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感恩
感恩是感谢,是感激,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所得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只知索取而不懂得回报。学会感恩,让渺小成就伟大;学会感恩,让短暂变为永恒。
要知道,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朋友赠给我们友情;老师为我们启蒙,医生替我们解除疾患;太阳供给我们光和热,空气送给我们呼吸的营养;花草供我们赏悦,树木让我们乘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期期是家里的独生子,每当妈妈做好了饭菜,不管家里其他长辈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他零用钱,期期还不时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
在生活中,期期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一次可以买上百个羊肉串、几十瓶饮料请客,却从未想过要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买礼物。
期期从未想过,爸爸妈妈挣来这些钱有多么不容易。
期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应当的。
诚然,在现实生活中,像期期这样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到处都有,许多家长甚至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但如果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狭隘的性格,对于孩子的将来是后患无穷的。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纯真的心、体贴的心、反省的心、谦逊的心、服务的心以及感恩的心。不但对父母的教养、师长的教导要知道感恩,而且对社会、人群也要多一些关怀,并要有所回馈。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感恩、惜福、奉献的品格,这对他的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人都要懂得感恩
我们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人与人之间都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所以,每个人从小就要学会“感恩”。
特别是现代社会,由于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和关怀越来越少。学会感恩,即是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当我们都懂得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孩子也会以父母为准则,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曾经有两个走在沙漠里的旅行者,他们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骑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碗水。
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人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除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把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人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决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谢之情,并且怀着这种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
结果,把半碗水泼掉的人,因为拒绝喝那半碗水,渴死在了沙漠里;而喝下那半碗水的人,终于走出了沙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懂得,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随时随地都要感激生活的给予。因此,我们要养成学会感恩的品格。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当我们接受他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时,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恩,铭记那些无私付出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引导孩子学会付出爱,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体谅父母。父母不要给孩子“开小灶”。应该是父母吃什么,孩子也跟着吃什么。除了孩子专用的营养品,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大家分享。
2. 有时候,如果孩子的需求不是非常急切,家长应该教孩子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满足家人的需要。为了教育孩子,即使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也可以这样做,不要让孩子认为,他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
◎怎样才能学会感恩
每个人如果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每一件事都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从每一个细节和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和谐美好。所以,想让孩子学会如何感恩,就应该先让他学会感恩父母。
小胜的妈妈习惯了每天早上伺候小胜吃早饭,甚至连鸡蛋都帮孩子剥好。一天,小胜用命令的口气说:“这蛋剥得不好,我不要,你再剥一下。”妈妈没有答应小胜的要求,让小胜自己剥。小胜不剥,只喝了稀饭就走了。小胜走后,母亲陷入了深思:什么时候,自己从“母亲”沦为“保姆”和“奴仆”了呢?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自己心甘情愿,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的结果!
最让妈妈伤心的是,他将每天晚上熬夜写作的爸爸称为“大懒蛋”。原因就是,每个星期六早晨,爸爸都要睡懒觉,一直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所以,他一点也不觉得爸爸好,并有意在爸爸睡懒觉的时候弄出很大的响声。
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才告诉小胜:“你爸爸是个作家,每天晚上当你睡觉的时候,爸爸在工作,因为晚上没有干扰,你爸爸的灵感来之不易。每个星期六早晨你起床的时候,爸爸才开始休息。所以,不是爸爸懒,爸爸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
从那以后,小胜才慢慢地对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理解。夏天,爸爸睡觉的时候,他就在外面赶走吵闹的知了,目的是不让蝉声影响爸爸休息。
可见,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不如意,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失败、落魄,我们必须勇敢地正视。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如果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反之,则可能一无所有。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太急着满足他,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
2. 将感恩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
3. 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也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感恩之心。
★育子必读:感恩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小娃的孩子,他跟妈妈相依为命,家里穷得叮当响,每天总是依靠山上采摘的野果充饥。
后来,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老爷爷来到了他们那个地方,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了希望。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固定的地点发放一些馒头给孩子们。老爷爷总是说:“孩子们,这篮子里的馒头,你们一人一个。在咱们过上好日子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这里拿一个馒头。”
每当此时,饥饿的孩子们都一窝蜂涌上前去,把老爷爷围在中间,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大家都想拿到最大的馒头。而当其他的孩子每人都拿到馒头后,老爷爷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自己说声谢谢,只是拿着手中的馒头高兴地走了。
但小娃却是例外的,他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拿馒头,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他只是站在一边,等大家都拿到馒头以后,才慢慢地走到老爷爷提着的篮子旁,将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馒头拿起来。然后抬起头来,笑着对老爷爷说:“老爷爷,谢谢!因为你的到来,我和妈妈都吃上馒头了,太感谢你了。”说完,还亲吻了老爷爷的手,然后才奔跑回家。
就这样,老爷爷每天都按时在固定的地点发放馒头,其他孩子依旧如以前一样疯抢着,小娃每次都只得到了一个最小的馒头。
有一次,当小娃拿着馒头回家以后,像以往一样,等候妈妈将馒头切开,一人一半分着吃的时候,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从切开的馒头缝里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睁大了眼睛,然后跟小娃说:“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老爷爷揉面时,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然而,当小娃跑到老爷爷面前,把妈妈的话告诉老爷爷后,老爷爷面露微笑地说:“孩子,我没有弄错,这些银币是我故意放进小馒头里的。我要奖励你,因为你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回去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应该得的。”小娃非常感激地跟老爷爷说谢谢,并深深地给老爷爷鞠躬,然后就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如果你的亲人、朋友、同学,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方面帮过你和支持过你,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心怀感激之情,要知道感恩,要经常对他们说“谢谢”。
2. “谢谢你”“我很感谢”……这些话语要常挂嘴边。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你对别人的谢意,这是感恩的一种具体体现。
3. 平时多参加一些感恩的活动,如释放动物回归大自然,到福利院做义务劳动,亲自体验别人的辛劳和感激,自己有了亲身体会,自然就会产生感恩之情。