矣。六不可称量。此句唯就遣相分别。口言不及名不可称。心缘不至名不可量。超过世人称量分齐。是故名为过诸称量。七非大非小解有两义。一遣相分别。大小并绝名非大小。二显德分别。能小非大。能大非小。是故名为非大非小。八非见闻觉知眼识随生见。耳识随生闻。三识随生觉。意识随生知。此句唯就遣相分别。如来法身不同事相。六情诸根亦不同彼六尘境界。是故非见乃至非知。九离结缚。此唯遣相。一切烦恼佛悉断除名离结缚。又复据实从来不有名离结缚。十等诸智及同众生。实性平等凡圣一如。故等诸智同众生矣。第十一门于诸法无分别。前等于人此等于法。染净平等。故无分别。第十二门一切无失无浊无恼。口无过失。心无浊乱。身无衰恼。第十三门无作无起无果可作无因可起。第十四门无生无灭。体真常住无有始生亦无终灭。第十五门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情相悉无故无畏忧及喜厌矣。第十六门明无已有当有今有。无有起已谢性过去。故非已有。亦非现无当来始生故无当有。亦非本无今生之义。故无今有。上来广举佛体离无相明无所说。不可一切言说显示。正明离言彰无能说。言依相起。无相可论。知何所说。是故不可一切言说分别显示。又复言说皆依情起。情想本无。谁起言论。是故不可言说显示。上来别观下总结之。言如来身为若此者。结明所观。作如是下结明能观。作如是观结已能观。以观下辨观邪政令他正觉。上来维摩见释迦佛。自下第二维摩以神力令诸大众见阿閦佛。于中有四。一舍利弗问维摩诘前所从来处。如来为辨。二大众闻说求欲见之。如来遣示。三维摩为现远楼妙喜安置此土大众同见。四为化事讫土还本处大众同见。就初段中。舍利初问后佛为辨。舍利问中汝从何没来生此者。彼舍利弗欲使维摩现本来处。使众同见发愿求生。所以问之。下维摩诘呵其所问。彰实无生。令众趣入。于中有三。一就舍利所得之法明理无生。二于意云何譬如幻下。明法虚幻彰事无生。三没者已下。简圣异凡明己无生。前中三句初维摩诘反问舍利。汝所得结有没生乎。没犹灭也。二舍利答。无没生也舍利所得空无我理。不同事有故无生没。三维摩诘约答反可。若所得法无没生相。云何问云汝于何没而成至此。第二段中句别有五。一维摩诘举喻反问。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也随相论之。业如幻师。由业造作六道之报名作男女。就本以说。心如幻师。由心造作一切种形名作男女。二舍利正答。无没生也幻无定实。故无生没。三维摩诘举法及问。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呼。四舍利弗答曰如是。五维摩诘约答反呵。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云汝于何没而成生此。第三段中初云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简凡异圣。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彰圣异凡明己无生。自下第二如来为辨。于中有三。一如来因问辨出维摩所从来处。二舍利叹。三维摩因叹辨己来意。就初段中佛告舍利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正出来处。法华经中说阿閦佛在欢喜国。今云妙喜大况相似。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就人辨来。前舍利弗问维摩。何故不自辨出使佛说乎。释云。维摩前彰己体实无生没。今人舍相观察趣求。今若自说彼没此生。与前交反。故自不说如来为辨之。二舍利赞叹之中。未有总叹。是人乃能舍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别以叹之。第三维摩显来意中句别有五。一维摩问。日光出时与冥合乎。冥谓闇也。二舍利答。不也总答。日出无冥别以答之。三维摩重问。夫日何故行阎浮提。四舍利答。欲以明照为之除冥。五维摩诘约答显己。菩萨如是合前日也。虽生不净合行阎浮。为化众生合欲明照。不与愚合日光出则无众冥。但灭众生烦恼闇耳合为除冥。此初段竟。第二段中。初明大众闻说求见。后佛遣示。众求见中。渴仰欲见妙喜世界求见其土。不动如来及菩萨等求见其人。佛遣示中。佛知一切众会所念明告所由。告维摩等正劝令现。众皆欲见彰劝所以。此两段竟。第三段中初维摩诘为现妙喜。后众同见。维摩现中先自思念。我当不起楼妙喜国安置此土。作是念已入三昧下如念正取。前中初言不起坐者。彰化自在显己力能。示不思议解脱德也。楼妙喜国铁围山等举所取事谓土及人。于中前别。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总以结之。上至阿迦下至水际明取分齐。以右手等显楼取相。在手回转如陶家轮。回来至此名入此界。惊之不重如持华鬘。令众同见名示一切。后正取中句别有四。一入三昧取彼置此。二彰彼众有觉不觉。先彰觉者后显不觉。前明觉中。先彰彼众请问取者并求佛护。下佛答之。非我维摩。不觉可知。三明妙喜虽入此界而不增减。四娑婆虽容彼土。亦不迫隘如本不异。自下第二大众同见。于中五句。一佛观察。汝等且观妙喜世界劝观彼佛。其国严饰重劝劝土。菩萨行净弟子清白劝观彼众。二大众同答皆曰已见。三佛观修学。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所行之道。四明此众发愿求生。五如来为记坚其去心。以斯验求。明知此会亦明净土非唯明身。此三段竟。第四初明化讫土还本处。后明大众咸皆睹见。文显可知。上来三会别经已竟。佛告舍利汝见妙喜无动佛下总明流通。流通有二。一是观学修行流通。二嘱累下明其付属传教流通。人行法住。故须劝学。传教法流。故须付属。前劝学中随人分三。一舍利劝学。二法供品初天帝劝学。三法供品后如来劝学。舍利劝学既是流通。何故在于此品宣说。释言。因佛告言见妙喜不舍利答见。遂即兴愿欢喜自庆乘劝他学故。此论之。初中有二。一佛言舍利汝见妙喜不动佛不。二舍利下答。答有四句。一彰己已见故曰唯然。二愿使下因见兴愿。愿一切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三我等快下庆己所得。初言我等快得善利是庆喜辞。得见是人亲近供养出所庆事。四其诸众生若今现下正劝修学。于中七句。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是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等是第一句。明闻者益。得益同己故云亦得。亦可此句举劣显胜明修行益。若有手得是经典下是第二句。明得经益。若有读诵解释已下是第三句。明其读诵解释等益。为佛护念是其益也。其有供养如是人下是第四句。明其供养维摩之益。良以维摩体与佛同故。供维摩则为供佛。亦可供前读诵等人。则为供佛传佛法故。其有书下是第五句。明其书写经卷之答。以此中明佛法身故。书经处室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下是第六句。随喜益。闻经随喜得佛不遥。是故名为取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已下是第七句。明其为化宣说之益。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受菩提记。佛其人定作佛故。一偈尚然何况今部

同类推荐
  • The Day of the Confederacy

    The Day of the Confederac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毛诗多识

    毛诗多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痹门

    痹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灵宝五感文

    洞玄灵宝五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非韩篇

    非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周先生的小仙女

    周先生的小仙女

    佛系小仙女第一次独自旅行因为充电宝而结识内敛博学多才的高中数学老师,她把他当闺蜜,他却把她当老婆。从开始的默默陪伴,到最后的一步步步入正宫,从开始的假扮情侣到最后假戏真做,他的心思向来只有一个就是她,她最开心的就是她没有错过他。古琴小仙女×数学老师
  • 英雄联盟之冒牌大魔王

    英雄联盟之冒牌大魔王

    “年轻的中单选手哟,你是要吃了牛肉面的娜美酱、没有芙蓉王的funny、4级潘森的橘子,还是空大王小龙做你的队友呢?”“我...全都要!”...意难平,重生S4,又意外获得大魔王的记忆碎片,李赫之一步一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职业生涯。
  • 涩涩傻溪之妻傻好追

    涩涩傻溪之妻傻好追

    幼子之期,你被欺负的样子烙印在我的心底;青春之时,与你分离确定爱你的心;成年之际,你傻傻的笑容让我将你拥入怀中,誓言今生今世不分离,给你我最大的温柔;耄耋之年,你说‘来生再续前缘’,可我只想说’只要你幸福,我别无所求‘,你却说’少了我的爱,生命不完整‘。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为你祈祷,愿我的宝贝艾澜溪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 我的系统为啥这么强

    我的系统为啥这么强

    系统从天而降,世界是否改变,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程俊,来一句女声呗~”“不太好吧?”一句温柔的女声缓缓传来。
  • 魔帝宠妻妖娆后

    魔帝宠妻妖娆后

    她是华夏第一特工,国家隐秘高级官员,手下掌管官员无数,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追回华夏国国宝,凤凰玉戒,传言得玉戒者一统天下,却没想这不过是华夏国官员里应外合想除掉她,她挡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得不死。刹那,混沌开,玉戒认主,把她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世她发誓为自己而活,废物,是么?她有玉戒在手。没钱?玉戒在手,练练药,勾勾手。什么?怀孕?爸爸身份不明?没关系,美男一打,谁赢谁是!女人,某男咬牙切齿大吼,你想我儿子喊别人为爹!休想!你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一大一小,大街上,爹地,麻麻又在勾搭漂亮叔叔喔。女人,真的是活的太逍遥了。
  • 踏天之妖

    踏天之妖

    妖?妖又如何,天若阻我,我必踏碎这天,踏天而行!神若拦我,我便弑神开路。欺我者,我必百倍奉还,善我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善恶自知,不在乎他人看法,随心所欲,在我心中自有一把尺
  • 天香

    天香

    从百年名门琅琊王氏贵女,到湘东王府女官章要儿,她与他,相隔万千杀孽,却两心相惜。情天恨海,繁华流光,她因爱而放弃仇恨,却在层层阴谋中永失所爱。乱世桃花逐水流,这一世的波折坎坷,就成她传奇的一生。她终成南陈皇后,主宰三代帝王更迭,天下兴衰。而她用尽毕生心血所调制的御天香,亦在她之后缥缈消散于九州天地之间。
  • 变异区日记

    变异区日记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理亚纳耶夫发动政变掌控苏联。原本要轰然倒塌的红色北极熊,在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扶持下重新站立起来,向西方世界宣告它的强硬。美苏冷战的延续导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核战争几乎毁灭了人类文明。20年后,已经成为核辐射变异区的苏联,核冬天笼罩的地表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凶残的变异生物。人类躲进地下庇护所,在昏暗无光的地下世界里,继续为争夺资源而发动战争。然而,一个巨大的阴谋在变异区酝酿着,等待人类的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而那位肩负人类生死存亡使命的少年,能否通过自己的力量,唤醒这个快要灭亡的种族?谨以此篇小说,向曾经的钢铁洪流和科幻小说家迪米特里?格卢霍夫斯基致敬。
  • 命运论坛

    命运论坛

    命运是指事物有预定、有轨迹的进行的一种模式,又解为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规则。行家说:命是命,运是运。“命”和“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合在一起构成“命运”。有些人相信人的一生凭由“命运”操控。有的人命好运不好,有的人运好命不好,也有都好和都坏的。难道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就是不能认命,去创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小雏菊盛开的山坡

    小雏菊盛开的山坡

    她年幼丧父,母亲改嫁,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内心的自卑与愁苦使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更是让她长期处于阴影之中。她冷眼旁观周围女性的生存状况,探索自我的心灵救赎之路。当她以为她终于拨开心灵的层层雾霭,拾起破碎的友谊,走出纠结的爱情,重新收获友情和爱情之时,事态的发展却又朝另一个方向奔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